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观察胸痹心痛中医证型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之间的关系,并为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20例胸痹心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中医证型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分析,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冠脉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冠脉狭窄中胸痹心痛的不同证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狭窄中心血瘀阻证及痰浊壅塞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变范围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胸痹心痛中医证型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黄芪益参汤对冠心病心绞痛心电图ST—T改变患者的影响,来评价中医辨证论治法对冠心病心绞痛心电图ST—T改变的治疗作用,为中医临床辨证施治提供治疗依据。方法:将118例2014年1月~12月来我院诊治的冠心病心绞痛心电图显示ST—T改变患者列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58例,治疗组口服黄芪益参汤,并按照中医症候辨证分型给予药物加减;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给药前后两组患者心电图ST—T改变的恢复情况及各指标结果。结果:2个疗程后,应用黄芪益参汤治疗组在心电图疗效(心电图ST—T改变恢复情况、ST—T段各项指标)上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0.7%,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经中药治疗后心电图S-T段和T波具体参数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辨证论治按照症候分型,再对症下药的治疗模式,更适合冠心病心绞痛(心电图ST—T改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痹心痛的证型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之间的关系,为胸痹心痛的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167例胸痹心痛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行16层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观察不同证型的冠脉狭窄范围及程度。结果:胸痹心痛的不同证型在冠脉狭窄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3个实证与3个虚证之间有显著差异。心血瘀阻证及痰浊壅塞证在重度狭窄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在病变范围上均显著高于其他证型组(P均<0.05)。结论:胸痹心痛中医证型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胸痹心痛实证较虚证重。痰浊壅塞证与心血瘀阻证无论在狭窄程度还是在病变分布上都明显高于其他证型,是胸痹心痛的危险证型。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温痹汤治疗属中医虚寒型胸痹心痛的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96例属中医虚寒型胸痹心痛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温痹汤治疗,4周为1疗程。对两组病例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自拟温痹汤治疗中医虚寒型胸痹心痛的冠心病,对缓解心绞痛发作,改善胸痹心痛证候疗效明显,并且对心电图、血脂指标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绞痛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ST-T改变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作用.方法:对150例体表心电图ST - T 改变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0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65.33%,心电图显示ST 段抬高(或同时伴有ST段压低)伴或不伴T 波改变者冠脉造影阳性率为97.26%,心电图显示ST 段压低伴或不伴T 波改变者冠脉造影阳性率为35.06%.结论:虽然临床体表心电图ST - T 改变对冠心病诊断有较好提示作用,但并非为冠心病所特有,尤其对于不伴有ST段抬高的ST-T改变患者临床诊断冠心病更应慎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冠心病(不伴糖尿病者,以下同)以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心电图缺血性ST-T变化与区别.方法:以98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为对象,以113例冠心病为对照,进行心电图检查,将其缺血性ST-T及相关伴发情况、心肌梗死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缺血性ST-T累及的导联数、ST段偏移伴T波异常、心绞痛伴ST段偏移、心肌梗死人数等,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明显高于冠心痛组(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心绞痛伴ST段偏移、心肌梗死人数等,较冠心病者显著、广泛.  相似文献   

7.
王玲玲 《新中医》2020,52(1):60-62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与心电图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将100例冠心病作为研究组,以及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均采用24 h动态导联心电图检测,分析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患者与心电图相关性。结果:100例研究对象,52例本虚证,占52.00%;48例标实证,占48.00%。标实证、本虚证传导阻滞、房颤、早搏检出率均高于心肌梗死、室速、窦速(P <0.05)。对照组QT离散度(QTd)值>标实证QTd值>本虚证QTd值(P <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心电图与中医辨证分型存在一定相关性,标实证患者心电图QTd值显著高于本虚证,应当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8.
《陕西中医》2017,(10):1374-1375
目的:比较冠心病中医与西医病名诊断思维的差异性。方法:收治经心电图检查确定为冠心病的患者214例,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获得中医基本资料,收集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结果以及生化检查的结果,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相应数据进行汇总、管理以及统计分析,对比分析冠心病西医分型患者与中医胸痹、心痛诊断的差异。结果:(1)214例冠心病患者病例中,符合中医胸痹、心痛诊断标准的患者有162例,诊断的符合率为75.70%,不符合中医诊断标准的有52例,比例为24.30%;(2)冠心病分型中隐匿型47例(诊断符合率为55.31%)、心绞痛型42例(诊断符合率为100.00%)、心肌梗死型46例(诊断符合率为69.57%)、心律失常型43例(诊断符合率为60.47%)、猝死型36例(诊断符合率为100.00%),其中隐匿型、心律失常型、心肌梗死型与中医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诊断冠心病与中医胸痹、心痛诊断符合率稍低,不同类型的冠心病其与中医诊断的符合率具有差异性,现有冠心病中医诊断标准如果结合西医的理论化检测结果会对患者疾病的确诊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方治疗胸痹心痛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96例胸痹心痛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活血化瘀方治疗胸痹心痛病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96例患者中显效38例(39.6%),有效53例(55.2%),无效5例(5.2%);治疗后37例(38.5%)心电图T波和ST段完全恢复正常,56例(58.3%)心电图T波和ST段有所改善,3例(3.1%)心电图T波和ST段无明显改善或较前加重。结论:活血化瘀方在治疗胸痹心痛病患者方面临床效果明显,而且能有效改善心功能状况,该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的临床心电图特点.方法:选取我院冠心病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测.同时选取75例正常成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90例冠心病患者心电图ST段、T波改变91.2%,无ST段、T波改变8.6%;75例正常成人心电图ST段、T波改变9.8%,无ST段、T波改变89.6%,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电图在冠心病的早期诊断阶段,能够迅速、有效的检测出发病征兆,并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值得在临床医学常规检查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痹心痛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胸痹心痛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健脾调脂方对胸痹(痰浊闭阻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胸痹(痰浊闭阻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冠心病常规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调脂方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7%,优于对照组的7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电图ST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电图ST段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调脂方对胸痹(痰浊闭阻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复方荭草冻干粉针对心绞痛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陕西中医》2013,34(6):650-651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胸痹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复方荭草冻干粉针治疗心血瘀阻证型的冠心病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35例,并对患者用药前后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结果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用药后心电图ST段开始出现下移的时间较用药前平均推迟1min21s;最大ST段下移的程度较用药前平均减小0.06mV;最大ST段下移出现的时间较用药前平均推迟37s;ST段下移持续的时间较用药前平均缩短59s。结果:复方荭草冻干粉针通过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可以改善心血瘀阻证型胸痹心痛病人的心肌缺血缺氧,对缺血的心肌有保护作用,从而使症状减轻,病情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ST-T改变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作用。方法:对150例体表心电图ST-T改变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0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65.33%,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或同时伴有ST段压低)伴或不伴T波改变者冠脉造影阳性率为97.26%,心电图显示ST段压低伴或不伴T波改变者冠脉造影阳性率为35.06%。结论:虽然临床体表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诊断有较好提示作用,但并非为冠心病所特有,尤其对于不伴有ST段抬高的ST—T改变患者临床诊断冠心病更应慎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痹心痛中医证型与其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300例胸痹心痛分属6个证型,并予以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比较各型胸痹心痛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特点。结果 6证型患者年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冠状动脉检查显示:心血瘀阻型与痰浊内阻型狭窄程度最为严重(P<0.01),且狭窄支数最多(P<0.01)。结论心血瘀阻型与痰浊内阻型胸痹心痛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最为严重、支数最多。  相似文献   

16.
胸痹心痛的中医危险证型--附375例聚类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明确胸痹心痛的中医危险证型.方法对375例胸痹心痛患者进行证候分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通过聚类分析、定量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各证型的关系.结果与冠心病关系最近为血瘀证,其次为气虚证,阳虚证、痰浊证、寒凝证更次之,阴虚证与气滞证的关系最远.结论胸痹心痛的中医危险证型依次是血瘀证、气虚证、阳虚证、痰浊证、寒凝证,阴虚证和气滞证为胸痹心痛的中医非危险证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进行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疗法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冠心病疗法,研究组在常规冠心病疗法基础上服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2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总数、S-T段压低数、T波改变数、S-T段压低幅度等临床指标的评估。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情况均有改善,但研究组治疗后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总数、S-T段压低数、T波改变数、ST段压低幅度均有改善,但研究组治疗后的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总数、S-T段压低数、T波改变数、S-T段压低幅度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进行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疗法,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状态,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胸痹心痛患者QT离散度与中医证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耿黎明  杨振伟 《光明中医》2009,24(6):1059-1060
目的:探讨胸痹心痛患者QT离散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对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具有完整心电图和冠脉造影检查的132例胸痹心痛患者资料分析.结果:心血瘀阻型的QTd、QTcd最大,其次为痰浊闭阻型,心血瘀阻型与其它证型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气滞心胸型、气阴两虚型、心肾阴虚型、心肾阳虚型与痰浊闭阻型、寒凝心脉型对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心血瘀阻型、痰浊内阻证的Qrd、QTcd显著延长,易发生心律失常,是胸痹心痛的高危证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胸痹心痛各临床证型的宏观和客观辨证指标。方法:对375例胸痹心痛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通过二值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各证型的相关指标。结果:各证型及证型的虚实与冠心病的某些危险因素或某些客观的临床检查之间有相关性。结论:胸痹心痛的临床证型具有相关的宏观客观辨证指标。  相似文献   

20.
刘雪梅  蒋红红  付巍 《河南中医》2012,32(2):173-174
目的:探讨心肌显像与心血瘀阻型胸痹心痛心肌缺血诊断的关系.方法:对经中医辨证诊断为心血瘀阻型胸痹心痛行心肌显像和常规心电图检查的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心肌显像与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的阳性率分别为96.67% (58/60)和61.67% (37/60),心肌显像与心电图两种方法诊断心血瘀阻型胸痹心痛心肌缺血阳性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肌显像对心血瘀阻型胸痹心痛心肌缺血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