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艾滋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及舌面脉数据,找到其分布特点及规律,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用体质辨识仪(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采集79例艾滋病患者进行体质辨识及舌面脉数据,分析79例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及舌脉象特点。结果 79例艾滋病患者中,单纯型体质48例,占60. 8%,其中以平和质为主,其次为气虚质、血瘀质、湿热质;复合型体质31例占39. 2%,兼气虚质、气郁质或阳虚质多见,合并三种体质的患者占复合体质的90. 3%,9. 7%为合并两种体质患者。舌象以舌色淡红、苔厚腻多见。脉象主要表现为虚、弦、结。面象以少量光泽、唇红、面黄为主。结论 HIV/AIDS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有其特定的规律,在临床诊治中辨证与辨体质相结合能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经HAART治疗后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为艾滋病的预防研究与中医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查60例HIV/AIDS患者,采用中医舌面脉象诊测信息采集系统分析得出每位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结果经HAART治疗HIV/AIDS患者中,平和质占20.5%,气虚质占19.7%,气郁质占7.7%,湿热质占13.7%,痰湿质占6.0%,特禀质占10.3%,血瘀质占7.7%,阳虚质占6.8%,阴虚质占7.7%。60例患者中,单一体质占41.7%,2种复合型体质占16.7%,3种及以上复合型体质占41.7%。结论平和质、气虚质是HIV/AIDS患者最常见的体质类型,偏颇体质和混合型体质较多是HIV/AIDS患者特定的中医体质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艾滋病 (AIDS) 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及舌脉特点。方法:选取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2016 年 1 月 —2018 年 1 月收治的 138 例 AIDS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分析中医体质类型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对比不同中医体质类型 AIDS 患者初治后的生活质量,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中医体质类型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并统计分析患者的舌脉特点。结果:138 例 AIDS 患者中,中医体质类型以平和质为主,占 44.93%,气虚质次之,约占 24.64%;中医体质类型与临床分期、中医证候显著相关(P<0.05);气虚质患者心理状态、身体状态及生活质量总分低于平和质、阳虚质、痰湿质及其他中医体质类型患者 (P<0.05);舌象以舌色淡红 (占 65.22%)、舌体胖 (占 57.25%)、苔厚 (占 56.52%)、苔腻 (占 42.75%)为主;脉率以脉率不齐 (占 69.57%) 为主,脉象以虚 (占 74.64%)、弦 (占 47.10%)、结 (占 34.06%) 为主,脉位以中位为主(占 86.23%),脉势以低平虚 (占 89.13%) 为主。结论:AIDS 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及舌脉特点有其特定规律,临床诊治中辨证、辨体相结合能更有效地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食物不耐受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分类量表对80例食物不耐受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分析食物不耐受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结果 80例患者体质类型多为气郁质、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痰湿质,其中气郁质21.25%、阳虚质20.00%、气虚质17.50%、湿热质15.00%、痰湿质12.50%;男性患者湿热质、痰湿质明显高于女性,女性气郁质、气虚质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物不耐受与中医体质关系密切,主要分布在气郁质、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痰湿质5种体质类型中,余下4种体质类型分布较少。且部分体质类型患者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长期在阳江市居住的原发性高血压人群的体质。方法:通过运用中医四诊仪对确诊的高血压病人进行体质辨识,得出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提出的"九种体质",这九种体质分别为:阴虚体质、阳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气虚体质、特禀体质、气郁体质、平和体质、血瘀体质。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并总结,得出高血压病患者体质的偏向规律,以进一步指导临床。采用上海道生科技有限公司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研发的中医四诊仪器,对305例样本进行体质辨识,其中包括面象、脉象、舌象,依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断量表》,即舌面脉体质辨识系统,得出体质评分,可评估患者的体质属性。结果:8种偏颇体质的分布状况是,湿热质比例最高,有95例,占31.11%,其次为痰湿质(16.06%),气虚质(10.82%),阴虚质(8.85%),阳虚质(6.88%),气郁质(8.52%),血瘀质(6.56%),特禀质(5.25%)。结论:湿热质是本地区高血压患者的主要偏颇体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进行中医体质辨识,选取特定的体质类型,采用益肾运脾、化痰泄浊法进行干预研究,并观察其效果。方法:收集211例符合条件的NAFLD患者,采用专业体质辨识软件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对辨识结果中符合痰湿质、湿热质及夹杂气虚质的患者,采用益肾运脾、化痰泄浊法进行干预作用研究,并观察其效果。结果:211例NAFLD中九种体质均有,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阴虚质血瘀质平和质阳虚质气郁质特禀质。其中痰湿质、湿热质及夹杂气虚质的对象共有94例,经干预研究后,在痰湿质中,痊愈59例,占62.77%,显效14例,占14.89%,无效2例,占2.13%。湿热质中,痊愈16例,占17.02%,显效2例,占2.13%,无效1例,占1.06%。结论:NAFLD的中医体质类型以痰湿质、湿热质及夹杂气虚质为多,符合传统中医临床的认识,益肾运脾、化痰泄浊法对痰湿质、湿热质及夹杂气虚质的NAFLD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永嘉县居民中患病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状况。方法:根据中医药行业标准,对就医的1 015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永嘉县1 015例患者中,平和质占17.73%,气虚质占27.78%,阳虚质占20.59%,阴虚质占16.35%,痰湿质占13.89%,湿热质占17.83%,血瘀质占10.34%,气郁质占26.11%,特禀质占2.76%;男性患者偏颇体质排前三的依次为气虚质(22.49%)、湿热质(21.62%)、气郁质(20.74%),女性患者偏颇体质前三的依次为气郁质(30.52%)、气虚质(29.08%)、阳虚质(21.90%);气郁质、湿热质男女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痰湿质男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永嘉县患病居民中医体质以气虚质、气郁质、阳虚质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体质构成及脉诊信息差异。方法对567例石家庄地区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中医体质量表进行中医体质辨识,采用中医脉诊信息采集系统进行脉象分析,分析内容包括脉位、脉力、脉率3种脉象信息。结果在567例健康人中,平和质占52.73%,偏颇体质占47.27%;其中以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气郁质、阴虚质为主。男性湿热质多于女性,女性在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血瘀质、阴虚质这五种体质多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质、阳虚质与平和质的脉力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脉位、脉率方面比较没有差异。结论健康人群中非平和质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不同体质在性别构成方面差异较大,脉力可作为辨别湿热质与阳虚质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体质类型及经络特性,为健康管理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50例入组患者分别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经络检测,并将所得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在150例患者中,痰湿质及气虚质例数最多,分别占22.00%和21.33%,其次为平和质(18.67%)和湿热质(17.33%)。中医经络检测结果表明,异常经络出现频次最高的为肝经,占64.67%,其次为肺经,占50.00%,肾经及心经的异常率分别占39.62%、33.96%。结论:入组患者中比例最高的分别为痰湿质、气虚质、平和质、湿热质;经络检测结果显示出现异常的经络例数最高的分别为肝经、肺经、肾经、心经,且肝经、三焦经的异常情况在不同体质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与中医对脂肪肝的认识基本一致,而中医经络检测结果有可能为脂肪肝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人群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征及其与MS关联指标的相关性,为中医药防治MS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441例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血压、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并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对纳入的患者进行标准化中医体质辨识,比较各体质类型在不同年龄、性别中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各体质类型与MS相关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是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平和质、阴虚质和阳虚质。男性痰湿质显著高于女性(P0.05);在不同年龄中,中老年组(≥45岁)各体质类型与青年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合并湿热、气虚合并痰湿、气虚合并阴虚、气虚合并气郁和气虚合并血瘀为MS患者的常见合并体质类型。女性患者气虚合并气郁的比例显著高于男性(P0.01),男性气虚合并湿热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性(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与湿热质、痰湿质、气虚质、气郁质、特禀质、阳虚质呈独立相关,年龄与湿热质、气郁质、特禀质、阴虚质相关,BMI与痰湿质呈正相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阴虚质呈正相关,血脂水平与阳虚质呈正相关。结论:气虚质、痰湿质和湿热质是广东地区MS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多种体质类型常合并存在,气虚合并湿热、气虚合并痰湿、气虚合并阴虚、气虚合并气郁和气虚合并血瘀为MS的常见合并体质类型。性别、年龄、BMI、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水平与体质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对MS的防治要重视体质的调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云南省接受HAART治疗的老年艾滋病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为老年艾滋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王琦教授编制的"中医体质量表",对接受HAART治疗满1年的729例老年艾滋病患者(≥50岁)进行中医体质判定,并对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729例老年艾滋病患者中,平和质503例(69.00%),偏颇体质226例(31.00%),偏颇体质中频数由高到低依次为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及特禀质;单因素分析患者性别、职业、可能感染途径对体质影响显著(P0.05),民族、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HAART治疗时长等对体质影响不明显(P0.05);平和质、阳虚质、气虚质3种主要体质类型的老年艾滋病患者HAART治疗后CD_4~+T淋巴细胞计数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P0.01),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南省接受HAART治疗的老年艾滋病患者中医体质以平和质为主,患者性别、职业、可能感染途径对中医体质类型有明显影响,平和质、阳虚质、气虚质3种主要体质类型的老年艾滋病患者HAART治疗后CD_4~+T淋巴细胞计数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江阴市老年居民及老年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及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并结合舌脉以分析判定2013年江阴市121497名老年居民及老年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65岁)中医体质类型。结果:在全体调查对象中,偏颇体质占34.46%(41867例),平和体质占58.92%(71582例),缺失6.62%(8048例);偏颇体质以湿热质、阴虚质、痰湿质、气虚质为主。其中高血压病患者以湿热质、阴虚质、痰湿质的偏颇体质较多,分别为8.71%、7.54%、7.05%;糖尿病患者以阴虚质、湿热质、气虚质的偏颇体质较多,分别为10.50%、7.49%、7.44%;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偏颇体质以阴虚质、湿热质、痰湿质为主,分别为8.59%、7.75%、7.35%。结论:中医体质与常见慢性病存在相关性。湿热质容易出现在高血压老年患者中,阴虚质容易出现在糖尿病的老年患者中。而在老年人中气虚质、阳虚质也占相当比例。提示在临床上对慢性病进行防治的时候,若能结合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进行辨证论治及善后调理,可在常见慢性病的治疗上获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周毅  朱雪琼  林希  徐苗苗  林祥 《新中医》2017,49(3):24-26
目的:通过对温州地区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及调查,研究该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及分布规律。方法:将确诊为高脂血症的2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无明显基础疾病的20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通过中医体质辨识软件接受调查,对软件得出的中医体质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248例高脂血症患者中,中医体质类型出现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平和质、血瘀质、阴虚质、特禀质,其中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平和质的分布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这3种体质的分布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而平和质的分布比例低于对照组。结论:温州地区高脂血症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中,以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为主要类型,说明这3种体质的人群患高脂血症的可能性更大,这3种体质类型可以作为预防和诊治高脂血症的中医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年龄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中医体质辨识,了解老年人中医体质情况以及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因素下中医体质类型。方法:选择2019年1—5月参与健康体检等活动的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中医体质辨识对象,共2532例,采用《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及《体质判定标准》中相关标准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根据中医体质类型分类主要为阴虚质(36.41%)、痰湿质(26.15%)、湿热质(14.10%);高血压群体中体质类型主要为阴虚质(36.10%)、痰湿质(29.80%)、湿热质(19.40%);糖尿病群体中体质类型主要为痰湿质(32.93%)、阴虚质(26.95%)、湿热质(15.57%);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体质类型主要为痰湿质(32.31%)、阴虚质(27.69%)、湿热质(15.38%);社区慢性病管理群体中体质类型主要为阴虚质(31.10%)、痰湿质(30.17%)、湿热质(19.18%);其他老年群体中体质类型主要为阴虚质(37.84%)、痰湿质(25.06%)、湿热质(12.73%)。结论:阴虚质、痰湿质及湿热质是常见中医体质类型,对调整该区域老年人一般体质调养方案及慢性病病种体质调养方案,筹备开展中医治未病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HIV/AIDS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特点。方法:对80例HIV感染者采用中医体质问卷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对其进行体质分型。结果:平和质4例,占总病例数的5%,病理体质者76例,占总病例数的95%。病理体质患者中,气虚质出现频率最高,其他依次为阴虚质、阳虚质、气郁质、血瘀质、痰湿质和湿热质。结论:兼杂体质是HIV/AIDS患者的病理体质特点,常见体质类型为气虚质、阴虚质和阳虚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胃脘痛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情况,为胃脘痛的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调查体质,对306例胃脘痛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306例胃脘痛患者中,体质类型分布为平和质45例,占14.71%,偏颇体质261例,占85.29%。偏颇体质中,单纯偏颇体质99例,占32.35%,兼夹偏颇体质162例,占52.94%。偏颇体质类型分布特征为:气虚质68例(22.22%),阳虚质161例(52.61%),湿热质90例(29.41%),气郁质93例(30.39%),瘀血质48例(15.69%),特禀质21例(6.86%),阴虚质55例(17.97%),痰湿质68例(22.22%)。结论:胃脘痛患者的偏颇体质以阳虚质、气郁质和湿热质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特点及其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50例,正常健康者50例,两组均采用中医体质辨识软件进行中医体质类型辨识,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同时对冠心病各中医体质类型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150例冠心病患者中偏颇体质者145例,偏颇体质类型出现的频率依次为气虚质血瘀质痰湿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气郁质特禀质,其中气虚质、血瘀质、痰湿质、阳虚质为主要偏颇体质类型,痰湿质、血瘀质、气郁质冠心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明显增高。结论气虚质、血瘀质、痰湿质、阳虚质可能为冠心病人群的主要中医体质类型,痰湿质、血瘀质、气郁质冠心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辽宁地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方法:采用王琦的体质调查表,对198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学分析,找出乙肝后肝硬化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结果:198例病例中,9种体质类型除平和质和特禀质为0例外,其余7种体质类型按湿热质、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痰湿质、血瘀质从高到低分布,所占比例分别为:湿热质占42.9%,阴虚质36.4%,阳虚质6.6%,气虚质5.6%,气郁质4.5%,痰湿质3%,血瘀质1%。结论:湿热质、阴虚质是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主要中医体质类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MC)与中医体质相关性,为MC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78例MC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分析体质类型与性别、年龄相关性。结果 MC患者最常见的体质类型为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气郁质、痰湿质;不同性别MC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MC患者中,气虚质、阴虚质所占比例大于其他体质类型(P0.05)。结论 MC中医体质类型主要由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气郁质、痰湿质构成,并与年龄因素密切相关,老年MC患者中医体质以气虚质、阴虚质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广州地区手足口病患儿的中医体质规律,从而指导患儿平素饮食和调护,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方法:通过对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的280例小儿运用中医脉象信息采集体质辨识系统的儿童体质辨识软件进行体质辨识,结合临床症状及舌脉,总结并分析手足口病患儿的体质类型。结果:280例手足口病患儿中医体质分布中,平和质2.1%,脾虚质56.1%,湿热质87.5%,痰湿质38.6%,心肝火旺质80.0%,特禀质16.8%。其中,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200例,体质分布占前三位的分别为湿热质、脾虚质、痰湿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80例,体质分布占前三位的分别为湿热质、心肝火旺质、脾虚质。结论:手足口病患儿体质多呈偏颇体质,以湿热质、脾虚质、心肝火旺质为主。其中,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以湿热质、脾虚质和痰湿质为主。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以湿热质、心肝火旺质和脾虚质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