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BM、CNKI、Wan Fang Data1980年9月至2017年9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比较髓内固定(髓内固定组)和髓外固定(髓外固定组)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或回顾性研究文献。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依据Cochrane手册进行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初共检索出3410篇文献,经逐层筛选后最终纳入8篇文献,均为英文文献,5篇为随机对照研究、2篇为半随机对照研究、1篇为回顾性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共391例,髓内固定组225例、髓外固定组16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髓内固定组和髓外固定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感染率、再骨折率、骨折前及末次随访时的Parker活动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WMD=3.87,95%CI(-1.95,9.70);WMD=-20.66,95%CI(-221.96,180.64);WMD=-2.95,95%CI(-7.16,1.25);RR=1.51,95%CI(0.57,3.98);RR=2.71,95%CI(0.72,10.15);WMD=-0.13,95%CI(-0.45,0.19);WMD=0.10,95%CI(-0.47,0.67)];与髓外固定组相比,髓内固定组的术中透视时间长[WMD=19.25,95%CI(8.75,29.75)]、再手术率低[RR=0.22,95%CI(0.09,0.55)]、内固定失败率低[RR=0.24,95%CI(0.10,0.56)]、骨折不愈合率低[RR=0.23,95%CI(0.07,0.81)];亚组分析显示,老年(平均年龄≥50岁)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采用髓内固定的内固定失败率和骨折不愈合率更低[RR=0.18,95%CI(0.07,0.47);RR=0.22,95%CI(0.06,0.86)]。结论:与髓外固定相比,采用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内固定失败率、骨折不愈合率及再手术率较低,但术中透视时间较长。老年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更宜采用髓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髓内与髓外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髓内或髓外固定治疗的95例IFF患者(年龄61~86(75.2±5.9)岁)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髓外固定组和髓内固定组,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和SF-36健康调查表收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术中和术后的相关参数,比较髓外和髓内固定两组相关参数异同.结果: 髓外固定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功能训练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显著高于髓内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关节功能的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髓内固定系统具有操作简单、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负重活动早及并发症较少的优点,是老年IFF患者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股骨下段及股骨髁骨折髓内与髓外固定方法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5年10月-2011年2月收治的35例股骨下段及股骨髁骨折患者根据固定方式分为两组,倒置髓内钉固定24例,髓外固定11例。结果:采用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22例股骨下段骨折,所有病例均一期愈合。3例行钢板固定的膝关节僵硬,后经松解功能大部分恢复,其余病例膝关节屈伸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股骨下段及股骨髁骨折髓内固定强度优于髓外固定,可早期行关节功能锻炼,以获得良好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侧卧位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侧卧位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3例,男18例,女25例;年龄32~94岁,中位数71岁;左侧20例,右侧22例,双侧1例.AO分型A2型29例,A3型1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8 d,中位数5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患肢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25~90 min,中位数45 min;出血量50 ~ 300 mL,中位数120 mL;4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 20个月,中位数1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9个月,中位数5个月.依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疗效,本组优37例、良4例、可2例.术后并发轻度股骨头切割、髋内翻畸形2例,1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1例拆除内固定后遗留轻度跛行.无髓内钉断裂、股骨干骨折、股骨头坏死、下肢深静脉血栓、肺脂肪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侧卧位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患肢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少,且无需特殊设备,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6,(8)
目的:观察PFNA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股骨转子下骨折病人75例,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行EPFN治疗,观察组行PFNA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骨折愈合平均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平均时长、术后大腿疼痛病例均明显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PFNA、EPFN均可以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PFNA操作更为简便、术中出血量更少,可降低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并分析髓内和髓外固定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8例,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24例,A组患者应用髓内固定系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进行治疗;B组患者应用髓外固定系统(股骨近端锁定板和动力髋螺丝钉)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中的平均操作时间、骨折后的平均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术中的出血量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A组并发症的发生率(0.0%)显著低于B组(12.5%),其显著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髓内和髓外固定在临床应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应用髓内固定系统治疗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应用髓外固定系统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机体的耐受状况、骨折类型和患者的机体自身状况选择适宜患者的手术方案,使其达到最大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中医正骨》2016,(6)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6月至2015年4月收治29例闭合性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男13例,女16例;年龄33~73岁,中位数56岁;左侧15例,右侧14例;摔伤4例,车祸伤17例,高处坠落伤8例;按照Seinsheimer-Bergman分型标准,ⅡA型3例、ⅡB型5例、ⅡC型4例、ⅢA型6例、ⅢB型6例、Ⅳ型3例、Ⅴ型2例;合并脑外伤7例、胸腹部损伤2例、糖尿病2例、高血压病6例、冠心病2例。均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术后观察随访切口愈合、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9例采用闭合复位,10例以小切口辅助复位;手术时间50~110 min,中位数74 min;术中出血40~200 m L,中位数82 m 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中位数14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早期发生肺部感染1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经治疗后痊愈,未发生内固定松动、骨折再移位等并发症。所有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18周,中位数14周。术后6个月按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定,优16例、良10例、可3例。结论: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患肢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11.
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传统的外科手术方法为骨折切开复位钉板内固定或髓内固定术。但对于存在椎管内或全身麻醉禁忌、身体状况差的患者,传统手术则显得风险很大,往往只能 相似文献
12.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9)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临床,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自2010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武平县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采用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观察组,常规髓内钉(PFN)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Sanders评分优良率为86.00%,对照组Sanders评分优良率为67.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和康复快的优点,加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14.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骨科多发病,以老年患者多见,治疗方法多以保守治疗为主,近年手术治疗增多.自2002年以来,本科用外固定架固定,配合中药治疗本病37例,疗效满意,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骨转子间骨折大部分是关节外骨折,是老年人股骨近端最常见的骨折。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仍然是临床骨科的难题之一。高龄患者多伴有心脑血管等重要脏器的老年疾病,且骨折往往因为骨质疏松而呈粉碎性。非手术方法因为长期卧床,并发症多而被逐渐摒弃。手术内固定应用越来越多,但围手术期处理,术中内固定的选择,高龄患者的功能康复等诸多问题仍在探索之中。自2004—2007年,作者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对无手术禁忌症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结合术后功能锻炼,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转子下骨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采用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转子下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转子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17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动力髋螺钉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股骨近端髓内钉组长(t=3.086 0,P=0.004 1);两组髋关节功能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98 3,P=0.069 4);动力髋螺钉组髋内翻的发生率高于股骨近端髓内钉组(P=0.048 9);两组股骨颈缩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 2)。结论:与动力髋螺钉相比,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适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转子下骨折。 相似文献
17.
陈永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6,(6):91-91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法 (DHS、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5)和B组(n=46)。A组行PFN治疗;B组行DHS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长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明显少于B组17.4%(P<0.05)。A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1.1%,B组为84.9%,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量低、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佳,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剪刀体位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7年7月,采用剪刀体位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4例。男23例,女21例。年龄65~92岁,中位数71岁。左侧21例,右侧23例。按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AO分型标准,A1型9例、A2型23例、A3型1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5 d,中位数3 d。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X线曝光次数,随访观察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54.0±7.2)min,术中出血量(64.6±18.5)m L,术中X线曝光次数(20.1±3.4)次。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中位数12.5个月。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85.2±7.6)分,优28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经非手术治疗后治愈。结论:剪刀体位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X线曝光次数少、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