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中药归经的概念、渊源及历史沿革,中药归经的现代研究,中药归经的系统理论及中药归经系统理论在治已病和治未病中的运用四个方面来说明中药归经概况和归经系统理论。  相似文献   

2.
刘萍  王平  陈刚  刘松林 《辽宁中医杂志》2010,(12):2339-2341
目的:探讨中药归经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归纳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现代研究现状及实验研究的各种方法,对中药归经理论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系统回顾。结果与结论:中药归经理论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中药归经理论实验研究应该从系统的药效学研究入手,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逐步建立基于中医药经典理论,同时又符合现代科学认知规律的中药归经理论表征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成药》2014,(10)
本文主要从文献研究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对中药归经的现代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和探讨,认为中药归经理论应该结合中药的作用机制,同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从而阐明其现代科学内涵,全面揭示中药归经的实质。  相似文献   

4.
通过归纳中药归经理论研究及实验研究的各种方法 ,分析其优越性和局限性 ,总结出中药归经在理论研究方面既要整理古代文献 ,还应整理归经实验及临床研究方面的现代文献 ;实验研究应该利用高科技手段 ,从系统的药效学研究入手 ,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形成现代中药归经理论  相似文献   

5.
中药归经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归纳中药归经理论研究及实验研究的各种方法,分析其优越性和局限性,总结出中药归经在理论研究方面既要整理古代文献,还应整理归经实验及临床研究方面的现代文献;实验研究应该利用高科技手段。从系统的药效学研究入手。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形成现代中药归经理论。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药归经理论现代研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药归经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已经成为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近年来中药归经理论的研究现状,提出:中药归经理论的现代研究应该坚持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并发展中医药的原则;具体实验研究应在符合中医药临床实际的要求下进行;研究内容不应只是停留在限于某一味药物、某一种方法的研究,应该最大限度地开展系统研究、综合分析研究,探索其间的相关性、规律性,挖掘符合中医药理论特色的各种性能的信息特征,从而揭示其现代科学内涵,全面揭示中药归经实质。  相似文献   

7.
人参归经历史沿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历代本草医籍中有关人参归经,或入肺经,或入肺脾二经,或入五脏六腑及通行十二经等不同观点。认为人参归经众说纷纭,既与各家医疗实践偏重有关,理论认识上又是一个继承和发展过程;有关人参归经理论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8.
中药归经理论的现代研究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由中药有效成分的体内分布及其作用部位揭示归经理论的内涵;二是阐明药理效应指标与中医脏腑的相关性,借以诠释归经的本质。经考察发现,前者混淆了西医解剖学脏器组织与中医脏腑的关系;后者以生物学指标与中医脏腑的相关性为依据,使归经研究建立在有待证实的认识之上,故归经理论的现代诠释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本文认为深入进行文献理论研究,正本清源,明确归经理论的多元建构模式及相互关系,是中药归经现代研究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目前中药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中药归经研究的现状,提出中药现代化即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用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中药,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中药归经理论作为中医药理论的特色之一,其实质亦即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归经即搞清中药通过何种途径对脏腑发挥作用。因此,中药归经理论的研究,是中药规范化、标准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中药归经理论研究与中药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了目前中药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中药归经研究的现状,提出中药现代化即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用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中药,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中药归经理论作为中医药理论的特色之一,其实质亦即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归经即搞清中药通过何种途径对脏腑发挥作用。因此,中药归经理论的研究,是中药规范化、标准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汉唐时期虽未有关于中药归经理论的明确记载,但实为归经理论产生的学术渊源。《内经》确定了五味、疾病等与五脏的关系,《神农本草经》归纳了中药对机体脏腑的趋向性作用,唐代已有药物对脏腑经脉概括性治疗作用的描述。宋金元时期中药归经作为一门单独的药性理论已渐成体系。北宋后期医家结合五味理论等对药性理论进行阐述和发挥,金元易水学派用药重视分析脏腑病因病机,将中药归经进行具体化、系统化的归纳,使之由用药经验上升为单独的药性理论。明清时期中药归经理论渐趋成熟完善,出现药物归三焦、走卫气营血、入络和入奇经等思想。不同时代背景下不同辨证理论的盛行,及药性理论的发展程度等均对中药归经理论的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药归经学说是中医药特色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本文试图从现代研究不足与量化研究探索方面,开拓新思路、应用新方法、采用新手段,进一步加强中药归经学说与中医自身特色理论关系的研究,促进中医方药归经实践经验信息化、信息研究数学化、临床研究系统化、理论发展自主化,为中医药自主、原创发展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3.
张辉 《世界中医药》2008,3(6):327-328
引经理论建立在中药归经理论基础上并与方剂理论相结合,其讨论范围也比一般药物归经理论的范围要广。每味中药都有其特定归经但并不是每味中药都是引经药。引经药可以改变其他药物的作用取向或部位,或将诸药药力集中于某一部位,也可以引导气血和病邪。  相似文献   

14.
中药归经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特色之一,中药归经是指药物作用的定位,即药物对机体的选择性作用。归经学说是中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用药方法,可从四气五味、临床辨证、方剂配伍、中药炮制等几个方面理解。目前用于中药归经理论的实验研究方法主要有中药有效成分体内分布观察法、微量元素体内分布观测法、药效观察法、环核苷酸水平变化观测法、受体学说等5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药归经理论的概念内涵.方法 通过梳理中药归经理论的概念渊源,探讨中药归经理论与脏腑经络学说、五味理论和临床实践之间的关系,进而阐述归经的"经"的具体所指和归经"所归"的物质基础.结论 中药归经理论是历代医家以脏腑经络学说、五味理论为指导,以临床所治病证的疗效为依据,经过反复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阐述中药作用机理的定位、定向理论.归经的"经"应指经脉为宜;归经"所归"的物质基础应指药物所化生的"药食之气".  相似文献   

16.
受体学说在中药归经理论研究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琳  张旭晨 《陕西中医》2004,25(10):929-930
目的 :介绍现代药理学在受体学说与中药归经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受体学说与中药理论的关系评述。结果 :提出受体学说与中药复方研究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方剂配伍的过程中,源于<内经>,发展于后世的中药归经理论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中药归经理论在方剂配伍中的指导作用,除了"分经用药"、"引经报使"外,还体现在中药归经所属五行生克制化规律的应用方面.运用中药归经理论指导方荆配伍,可合理优选药物,配伍出高效、速效的方荆,既达到有的放矢、提高疗效的目的,又能避免药材浪费.  相似文献   

18.
中药归经理论是中药理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体现了药物对机体脏腑作用的选择性,是药物发挥作用的定位概念。归是药物作用的归属,归属于一定的脏腑经络;经,指脏腑经络。通过中药归经理论的指导,可以有效地指导临床用药,使药物直中病所,提高药物治疗疾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刍议人参归经孙立亭山东淄博市中心医院255036五版教材《中药学》载人参归脾肺经,其它著作也多持此说,鄙意以为,说人参仅归脾肺两经是不全面的。药物归经理论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的,是从药物的临床实际疗效中总结出来的,再反过来指导...  相似文献   

20.
刘家强  王洪光 《中医药学刊》2004,22(10):1851-1852
论述了中药学现代化的根本关键是和现代科学技术—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结合,首先以传统中医药学的整体论优势为基础,吸收基因组学的优点,建立中医基因组学,以此来建立中药基因组学;中药的药性归经理论和复方理论是可以在基因组上得到合理解释的;中药基因组学将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