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内镜辅助下面中揭翻术切除翼腭窝及其毗邻区域肿瘤的优缺点,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方法:采用鼻内镜辅助下面中揭翻进路手术治疗翼腭窝及其毗邻区域肿瘤患者28例,其中良性肿瘤21例、恶性肿瘤7例。结果:本组28例手术均顺利,肿瘤切除彻底。术后随访0.5~5a,21例良性肿瘤患者无一例复发;7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均行放化疗,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8个月和10个月死于局部侵犯及远处转移,生存期0.5~4a3例,5a及以上2例。结论:鼻内镜辅助下面中揭翻术适用于鼻腔、鼻窦、鼻咽、翼腭窝的良性肿瘤及生长缓慢侵犯翼腭窝及其毗邻区域的恶性肿瘤,具有微创、恢复快、面部无疤痕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翼腭窝及其毗邻结构的显微外科解剖关系,为临床开展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成人干性颅骨标本20个(40侧),在手术显微镜及鼻内镜下观测蝶腭孔、筛骨嵴、圆孔、翼腭管、翼管的形态、大小及相关解剖学参数。结果 翼上颌裂高度为(15.30±0.43)mm,蝶腭孔的前后径和上下径分别为(5.10±1.84)mm和(5.09±1.53)mm,蝶腭孔到中线的距离为(12.49±1.51)mm,前鼻棘至蝶腭孔前缘的距离为(51.32±3.28)mm,圆孔的直径为(3.14±1.26)mm,圆孔至中线的距离为(19.95±2.79) mm,前鼻棘至圆孔的距离为(61.86±3.67)mm,翼管至中线的距离为(10.82±2.98)mm,前鼻棘至翼管的距离为(59.47±3.42)mm。结论 熟悉翼腭窝、蝶腭孔、圆孔和翼管等解剖关系,有助于有效安全地开展鼻内镜下翼腭窝手术。 相似文献
3.
翼腭窝手术入路的断层与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用改进火棉胶包埋技术,为翼腭窝新型手术入路提供应用解剖学依据.方法:固定成人尸头标本30例,取其前颅底.标本经脱钙、脱水等系列处理,分别行三维连续薄切片,厚度0.25 mm.同时对80侧干燥骨进行测量.结果:翼腭窝形态多样,除有三角形外,还有弧形、横置"S"形、楔形、"L"形、哑铃形、短棒状或斜向外上的窄长条形.翼腭窝在中鼻道处内侧壁厚度为(1.95±0.66)mmm(左),(1.97±0.74)mm(右).在中鼻道处上颌窦口后缘至翼腭窝距离(11.25±1.95)mm(左),(11.22±1.96)mm(右).结论:新型手术入路不经过上颌窦,运用器械从中鼻道深入至翼腭窝的内侧壁深度,打开薄骨板,直接进入翼腭窝,由此处入路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测量翼腭窝解剖相关标志与实体解剖的关系,为临床手术治疗翼腭窝区病变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成人头部标本5例(10侧),采用MSCT及三维重建技术,观察翼腭窝结构,分别测量一些内镜下重要解剖结构的影像数据,然后对头颅标本行翼腭窝区内镜解剖,并测量得到相应解剖学数据,比较两者解剖测量数据。 结果 影像学方法与解剖学方法测量的解剖数据都可反映实体情况,两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结论 翼腭窝影像解剖数据可靠,具有鼻内镜手术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6.
翼腭窝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翼腭窝是位于颞下窝内侧、眶尖后下方的狭小骨性间隙,窝内有重要的血管、神经结构通过,并与颅内外多个腔和窝相通。由于其位置特殊,解剖结构复杂,许多起源于鼻腔、眶、鼻旁窦及鼻咽顶部的病变可累及此窝,并可沿其通道向与之联系的腔和窝蔓延。随着以鼻内窥镜为代表的微侵袭颅底外科手术的开展,临床医生对翼腭窝的解剖学研究产生了新的兴趣。因此,掌握有关翼腭窝的解剖结构、毗邻关系及影像学特点成为迫切需要。本文就近年来翼腭窝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的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鼻内窥镜技术的日益完善成熟以及影象诊断技术的发展,为临床开展颅底肿瘤微侵袭外科手术提供了可能,神经外科、口腔颌面外科以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对翼腭窝(ptergopalatine fossa,PPF)肿瘤的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学研究产生了新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经鼻内窥镜翼腭窝手术的应用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目的通过对翼腭窝骨性标志的测量和尸体解剖为经鼻内窥镜翼腭窝手术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对40例干性颅骨进行了骨性标志的观察,同时对10例20侧成人尸头标本按中线锯开后进行解剖,观察翼腭窝周围组织结构及毗邻关系,并测量了有关的数据。结果蝶腭孔、圆孔、翼腭裂距离前鼻嵴的距离分别为(62.3±2.7)、(64.2±4.8)、(51.5±0.6)mm,翼腭窝内的结构可以分为在后内的神经层和在前外的血管层,颈内动脉与蝶腭孔之间的距离为(16.4±3.3)mm。结论经鼻内窥镜翼腭窝手术可以获得相对安全的范围,圆孔可以作为手术中重要的标志结构。 相似文献
9.
鼻内镜手术相关的骨性翼腭窝临床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鼻内镜颅底外科提供翼腭窝解剖学基础。方法:15例30侧成人干颅骨标本,观察翼腭窝的形态、组成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测量翼上颌裂缘翼突根部至颧弓下缘中点的距离;翼上颌裂宽度与长度,蝶腭孔形态、其前缘到前鼻棘的距离,在鼻内镜下观察蝶腭孔与翼管前口形态。结果:翼腭窝通过7个孔道与周围相通。翼上颌裂翼突根部至颧弓下缘中点的距离为(33.6±6.0)mm。蝶腭孔70.0%(21侧)位于中鼻甲后端的上方,30.0%(9侧)被中鼻甲分为上下两部分,未见蝶腭孔在中鼻甲水平以下者。经鼻内镜下咬除上颌窦骨性开口后份腭骨垂直部以及上颌窦后壁内侧骨质,可窥见翼腭窝全貌。结论:翼腭窝解剖结构复杂,鼻内镜下可以显露完整翼腭窝,有助于对翼腭窝立体结构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 为眶入路法行翼腭窝穿刺提供新的进针路径。 方法 对77个(154侧)成人颅的眶和翼腭窝进行相关的观察和测量。 结果 眶外缘点至眶外下缘点、圆孔外口下缘、眶上裂后端、眶下裂前端的距离分别为:左(4.93±1.80)mm,右(4.02±2.05)mm;左(43.74±2.75)mm,右(43.80±2.89)mm;左(47.83±2.47)mm,右(47.74±2.53)mm;左(17.74±2.18)mm,右(17.43±1.97)mm。穿刺针(直针)由眶外缘点进入翼腭窝的成功率为:左侧96.10%;右侧93.51%。对穿刺针(直针)进入翼腭窝失败者改用弯针穿刺,直针和弯针由眶外缘点进入翼腭窝的总成功率为:左、右均达98.70%。 结论 经眶外缘点行眶入路翼腭窝穿刺可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经鼻内镜翼腭窝区手术相关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为经鼻内镜翼腭窝区手术提供显微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30例(60侧)成人头颅湿标本,对翼腭窝区进行显微解剖观测,并模拟鼻内镜手术入路,观测翼腭窝区穿行结构及毗邻关系。结果:①翼腭窝内有上颌动脉、上颌神经及其分支,以及翼腭神经节等重要结构;②由蝶腭孔至前鼻棘的距离为(52.99±4.95)mm;③上颌神经出圆孔处至前鼻棘的距离为(62.90±3.81)mm;④翼管神经至前鼻棘的距离为(58.83±3.91)mm。结论:熟悉翼腭窝区穿行结构位置及毗邻关系,对经鼻内镜翼腭窝区手术的开展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结合咽旁间隙应用解剖,对咽旁间隙肿瘤手术径路,包括经颈径路、经颈-腮腺径路、下颌骨截骨术、颞下窝径路、经口径路、经鼻径路进行概述。探讨术中保护颈动脉鞘的解剖标志,并详细介绍以上各手术径路的临床应用、手术要点,为临床开展咽旁间隙肿瘤手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下颌骨切开外旋入路切除咽及咽旁间隙肿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咽及咽旁间隙肿瘤切除术的最佳入路。方法 :采用下颌骨切开外旋入路切除咽及咽旁间隙肿瘤 12例 ,其中鼻咽部肿瘤 2例 ,口咽喉咽部肿瘤 5例 ,咽旁间隙肿瘤 5例。对其中的 3例恶性肿瘤同期行颈淋巴结清扫。对咽部缺损明显的 3例行前臂游离皮瓣修复 2例 ,胸大肌皮瓣修复 1例。结果 :12例病变均获得彻底切除 ,疗效满意 ,未见明显功能受损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下颌骨切开外旋入路切除咽及咽旁间隙肿瘤 ,能充分显露深在肿瘤 ,具有视野开阔、操作安全方便、便于修复缺损、后遗畸形轻微等特点 ,特别适用于咽及咽旁间隙特殊病变如血管瘤的切除 相似文献
16.
恶性肿瘤合并头颈部真菌感染的临床与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合并头颈部真菌感染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1例恶性肿瘤合并头颈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用HE染色、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和环六亚甲基四胺银(GMS)染色显示组织病变特点及真菌的形态特征,用黏蛋白5B(MUC5B)抗体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标记真菌;13例组织标本进行了真菌培养.结果患者发病年龄12~72岁(中位年龄48岁),男性17例,女性4例.病理学检查证实合并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IFS)有8例(38.1%),其中波及眶内者6例(28.6%),侵入颅内1例;原发疾病为白血病(7例)及鼻咽癌(1例);病原真菌为接合菌(5例)和曲霉菌(3例),均有化疗或放疗及使用抗生素的病史.其余13例真菌感染发生于鼻腔鼻窦、咽喉及腭部原发肿瘤的坏死组织内,病原真菌主要为曲霉菌(6例)和念珠菌(4例),7例有放疗等治疗史.真菌培养结果9例阳性(9/13).随访病例14例,死亡6例.结论 恶性肿瘤可合并头颈部真菌感染,以IFS最为多见,好发于白血病化疗后,易累及眼眶,预后较差;病原真菌的类别在IFS以接合菌和曲霉菌多见;病理学检查仍然是尽快确定诊断及初步鉴别常见接合菌和曲霉菌类别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