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葛根素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及天麻素注射液静滴;对照组口服盐酸倍他司丁片及盐酸氟桂嗪胶囊.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起效快,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离子导入联合天麻素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9例给予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加天麻素针0.6 g静滴,1次/d;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离子导入。2组均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为69%,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离子导入配合静点天麻素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天麻素联合异丙嗪治疗眩晕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其临床推广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搜集天麻素联合异丙嗪治疗眩晕症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9年6月12日。由两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随机对照研究,共88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应用天麻素相比,应用天麻素联合异丙嗪可以显著提高眩晕症治疗的临床有效率[OR=6.97,95%CI(4.18,11.61),P<0.00001],缩短起效时间[SMD=-2.72,95%CI(-3.86,-1.58),P<0.00001],并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OR=0.21,95%CI(0.04,0.98),P=0.05]。结论天麻素联合异丙嗪比单独应用天麻素治疗眩晕症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较低,需要高质量的大样本双盲随机对照试验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本院采用中药天麻素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颈性眩晕患者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有典型的眩晕症状,颈椎摄片示椎间隙退行性变和/或颈椎关节增生的患者60例,脑CT无明显异常,且排除心、肝、肾、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42~76岁,平均62岁。对照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46~72岁,平均64岁。2组一般情况相似,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2组均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山莨菪碱10 mg静滴,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天麻素注射液500 mg静滴,纳洛酮针0.4 mg静脉推注,均每日1次;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10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间隔2日。治疗前后应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表(evaluation scale for cervical vertigo,ESCV)评价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ESCV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0.7%和87.8%,对照组相应为35.0%和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早期采用针刺联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2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1例,给予针灸治疗,治疗组41例,给予针灸联合推拿治疗。结果:对照组总体有效率为78.0%,治疗组总体有效率达95.1%;两组总体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正颈性眩晕又称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多因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压迫椎动脉造成椎动脉痉挛或狭窄导致其供血不足所引起的症候群~([1])。本病主要表现为突发不同程度的头晕,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耳鸣、视物模糊或摇摆感,部分患者有心慌、胸闷、憋气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表现。笔者采用天麻素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患者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8.
天麻素联合尼麦角林治疗颈性眩晕4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宪玺  史红逸 《陕西中医》2010,31(10):1327-1328
目的:总结天麻素联合尼麦角林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对40例颈性眩晕患者应用天麻素注射液静滴联合尼麦角林口服治疗与40例应用尼麦角林口服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82.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方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明显提高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光明中医》2021,36(14)
目的 探讨吴氏手法联合西药治疗对颈性眩晕患者眩晕症状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基于此,观察组联合手法治疗,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眩晕症状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结果 观察组眩晕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颈性眩晕患者采用吴氏手法联合西药治疗效果较佳,利于改善患者眩晕症状,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促进患者转归。  相似文献   

10.
杨鸿菲  陈宇翔  谢蔚 《新中医》2015,47(11):101-102
目的:观察颈复汤联合西比灵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脑动脉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将颈性眩晕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使用西比灵,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使用颈复汤,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脑动脉血流量的变化。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2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红细胞压积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复汤联合西比灵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好,可以降低血液黏度,增加脑血管血流量,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塞通联合刺五加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法,共观察病例70例,治疗组、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塞通联合刺五加静点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西药西比灵胶囊进行治疗,疗程结束后按照疗效判定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塞通刺五加联用可以弥补两药在治疗上的不足,二药的合用有相得益彰之效,而且两药价格便宜,治疗脑供血不足见效快,疗效显著,两药均为中成药剂无明显副作用,故此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光明中医》2021,36(15)
目的观察杵针联合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的效果。方法选取颈性眩晕患者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29例,治疗组采用杵针联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中药热贴敷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治疗组ESCV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杵针联合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葛根素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傅志慧 《河南中医》2003,23(1):25-26
以葛根素加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颈性眩晕45例,为治疗组;以西北灵加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42例,为对照组。通过两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组显效27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24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77.0%,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4.
综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颈性眩晕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运用磁振热加手法对确诊的颈性眩晕患者50例进行治疗,每日1次,15次为1疗程,并同时进行康复教育。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治愈41例,好转9例,无效0例,优良率达82%。结论:综合治疗颈性眩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病变压迫椎动脉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种以眩晕为主症的病症。3^+a来笔者采用温灸百会穴和颈段夹脊穴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风池配四关穴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107名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55例和药物组52例。针刺组采取针刺风池配四关穴为主治疗,药物组采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连续治疗15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检测椎动脉血流,并随访3个月。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9.1%,药物组总有效率为6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椎动脉血流改善明显优于药物组(P〈0.01):针刺组复发率亦低于药物组(P〈0.05)。结论针刺风池配四关穴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明显优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葛根素联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葛根素0.2~0.4g,加5%500mL葡萄糖静脉滴注,1次/天,连续治疗20天;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推拿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眩晕消失时间为(3.3±1.5)天,伴随症状消失时间为(4.1士1.1)天,对照组眩晕消失时间为(6.6±2.8)天,伴随症状消失时间为(9.9±2.9)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联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症状缓解迅速,费用低廉,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朱金柳 《四川中医》2012,(12):130-131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确诊为颈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辨证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银杏叶注射液,疗程均为4周。4周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60例,有效率93.33%;对照组60例,有效率68.33%。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颈性眩晕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用针刺、推拿、牵引配合药物(针药组)治疗颈性眩晕,并与药物组及针推组对照比较。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94.4%,而药物组为80.0%,针推组为85.7%,针药组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针药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组及针推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13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9例和对照组74例,治疗组用针刺治疗,对照组口服丁咯地尔,1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治疗组91.31%,对照组81.0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颈性眩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