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食忌理论在中医学中有悠久的历史,发物是食忌的一部分内容,古代医家对于发物缺乏全面系统的整理。本文对发物的概念、致病特点、分类以及现代医学对发物机理的认识进行阐述。对发物是否需要思口的问题,应该按照中医的辨证论治的原则采用“辨证论忌”。  相似文献   

2.
<正>清明是人之阳气生发的难得时段,中医认为,体内肝气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常言道,过犹不及,如果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还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那么到底什么是"发物"呢?发物就是指"过于富含营养或有刺激性特别容易诱发某  相似文献   

3.
"内证"一词,本是一个考证术语,指资料本身内部的证据.但近年来中医界有人把它活用了,时不时发出一些新的议论来.继前几年某君提出"内证实验"、"内证能力"的观点后,最近又有人著书立说,认为中医解剖学就是历代无数先圣们经过无数次内证过的东西,<皇帝内经>就是内证的产物,把"内证观察"作为中医获取阴阳无行、脏腑经络、五运六气等知识的工具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西医的"炎症"在一定范围内包括了中医的"热证",但根据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特点,就其病因、病机、证候、诊断、治法、方药等各方面的理论和临床应用来分析,西医的"炎症"不能完全等于中医的"热证",即在西医"炎症"的范围内,除了有属于中医的"热证"以外,还有属于中医的其他许多证型.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历代医家有关人体肝、脾的解剖和功能相关论述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结合现代医学对肝、脾等内脏器官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的认识,对中医"脏腑肝"、"脏腑脾"和西医"解剖肝"、"解剖脾"的对应关系,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见解.认为:中医"脏腑肝"所对应的实体是西医"解剖脾"及其以"解剖脾"为代表的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而中医"脏腑脾"所对应的实体则是西医"解剖肝"及其以"解剖肝"为代表的大小消化腺.并且认为,在中西医交流中,将中医"脏腑脾"翻译为"Liver",而将中医"脏腑肝"翻译为"Spleen"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发物     
祖国医学将凡是对症病有诱发和加重作用的食物,统称为“发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发物”。其实,“发物”的种类很多,范围也很广泛。祖国医学将“发物”分为以下几种: 1.荤腥类:如猪肉、羊肉、公鸡、鹅、狗肉、牛肉、鲤鱼、海鱼、虾、蟹、蚶等。 2.刺激性食物类:如辣椒、韭菜、葱、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医务人员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现状,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法 于2014年12月-2015年1月,在上海市黄浦区1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随机抽取在岗医师43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上海市黄浦区社区医务人员中医"治未病"认知与发展调查问卷》对医务人员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医务人员一般资料、医务人员对中医"治未病"认知情况、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知识和技能现状等,共回收有效问卷403份。结果 403名社区医务人员中,346名(85.9%)听说过中医"治未病",352名(87.3%)能正确理解中医"治未病"概念,276名(68.5%)认为实施中医"治未病"有必要,136名(33.7%)对实施中医"治未病"有信心,169名(41.9%)对中医"治未病"实施现状满意。不同职称及不同中医"治未病"理解程度、必要性认识、实施信心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治未病"知晓情况、必要性认识、实施信心及满意度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理解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学历、岗位、职业及不同中医"治未病"知晓情况、理解程度、实施信心、满意度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必要性认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岗位、职业及不同中医"治未病"必要性认识、满意度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实施信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及不同中医"治未病"必要性认识、实施信心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市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知晓率、概念正确理解率及必要性认识均较高,但信心持有率和满意度较低,不同情况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认知情况不同。建议有针对性开展中医"治未病"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8.
张成 《健康之路》2006,(9):33-33
临床上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很多肿瘤患者及其家属向医护人员咨询“发物”的忌口问题,部分患者对他们的回答和解释将信将疑,有的患者更是凡“发物”一律敬而远之。肿瘤患者到底能不能吃“发物”呢?  相似文献   

9.
糖足,中医称"脱疽",是说凡糖尿病患者足部出现了麻凉痛、感染、坏死等病变都属于中医"脱疽"范围。中医认为,本病是先由消渴(糖尿病)久不愈而累及足部而发病,故  相似文献   

10.
中医治疗"病毒性肝炎",应运用中医关于"脏腑辨证"的理论,和现代医学诊断结果,进行"辩证施治",笔者从中医"脏腑辨证"方面,提出中医治疗"病毒肝炎"的,应于关注的六点体会,力求从中西医的结合上,为治疗"病毒性肝炎"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1.
从"气"论中风病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医之中风相当于现代医学脑血管病中的脑出血、脑梗死,又称"脑卒中".中医认为中风病机为风、火、痰、气、血、瘀,而笔者认为尤与"气"密切相关,本文就此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医务人员对中医"治未病"的技术现状,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法 于2014年12月-2015年1月,在上海市黄浦区1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随机抽取在岗医师43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上海市黄浦区社区医务人员中医"治未病"认知与发展调查问卷》对医务人员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医务人员一般资料、医务人员对中医"治未病"认知情况、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知识和技能现状等,共回收有效问卷403份。结果 403名社区医务人员中,215名(54.8%)认为中医"治未病"知识和技能主要来源于继续教育,211名(52.4%)在工作中会使用中医"治未病"技术,254名(74.3%)认为中医"治未病"主要用途为预防保健,207名(51.9%)对自己的中医"治未病"理论知识感到满意,278名(69.3%)认为中医"治未病"技能有待提高,290名(72.0%)希望培养途径为继续教育和进修。近3年来,382名(94.8%)社区医务人员未接受过相关外出进修,329名(81.7%)未参加过相关学术会议,254名(63.0%)未参加过相关培训班,366名(90.8%)未参加过相关非学历教育。不同岗位、职业及不同中医"治未病"知晓情况、理解程度、必要性认识及实施信心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技能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市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技术有待加强,建议大力推广中医"治未病"技术,加强相关继续教育和进修培训,提升医务人员自身服务能力和服务素养,同时开发适宜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现状,探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推进或完善中医"治未病"服务的发展策略。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2014年12月-2015年1月在上海市黄浦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就诊的500名社区居民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情况、对中医"治未病"的知晓情况、认为适宜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的机构、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的影响因素、对中医"治未病"是否应该纳入医保和政府支持度的认知情况、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愿意尝试情况。结果 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1份,有效回收率为92.2%。55.5%(256/461)的社区居民听说过并了解中医"治未病",14.8%(68/461)听说过但不了解,29.7%(137/461)没听说过。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获知途径主要有广播或电视(45.7%,148/324)、社区宣传(31.2%,101/324)、中医院(27.2%,88/324)。社区居民认为最适宜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的机构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8.8%,271/461)和中医医院(44.9%,207/461),影响社区居民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的两个最重要因素是技术水平(34.5%,159/461)和服务内容(26.5%,122/461)。64.7%(298/461)的社区居民认为中医"治未病"服务应该纳入医保,同时95.0%(438/461)的社区居民认为政府对中医"治未病"服务大力支持。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愿意尝试率为74.2%(342/461),不同文化程度、户口性质、月收入、医保形式的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愿意尝试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认知现状较好,但是还有待完善和改进。为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将中医"治未病"与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提出以下发展策略:加大"治未病"理念宣传力度,提高居民认知度;推进"治未病"应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促进居民健康;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技能;拓展中医多领域的优势项目,丰富服务内容;加大政府投入,推进"治未病"服务纳入医保。  相似文献   

14.
国内有一种意见认为中医脏腑学说中的"脾",主要包括消化系统以及能量代谢和水代谢的一切器官系统(包括神经、体液调节机构)的综合功能单位或机构[1].还有一种意见认为中医的"脾"包括现代医学的"脾"和"胰".日本人保宝康诏认为中医脏腑学说中的"脾"就是现代医学的"胰".到底中医的"脾"在中医解剖学上指的是那一个器官?又相当于现代解剖学上的那一个器官?这是研究中医脾的学说、研究脾的病理生理学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主要从解剖学的角度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5.
百余年来,西医在我国长足发展,中医医疗市场不断缩小;近几十年,国家投巨资研究"证本质"、"经络本质",至今仍然困惑;上世纪八十年代运用电子计算机研究"中医专家系统",成为昙花一现……医疗实践证明中医药学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可为什么难以拓展其优势?引人反思:我们认为以西医为参照系研究中医,必然无果.因为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存在时空的差异,东西方有着不同文化、哲学、科技背景,两种医学各有利弊,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但不能以一个标准对待.在尸体中难觅活人体的东西,在离体中分离不出人体整体的东西,在动物中找不着人体特有的东西,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整体难以归结为某一局部.二者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交融同一,而不能等同.对于中医自身存在的弱势也不应回避,发展中医应当采取"扬长补短"方针.  相似文献   

16.
"心主神明"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医文献着手,分析了"心主神明"的基本框架、物质基础以及其在中医临床中的指导作用.研究"心主神明"应结合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加以整体认识,以科学地揭示"心主神明"的内涵与外延,并在此基础之上,整理出一套建立在中医理论框架中的新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生产生活常识中的"火"是中医"火"概念发生的原型,经过取象比类思维,抽象出了具有气、阴阳、五行等哲学意义的"火"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中医"火"的概念以及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医快速平衡疗法"异病同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利用"中医快速平衡疗法"异病同治治疗伴有痛风症的泌尿系统疾病282例、综合性代谢病6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利用"中医快速平衡疗法"治疗伴有痛风症的肾病282例,有效率为98.9%,治愈率为95.1%;治疗综合性代谢病69例,有效率为95.7%,治愈率为81.1%.结论 "中医快速平衡疗法"异病同治治疗伴有痛风症的泌尿系统疾病、综合性代谢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内涵,从节饮食、养脾胃,勤运动、强体质,畅情志、调精神,顺四时、固正气,早诊治、防传变几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防治糖尿病.  相似文献   

20.
"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人生存于天地之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用取象比类的中医思维,将人体"天地"嬗变为肺、脾,"天地合气"嬗变为"肺脾合化"。通过梳理《内经》气血生成的理论,认识"肺脾合化"在人体气血生成过程中的重要性,对于丰富中医气血理论内涵,指导中医气血辨证,拓宽相关疾病的治疗思路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