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对28例被确诊为MP感染的儿童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患儿以婴幼儿为主,3岁以内14例,3—6岁9例,6岁以上5例。婴幼儿以发热及肺部表现为主,使用阿奇霉素治疗疗效显著。结论 婴幼儿MP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不同年龄组临床表现各异,阿奇霉素可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
许冠英  张国平 《河北医药》1997,19(6):356-358
肺炎支原体感染研究进展050051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儿科许冠英张国平综述邱学审校肺炎支原体(MycolasmaPneumoniae简称MP)是呼吸道感染较常见的致病菌,近几年有增加趋势,且自1995年10月至今在石家庄地区流行。感染后除引起继往认为...  相似文献   

3.
4.
5.
罗红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罗红霉素(2.5~5mg/kg,bid)治疗小儿呼吸肺炎支原体感染40例,对照组40例用口服红霉素(10~15mg/kg,tid)治疗,用药5-14d,比较两者在治疗小儿呼吸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表明,罗红霉素的疗效与红霉素相似,二者的临床有效率(痊愈+显效)分别为92.5%和87.5%,经X^2检验,二者显著性差异(P〉0.05)。罗红霉素2例出现轻胃肠道反应,不需中断治疗,且较红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让临床医师了解近年来肺炎支原体(MP)感染是支气管炎和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典型肺炎少见。方法 用生物试剂肺炎支原体选择培养基检测结果全部阳性,用红霉素治疗。结果 103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全部治愈。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近年来幼年龄患病者有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7.
缪莉 《福建医药杂志》2006,28(1):178-178
肺炎支原体(MP)是成人和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因,其临床除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外,还可累及多个系统。我院2003~2004年收治48例支原体感染病人表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22例,女性26例;婴幼儿38例,成人10例。1·2临床表现:肺炎支原体感染往往起病缓慢,以咳嗽为主要症状,多为干咳,常伴有发热,体征少,可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全部病例均有2~3天时间发热,有喘息,肺部听诊有湿啰音13例,呼吸促、呼吸音粗8例,可闻及哮鸣音8例,呼吸音减低、4例,同时伴有肺外损害表现有胸腹水的各1例,出血性皮疹4例,恶心、呕吐、肝肿大5例,胆囊炎2例,…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药实践》2018,(3):165-168
目的:观察长治市妇幼保健院1年内因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情况及表现。方法:对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住院的呼吸道疾病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MP)的检测。结果 :共收集2 575份标本,MP抗体阳性者371例,检出率14.41%。其中春季检出率为11.45%,夏季为14.80%,秋季为16.16%,冬季为15.47%;年龄3个月~1岁者3.20%,>1岁且<3岁者13.14%,3~6岁者20.48%,>6岁者55.76%;支气管肺炎292例,支气管炎45例,上呼吸道感染16例,支气管哮喘18例。结论:MP感染秋冬季高发,6岁以上儿童检出率较高,MP感染可引起肺炎、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诱发支气管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8年10月~2009年9月在昆明地区确诊为呼吸道感染的953例患儿取静脉血,用被动凝集法检测MP特异性抗体IgM(MP-IgM)。结果 95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MP-IgM的总阳性检出率为18.8%;其中0~4岁年龄组患儿MP-IgM阳性检出率为13.6%,5~7岁年龄组为26.8%,8~13岁年龄组为37.3%。8~13岁年龄组患儿MP-IgM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1~3月MP-IgM的阳性检出率为27.5%,4~6月为15.9%,7~9月为13.7%,10~12月为17.7%,1~3月MP-IgM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它月份(P〈0.05)。结论 MP为昆明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冬春季是MP感染的高发季节,学龄期儿童更易感染MP。  相似文献   

10.
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治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肺炎支原体是常见的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除引起呼吸道疾病外,全身各系统均可受累,包括神经、血液、泌尿、消化、循环、皮肤及关节肌肉等。发病机制主要是黏附、炎症和免疫损伤,炎症和免疫损伤机制在肺外损害中作用突出。诊断需要联合血清特异性抗体及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治疗需要考虑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糖皮质激素的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潍坊地区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预防、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456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lgM)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4560例患儿中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率达29.5%,性别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年龄段儿童中,4~6岁的学龄前儿童的感染率达47.9%,1岁以内患儿感染率亦有升高趋势。秋季感染率最高,达35.2%,各季节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现已成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学龄前儿童易感性强,有感染幼龄化趋势,且高发季节已有原来的秋冬季变为全年多发。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相关喘息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进一步为临床诊治MP感染喘息儿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岁以上MP感染及非感染喘息患儿各180例,MP感染组加用阿奇霉素治疗,所有随访病例急性发作时选用支气管扩张剂及布地奈德雾化治疗。两组病例按选用长期控制的药物不同分为三组(n=60):即孟鲁司特组、孟鲁司特组+ICS组、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和治疗6月后的临床指标。结果:(1)MP感染患儿:孟鲁司特组与对照组治疗后FeNO和EOS检测阳性病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孟鲁司特+ICS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急性发作、肺部体征阳性例数、FeNO、IgE、EOS、过敏原、肺功能阳性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孟鲁司特+ICS组与孟鲁司特组治疗后急性发作、肺部体征、FeNO检测阳性病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非MP感染患儿:孟鲁司特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肺功能检测阳性病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孟鲁司特+ICS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急性发作、肺部体征阳性例数、FeNO、IgE、EOS、肺功能阳性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孟鲁司特+ICS组与孟鲁司特组治疗后肺部体征阳性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常用的孟鲁司特或孟鲁司特+ICS的治疗方案对MP感染诱发喘息的治疗是有效的,孟鲁司特+ICS的联合治疗对MP感染后诱发喘息患儿治疗效果优于单用孟鲁司特。今后尚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临床长期随访研究,以期能进一步明确MP感染导致儿童哮喘的发生机制以及对哮喘儿童的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规律、临床特征,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为今后迅速有效地控制疫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法,对某单位的208人进行调查,对肺炎支原体肺炎及其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9份进行上呼吸道多病原核酸检测。结果该居住地居住密度为2.0m2/人,通风不良,自2008年6月10日至2008年9月10日共有41例发病,发病年龄18~25岁,均为男性,其中因肺炎支原体肺炎住院治疗的患者10例,临床特点为发热、干咳、咽痛、胸闷、乏力、白细胞正常或偏低;胸部X线片提示肺叶或肺段呈均匀的模糊影;咽拭子多病原核酸检测,肺炎支原体在肺炎患者中的阳性率为33.3%,与其密切接触者的阳性率为16.7%,尽早明确诊断,实施隔离、通风、消毒、预防性服用阿奇霉素等措施,对迅速控制疫情有较好效果。结论在通风不良、居住密度高的情况下,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聚集性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与感染肺炎支原体(MP)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ELLSA)法,对60例RRI儿童,以及50例非RRI儿童,采用试剂盒,定性检测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IgM(MP-IgM).结果 60例RRI患儿中有25例MP-IgM阳性,阳性率41.67%.50例对照组患儿MP-IgM阳性5例,阳性率为10%.两组有显著差异(x2=13.97,P<0.01).结论 RRI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生率高,MP-IgM对RRI患儿中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冬季甲型流行性感冒(甲型流感)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儿科收治的130例甲型流感患儿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合并MP感染,将其分为单纯甲型流感组(A组,82例)和合并MP感染组(B组,48例).所有患儿均予帕拉米韦静脉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366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儿病原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状况,为临床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66例住院的CAP患儿按年龄分4组,0~1岁组128例;2—3岁组108例;4~6岁组55例;7~14岁组75例。抽取4组患儿急性期血清标本进行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对不同年龄及不同季节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366例CAP患儿肺炎支原体检测阳性87例(23.8%),其中7~14岁组阳性率最高,为58.7%(44/75);其次为4~6岁组,为40.0%(22/55);2~3岁组感染率为13.0%(14/108),0~1岁组感染率为5.5%(7/128),各年龄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季节肺炎支原体的感染率不同,自4~6月份开始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明显增加,且逐渐增高,以10~12月份最高。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年龄分布上以学龄期儿童多见,季节特点为秋冬季节高发。  相似文献   

17.
1 临床资料例 1 患儿 ,男 ,8岁 ,因咳嗽 1周 ,双耳痛 3d ,发热 1d入院。入院查体 :T 38 5℃ ,P 12 8次 /min ,呼吸 2 8次 /min。发育正常 ,皮肤粘膜无皮疹及黄染 ,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双耳无异常分泌物 ,鼓膜充血 ,膨隆 ,听力下降。咽充血 ,扁桃体Ⅱ度大 ,双肺呼吸音粗 ,心音有力 ,节律规整。腹软 ,无压痛。血常规WBC 12 9× 10 9/L ,N 0 6 1,L 0 32。血沉 32mm/h ,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 ,冷凝集试验 1∶32阳性。诊断 :(1)急性支气管炎 ;(2 )急性中耳炎。经用红霉素及对症治疗 10d痊愈出院。例 2 患儿 ,女 4岁 ,因咳嗽、发热 5d …  相似文献   

18.
王书华 《天津医药》2004,32(3):176-177
肺炎支原体(MP)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严重危害着儿童的健康。现将我院收治的82例MP感染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雯  濮家俊 《江苏医药》1998,24(9):649-650
在多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间接血凝试验检测阳性的44例婴幼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中,最小发病年龄35天。临床表现高热、喘憋症状显著,肺部体征出现早而明显,可伴发肺外脏器受累的症状。提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小年龄发病趋势和婴幼儿临床表现的不典型性。临床诊断需结合特异性抗体和抗原检测,以避免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12月医院收治的慢性咳嗽患儿115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医院就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08例作为对照组,2组进行 MP-IgM 抗体检测,比较2组 MP-IgM 抗体阳性率,对 MP 感染患儿进行对应治疗。结果观察组 MP-IgM抗体阳性患儿63例(54.78%),高于对照组的18例(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63例 MP 感染患儿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序贯疗法抗感染,76.19%(48/63)的患儿均在2周内咳嗽明显减少,93.65%(59/63)的患儿咳嗽1个月内消失。结论 MP 感染与小儿慢性咳嗽关系密切,在对慢性咳嗽患儿寻找病因时,应常规进行 MP-IgM检测。对于确诊 MP 感染患儿治疗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序贯治疗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