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椎板间入路的完全脊柱内镜手术治疗L_(4~5)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L_(4~5)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经皮椎板间入路完全内镜手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下肢VAS和腰椎JOA评分。结果所有病人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术后6个月复发2例,再次手术摘除突出的椎间盘。所有病人术后3 d、6个月、12个月下肢VAS和腰椎JOA评分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板间入路完全内镜手术治疗L_(4~5)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经椎板间人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椎板间人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5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L4-5椎间盘突出13例、L5-S1椎间盘突出41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d、3个月、1年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手术前后疼痛改善情况,复查腰椎MRI评价髓核摘除情况和有无复发.结果 54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6.30%(52/54),其中2例术中出现硬脊膜破裂,改为手术显微镜下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平均手术时间58.35 min,中位住院时间3d.出院时52例疼痛消失、2例疼痛减轻,其中5例患侧小腿外侧麻木感加重.与术前相比,术后1d、3个月和1年时VAS和ODI评分均减少(均P=0.000).术后复查腰椎MRI显示髓核摘除满意,神经根压迫解除,亦未见复发.无一例发生感染等手术相关并发症,1例L5-S1椎间盘突出患者因髓核脱出椎管内游离较远,术中对神经根牵拉较重,术后出现S1神经根分布区麻木,术后1个月缓解.结论 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满意、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5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L4-5椎间盘突出13例、L5-S1椎间盘突出41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 d、3个月、1年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手术前后疼痛改善情况,复查腰椎MRI评价髓核摘除情况和有无复发。结果 54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6.30%(52/54),其中2例术中出现硬脊膜破裂,改为手术显微镜下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平均手术时间58.35 min,中位住院时间3 d。出院时52例疼痛消失、2例疼痛减轻,其中5例患侧小腿外侧麻木感加重。与术前相比,术后1 d、3个月和1年时VAS和ODI评分均减少(均P=0.000)。术后复查腰椎MRI显示髓核摘除满意,神经根压迫解除,亦未见复发。无一例发生感染等手术相关并发症,1例L5-S1椎间盘突出患者因髓核脱出椎管内游离较远,术中对神经根牵拉较重,术后出现S1神经根分布区麻木,术后1个月缓解。结论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满意、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大致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二类。保守治疗有卧床休息、牵引、理疗、全身及局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有传统的后路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腰椎间盘摘除术、椎板间开窗腰椎间盘摘除术及前路腰椎间盘摘除术。有借助穿刺针、显微镜、腹腔镜及椎间盘镜进行的腰椎间盘摘除术。腰椎间盘摘除后或行椎间融合或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本文就以上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以往椎管内肿瘤的手术为了方便暴露需切除全椎板甚至包括部分关节突,如切除节段较长(超过3个节段)则会损害脊柱的稳定性,而且可能出现术后脊柱后凸畸形,并导致脊髓受压[1-2].因此,为防止术后以上不良反应的发生,在摘除肿瘤的同时行后路固定融合是必要的.我院2006年6月至2008年8月对18例患者行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并以钛网分节段固定,取得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高龄(70岁以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术式选择。方法1992年至2003年对39例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扩大开窗髓核摘除部分椎管减压、半椎板切除椎管扩大减压髓核摘除或全椎板切除椎管扩大减压髓核摘除。结果 34例获得随访,平均3.3年,优良率为88.2%(30/34)。结论 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长,症状复杂,体征广泛,伴随疾病多。在控制伴随疾病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麻醉,行扩大开窗、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椎管扩大髓核摘除手  相似文献   

7.
32岁,女性,因后背部疼痛1年双下肢麻木无力5个月于1985年11月22日入院。无外伤史。跛行,脊柱无畸形,左侧T_(12)以下痛觉障碍,右侧L_1以下痛觉减弱,双下肢肌力3级,左Babinski征(+)。腰穿:Quekentedt's试验为不全梗阻,脑脊液蛋白0.7g/L,余正常。椎管碘油造影,见造影剂通过T_(11.12)及L_(12)出现左侧凹陷性压迹多处,以L_(1.2)明显。诊断为胸腰段多发性椎间盘脱出症。于同年12月12日行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将T_(11、12、)T(12) L_1及L_(12)三个间隙突出增厚的纤维环切除,摘除髓核,解除压迫。术后1个月左下肢肌力改善。但右下肢肌力无改善,出现病理反射。再次脊髓造影示L_(3.4)有压迹,于1986年1月14日切除L2~5椎板,摘除L_(34)间盘髓核,切口愈合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显微切除+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椎管成形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疗效. 方法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1年9月至2014年6月采用显微切除+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椎管成形术治疗18例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椎管MRI检查评价肿瘤的切除情况,采用脊柱CT三维重建或脊柱X线检查观察椎管成形情况,术后3个月采用Frankel分级标准评价患者的脊髓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本组18例肿瘤均在显微镜下全部切除,术中无硬脊膜破损及神经根损伤.术后无脑脊液漏及切口感染.患者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无肿瘤复发,无椎管狭窄、脊柱失稳,术后3个月Frankel分级显示患者脊髓功能恢复D级4例,E级14例. 结论 显微切除+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椎管成形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可最大程度的切除肿瘤及减少脊髓损伤,术后椎管成形且脊柱稳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棘突保留椎板成形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5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棘突保留椎板成形手术重建椎管后部骨性结构对切除椎管内肿瘤及维持脊椎稳定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07~2009-07收治的58例椎管内肿瘤患者施行棘突保留椎板成形切除肿瘤的效果及术后脊柱稳定性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1~3年,6例肿瘤复发,52例原症状、体征均明显缓解,随访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提高1~3级,椎管结构完整,脊椎稳定性好。结论棘突保留椎板成形手术在可最大限度的显露椎管内肿瘤方便切除的同时,还可以很好的保持椎管骨性结构的完整性,有利脊柱稳定性的维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2012年9月手术治疗的58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采用后正中全椎板入路,4例采用后正中半椎板入路,3例采用经后路半椎板+关节突入路部分切除,7例行经后路全椎板+关节突入路切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术,2例行前外侧经胸+后路椎板入路切除,2例行后外侧经横突+椎板入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55例,次全切除3例。55例术后随访6~34个月,平均18.5月;按照Frankle分级评定标准评判效果,改善50例,不变5例;肿瘤全切者无复发,肿瘤次全切除者2例复发。结论对于椎管内神经鞘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应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肿瘤与脊髓之间的关系及椎管外有无侵润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1.
椎管重建避免了传统手术的弊端,是目前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维持脊柱稳定性及保持椎管完整性的主要手段。椎管重建主要包括全椎板切除重建、半椎板切除重建及部分半椎板切除重建等方式,椎管重建的理念强调术中要保留椎弓根、关节突关节、韧带、棘突、椎板等维持脊柱稳定的后部结构,术后要保持椎管的完整性,避免硬脊膜周围的粘连。研究表明:经一侧半椎板入路半椎板或部分半椎板切除后椎管重建,能够在不影响切除肿瘤的情况下,将损伤降低到最小限度。椎管重建的不断发展为处理椎管内肿瘤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于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全部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取俯卧位,以狭窄段为中心后正中切口,显露椎板,C型臂透视定位后,在选定的椎体上准确打入椎弓根钉,全椎板切除减压及椎间孔减压,切除突出椎间盘,部分放置椎间融合器行椎间融合,预弯钛棒后装棒,用自体骨和(人工骨)在两侧横突间丰富植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放置负压吸引器,关闭切口,术后应用抗生素3~5 d。结果全部病例随访,时间为3个月~4 a,平均为2 a。疗效标准按Frankel评分:优65例,良9例,3例,差2例,优良率97.36%。结论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椎板间入路显微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效果. 方法对36例病人行显微椎间盘切除术,术中对椎间盘碎片及纤维环缺损情况进行评估,分析术前资料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椎板间入路在28例(78%)病人中可充分暴露椎间隙,部分椎间孔扩大术在17例(47%)病人中使用.碎片-裂隙型及碎片-包含型病人手术效果最好,复发率低.结论 椎板间入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技术,椎间盘突出类型及椎间盘切除术后纤维环的完整性对预测腰腿痛复发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颈椎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与椎管骨性重建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颈椎椎管内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显微手术和椎板棘突复合体回纳固定进行椎管骨性重建。结果术后神经功能改善12例,改善不明显2例,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病人。随访14例,时间平均1年3个月,术后3个月行颈椎CT三维复查,14例椎板棘突复合体均固定确切,无移位,无椎管狭窄,13例颈椎生理曲度稳定性良好,1例术后3个月出现生理曲度下降。结论在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手术切除颈椎椎管内肿瘤以及椎板棘突复合体回纳椎管重建术能在切除肿瘤同时最大限度保护颈椎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5.
脊髓腹侧病灶相关的手术入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腹侧病灶常令神经外科医生感到棘手,标准的后方经椎板入路显然不理想,因此人们对外侧、后外侧、前外侧及前方入路作了不少探讨,充分利用肌肉及血管间隙或切除椎旁骨组织所产生的空间,积极开拓侧方及前方视角,如采用腔外侧方和经胸腔入路等治疗获得成功。本文就各入路手术技术、适应证及优缺点进行综述,认为术式选择因脊髓节段和病灶情况而定,多学科协作仍应加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肌肉间隙套管椎板间入路微创治疗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经肌肉间隙套管椎板间入路微创治疗。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切除突出髓核32例,平均手术时间(62.4±13.6)min,术中出血量(31.0±5.6)ml,32例病人术后腰腿痛及感觉、肌力减退均有不同程度好转。32例随访6~12个月,平均8.5个月。术前与术后不同时段腰痛、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随访期间无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病例。结论神经外科显微镜下经肌肉间隙套管椎板间入路微创治疗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显露清楚,神经根减压彻底,对脊柱稳定性破坏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其近期疗效明确,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7.
束某,女,46岁。主诉腰部扭伤后,右下肢放射性疼痛6年。1周来疼痛加剧,伴有臀部及会阴部麻木感和大小便困难。检查:马鞍区及膝关节以下感觉减退,肛门反射消失,两下肢肌力无明显异常。腰穿奎肯氏试验提示:椎管内梗阻。脑脊液细胞数正常,蛋白91mg%。椎管造影显示L_5~S_1平面梗阻。诊断为椎间盘突出症,于8月16日作L_4~S_1椎板切除,见局部隆起,切开硬脊膜后壁,发现L_5~S_1处马尾神经向后凸起,前方疝出的椎间盘穿破硬脊  相似文献   

18.
<正>椎管内肿瘤术中常需要进行全椎板切除,但这种方式切除了棘突、椎板及与之相连接的黄韧带、棘间韧带及棘上韧带等重要结构,部分还需切除关节突关节,严重影响术后脊柱的稳定性,容易引起术后脊柱畸形,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19%~100%~([1~4])。颈椎是最容易发生全椎板切除术后脊柱畸形的节段,颈椎畸形包括鹅颈畸形和后凸畸形。本文将从颈椎畸形的力学机制、危险因素、防治措施等方面对其加以探讨。1全椎板切除术后颈椎畸形发生的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9.
胸椎间盘切除可采用多种手术入路,包括经胸腔入路、经胸膜外后外侧入路、经肋横突切除以及经椎弓根入路。这些手术入路虽可获得较好效果,避免了椎板切开入路常见的脊髓损伤,但与颈或腰椎间盘切除术相比其损伤程度较大。目前开展的经胸腔内窥镜下胸椎间盘切除术,缺点是需要3~4个皮肤切口,术后还需胸腔引流数天。 上述胸椎间盘切除入路中,经椎弓根入路创伤性最小,但缺点是在作脊髓减压时,不能直接观察脊髓的腹侧。  相似文献   

20.
背景:脊柱非融合技术是目前对于早期脊柱疾病进行干预的新技术,可以在保护脊柱运动功能的同时达到治疗患者病情的效果。U型棘突间钛合金材料植入物属于后路棘突间非融合新技术范畴,此方面的研究将是非融合技术的一个热点。 目的:观察腰椎后路动态腰椎管狭窄运动保留的非融合U型棘突间钛合金材料植入物的临床力学性能。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病例来自2006-06/2007-12上海长海医院骨科。 对象:选择退变性椎间盘突出伴有动态椎管狭窄的患者28例,男23例,女5例,年龄41~58岁。 方法:根据患者自愿的方式随机分为2组,单纯椎间盘摘除减压组(n=20):单纯椎间盘摘除减压术摘除责任节段椎间盘;材料植入物组(n=8):先摘除责任节段椎间盘后去除棘突间韧带,将2个翼状突起夹在头尾端棘突上,然后在棘突间植入U型棘突间钛合金材料植入物。 主要观察指标:术后及随访测量责任节段的椎间隙高度保护度、椎管面积以及患者的腰椎JOA评分。 结果:28例退变性椎间盘突出伴有动态椎管狭窄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材料植入物组植入U型钛合金材料后椎间隙高度保护度和平均椎管面积较单纯椎间盘摘除减压组明显增加(P < 0.05)。患者腰椎手术前后的JO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但是采用非融合技术材料植入物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单纯椎间盘摘除减压组(P < 0.05)。 结论:脊柱非融合U型棘突间钛合金材料植入物对于早期椎间盘突出伴有动态腰椎管狭窄患者的腰椎力学性能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