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正> 河北省1980年在唐山地区首次证实流行性出血热(EHF)的存在,1986年春沧州地区在四个县农村相继报告流行性出血热17例,经血清流行病学检查,证实了沧州地区EHF自然疫源地的存在,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东营市地处黄河三角洲,依陆傍海,为黄河冲积平原。年平均气温12.2℃,平均湿度66.2%,年平均降雨量601.8毫米。农作物以种植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水稻为主,适于鼠类生息繁殖。1984年4月广饶县报告首例EHF病人。此后,发病逐步扩大到所属5个区县、54个乡镇,共发病425例,分布392个行政村(392/1781),最高年发病率15.55/10万(1986年)。为控制EHF的发生和流行,1984~1990年对5个区县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对自1987年以来实施突击灭鼠和全面推广毒饵盒常年灭鼠措施后控制发病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临床诊断为EHF病人、可疑病人。 1.2 调查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EHF的病人,全部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分析。 1.3 血清EHF抗体检测 采集EHF病人、可疑  相似文献   

3.
邻水县位于川东北华莹山脉南麓,自1963年临床首次证实有流行性出血热(EHF)后,病例逐年增多,至1979年发病率高达55.6/10万,是达县地区近几年高发县之一,现将该县1982年EHF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达县是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疫区。近几年来,我们对出血热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在流行性出血热(EHF,以下简称“出血热”)病原分离方面相继获得成功,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特异性的抗原和抗体,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及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本文报道用从出血热患者血清中分离所获的“陈株”,适应到A—549细胞后制作的细胞抗原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对全省临床报病的48个市、县及有疑似病人的7个县部分病人进行血清学调查情况。  相似文献   

6.
<正> 流行性出血热(EHF)在各省、市、自治区时有散在流行报道。现将本港区1984~1986年间发生的流行性出血热爆发流行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和流行病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简称流热)是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的一种,系由小型啮齿动物携带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野鼠与家鼠传播在我国多数地区的存在和流行被证实后,流热的发病数字明显增多,已发展成为全国性的严重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出血热54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苏州市吴县北桥镇医院阙泉根1987年12月~1991年11月我们调查本地区混合型流行性出血热(EHF)54例,现对其中流行病学部分分析报告于下。一、发病月份:除9月份无病例外,其余各月皆有发生,其中,6~7月和12~...  相似文献   

9.
10.
11.
1998年保定市 (区、县 )共报道流行性出血热 (EHF) 4 17例 ,发病率为 4.17/ 10万。较 1997年上升 12 6 .6 3 % ,死亡 2例 ,病死率为 0 .48%。保定市近几年EHF发病率为 0 .0 48/10万~ 0 .47/ 10万。 1998年有较大幅度的升高。现将其流行特征分析如下。1 发病特征1.1区域分布  1998年EHF涉及 2 4个县区中的 179个乡32 3个村和 17个单位 ,2例以上的村 45个 ,占总发病村的13.9% ,一村 2例的 33个村 ;一村 3例的 6个村 ;一村 4例的4个村 ;一村 6例的 2个村 ;而去年一村 2例以上的仅 2个村 ,占总发病村的 1.2 6 %。故今年一村多例的现…  相似文献   

12.
邯郸地区1986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邯郸地区自1984年首次证实有流行性出血热(EHF)以来,病例逐年增多,1986年发生EHF达577例,成为本地区急需加强防治的病种,为制定防止措施提供依据,我们对本地区EHF进行了调查,其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一、病例的收集:深入病家对临床诊断的EHF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采血,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IFAT)法,检测EHF抗体,血清起始稀释度为1:10,阳性者结合临床特征确诊。对确诊病例逐个填写个案调查卡片,临床资料由医院病历抄录。  相似文献   

13.
临沭县是流行性出血热(EHF)中发区,1990~1999十年累计发病506例。发病率波动在0.14-9.67/10万之间。发病年龄主要为20-49岁青壮年,男女发病之比为1:0.26,农民占81.18%。多发于每年10月至翌年2月,呈单峰型。按全国EHF监测方案要求,对宿主动物及人群血清进行了调查,结果鼠密度为14.52%,其中室内密度为11.61%,野外密度为17.30%,优势种分别为褐家鼠和黑线姬鼠。用IFAT、检测鼠肺、血及人群血清EHFV抗原和抗体,鼠肺阳性率1.73%(10/578),为野外的黑线姬鼠和麝(鼠句),褐家鼠血清抗体阳性率为6.67%(1/15);EHF病人恢复期及健康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分为96.67%(29/30)和2.69%(45/1671)。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广西流行性出血热(EHF)疫源地分布特征,揭示流行规律,根据全国EHF地理流行病学调查的统一方案,对广西EHF疫区类型、宿主动物种群组成及其携带EHFV 情况,于1985年至1986对EHF 人间流行和宿主动物传染源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延边地区(1954~1984年)发生的7,802例流行性出血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本病在本地区的流行具有散发及变动的灶状分布特点;有明显的季节性,系单峰型;出血热的爆发流行则并非受按月分布的普通性流行规律所制约;青壮年(农民)男性多发;朝鲜族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汉族。本病在啮齿动物中,属多宿主性。其中,黑线姬鼠、褐家鼠、东方田鼠与出血热的关系最为密切;爆发流行则与林姬鼠、棕背(鼠平)、红背(鼠平)等有关。不能排除出血热有多种传播途经的可能性,但虫媒传播能比较完满地解释本病的许多流行表现。还讨论了出血热的预防,并强调了采取以防鼠灭鼠为中心的综合性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调查和处理过程,为今后调查和处理类似疫情提供参考。方法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发生时,在疫村、病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在疫村发动群众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及灭鼠、灭蚤工作:在灭鼠前后进行鼠密度调查;灭鼠7 d后灭蚤,并在喷洒灭蚤前后对鼠体染蚤指数进行观察。将捕获鼠送鼠疫强毒室检鼠检蚤;对结果进行鼠密度计算及统计学检验。结果疫村按上述方法处理疫区后未出现二代病例。疫村灭鼠前鼠密度5.7%高于灭鼠后鼠密度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1,P0.05);喷洒灭蚤前活鼠体表染蚤指数(1.5)高于喷洒灭蚤后活鼠体表染蚤指数(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P0.05)。结论蒙自市疫村发生流行性出血热疫情与该村环境卫生差、鼠密度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黄利群  陈斌  阮峰  谭爱军 《热带医学杂志》2003,3(3):338-339,282
目的:了解珠海市流行性出血热(EHF)在人和鼠的流行状况和趋势,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2001年发生的EHF病例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在哨点医院选取2001年3--6月份发热疑似EHF病例及健康人群进行血清学监测,并随机在市区选取6个监测点开展鼠监测。将在居民区和野外捕获的鼠分类,并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所采集鼠肺标本EHF抗原;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所采集的人与鼠血清EHF-IgM、IgG抗体。结果:人群EHF抗体阳性率为1.06%;捕获的鼠种类以褐家鼠为主,占总数的53.08%;鼠密度为28.52%;鼠抗原阳性率为1.36%,其中褐家鼠抗原阳性率为2.35%;鼠类EHF抗体阳性率为13.95%。结论:珠海市鼠存在有EHF流行,建议在流行季节应加强发热疑似病人EHF监测,积极灭鼠,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8.
探讨蚌埠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规律。方法;根据传染病报告卡作统计分析,对比检测EHF治愈者与健康人群EHF抗体及重点疫区鼠类调查结果;发病200例,死亡20例;年均发病率2.5/10万,年均死亡率0.25/10万;郊区157例占78.5%,年均发病率8.22/10万;市区43例占21.5%,年均发病率0.74/10万;33例EHF治愈者EHF抗体31例阳性;重点疫区长淮乡总鼠密度3.5%,室内密度8%  相似文献   

19.
临沭县地处鲁东南部 ,为山东省流行性出血热(EHF)流行区之一。 1973年该县首次确定EHF病人后 ,每年都有病例发生。 90年代以来 ,疫情不断上升 ,疫区逐渐扩大 ,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为了解EHF在我县人间与鼠间流行情况 ,明确疫源地类型 ,为本病防治提供依据 ,我们根据临沭县 1992~ 2 0 0 1疫情资料及流行病学调查材料进行了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疫情资料来源 EHF发病及流行资料 (包括方案病例调查 ) ,由我站疫情室和防疫科提供。1.2 宿主动物及带毒率调查  1998~ 2 0 0 1年在EHF高发区…  相似文献   

20.
<正> 蒙城县自1961年发生首例出血热患者以来,年年都有病例发生,经多年流行病学调查,证实该病为秋季单峰型、散在发生,患者以青壮年为主,男多于女,病情经过较重,传染源主要是黑线姬鼠。其特点与我省淮河流域其它疫区基本相同。但在1982~1983流行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