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埃塔诺龙(eltanolone)即孕烷醇酮,是甾类静脉麻醉药,以豆油制备成乳剂才能作静注用。病人术前服用劳拉西泮(氯羟去甲安定)或咪达唑仑(咪唑安定),则注埃塔诺龙后对指令反应消失或眼睑反应消失的ED_(50)分别为0.46mg/kg(95%可信区间CI为0.40~0.52)或0.33mg/kg(95%CI为0.30~0.36)。作者为了观察用术前药安定、吗啡或安慰剂对用埃塔诺龙作为麻醉诱导药的影响,特选择216例18~65岁(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病人,按双盲法将病人分为3组:①安定  相似文献   

2.
1973~1975两年中,作者应用纤维光束内窥镜检查食管、胃、十二指肠869例,其中290例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33. 4%),诊断出血性十二指肠炎44例(15. 2%)。作者复习了这部分资料,并作以下分析。本组44例出血性十二指肠炎,男性27例,女性17例,年龄14~85岁(平均49. 2岁)。主诉以黑便、上腹痛、呕血为主,但75%为复合症状,呕血与黑便占27%,黑便与上腹痛占23%,呕血与上腹痛占23%。  相似文献   

3.
给动物经支气管插管后无呼吸时持续气流通气(Continuous flow apneic ventilation;CFAV)连续5小时仍可以保证有充裕的氧合和排除二氧化碳,对心血管系统影响也很小。以后又经动物实验在开胸后用1L/kg/min实施CFAV 2小时,气体交换良好,无二氧化碳蓄积。作者选择5例成年妇科病人(平均年龄40.3岁平均体重53.8kg),在全麻下作子宫切除术,同时观察CFAV的影响。麻醉前1小时肌注哌替啶50mg,异丙嗪25mg,阿托品0.5mg。用硫喷妥钠(5mg/kg),芬太尼(5μg/kg),安定10mg诱导,注本可松(0.12mg/kg)后,经面罩用纯氧通气5分钟。分别向左右主支气管各插入外径2.5mm的聚乙烯通气导管,深度为2cm。并经纤维光导支气管镜检查无误。随即用直径7.5mm的气管导管做气管插管接麻醉机。F_1O_2 1.0,人工通气5分钟后取动脉血做  相似文献   

4.
肝血流量(HBF)可因手术操作及麻醉药而发生变化。虽有测定HBF的方法,但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经肝静脉(HV)插管测量肝静脉血氧饱和度(ShvO_2)已有报道,但未经临床应用。作者用有纤维光导的肺动脉(PA)导管给一组肝手术病人作HV插管,进行ShvO_2连续监测。  相似文献   

5.
作者采用双侧髂内静脉结扎治疗静脉回漏器质性阳萎获得成功。52例患者,年龄33~72岁(平均58岁),术前诊断证实为静脉回漏性阳萎,其中32例除结扎双侧髂内静脉外,还结扎大隐静脉及股静脉来的侧枝。结果36例(70%)勃起功能明显改善。平均追踪8个月,有26例(50%)单纯静脉结扎后勃起功能自我感觉良好,另6例需于龟头上喷洒硝酸甘油以增加勃起,术前罂粟碱试验阴性的4例于髂内静脉结扎后,海绵体内注射25mg罂粟碱即可获得良好勃起,失败16例(30%),其中10例  相似文献   

6.
作者报告应用纤维光导内窥镜减压治疗10例共11处小肠梗阻的经验,其中空肠高位梗阻4例,远端小肠梗阻5例,另1例高低位两处小肠梗阻。60岁以上者7例,最大年龄82岁。作者将病人分为两组。第一组5例病人行胃切除、Roux-y式胃空肠吻合术,术后当拔鼻胃管开始进食时发生呕吐,钡餐检查见胃排空显著延迟,结论为吻合口梗阻。经内窥镜检查吻合口通畅,但距吻合口下方10cm空肠变窄,内窥镜前端很易通过扭折处,并按四个方向各转动90°,即见扭折肠管缓解,其中3例梗阻症状迅速消失,另2例重复上述操作2~3次,梗阻症状也完全解除。第二组6例病人(也包括第一组的例5),分别为胃、结肠、直肠、食道裂孔疝等手术后发生小肠远端梗阻。X线  相似文献   

7.
维库溴胺持续静脉滴注在小儿麻醉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库溴胺(Vecuronium)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中短时效非去极化肌松药,其具有对循环功能影响小,不释放组织胺,肌松效果佳等优点。本文报告该药静脉持续输注在小儿麻醉中应用体会。资料和方法 45例择期手术病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其中Ⅰ、Ⅱ组为先心病。实施低温体外循环下纠治术;平均年龄5~6岁,平均体重16~22kg;Ⅲ组为腹部及颅脑手术,平均年龄6岁,平均体重14~25kg。三组病人术前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异常。麻醉方法三组术前用药均为安定0.2mg·kg~(-1),阿托品0.02mg·kg~(-1)(青紫型先心病病人以吗啡0.1mg·kg~(-1)替代安定)术前30分肌注。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8.
去甲本可松(Vecuronium)是本可松的单季铵类似物,它产生的神经肌肉阻滞时间较本可松短。为了证实在人体内去甲本可松可能主要通过肝脏消除,且在肝病病人中作用延长,作者在肝功能正常的病人与肝硬化病人之间比较了去甲本可松的药动学和药效学。本研究选择拟行择期腹部手术或矫形手术的12名年龄33~66岁(平均52±12岁)、体重40~80kg(平均62±14kg)的酒精性肝硬化病人和14名年龄21~68岁(42±15岁)、体重57~107kg(70±13kg)的没有肝或肾功能障碍的病人。术前均未接受能影响  相似文献   

9.
作者观察10例病人在60分钟内静脉点滴大剂量硫喷妥钠,滴速为1.25mg/kg/min(总量为75mg/kg)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和脑电图的变化。此10例神经外科病人年龄12~42岁,均系深部动静脉畸形(AVMs)需分期实施手术切除者。全组病人一般情况佳,无心脏和呼吸系疾病,由于神经科症状,均服用抗惊厥药预防或治疗。为了防止所谓“再灌注突破综合征”(Reperfusion-breakthrough syndrome)所以选用大剂量巴比妥盐麻醉药。手术前夜口服氯羟安定2~4 mg,手术当天早晨  相似文献   

10.
引起腹腔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厌氧的松脆杆菌及需氧的肠杆菌。有人分别证实灭滴灵对前者,妥布霉素对后者及兼性厌氧菌引起的腹腔内感染有效。1980年1月至1981年4月,作者在温哥华总医院将两种药物合用,并配合相应外科手术治疗腹腔内感染,获得较好效果。诊断依据为临床表现结合手术发现、体温升高及血白细胞增多等。用药方法系灭滴灵500mg、妥布霉素1.6mg/kg静脉滴注,每8小时一次。肾功能不良者,妥布霉素依其血内浓度适当减量。用药中除一般临床观察外,须注意血白细胞计数及肝、肾功能。病人年龄21~89岁,平均50岁,女25例,男23例,计49例次发作(1例男性发作2次)。21例为急性穿孔  相似文献   

11.
结肠扭转是外科急症,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和适当地治疗,将导致严重的合并症和死亡.过去治疗结肠扭转多使用经肛门置管减压或手术.近年来,内窥镜在诊断和治疗结肠扭转方面的使用逐渐发展,1947年Bouusgaard报告用硬管乙状结肠镜作为乙状结肠扭转非手术治疗的一部份,联合使用内窥镜和直肠置管减压使死亡率降至2~3%.纤维光导内窥镜的问世有助于对扩张而脆弱肠管的减压.作者复习了1975~1984年在密歇根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39例结肠扭转病历资料.其中男性占57%,平均年龄为59岁.乙状结肠扭转的平均年龄为65岁,而盲肠扭转的则为50岁.41%的病人曾经做过剖腹手术,13%曾有过结肠扭转.36%病人的有神经精神  相似文献   

12.
肝损伤特别是近第二肝门肝静脉附近的损伤 ,由于位置较高 ,手术操作困难 ,其死亡率高达 4 0 %~70 % 〔1〕。作者自 199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期间 ,依据是否合并肝静脉损伤 ,采用填塞缝扎和肝静脉缝扎等方法对 6 2例单纯近第二肝门肝实质破裂大出血的病人进行了手术治疗。现将治疗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和方法 :(1)一般情况 :本组 6 2例 ,就肝脏而言仅存在近第二肝门肝损伤 ,其中男性 4 3例 ,女性 19例 ,年龄 10~ 6 5岁 ,平均年龄 37岁 ,占同期肝外伤病人总数 5 7 94 % (10 7) ,4 5例同时合并有一处或多处严重外伤。受伤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Pringle(1908)首先提出阻断肝门的方法减少肝切除中失血,近年普遍认为肝脏热缺血耐受时间在15~20分钟以上,最近有作者报告肝门阻断后肝脏可长时间耐受。作者于1983年~1987年5月在64例肝切除中,进行了长时间肝门阻断,平均为42分钟(不超过60分钟)。但对一些操作困难的肝切除时间还太短。1987年5月至1989年11月改用不限定时间间断阻断肝门的方法,连续对恶性肿瘤病人进行112例肝切除。其中20例肝切除间断阻断肝门超过90分钟。阻断方法为;在肝蒂上套上束带,肝切除时,每阻断20分钟后松开5分钟,反复进行。20例病人平均53.1岁(35~68岁),阻断时间为90~150分钟,平均109分钟,其中两例为148和150分钟。失血量平均2.3 L,除两例外都少于2.7 L,另2例失血为3.5、8.8 L。20例中有13例病理报告肝组织异常;其中肝动脉化疗后17例,脂肪肝4例,肝硬化仅1例,慢性淤胆1例。病人作规则肝切除,其中10例中叶肝切除。术后连续  相似文献   

14.
Budd-Chiari综合征(BCS)于1845年由Badd首先报告,50年后Chiari报告13例,全面描述了本病的临床和病理改变。发生原因是由于血栓形成、肿瘤或下腔静脉腔内蹼状间隔畸形,造成肝静脉或下腔静脉完全性或部份性梗阻,致使肝脏的静脉回流障碍,出现严重腹水、肝大、肝区疼痛、脾大等症状,最终因肝功能不全及衰竭而死亡。 BCS很少见,难以积累较多的经验,对治疗的意见也不一致。作者报告1960~1984年间的30例,其中14例是近4年收治的。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龄由19至66岁,平均42岁。症状:腹水25例(83%),肝大25例(83%),肝区疼痛20例(50%),脾大10例(30%)。病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9例,口服避孕药4例,  相似文献   

15.
纤维光导镜经鼻气管插管是目前解决直接喉镜显露插管困难的一种方法.作者对不适于清醒插管的病人选择全身麻醉,在保持自主呼吸的条件下施行纤维光导镜插管法,并测电插管时动脉血氧饱和度(SpO_2)和心血管功能的变化.作者研究了60例颈椎病,预计常规气管插管困难而需借助于纤维光导镜插管的病人.凡呼吸道难以控制者均排除在外而行清醒插管.术前肌注罂粟碱和东  相似文献   

16.
吸入麻醉药用于颅内病变病人可引起颅内压(ICP)增高和平均动脉压(MABP)降低,从而对脑灌注压(CPP)产生不利影响。作者选择23例择期神经外科手术病人研究开颅前和术后3h期间异氟醚对CPP和脑脊液压(CSFP)的影响。病人分为两组:颅内肿瘤组(TC)10例,平均年龄54岁,颅內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组(SAH)13例,平均年龄42岁。麻醉前约1h口服安定15mg。静注安定0.1mg/kg,硫喷妥钠4~5mg/kg、芬太尼0.1~0.2mg和本可松0.1mg/kg后气管插管。吸入40%氧-60%N_2O控制通气,将PaCO_2调整至正常  相似文献   

17.
作者从1978~1984年为9例布—加氏综合征作了门体分流术。同期,未作手术的布—加氏综合征4例。择期手术8例,另1病人因血清转氨酶急剧上升及肝功能不断恶化而行急诊手术。有3例病人在此次手术前已有一次或几次手术史。使用自体静脉(右颈静脉)作肠腔搭桥分流术者7例;使用直径为16 mm加厚的 Gore—Tex 分别为另2例作了门房分流术或腔房分流术。术中见肝脏明显肿大并有充血者7例,左叶变化明显,其它2例肝外观有小结节。全部病例在术中测量过门体压力变化率。腔静脉平均压力为17 mmHg(其范围是12~24 mmHg),平均压力变化率是10mmHg(其范围是5~25 mmHg)。术后第一天全部病例均经静脉给肝素(1 mg/kg日)本文的目的是分析本组病例的结果试图确定一种对布—加氏综合征病人理想的分流术。除1例在术后2.5年失访外,其余病人在终稿前  相似文献   

18.
亲属活体肝移植(LRLT)是目前作为终末期肝病的挽救治疗方法,具有高成功率。为保证供体安全只能切取部分肝脏,通常不能取得足够长的肝静脉(HV),这给移植带来技术困难,其中与解剖学有关的严重问题之一是HV流出的阻塞,因此需作肝静脉重建。为此作者回顾分析42例LRLT,受体男性和女性各21例,中位年龄2(0.8~62)岁,移植供体为21例母亲,13例父亲、5例儿子、1例兄弟、1例女儿和1例祖母。方法 供体切除法是先游离左半肝并暴露肝左、肝中HV及共干,分离进入两HV共干的静脉导管,结扎共干,切断肝实,当切取左半肝(LL)时应包括肝中静脉,在两者共干…  相似文献   

19.
残留和复发性胆管结石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回顾了1965年~1980年连续156例残留和复发性胆管结石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情况,以此来比较和评价各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和选择治疗方法的指标。 156例中男性65例,女性91例,年龄24~96岁。接受内窥镜扩约肌切开术(ES)治疗者的平均年龄68岁,作胆管手术治疗病人的平均年龄61岁。绝大部分病人随访3年以上,有些长达18年。平均随访7.2年。诊断残留和复发性结石的方法有,静脉胆道造影(60%),ERCP(28%),T管胆道造影(16%),PTC(8%),还有少量病例使用了超声扫描图和CT技术。 156例病人接受了168次治疗:ES 36次,胆总  相似文献   

20.
阻塞性睡眠性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一种潜在性致命性疾病,近年来采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简称UPPP)治疗。我院自1989年1月至1992年3月进行UPPP手术14例,男13例,女1例。40岁以下3例,41~50岁3例,51~60岁6例,60岁以上2例,体重55~94.5kg(平均79.1kg)。OSAS病史2~30年,平均10.5年。术前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全部病例在口、鼻、咽喉、声门、气管表麻后采用清醒经鼻气管插管术,插管成功后立即快速静脉注入安定0.2~0.4mg/kg、2%硫喷妥钠4~5mg/kg、芬太尼0,1 mg加琥珀胆碱100mg。本组有10例经鼻明视插管,3例经鼻盲探插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