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超声技术了解腹膜透析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改变,同时分析其改变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及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尿毒症行规律腹膜透析的患者40例(A组);尿毒症未透析的患者44例(B组)与40例健康对照组(C组)。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信息、生化指标、血常规及心动超声,同时进行方差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结果:(1)A组LVPWT显著低于B组(P〈0.01),IVST低于B组(P〈0.05);A组IVST、LVPWT、LVDs均高于C组(P〈0.05),E/A低于C组(P〈0.05)。(2)B组Scr、SBP、DBP、TC显著高于A组(P〈0.01),而Hb、Alb低于A组(P〈0.05)。(3)Scr、SBP、DBP与LAD、LVDd、LVDs、LVPWT、IVST呈正相关,与EF呈负相关;Hb与LVD、LADd呈负相关。结论:尿毒症患者代谢毒素水平、高血压、贫血等对心肌病变均有影响,其中血肌酐与心脏损害的相关性最强,腹膜透析可减少尿毒症患者的心肌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及腹膜透析( PD)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 PHT)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以早期诊断及干预。方法:选取我科2005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MHD及PD患者,透析1年以上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患者分别120例、138例,超声心动图检测的PASP﹥35 mmHg诊断PHT。搜集MHD合并PHT组与PD合并PHT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心脏超声检查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透析患者的PHT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1) HD与PD患者发生PHT分别为45例(37.5%)与44例(3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透析方式及透析时间长短均无显著相关性;(2)HD与PD患者发生PHT89例(34.5%),其中轻度PHT63例(70.8%),中度PHT21例(23.5%),重度PHT5例(5.6%),对PHT组与非PHT组患者舒张压( DBP)、Alb、CRP、LEVD、LVEF、LAD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血红蛋白、甲状旁腺素、血清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D与PD患者PHT发生率相似,容量负荷过重,炎症状态及营养状态可能参与了PHT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血脂水平改变。方法:对634例CAPD和45例MHD患血脂水平进行测定,并以4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CAPD和MHD患血TG和apoB显增高,血HDL—c、apoAl、apoAl/apoB均显低于正常,以上指标在血、腹透组之间部分存在显性差异。CAPD组在发生腹膜炎后血LDL—c、apoB较未发生之前显增高。结论:CAPD和MHD患脂质紊乱相当常见,以前更为突出。当发生腹膜炎时脂质代谢紊乱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腹膜透析中心随访的腹膜透析患者89人,规律腹膜透析6个月以上。排除标准:近一个月有腹膜炎或其他部位感染史,合并有急性心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恶性肿瘤、急性心脑血管病变、风湿性心脏病、严重肝功能不全及近3个月内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患者。采集入选病例临床资料,并予心脏彩超检查,通过测量室间隔厚度(LVST)、左心室厚度(LVPWT)、左室舒张内径(LVEDD)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左室肥厚定义为LVMI男性≥115 g/m2,女性≥95 g/m2。分析患者的横断面资料,并将患者分为左室肥厚组及非左室肥厚组进行比较。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变量相关分析用Pearson(正态资料)或Spearman(非正态资料)相关分析。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89例患者中,男女比为1.47∶1,年龄(48.49±12.27)岁,腹膜透析龄(25.35±24.30)个月。病因:慢性肾小球肾炎61例(68.54%)、高血压肾病16例(17.98%)、糖尿病肾病2例(2.25%)、其他病因10例(11.24%)。左心室肥厚66例(74.16%)。将左心室肥厚组与非左心室肥厚组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腹膜透析液肌酐与血中清肌酐比值(D/P)、血白蛋白、左室射血分数(LVEF)、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房内径(LAD)、LVPWT及LVST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肥厚与NT-proBNP、D/P值、LVEDD、LVST、LAD、LVESD及LVPWT呈正相关(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222,P=0.036)。NT-proBNP水平是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B偏回归系数0.001,SE值:0.000,Wals值:13.45,95%CI为1.000~1.001, P<0.001)。 结论腹膜透析患者较易发生左心室肥厚,其左心室肥厚与营养状态、容量负荷及腹膜转运类型等相关,NT-proBNP水平有望成为腹膜透析患者左室肥厚的评估预测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以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调查结果,分为认知功能损害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结合方法探讨CAP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1)CAP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率为59.18%.(2)认知功能损害组年龄、开始透析时血肌酐显著大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受教育年限、总尿素清除指数(kt/v)显著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开始透析时血肌酐、总kt/v均为CAP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结论:CAP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率较高,患者年龄、开始透析时血肌酐、总kt/v均为CAP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终末期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的转归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终末期慢性肾衰竭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对策.方法:对1999年8月~2003年8月期间我院52例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其中死亡组22例、存活组30例,分析其死亡原因和影响因素.结果:(1)52例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组的22例中,死于心血管病变13例(占59.1%),腹膜炎3例(占13.6%),肺部感染2例(占9.1%),严重营养不良2例(占9.1%),其他2例(占9.1%).(2)死亡组年龄、性别分布与存活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的体重、平均动脉压明显升高,血浆白蛋白明显降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死亡组的透析龄、透析液总剂量、腹腔超滤量、尿量及液体总清除量与存活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然而死亡组的水肿发生率明显高于存活组,分别为68.2%及43.3%(P<0.05).(4)死亡组透析初始时的尿素氮、肌酐、肌酐清除率、血色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与存活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5)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水肿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5),16例糖尿病患者有11例死亡,非糖尿病患者36例中有11例死亡(病死率分别为68.8%VS 30.6%).结论:心血管疾病是终末期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容量超负荷、糖尿病、控制不良的高血压、营养不良以及透析时机过迟都是影响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心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积极维持体液平衡、控制血压及糖尿病合并症,并根据患者的残余肾功能、临床症状、合并症情况和营养状态综合考虑,及时开始CAPD治疗,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05年11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置管并进行规律腹膜透析的585例患者,分为长透析龄组(持续透析5年及以上, n=217)及短透析龄组(5年之内终止透析, n=368)。结果显示,与短透析龄组相比,长透析龄组患者男性比例、年龄、收缩压、糖...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经透析治疗3个月以上的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对透析知识及优缺点的掌握情况,分析其重新选择透析模式的意愿及可行性。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选择开始准备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进行规律透析治疗的146例ESRD患者,包括85名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61名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两种透析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及透析过程中尿量减少情况,统计分析患者重新选择长期透析模式的意愿和可行性。结果HD组患者绝大多数由医师介绍进入该透析模式(92.94%),PD组自主选择进入该透析模式的患者比例(55.74%)占多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治疗3个月后,70%以上的PD患者了解了两种透析模式的知识及优缺点,但HD组90.59%患者仍不了解PD知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组患者急诊透析经历多于PD组(P<0.05)。两组患者透析前24 h尿量无差异,透析3个月后,HD组尿量减少患者的比例高于PD组(P<0.05)。经过3个月治疗和宣教后,HD和PD组分别有41.18%和19.67%患者愿意调整透析模式。结论透析模式知识不足是影响患者自主选择透析模式的主要因素,急诊透析经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患者对透析模式的选择。透析治疗3个月后,ESRD患者对透析知识和其优缺点掌握情况明显改善,并对两种透析模式对残余尿量影响有切身体验,基本具有理性自主选择的能力,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重新选择透析模式。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危险因素:性别、原发病情况(糖尿病、高血压)、营养状态指标、贫血指标、腹膜透析充分性指标、钙磷代谢情况,并分析腹膜透析患者相关性感染及其心脑血管并发症情况。结果:高血糖、腹膜透析充分性(总Kt/V和总Ccr)及血浆白蛋白(Alb)成为腹膜透析患者老年组独立影响危险因素;另外,31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情况,1例患者出现严重的脑血管并发症。结论:积极控制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血糖,并改善患者血清白蛋白及正确评估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透析充分性,这对于提高老年腹膜透析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超滤量可受到腹膜功能、尿量、营养状态、透析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且有无残肾功能患者的超滤量显然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故分析这些因素在超滤中发挥的作用可为控制PD患者体液平衡和改善其生存状况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武汉市第一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PD患者178例,以UF的四位数将入选患者分成四组(UF1、UF2、UF3、UF4),再将所有患者按有无残肾功能(residual renal function,RRF)分为2组,有RRF组和无RRF组。收集各项临床资料,并计算残肾Kt/V、残肾肌酐清除率(Ccr)等值。最后将具有统计意义的相关因素与总UF、有RRF组UF、无RRF组UF做多重线性回归,评估各因素在UF中发挥的作用。结果无RRF患者组与UF相关的因素有体质量指数(body/mass index,BMI)(P0.01)和留腹时间(P0.05);有RRF患者组与UF呈正相关的因素有2.5%葡萄糖透析液(P0.01)、腹膜运转功能(D/P值)(P0.05),呈负相关的因素为残肾Kt/V(P0.01)和SGA评分(P0.05)。D/P值随腹膜炎发生次数的增多而逐渐增加。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D/P和2.5%葡萄糖透析液是影响总UF的因素,D/P的影响更大;残肾Kt/V、D/P和2.5%葡萄糖透析液是有RRF者UF的影响因素,残肾Kt/V的影响最大;BMI是无RRF患者UF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D/P是影响PD患者'UF的主要因素,RRF是有RRF者UF的主要影响因素,BMI是无RRF者UF的独立影响因素。因而保护PD患者的腹膜功能和RRF,监测无RRF患者的体质量,避免其增长或减少过快是合理控制PD患者UF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为10.8%,据此数据估计我国有1亿左右的肾脏病患者-[1]。即使有积极的治疗方法,在中国每一百万人中就有200到250人即将进展至终末期-[2]。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往往需要肾脏替代治疗。选择哪种透析方式,何时进入透析是医护人员及患者关注的热点。现就透析前教育对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透析方式及时机影响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心脏瓣膜钙化及左房增大的患病率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为有效预防瓣膜钙化及左房增大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入选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腹透中心稳定的接受规律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患者,采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测定血压,检测生化指标,评估患者的残肾功能和透析充分性,记录用药情况,使用心脏多普勒超声仪检测患者的心脏瓣膜钙化及左房内径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心脏瓣膜钙化和左房增大的危险因素.结果 71例患者入选本研究,男性38例(53.5%),女性33例(46.48%).所入选患者平均年龄(51.7±15.7)岁,平均透析龄(30.04±18.69)个月.其中28例(39.4%)患者存在心脏瓣膜钙化,31例(43.7%)患者存在左房增大.与无心脏瓣膜钙化患者相比,心脏瓣膜钙化患者的年龄(P=0.000)、左房内径(P=0.017)较大;尿素氮(P =0.028)、CTNI(P=0.005)、BNP(P=0.026)较高;总KT/V水平(P =0.007)较低.与左房内径正常的患者相比,左房增大患者的CTNI(P=0.009)、BNP(P =0.005)较高;铁蛋白(P =0.002)、总Ccr (P =0.041)较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左房内径与年龄、CTNI、BNP、心脏瓣膜钙化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血清总钙、铁蛋白、总Ccr呈负相关关系(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51,95% CI:1.072~1.237,P=0.000),肌酐(OR=1.003,95% CI:1.000 ~ 1.006,P=0.026)与这些患者发生瓣膜钙化独立正相关.尿素氮(OR=1.401,95% CI:1.119~1.752,P=0.003),心脏瓣膜钙化(OR=21.149,95% CI:1.737~ 257.459,P=0.017)与这些患者发生左房增大独立正相关;而尿酸(OR=0.982,95% CI:0.967 ~ 0.997,P=0.017),视黄醇结合蛋白(OR =0.944,95% CI:0.899 ~ 0.992,P=0.023),铁蛋白(OR=0.986,95% CI:0.977 ~0.996,P=0.004)与左房增大独立负相关.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心脏瓣膜钙化和左房增大患病率较高.年龄、血清肌酐水平是心脏瓣膜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尿氮与心脏瓣膜钙化是左房增大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血清尿酸、铁蛋白水平是左房增大的保护因素.左房增大与心脏瓣膜钙化互为因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腹膜透析患者盐摄入超标的因素,为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对50例复诊腹膜透析患者进行盐摄入超标筛查和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实施认知重建和行为纠正的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干预3个月后,患者盐摄入管理依从性较实施前显著提高,其体质量、体重指数、心率、血压、尿量及超滤量等临床指标得到显著改善(均P0.01)。结论分析腹膜透析患者盐摄入超标的因素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盐摄入管理依从性,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腹膜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15.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of renal disease,ESRD)患者重要的肾脏替代疗法之一。在我国已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及ESRD患者接受。腹膜透析(PD)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操作简单方便、无需肝素化、患者内环境相对稳定、保护残余肾功能,尤其适用于老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透患者中医证型与运动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采取横断面研究,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2006年《慢性肾衰竭的诊断、辨证分析及疗效评定》标准制定"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临床症状调查表",对110例慢性腹膜透析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检测患者握力、坐位体前屈、反应时3个运动功能指标,通过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本虚证中,阴阳两虚各运动功能指标均差于其他组(P〈0.05);肝肾阴虚证组坐位体前屈得分差于脾肾气虚、脾肾阳虚、气阴两虚证组(P〈0.05);脾肾阳虚证握力得分差于气阴两虚、肝肾阴虚组(P〈0.05)。标实证中,血瘀证反应时差于其他组(P〈0.05)。结论:患者运动功能在中医本虚证与标实证当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作为腹透患者改善运动功能中医辨证治疗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腹膜透析( peritoneal dialysis,PD)是慢性肾衰竭患者长期生存的一种有效肾脏替代疗法,具有操作简单易学、治疗费用相对较低、较高的早期生存率和较好的残余肾脏功能保护作用等优势[1] ,患者经过护士培训后也可居家自己进行透析换液,生活自主性高,被越来越多的终末期肾脏病尿毒症患者所接受.睡眠是一种重要的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编制终末期肾脏病透析患者营养素养评价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为评估终末期肾脏病透析患者营养素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专家讨论和专家咨询法编制终末期肾脏病透析患者营养素养评价量表,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208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量表的信效度.结果 终末期肾脏病透析患...  相似文献   

19.
腹膜透析患者血尿酸对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终末期肾衰竭(CKD5期)是各种肾脏疾病持续发展的共同转归,虽然现在已经公认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在心血管保护程度上要优于血液透析,但PD患者仍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约50%死于心血管并发症。血尿酸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逐渐受到人们重视。但在CKD5期患者有关血尿酸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研究国内外报道不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腹透中心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发生PDAP时的临床基本资料、实验室指标和转归情况。根据PDAP患者的预后将其分为三组:治愈组、退出组(拔管、死亡患者)、复发组(治疗后出现腹膜炎复发、再发或重现的患者),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的78例患者共发生133例次腹膜炎,其中治愈组81例次,退出组26例次,复发组26例次。病原微生物培养为革兰氏阳性菌57例次,革兰氏阴性菌39例次,混合菌感染4例次,真菌6例次,培养阴性27例次。退出组患者从腹膜炎出现症状到治疗的时间较治愈组及复发组长(P0.05),退出组患者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较其他两组低(P0.05),hs-CRP水平较其他两组高(P0.05)。复发组前白蛋白水平较治愈组低(P0.05)。退出组患者血钾水平较治愈组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时间延迟、hs-CRP水平升高及低蛋白血症是影响腹膜炎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治疗时间延迟、低蛋白血症及高水平hs-CRP是PDAP患者拔管或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DAP患者应加强营养支持及早期积极抗感染治疗,减少腹膜炎频发率、拔管率、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