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比较单纯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贫血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11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MHD患者40例,入组前患者均每周3次行单纯血液透析治疗,并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剂(eryhropoises stimulating agent,ESA)纠正贫血。按照随机数表法将MHD患者40例分为单纯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治疗组(HD组)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治疗组(HD+HP组),每组20例。HD组仍每周3次均行HD治疗;HD+HP组每周行2次HD治疗,1次HD+HP治疗,仍继续使用ESA;治疗12周。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ESA用量,计算ESA抵抗指数(ESA resistant index,ESARI)评价ESA治疗的反应,同时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铁、白蛋白(albumin,Alb)、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ism hormone,iPTH)水平及透析治疗的单室模型尿素清除指数(singlepool Kt/V,spKt/V)。结果40例患者均随访至第12周末。第12周时,HD+HP组患者Hb水平较基线时显著升高[(119.27±12.16)g/L比(106.59±6.51)g/L,(P〈0.01)],而ESA剂量低于基线时水平[(76.99±16.6)IU·W^-1·kg^-l比(128.96±33.47)IU·w^-1·kg^-1(P〈0.05)],ESARI亦低于基线时水平[(0.56±0.20)比(1.30±0.47),(P〈0.01)]。第12周时HD+HP组患者的iPTH水平较基线时显著降低[(161.09±63.70)ng/L比(256.23±56.77)ng/L,(P〈0.01)],CRP水平较基线时降低[(4.65±1.32)mg/L比(7.55±3.23)mg/L,(P〈0.05)];而第12周时HD组患者的Hb水平、ESA用量、ES—ARI值及iPTH、CRP水平与基线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D联合HP治疗较单纯HD治疗能更有效清除CRP、iPTH,提高MHD患者对ESA治疗的反应性,减少ESA使用剂量,改善MHD患者纠正贫血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联合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对中分子物质的清除效果,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身对照研究,HP联合HD治疗时间为3个月。血液灌流开始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采集血样测定尿素氮(BUN)、血肌酐(SCr)、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胆微球蛋白(β2-mieroglobin,β2-MG)水平。结果HP联合HD治疗前与治疗后第3个月的尿素氮、血肌酐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联合HD治疗前与治疗后第3个月的C反应蛋白、82微球蛋白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HP联合HD可以明显清除血液中分子物质,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β2-MG和CRP水平,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科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白蛋白(albumin,Alb)及波动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129例血液透析患者,以住院或死亡定义为不良事件。以该研究人群的平均血浆白蛋白(meanserul serumin,Albmean)水平为标准,计算患者单次血浆白蛋白水平相对Albmean的变化值即波动。以标准差SDAIbmean=√∑(xi—Albmean)。/N-1表示。使用卡方检验,Kaplan-Meier法及COX比例风险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Alb—mean≤40g/L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40g/L组(P:0.037)。(2)SDA1bmean≤3.0g/L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3.0g/L组(P=0.01)。(3)将患者分为4组,Alb≤40g/L+SDAlbmean〉3.0g/L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08)。与Alb〉40g/L+SDAlbmean≤3.0g/L组比较,Alb≤40g/L+SDAlbmean〉3.0g/L组患者有3.2倍高的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结论Albmean及SDAlbmean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相关。当血液透析患者Albmean〉40g/L及SDAIbmean≤3.0g/L时可能有利于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P+HD)、血液透析(H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地高辛清除率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MHD患者每周行HP+HD治疗1次、HD治疗2次,每次治疗4h。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每例患者分别观察HP+HD治疗1次、HD治疗1次,总计60例次,分为HD+HP组30例次和HD组30例次。观察2组透析前后血地高辛浓度、尿素氮(BUN),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地高辛浓度、地高辛清除率、尿素下降率(URR)和单室模型尿素清除指数(spKt/V)。结果2组治疗前血地高辛浓度、URR和spKt/V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O.05)。2组治疗后血地高辛浓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但HD+HP组血地高辛清除率明显高于HD组(P〈0.01)。结论两种透析方式对血液中地高辛均有清除作用,HP+HD治疗对地高辛清除率较HD治疗效果高。  相似文献   

5.
左卡尼汀对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左卡尼汀组和对照组,检测二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血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和血肌酐(SCr)值,计算Kt/V值。结果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左卡尼汀组患者治疗后CRP水平下降,Alb、Hb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CRP、Alb、Hb无统计学差异(P〉0.05);二组患者治疗前后SCr、Kt/V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左卡尼汀可减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静脉营养治疗是否可以通过逆转营养不良而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方法采用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法对65例MHD患者进行评分,按照得分分为轻、中、重度营养不良,同时测定与营养不良相关的血生化指标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b6)水平,将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周3次在血液透析中给予肠外营养治疗(IDPN),共4周,治疗期结束后再次进行MIS评分及以上指标检测,对照组不接受IDPN治疗。结果治疗期末,治疗组中度和重度营养不良患者比例(17.14%和2.86%)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MIS评分下降[治疗前为(13.92±2.18)分,治疗后为(8.48±1.32)分,P〈0.05)];血白蛋白、前白蛋白升高,铁代谢和贫血指标改善;治疗后CRP和IL-6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CRP治疗前为(6.82±2.71)mg/L,治疗后为(3.05±1.86)mg/L,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治疗前为(82.65±22.38)ng/L,治疗后为(33.19±12.50)ng/L,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DPN可改善MHD患者营养状况,减轻患者体内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动静脉瘘功能与其认知功能关系,及其初步机制。方法收集50例MHD中年患者,评估其认知功能,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应用彩超评估动静脉瘘功能状态。根据动静脉瘘功能分为两组。结果(1)50例MHD患者,手术前血清CRP水平,均明显超出正常范围(5.12±0.03)g/L;手术后动静脉瘘血流量均在200-250ml/min之间。(2)与动静脉瘘功能正常组比较,动静脉瘘功能不良组,血清CRP水平,明显增高[分别为(2.56±0.69)g/L,(5.87±0.4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3)与动静脉瘘功能正常组比较,动静脉瘘功能不良组即刻记忆功能、注意和计算能力和延迟回忆均明显降低(P〈0.01)。(4)相关性分析,动静脉瘘功能与CRP水平呈负相关(r=-0.543,P〈0.01);即刻记忆力,延迟回忆与动静脉瘘功能正相关(r=0.611,P%0.01;r=0.532,P%0.01);即刻记忆力,延迟回忆,注意和计算力与CRP负相关(r=-0.512,P〈O.01;r=-0.499,P〈0.05;r=-0.576,P〈0.01)。结论监测、维持动静脉瘘良好的功能,对于改善MHD患者微炎症有一定帮助,同时可能减缓其认知功能障碍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不同透析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血液透析+血液灌流(HD+HP)3种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32例MHD患者,交叉对照设计,每例患者每隔4周随机接受LFHD、HFHD、HD+HP3种之一治疗,每种治疗持续12周,清洗期4周。治疗前、后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β2微球蛋白(β2-MG)的水平。比较3种治疗对血清hs-CRP、IL-6、TNF-α、β2-MG的影响。结果:(1)3种治疗方式治疗前hs-CRP、IL-6、TNF-α、β2-MG、血清白蛋白(Alb)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LFHD组hs-CRP、IL-6、TNF-α、β2-MG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HFHD组及HD+HP组hs-CRP、IL-6、TNF-α、β2-MG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0.01),HD+HP组较HFHD组下降更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Alb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单次治疗前后,每两组之间相比hs-CRP、IL-6、TNF-α、β2-MG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D+HP组下降最明显。结论:HFHD、HD+HP可以降低MHD患者的血清hs-CRP、IL-6、TNF-α、β2-MG水平,改善微炎症状态,以HD+HP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静脉注射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MHD患者抗氧化能力的作用。方法选择透析龄≥3个月的MHD患者68例,已排除急性感染及其他活动性疾病,按照血液透析治疗的时间分为两组:患者治疗组(38例),每次透析结束后,静脉注射还原型谷胱甘肽1.2g,3次/周,连续用药8周;患者对照组(30例),不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分别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等。另选健康对照组30例。结果治疗前,患者治疗组和患者对照组的GSHPx、SOD水平[(583.74±217.05)、(578.82±311.94)μmol/L与(349.23±80.12)、(349.56±75.22)kU/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769.06±302.46)μmol/L与(428.34±15.23)kU/L](P〈0.01),MDA、tHcy水平[(4.88±1.13)、(4.79±1.42)nmol/L与(29.65±9.24)、(28.76±9.45)μmol/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56±0.46)nmol/L与(24.11±4.45)μmol/L](P〈0.01或〈0.05);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组的GSHPx、SOD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MDA水平明显下降(P〈0.01),tHcy水平也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对照组以上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治疗8周后患者治疗组与患者对照组GSHPx、SOD、MD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治疗8周后患者治疗组与健康对照组GSHPx、SOD、MDA、t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HD患者普遍存在氧化应激状态,静脉注射还原型谷胱甘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抗氧化能力,从而提高机体对氧化应激的防御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血液透析中心治疗的MHD患者96例,记录所有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病史、性别、年龄、血压、身高、体重,同时透析前采血查血清CRP、白蛋白、血红蛋白、尿素、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p(α)等。随诊2年,评价CRP水平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关系。结果:96例患者中有心血管疾病患者64例,无心脑血管疾病患者32例,心血管疾病组的CRP(15.6±4.9)mg/L明显高于无心血管疾病组(4.6±4.2)mg/L,P〈0.01。96例患者中有36.5%(35/96)的患者(、RP超过正常值(正常值〈8mg/L),平均血CRP值(14.5±5.9)mg/L(9.2~28.8rag/L)。CRP升高组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CRP正常组(P〈0.001)。死亡原因多为心力衰竭及脑出血。结论:MHD患者存在慢性炎症状态,慢性炎症状态是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强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和营养不良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组(HD+唧组)24例和单纯血液透析组(m组)22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血检测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TF)、血红蛋白、尿素氮、肌酐等生化指标;使用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法(MQSGA)评估营养状况;健康人1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血CRP、IL-6、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组之间各因子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存在营养不良,两组之间营养不良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HD+HP治疗后各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下降,MQSGA评分显著降低(P〈0.01);HD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透患者存在着微炎症状态和营养不良,血液灌流可有效清除炎症介质,改善营养状况,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ESDN)患者胰岛素抵抗、微炎症状态与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入选ESDN患者75例,其中单纯血液透析组(HD组)25例、血液透析联合血液滤过组(HD+ HDF组)28例、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组(HD +HP组)22例,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与胰岛素抵抗、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S)及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应用Daugirdas公式计算透析充分性(KT/V),分析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对ESDN患者胰岛素抵抗、微炎症状态与营养不良的影响;健康人1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3组胰岛素抵抗、微炎症状态与营养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RP、TNF-α及IL-6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治疗12周后,血液灌流治疗与胰岛素抵抗、CRP、TNF-α、IL-6、Hb、Alb及BMI均显著相关;胰岛素抵抗和营养状态:HD+ HP组治疗前后有改善(P<0.05),较HD组和HD+ H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因子:HD+ HP组治疗前后、以及较其他两组显著降低(P<0.01),较正常对照组仍增高(P<0.05),HD+ HDF组与HD组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HD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的ESDN患者体内长期存在的胰岛素抵抗、微炎症状态和营养不良,血液灌流可有效清除炎症介质,降低ESDN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改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与营养不良之间的关系。方法:143例慢性肾脏病(CKD)4~5期的非透析CKD患者通过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法分为营养良好组和营养不良组,测定白蛋白、前白蛋白等生化营养指标,同时应用DEXA法测定所有患者全身肌肉组织及脂肪组织含量,以C反应蛋白(CRP)水平评价慢性炎症的状态。结果:143例患者平均CRP(4.64±7.51)mg/L,CRP升高(〉8mg/L)的比例为21.67%,营养不良组平均CRP及CRP升高比例均显著高于营养良好组(P〈0.01),营养不良组的前白蛋白水平较低(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RP水平与血清Alb呈极显著负相关(Rho=-0.338,P〈0.01),与Pre—Alb呈极显著负相关(Rho=-0.347.P〈0.001)。Pre—Alb水平与LBM之间存在显著相关(Rho=0.25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FMDXA百分比、高血清CRP水平和低肾小球滤过率是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非透析CKD患者中存在微炎症状态,微炎症状态与CKD患者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直接相关,血清前白蛋白较白蛋白更好地反映非透析CKD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瘦素(Leptin)、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MHD患者60例,随机分为低通量血液透析组(A组)、高通量血液透析组(B组),血液透析滤过组(C组),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D组),分析MHD患者血清瘦素、炎症水平及营养状况的相互关系及影响因素。统计参数包括一般资料;实验室及透析相关参数:透析时间、透析剂量、超滤量、血红蛋白、体重指数、Leptin浓度、IL-6浓度、电解质水平、尿素氮清除率(Kt/V)等。结果:(1)MHD患者Leptin、CRP、IL-6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Alb、BMI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2)A组透析6个月后Leptin、CRP、IL-6、Alb,BMI无明显变化,B、C两组透析6个月后Leptin、CRP、IL-6水平降低,Alb、BMI指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MHD患者Leptin与CRP、IL-6水平呈正相关,与Alb呈负相关,CRP、IL-6与BMI,Alb呈负相关。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能够减轻高瘦素血症及炎症反应,改善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热休克蛋白70(HSP70)检测与炎症状态的关系。方法将MHD患者92例根据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分为2组:非炎症组(hs-CRP〈3mg/L)58例;炎症组(hs-CRP≥3mg/L)34例。检测2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血白蛋白(Alb)、hs-CRP、血红蛋白(Hb)、HSP70、铁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结果尿毒症患者血清HSP70与hs-CRP、IL-6、TNF-α、铁蛋白等炎症指标无明显相关性;与Hb、Alb、总胆固醇等营养指标也无相关性。非炎症组透析前HSP70水平较低,透析后迅速升高(P=0.013);而炎症组透析前后的HSP7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1)。结论炎症状态可能是导致炎症组HSP70升高的原因;但HSP70不能反映MHD患者是否存在慢性炎症状况,也不能反映其蛋白质营养状态。透析前、后HSP70水平检测可反映机体抗应激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组合型人工肾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对维持性透析者服用活性维生素D3时高血磷和高血清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42例接受维持性血液净化治疗者,按血液净化方法不同分为血液透析组(n=20)和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组(n=22),分别治疗4周.在治疗前后检测两组受试者血钙、血磷、血清甲状旁腺激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t检验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血液透析组血磷水平较治疗前有所升高[(2.2±0.4)vs(2.3±0.5)mrnol/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状旁腺激素较治疗前明显下降[(340±36) vs(310±25)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组血磷[(2.2±0.6)vs(1.7±0.4) mmol/L]、甲状旁腺激素水平[(355±38) vs (285±29) ng/L]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3.3±4.8)vs(1.5±3.8)mg/L]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钙水平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组合型人工肾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可减轻维持性血透者磷负荷,改善钙磷代谢紊乱和微炎症状态,有效避免使用活性维生素D3时诱发的高磷血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