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维族与汉族青少年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炎性指标间的差异性。方法对41例维族和52例汉族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血清炎性指标的检测。结果分析显示青少年A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CRP、ASO和WBC计数均存在统计学意义,hsCRP和CRP水平表现为维族青少年患者明显高于汉族(thsCRP=5.08,P=0.000;tCRP=5.11,P=0.000),ASO和WBC水平在参考值范围内表现为维族患者高于汉族(tASO=3.35,P=0.001;tWBC=2.05,P=0.043;)。民族间单核细胞分类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mono=0.33,P=0.738),但维族青少年患者单核细胞升高率(82.9%,34/41)明显高于汉族(55.7%,29/52)(Х^2=7.73,P=0.005)。结论维族与汉族青少年AS患者炎性指标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分析不同民族女性尿失禁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布里斯托女性下尿路症状调查问卷对1276例新疆马兰地区汉族及周围农村汉族、维吾尔族、回族和蒙古族四个民族女性进行抽样调查。结果社区汉族、农村汉族、维族、回族、蒙族的尿失禁总发生率分别为39.7%(228/574)、32%(72/225)、42.7%(82/192)、14.9%(17/114)、15.8%(27/171),其族别与尿失禁发生率不同(P〈0.01)。压力性尿失禁及混合性在各种人群中分别占20.2%和12.9%、11.6%和19.1%、20.8%和18.8%、7.9%和6.1%、15.7%和7.6%,其各种人群构成比例亦不同(P〈0.01)。尿失禁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P〈0.05)。5组人群有就医意向者分别为19.5%(112/574),12.0%(27/225),12.5%(24/192),10.5%(12/114),11.1%(19/171),其5组人群就诊意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民族的女性尿失禁的发病率不同,汉族和维族较高,回族和蒙族较低,可能与劳动和生活方式有关。但均以压力性尿失禁为主,混合性次之。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汉族与哈萨克族(以下简称哈族)学生沙眼患病增况.我们于1993年~1994年对本地区5所中专学校入学新生2186名进行了沙眼检查。1结果检查2186名新生中,沙眼患者119名.患病串5.44%。汉族学生1234名中患沙眼73人,患病率为5.92%;哈族学生952人中思沙眼46人,患病率为5.08%。汉族学生沙眼患病率略高于哈族学生.但无显著性差异(x2=0.01.P>0.05)。汉族男女生与哈族男女生之间男女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讨论从本次调查结果看.我区中专学校入学新生沙眼患病情况虽低于全国水平,但民族间及男女生间患病差异均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状况,为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乌鲁木齐县3所中小学综合性学校的在校学生进行乙肝血清学检测,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疫苗接种前中小学学生HBsAb阳性率为67.36%,免疫前小学生HBsAg阳性携带率(1.28%)低于初中学生(1.74%),男女生之间,汉族、回族、哈萨克不同民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中小学学生乙肝疫苗全程免疫1个月后HBsAb阳转率达到89.72%,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无(弱)应答率为10.28%,无应答率中小学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县中小学学生HBsAb阳性率较低,对学生进行乙肝疫苗强化免疫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人群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人群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启动子区和5’端非翻译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其单体基因型。方法MBL基因SNP分析采用序列分析法;遗传学分析采用SHEsis软件。结果79例蒙古族人群中启动子-550位点H/H、H/L和L/L型分别占38.0%、45.6%和16.5%,等位基因变异频率为0.392;-221位点Y/Y和X/Y型分别占81.0%和19.0%,等位基因突变频率为0.095。69例回族人群中启动子一550位点H/H、H/L和L/L型分别占36.2%、44.9%和18.8%,等位基因变异频率为0.413;-221位点Y/Y和X/Y型分别占75.4%和24.6%,等位基因突变频率为0.123。启动子单体型有HYP、LYP和LXP3种,在蒙古族人群中的频率分别为0.608、0.297和0.095;回族人群中的频率分别为0.587、0.290和0.123。所有样本5’端非翻译区+4位点均无突变即均为P型。蒙古族和回族-550位点和-221位点的变异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50=0.131,P=0.718;χ^2-221=0.610,P=0.435)。结论(1)本研究中蒙古族和回族人群启动子单体型仅HYP、LYP和LXP3种。(2)启动子区-550位点的变异频率较高,-221位点变异频率较低,+4位点无SNP发现。两组人群上述位点的变异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反映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出生缺陷情况。方法按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出生缺陷诊断及统计标准对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6a出现出生缺陷共68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5.75‰,各民族发生率分别为汉族10.78‰,回族11.42‰,锡伯族5.21‰,维吾尔族4.24‰,哈萨克族4.58‰;出生缺陷前5位依次为:神经管畸形、脑积水、唇腭裂、四肢畸形、小耳(包括无耳);农村围产儿畸形率明显高于城镇。汉族、回族的缺陷儿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民族,各民族间出生缺陷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0.81,P〈0.05)。结论降低出生缺陷工作的重点在农村,应加强优生知识宣传,提高产前保健质量,提高产前诊断技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小学生视力低下情况,探讨近视与铜、锌、钙、镁、铁等5种元素的关系,为防止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12月至2013年6月,采用标准视力表,对克拉玛依地区在校的中小学生共658例于非散瞳情况下进行双眼视力检查。视力低于1.0为视力下降。同时测定血清中铜、锌、钙、镁、铁等5种元素含量,并分析其与视力低下的关系。结果女生视力低下发生率较男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93,P=0.007);中学生视力低下发生率较小学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5,P=0.012);维吾尔族学生视力低下发生率为10.22%,汉族为41.16%,维吾尔族与汉族学生视力低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900,P=0.000);血清中铜元素含量,视力低下组高于正常组(t=2.34,P=0.0195),锌、铁含量低于正常组(t=32.06,18.06;均P=0.001)。结论应对中学生加强视力保护健康教育,大力宣传保护视力的有效方法及科学用眼的方法。同时要注意饮食结构,保持铜、锌、铁三种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目的:开展关于宁夏农村留守儿童焦虑情绪及相关因素的调查,为今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宁夏某县6所小学和2所初中6-15岁学生共1455名,其中留守儿童643名,非留守儿童812名。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和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进行调查。结果:留守儿童焦虑情绪检出率为29.1%,高于非留守儿童的16.7%(X^2=31.606,P〈0.001)。留守儿童中男、女焦虑情绪检出率分别为31.7%、2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35,P=0.098);汉、回焦虑情绪检出率分别为26.2%、4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197,P〈0.001);学龄期留守儿童焦虑情绪检出率为24.9%,低于少年期留守儿童的32.3%(X^2=4.211,P=0.040)。留守儿童的焦虑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中,女孩在社交恐惧上得分高于男孩(P〈0.05),少年期儿童在焦虑总分、广泛性焦虑及社交恐惧因子得分上均高于学龄期儿童(P〈0.05)。回族留守儿童在焦虑总分、广泛性焦虑、躯体化,惊恐与学校恐惧上与汉族留守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回族留守儿童更易出现焦虑情绪(OR=2.20)。结论:留守儿童焦虑情绪水平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水平在性别,年龄和民族上存在不同因子的差异,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袁琳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7):1201-1203
目的:了解民族学院学生需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需求调查问卷(UNI)调查分析。结果:民族学院大学生SCL-90各因子分均值高于常模(t=9.52。P〈0.01);土家族男生在躯体化和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汉族男生(t=4.88、t=5.14、t=4.97,P均〈0.01);女生每组各因子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民族地区大学生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应放在心理问题较多的低年级组。  相似文献   

10.
叶仁俊  郑春阳  王标  喻荣彬 《职业与健康》2009,25(23):2487-2489
目的了解江苏省建湖县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A、C群抗体水平,评价流脑多糖菌苗的接种状况,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6、2007年对建湖县的5个乡镇735名健康人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A、C群流脑IgG抗体水平。结果流脑A群抗体阳性率为78.91%,GMT为1:12.87;流脑C群抗体阳性率为28.84%,GMT为1:2.49。A群与C群抗体阳性率、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4.14,P〈0.01;t=18.84,P〈0.01)。流脑A群抗体阳性率,7个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79,P〈0.01);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7,P=0.634);5个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8,P=0.002);免疫史不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98,P=0.092)。流脑C群抗体阳性率,7个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48,P〈0.01);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9,P=0.089);5个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85,P〈0.01);免疫史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98,P〈0.01)。流脑A群、C群的GMT,不同年龄组(F=9.92,P〈0.01;F=18.54,P〈0.01)、不同地区(F=17.468,P〈0.01;F=83.19,P〈0.01)、免疫史差异(F=26.44,P〈0.01;F=20.72,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差异(F=1.306,P=0.254;F=2.401,P=0.122)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近期内建湖县不会发生流脑A群流行,存在散发或暴发流脑c群的可能。应继续加强流脑A+C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1.
陕西汉族人群细胞连接蛋白Cx37基因多态性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细胞连接蛋白37(Connexin37,Cx37)基因C1019T多态性在陕西汉族人群的分布。方法采用聚合酶链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116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陕西汉族人的染色体进行检测,分析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并与其他种族进行比较。结果Cx37基因C1019T等位基因频率为:C=68.5%,T=31.5%;基因型频率为:C/C=63.8%,C/T=30.2%,G/G=6.0%;其中男性等位基因频率为:C=76.1%.T=23.9%;基因型频率为:C/C=59.2%,C/T=33.8%,G/G=7.0%;陕西汉族人Cx37基因C1019T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瑞典人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日本、我国台湾人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陕西汉族人Cx37基因C1019T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与东方人种无差异,而有别于西方人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延边地区警察人群的血脂水平。方法将382例(男350例,女32例;朝鲜族165例,汉族217例)延边少数民族自治州公安局职工作为观察组,将10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应用日立7600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检出血脂异常者220例,占58.9%;对照组28例,占2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27.78,P〈0.0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中朝鲜族与汉族的血脂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女差异显著(P〈0.01)。结论延边地区警察人群的血脂代谢异常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无民族差异,提示该人群应及早加强健康教育和其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蒙古族大学生吸烟知、信、行的现状。方法按照民族、性别分层,以年级为单位,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对兰州市西北民族大学271名蒙古族大学生和280名汉族大学生的吸烟行为、吸烟危害性认知和受教情况等问卷调查。结果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吸第1支烟的时间以上中、小学时为最多,男大学生过去30d内吸烟率为50.36%,蒙古族高于汉族(P〈0.05)。52.81%的大学生支持公共场所禁烟,蒙古族低于汉族(P〈0.05)。45.92%的大学生在过去1年中,在学校未明确受到过吸烟危害性相关知识的教育,蒙古族高于汉族(P〈0.05)。结论蒙古族大学生的吸烟现象比汉族更为普遍,学校需要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使吸烟的学生戒烟,不吸烟的学生继续保持,降低大学生特别是蒙古族大学生的吸烟率,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入院时静息心率与其心功能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13例老年CHF患者,按入院时静息心率(治疗前心率)分为3组:CHF 1组(静息心率48~79次/min),CHF 2组(静息心率80~99次/min),CHF3组(静息心率100~140次/min)。并在循证医学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对其入院、出院时及随访的心功能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老年CHF患者入院时的静息心率与出院时的疗效(相关系数-0.163;P=0.017)、随访疗效(相关系数-0.161;P=0.019)显著负相关;与总死亡率(相关系数0.162;P=0.018)显著正相关。亚组分析显示:CHF1组、2组、3组间总有效率分别为92.7%、77.5%、73.2%;1组与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P=0.007)。总死亡率分别为7.3%、22.5%、26.8%;1组与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09),2、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息心率可作为判断老年CHF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不同民族不育男性精液的质量状况。方法选择青海地区不同民族不育男性进行精液检查,对比分析精液的各项主要参数,分析不同民族男性的精液质量是否存在差别。结果回族男性精子浓度低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1,P0.05);回族和藏族男性中无精子症的比例高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42,P0.05);汉族男性中弱精子症的比例高于藏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8,P0.05)。结论青海地区不育男性中汉族、回族、藏族精液质量存在差异,回族男性精子浓度最低,回族和藏族男性中无精子症的比例高于汉族,汉族男性中弱精子症的比例高于藏族,精子活力下降是影响汉族男性生育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崔京玉 《职业与健康》2009,25(9):970-971
目的了解珲春市中小学生HBsAg携带状况和抗-HBs水平,为学校制订防治乙型肝炎(乙肝)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126名中小学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BsAg和抗-HBs。结果2126名中小学生HBsAg阳性率为1.69%,其中朝鲜族学生阳性率高于汉族学生。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学学生阳性率高于小学学生,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阳性率为55.69%,其中朝鲜族学生阳性率高于汉族学生,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学学生阳性率高于中学学生,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乙肝无免疫力的学生应给予乙肝全程免疫,抗.HBs弱阳性的给予一次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7.
潘文峰 《中国校医》2008,22(3):320-321
目的为了解免费师范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其差异性,为制定乙型肝炎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西南大学首届免费师范生共2850人的乙肝5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BsAg总阳性率为7.0%,男生为8.9%,女生为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Ag阳性率城镇学生为6.2%,农村学生为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BV感染类型中男生在HBsAg(+)和HBsAg(+),HBeAg(+),HBcAb(+)两种类型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此届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有所下降,男女之间有显著差异。学校应加强乙型肝炎防治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18.
海拉尔市蒙古族中学生乙肝五项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呼盟地区旗、苏木、嘎喳寄宿学生乙肝5项感染情况。方法 于1998-2000年对海拉尔市蒙古族第一中学入校新生(15-16岁),清晨空腹采取静脉血2ml,用酶标(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结果 1998-2000年蒙古族学生HBsAg阳性率为7.25%,男生高于女生,P<0.05。HBeAg阳性率为2.92%,性别差异无显性。以上两项指标同汉族学生相比,差异亦无显性,单纯HBsAg阳性率为13.9%,低于汉族学生的28.57%,差异有非常显性。结论 蒙古族学生需加强乙肝疫苗的接种,保护易感人群,对已感染HBV并具有一定传染性的人群,学校要做好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中专卫校汉族与蒙古族学生的个性特征。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对某卫校汉、蒙古族学生557人进行测试。结果:女生内外向分(E分)明显高于男生(P<0.01);男生情绪稳定分(N分)明显高于女生(P<0.05);蒙古族女生的外向分明显高于汉族女生(P<0.05),说明女生外向分增高是以蒙古族学生为主;在蒙汉民族学生对比中,EPQ的变化基本相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在中专卫校教学中,应注重了解学生个性特征,加强健康教育、使学生心身得到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解玉溪市2005年儿童脊髓灰质炎(下称脊灰)免疫抗体水平,以便为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市辖红塔、江川、元江3县(区)随机抽取664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常规免疫后适龄儿童的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脊灰Ⅰ、Ⅱ、Ⅲ型免疫后抗体IgG水平。结果664名儿童中,脊灰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4.73%、96.08%、99.39%。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388.26、1:238.65、1:771.64。不同年龄段比较:Ⅰ型抗体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597,P〈0.01),Ⅱ、Ⅲ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Ⅱ^2=1.226,xⅢ^2=0.010,P〉0.05)。不同县(区)比较:Ⅰ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Ⅰ^2=51.061,P〈0.01),Ⅱ、Ⅲ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Ⅱ=3.153,xⅢ^2=0.560,P〉0.05)。不同性别各型间抗体比较:Ⅰ、Ⅲ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Ⅰ^2=1.931,xⅡ^2=1.126,P〉0.05),Ⅱ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26,P〈0.05)。结论玉溪市OPV常规免疫质量保证,在1—7岁组儿童有较高的脊灰抗体水平,形成了抵御脊灰的有效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