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日趋严重.我国老年人口系数已于1999年10月达到10%,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均处于衰老与退化状态.据有关统计,全国老年人群中慢性疾病的患病率为51.8%,许多老年人同时患有两种以上疾病,而大多数疾病为慢性病,需要长时间治疗.随着健康状况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老年人在心理上产生一些变化,单靠打针,服药,不掌握病人的思想情绪变化就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通过心理护理,配合医疗措施,从而提高病情的缓解、好转事.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或家庭角色的改变心理上往往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导致老年病人的心理变化.对待疾病的态度也不相同,表现为对疾病恐惧和紧张、情绪低落、孤独、疑虑恐惧、拒绝服药、悲观厌世,出现不配合治疗的消极心理.往往使内分泌代谢紊乱导致疾病加重,甚至不易康复.因此,做好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26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心理社会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琼  罗捷  唐丽 《重庆医学》2011,40(26):2661-266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PSD)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5月至2010年9月门诊复查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260例,采用抑郁患者自评量表(SDS)及自编的心理社会因素调查问卷进行测评。结果 PSD发生率为38.84%。其抑郁与较多的心理社会因素相关,担忧疾病不能治愈(96.03%),觉得回归社会困难(82.17%),对家庭的牵挂(82.8%),认为前途无望(80.20%),感到社会对自己冷漠、歧视(77.23%),家庭经济拮据(68.31%),担心不被家庭接纳(59.41%)等。结论 PSD发生率较高,其心理社会因素为心理护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照研究心理社会因素与朝、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各种关系.方法在2005年我院住院患者中选取朝、汉族精神分裂症各79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有心理社会因素的病例朝鲜族48例(60.8%),汉族36例(45.6%),其中,朝、汉族两组中以偏执型多见,分别为20例(41.7%)、10例(27.8%).结论心理社会因素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及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减少复发、降低社会功能缺陷及增强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在临床痊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及其家属采取定期的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干预前后疗效评定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家庭环境量表(FES-CV)进行评定并对两组的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1年观察组较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降低(分别为18.0%、42.0%;P<0.01),社会功能缺陷程度降低,生活自理能力上升.结论: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予以定期的综合性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病情、社会功能及家庭环境,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对酒依赖患者的影响,分析酒依赖形成所具有的社会心理特征.方法 对住院的150例酒依赖患者做回顾性总结,并对照150例健康及条件相似的人群,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社会支持量表,生活事件量表等进行评定分析.结果 酒依赖患者EPQ,E维度明显低于对照组,N量表分明显高与对照组.社会支持量表的总分值低于对照组.HRSD量表分析,酒依赖患者分值均>10,其中33%的患者分值>20.分析酒依赖患者存在严重的社会功能缺陷.生活事件量表总分值明显高与对照组.结论 酒依赖患者存在严重的社会心理问题,对酒依赖患者心理社会问题进行有效干预,是治疗酒依赖症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6.
城市农民工心理状态调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城市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量表,对3 996名城市农民工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城市农民工SCL-90的总分、总均分、阳性数目数、阴性数目数,各因子的均数、标准差均高于国内常模(U检验,P<0.01).城市农民工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5.4%至39.9%之间,常见的心理问题为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敌意.结论城市农民工在一系列心理社会因素的长期困扰下,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应当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7.
张凤芳  刘姣长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9):2055-2056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痛的发病诱因,了解社会心理因素与老年冠心病的关系及加强身心护理与心理医治的重要性.方法:对210倒老年冠心痛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诱发因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焦虑、情绪激动、精神刺激等社会心理因素占老年患者发病诱因的53%.结论:老年冠心痛的诱发因素中,社会心理因素占重要地位,开展老年人的心理咨询以及健康指导可有效地降低老年心血管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958名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幸福感调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调查河北师范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的基本状况,并探讨社会支持、内外控等与心理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心理幸福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对河北师范大学958名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1)师范类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在性别上差异显著,女生的心理幸福感高于男生(女353. 26±38. 77,男342. 49±39. 63) (2)农村学生的自主性最高,城市学生最低(农54. 11±8. 35,城52. 34±8. 40); (3)县城学生的自我接纳水平最高,农村学生最低(县54. 14±8. 48,农51. 69±7. 91 ); ( 4 )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水平最高,四年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水平最低( 352. 79±39. 22, 345. 52±38. 76); (5)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呈正相关; (6)内在控制性强的个体心理幸福感高于外在控制性强的个体; (7)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对心理幸福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其联合预测心理幸福感25. 5%的变异量。结论师范类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在性别、生源、年级水平上存在差异,社会支持与内外控均对心理幸福感产生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调查发现医学生对社会感到焦虑的达到31.6%、对社会恐惧的7.4%、不想进入社会的8.0%。认为大学生将来社会生存困难的8.6%。因此很有必要对大学生开展社会生存训练,经过初步尝试与探讨,发现社会生存训练有利于大学生社会生存心理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的临床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对126例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测评抑郁自评量表(SDS)筛选出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再填写自制的调查问卷以了解有关的心理社会因素. 结果126例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伴有抑郁的58例,其发生率为46%;进一步调查了解到存在着较多的心理社会因素对药物副作用的担忧(86.2%),对家庭的牵挂(82.8%),担心社会歧视自己(79.3%),担心自己无法适应未来的社会(70.7%)等.结论分裂症后抑郁发生率较高,给病人及精神科临床护理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应给予高度重视;其心理社会因素在临床护理中不容忽视,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1.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最好方法,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专家调查研究表明10%-30%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明显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敌对等症状[1-3] ,特别是对学习、考试的焦虑高达78.15 %[4] .因此,中小学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采用修订的心理测验量表,对78例银屑病患者进行了心理社会因素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银屑病的发病及转归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心理社会因素.78例患者中病前有生活事件打击史的占60%以上,病后尤其最近一年超出70%,患者的人格和情绪特点以及发病年龄小、文化程度低又影响其对事件的认识和评价,结果常采取消极的心理应对方式.这和银屑病的发生和迁延不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我院妇产科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 我院妇产科从2005年1月~2007年6月共住院分娩的产妇1217例,其中剖宫产663例,现对663例剖宫产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为54.4%.主要指征依次为:胎儿窘迫34.2%,社会因素27.8%,妊娠并发症17.0%,臀位11.8%,巨大儿4.7%.珍贵儿3.4%,高龄初产1.1%.结论 胎儿窘迫、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处理难产,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倡责任助产,进行心理调控是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晚期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需求,提高临终关怀的护理质量.方法 通过对我院肿瘤科86例晚期癌症患者进行心理方面的调查与统计分析,针对性地进行临终护理.结果 65%的患者希望医护人员能尽一切办法抢救治疗:56%的患者希望亲人陪伴在身边,并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只有8%的患者希望停止抢救和采取医学手段加快死亡过程.结论 应关注和了解晚期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规范临终患者的护理行为,从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满足社会对医疗不断增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国内一些调查显示,乳腺癌患者手术两年后仍有高达45%左右的焦虑及60%左右的抑郁存在,在治疗期间患者焦虑的发生率更是高达90%以上.随着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也受到了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我们进行心理护理的目的是:解除患者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并协助她们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及生活环境,从而使治疗顺利进行,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河北师范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的基本状况,并探讨社会支持、内外控等与心理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心理幸福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对河北师范大学958名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 (1)师范类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在性别上差异显著,女生的心理幸福感高于男生(女353.26±38.77,男342.49±39.63)(2)农村学生的自主性最高,城市学生最低(农54.11±8.35,城52.34±8.40);(3)县城学生的自我接纳水平最高,农村学生最低(县54.14±8.48,农51.69±7.91);(4)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水平最高,四年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水平最低(352.79±39.22,345.52±38.76);(5)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呈正相关;(6)内在控制性强的个体心理幸福感高于外在控制性强的个体;(7)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对心理幸福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其联合预测心理幸福感25.5%的变异量.结论师范类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在性别、生源、年级水平上存在差异,社会支持与内外控均对心理幸福感产生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医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相关心理社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医学本科生人际关系困扰状况及其心理社会影响因素.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宁夏医科大学483名本科生,进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TC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个人评价问卷(PEI)、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以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ES)测查.结果 ①轻度人际关系困扰者占30.85%,较严重人际关系困扰者占16.98%,其中人际关系明显障碍者占2.28%.②ICSDS总分与SAS总分、TCSQ总分、消极应对、父亲因子Ⅱ、Ⅵ、母亲因子Ⅲ、Ⅳ、Ⅴ呈正相关(P相似文献   

18.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社会健康的慢性传染病,已成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1].首发结核病是指临床首次感染发病,未接受过任何抗结核药物治疗的病人.据2000年调查,我国首发病者以青壮年居多,而青壮年多处于事业、婚姻等关键时期,因此这一年龄段结核病患者的心理比较复杂,常会因为事业、家庭、环境、社会等压力而影响疾病的治疗[2].早期规律合理的全程化疗,其治疗率可达95%以上.治愈的关键在于是否能遵从医嘱、服从管理、完成疗程.因此对首发结核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周爱花 《广西医学》2007,29(10):1533-1534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抑郁症病人心身康复效果评价.方法 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80例抑郁症病人随机分为传统护理(对照组)和单独心理干预(观察组),每组40例,进行为期8周的疗效观察;于干预前及干预后8周,评定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采用护士观察量表(NOSIE)中的社会功能、个人清洁、总积极分值、激惹、迟缓、抑郁、精神症状、总消极分值,评定疗程结束时的社会功能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效31例(81.36%),无效9例(26.13%),对照组分别为21例(56.12%)和19例(51.13%),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 心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对促进心理康复及生活质量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首次化疗前的心理护理的有效方法,使病人从心理上接受化疗,配合化疗,树立化疗的信心,促进其早日康复.方法 选择2006年12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2例乳腺癌首次化疗的病人,通过交谈及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112例患者中97%担心治疗效果,90%担心受到歧视,78.6%因痛苦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65%担心失去丈夫关爱,49%担心医疗费用,经过心理护理,全组患者均消除焦虑、恐惧、自卑、孤独等心理,能保持稳定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对家庭生活及社会活动充满信心.结论 乳腺癌首次化疗前对其进行心理护理是配合治疗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必要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