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用体视学方法统计3例乳腺单纯癌癌细胞粗面内质网、核糖体的12个超微结构形态参数,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发现:粗面内质网的体密度、比表面,游离核糖体的体密度、面数密度,多核糖体的体密度、比表面均有高度显著或显著差异文章对这些参数的意义及其所反应的癌细胞器功能状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对一例典型乳腺硬性单纯癌癌细胞浅粒体、溶酶体、粗面内质网、核糖体的20种形态数进行体视学分析,发现癌细胞与正常细胞比较,4种细胞器的有关体积、表面积、面数密度及数密度等15种形态参数有高度显著差异,并讨论了乳腺癌4种细胞功能变异的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观察到正了酸钠能有效地抑制人胃腺癌细胞系的增殖,查明其生长特性。在光镜下看到,经过正丁酸钠处理的胃癌细胞体积增大,充分铺展,核与质比例下降。电镜下可见这些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或消退;高尔基复合体组数增多,体积较大,具有典型的完整结构;粗面内质网变长;游离核糖体减少。这两类形态结构的变化可作为癌细胞分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LC)在多形日光疹(polymorphic light eruption,PLE)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细胞免疫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标记健康皮肤及PLE皮肤组织中LC的CD1a,观察两组组织中LC的数量、形态及分布;用透射电镜观察2例PLE患者皮损中LC的超微结构并和2例面颈部正常皮肤作比较,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LE皮损中LC的数量较正常皮肤组织明显增多,树突变长且数量增多,而且其LC中Birbeck(BG)颗粒数量显著增多,粗面内质网扩张,部分粗面内质网核糖体颗粒脱落,高尔基复合体分泌旺盛。结论LC在PLE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LC自身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七宝美髯丹对老年小鼠乳头体神经元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七福美髯丹对老龄小鼠(15月龄)乳头体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为中药抗衰益智的复方对乳头体神经元的干预作用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电镜形态学观察。结果:与老年组比较,七宝美髯丹组神经元脂褐素含量减少,细胞膜、核膜及线粒体结构清晰,含丰富的核糖体与粗面内质网。老年对照组粗面内质网脱颗粒,胞浆聚集,脂褐素电子密度增大,核糖体与粗面内质网减少,神经元与线粒体平均密度降低,线粒体平均体积明显增加且肿胀,甚至空泡化。推测线粒体在衰老退行性变时,其代偿机制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结论:衰老能引起老龄小鼠乳头体超微结构异常,七宝美髯丹对此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14例正常人孕早期胎盘绒毛超微结构。结果发现:(1)细胞滋养层细胞主要结构特征为核大、异染色质少、核仁明显,胞质中含有大量游离核糖体及散在线粒体。(2)合体滋养层细胞表面有密集的微绒毛,有些绒毛末端可呈球形膨大。细胞核大小和形态不一。胞质内含丰富的小管、小泡,扩张的滑面内质网和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此外线粒体和脂滴较多,亦含少量髓样结构。并可见部分胞质突起插入细胞滋养层细胞间,直接与基膜相接。(3)细胞间的连接方式主要以桥粒为主。(4)绒毛间质内的间充质细胞呈现功能活跃状态,含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本文结合这些形态学特征,对其生理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黄连及其复方杀伤鼻咽癌细胞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黄连及其复方杀伤鼻咽癌细胞的形态改变进行了观察。发现Ⅰ、Ⅱ、Ⅲ号药作用6小时,各组HNE1细胞无明显差别,均表现为轻微的细胞形态变化,细胞解离,细胞边缘毛糙。电镜下见粗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轻度肿胀,核周间隙扩大,核染色质凝集。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Lowicryl K4M低温包埋及免疫电镜法对甲状腺滤泡细胞源性肿瘤及瘤样病变中甲状腺球蛋白(Tg)、癌基因蛋白(Ret)、黏糖蛋白-1(Muc—1)和Galectin-3(Gal-3)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进行检测。方法:对18例患者手术切除的甲状腺标本进行低温包埋和免疫电镜研究。结果:良、恶性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细胞质中胶质小滴、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及近滤泡的吞饮泡、滤泡腔中有Tg胶体金颗粒;本组9例良性病变(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标本Ret、Muc-1和Gal-3三种标记均阴性,乳头状癌和滤泡性癌标本的Ret标记可见癌细胞的细胞质中核膜外粗面内质网的核糖体上、粗面内质网腔内及细胞质小泡中有金颗粒的积聚,而线粒体、胶质小滴、细胞核、滤泡腔中为阴性;Muc-1金颗粒见于粗面内质网、细胞质小泡和细胞膜下,细胞核、线粒体、胶质小滴、滤泡腔为阴性;Gal-3金颗粒分布较广,细胞核常染色质区多见,核膜下、粗面内质网、细胞质小泡以及胶质小滴的外周质膜下亦有分布,滤泡腔为阴性。结论:Ret、Muc-1和Gal-3这三种甲状腺恶性肿瘤标记物亚细胞定位的不完全一致性反映了它们在细胞生物学功能方面可能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成骨生长肽(简称OGP)调节大鼠成骨细胞样细胞多种mRNAs表达和超微结构。将细胞分为OGP实验组和对照组,用RT—PCR方法检测细胞的I型胶原mRNA、骨钙素mRNA、碱性磷酸酶mRNA,并以GAPDH(磷酸甘油醛脱氢酶)作为内标,可求出各种mRNAs的相对含量。透射电镜观察二组细胞的超微结构。电镜观察到OGP组培养细胞的粗面内质网比对照组丰富,OGP组管状粗面内质网末端膨大成池,核糖体附在粗面内质网的表面上,细胞分化较完善。与对照组比较,OGP组分别上调细胞I型胶原mRNA、骨钙素mRNA、碱性磷酸酶mRNA表达。在10^-12~10^-8mol/L OGP范围内,其浓度较高,细胞I型胶原mRNA和骨钙素mRNA表达也较高。结果表明OGP能促进细胞分化;上调细胞I型胶原mRNA、骨钙素mRNA、碱性磷酸酶mRNA表达。因此,OGP有促进骨形成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形态计量方法对从低海拔(397米)移居到高海拔(3416米)一周(急性)、四周(亚急性)及返回到低海拔四周(恢复)的Wistar大鼠海马CA3区的突触、锥体细胞超微结构进行定量研究观察。结果:急性组主要表现为线粒体数量增加,粗面内质网池轻度扩张和脱颗粒。亚急性组海马锥体细胞肿胀、粗面内质网明显分布紊乱、脱颗粒和断裂;核糖体减少,线粒体不同程度肿胀、嵴断裂、数量减少、外膜膨出和变形。髓鞘变性。树突棘中的棘器减少,轴突和树突内的线粒体也发生肿胀、嵴断裂。轴棘、轴树突触间隙宽度变窄(P<0.01)。突触小泡数量减少(P<0.01)。恢复组海马锥体细胞内部分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仍未完全恢复正常。其它细胞器已恢复正常,突触超微结构恢复正常。本文讨论了高原环境对大鼠海马影响以及返回平原后自然恢复的可能性,并对形态改变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用体视学方法对女性晚期乳腺单纯癌癌细胞、细胞核、核仁的17 个形态参数进行测试, 并用逐步回归法分析, 得最优方程 Y= 0609 + 0028 N14 - 0475 N1 - 0587 N17 , 结果筛选出区分正常及癌细胞的最佳参数: 核质比 Vnp 、核平均截面积 An 、核仁平均周长 Bu . 提示了3 个形态参数变化程度越大, 可能癌症病人的预后越不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应用电镜观察20例新辅助化疗组和20例对照组乳腺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新辅助化疗组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示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性损伤,新辅助化疗组和对照组线粒体数量、粗面内质网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使乳腺癌细胞线粒体损伤数量减少,形态发生改变;使粗面内质网脱颗粒,受损减少。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a nontoxic differentiation inducer, sodium phenylacetate (NaPA) on breast cancer MCF-7 and MDA-453 cells in vitro. Methods The anchorage growth assay, ELISA, immunofluorescence analysis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were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NaPA on MCF-7 and MDA-453 cells. Results NaPA treatment resulted in a dose-dependent inhibition of MCF-7 or MDA-453 cell growth, including anchorage-dependent and anchorage-independent growth, but il did not significantly inhibit the growth of normal amnion tissue Wish cells and adult hepatic cells L-02. In addition, NaPA could enhance the expressions of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 HLA ) class Ⅰ and Ⅱ molecules on the surface of MCF-7 and MDA-453 cells. Electron micrographs demonstrated richer 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mitochondria in NaPA-treated MCF-7 and MDA-453 cells, in contrast to the scant before-mentwned structures but scattered cytoplasmic polyribosomes in the untreated ones. Conclusion NaPA is effective in inducing phenotype revers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breast cancer, and potential in cancer intervention.  相似文献   

14.
Differentiationtherapyisanattractivealter nativeincaseswherecytotoxictherapyisnotef fective .Theunderlyinghypothesisisthatneo plastictransformationresultsfromdefectsincel lulardifferentiation ;inducingtumorcellstodif ferentiatewouldresultinreversalofitsm…  相似文献   

15.
用液体法培养了C_(57)BL/6J小鼠CFU—GM,并对其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在2~6天培养时间内各期集落的细胞组成不同,CFU—GM在体外发育过程中细胞核、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高尔基复合体.糖原颗粒及颗粒的发育有特征性变化,与体内的成熟规律有些差异。同时讨论了粒系细胞与单系细胞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Ki-67蛋白、p53蛋白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相互关系以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1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3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标本中Ki-67、p53及uPA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Ki-67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7%(85/110)和13.3%(4/30),p53的阳性率为51.5%(57/110)和20.0%(6/30),uPA的阳性率为64.6%(71/110)和10.0%(3/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Ki-67与uPA和p53的表达均相关(r=0.282,P<0.05;r=0.387,P<0.01)。结论: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Ki-67、p53及uPA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为乳腺癌预后和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D44v6、nm23-H1基因蛋白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6例乳腺癌组织中CD44v6,nm23-H1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CD44v6阳性检出率为69.6%(32/46),其中淋巴结受累乳腺癌阳性率为72%(18/25),无淋巴结转移组检出率为66.7%(14/21),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淋巴结受累乳腺癌的CD44v6强阳性表达检出率为64%(16/25),明显高于淋巴结未受累乳腺癌的强阳性表达检出率33.3%(7/21)(P<0.05);nm21-H1阳性表达率为71.7%(33/46),其中淋巴结受累乳腺癌和未受累乳腺癌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0%(20/25)、61.9%(13/21),前者略高于后者,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D44v6、nm23-H1异常表达可能是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分子学改变,CD44v6强表达可能对判断乳腺癌转移风险有一定指导意义,nm23-H1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MRI资料,所有病例均经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着重从病灶的MRI信号强度、形态学及血液动力学特点三个方面分析。结果 10例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一致。1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为肿块型(11例)和非肿块型(4例),T1WI呈低信号影(8例)、等信号影(7例),T2WI抑脂呈等信号影(9例)、高信号影(6例)。形态学表现:肿块型病变表现为边缘不光滑呈分叶状,其中毛刺征或星芒征(9例);非肿块型表现为导管状及簇集样不规则分布(3例)。增强后病灶以早期不均匀性显著强化为主(10例)、延迟环形强化(7例);伴随征象包括乳头凹陷(4例)、皮肤增厚(6例)、乳后脂肪间隙中断(3例)等。血液动力学表现:15例病灶SIR在169.36%-301.23%之间,平均198.23%,最大峰值出现在第二个时相(13例)、出现在第三时相(2例),时间-信号曲线为Ⅱ、Ⅲ型,Ⅱ型(6例),Ⅲ型(9例)。结论动态增强MRI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术前正确诊断率约66.7%。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RECK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乳腺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取75例乳腺癌组织为研究组,另取25例乳腺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RECK基因的表达,并分析RECK基因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 RECK基因在75例乳腺癌组织中的阴性表达率为33.3%,在25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阴性表达率为0( P <0.01);在T1+ T2与T3+ T4两组的低表达率分别为62.9%和80%( P <0.01);在N0+N1与N2+ N3两组的低表达率分别为33.3%和68.4%( P <0.01);在M 0与M 1两组的低表达率为50%和94.1%( P<0.01);RECK低表达组5年生存率(55.6%)明显低于高表达组(80%)( P<0.01)。结论RECK 基因低表达与乳腺癌的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器官转移等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颤抖蛋白异构体7(Quaking isoform 7,QKI-7)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QKI-7、P53和Ki-67在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和胞内定位;对肿瘤组织中QKI-7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随访资料、P53及Ki-67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肿瘤组织中QKI-7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χ2=73.378,P<0.05)。乳腺癌组织中QKI-7表达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孕激素受体相关(P均<0.05)。QKI-7阴性表达患者的累计生存率明显低于QKI-7阳性患者;乳腺癌组织中QKI-7表达与P53表达呈正相关,而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QKI-7呈低表达,是患者预后不良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