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因疫苗不仅能诱导宿主CD4^ T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而且在机体内表达的蛋白还能诱导CD8^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给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治疗和预防性疫苗的研制带来了新希望。本文综述了近年有关HBV和HCVDNA疫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前正在研制的丙型肝炎疫苗可分为预防性和治疗性,包括蛋白疫苗、多肽疫苗、DNA疫苗以及载体疫苗等。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痘苗病毒载体疫苗以及不同组合的联合免疫方案不仅能诱导宿主的体液免疫应答,而且还能诱导CD4+T细胞、CD8+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在丙型肝炎预防和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近年来有关HCV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基因疫苗又称核酸疫苗,包括DNA疫苗和RNA疫苗,目前以前者研究为多。基因疫苗不仅能诱导机体CD4~+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且还能诱导机体CD8~+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在丙型肝炎预防和治疗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近年来有关丙型肝炎病毒DNA疫苗的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HIV的T细胞免疫及其对乙型、丙型肝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主要攻击CD4~+T细胞,造成T细胞耗竭、功能减退,而T细胞免疫在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中对病毒的清除、控制和肝组织病理损伤起主要作用。因此,乙型、丙型肝炎合并HIV感染必定会对HBV、HCV感染的T细胞免疫造成影响。本文对近年来的有关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我国单纯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和HCV/HIV合并感染者免疫应答的相关机制。方法 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CD4 + T细胞和CD4 + CD2 5 + T细胞表达水平。结果 CD4 +CD2 5 + T细胞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4 + T细胞比例(%CD4 + CD2 5 + ) ,HCV感染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9. 2 %>13 8% ,P <0 . 0 5 ) ,HCV/HIV合并感染组明显低于对照组(6. 9% <13. 8% ,P <0 .0 0 1) ,更明显低于HCV感染组(P <0 . 0 0 1)。结论 HCV感染者体内CD4 + CD2 5 + T细胞增殖明显,提示CD4 + CD2 5 + T细胞在HCV慢性感染中发挥免疫调节作用。HCV/HIV合并感染时,CD4 + CD2 5 + T细胞受损,从而影响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前正在研制的丙型肝炎疫苗可分为预防性和治疗性,包括蛋白疫苗、多肽疫苗、DNA疫苗以及载体疫苗等。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痘苗病毒载体疫苗以及不同组合的联合免疫方案不仅能诱导宿主的体液免疫应答,而且还能诱导CD4^ T细胞、CD8^ 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在丙型肝炎预防和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近年来有关Hcv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以其高慢性化、高肝纤维化和高肝细胞癌发生率,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本综述拟概述HCV感染和治疗、PD-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gene,PD-1)高表达与免疫应答在HCV感染中的关联。在抗-HCV治疗中,提高免疫细胞调控能力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慢性HCV感染中,有功能障碍的HCV特异性CD8+ T细胞上PD-1表达水平升高,阻断PD-1/PD-L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信号后,T细胞调控功能部分恢复;PD-1/PD-L1信号的增强,不仅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的功能,还影响CD8+T细胞的分化。临床上,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后,抗-HCV免疫应答水平增强。因此,加强对HCV感染诱导PD-1高表达的机制和HCV特异性T细胞功能障碍发生的机制研究,将有助于促进慢性HCV感染的预防性和治疗性疫苗的研发,并最终改善HCV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是一类具有特定表型和免疫调节作用的T细胞亚群,在维持外周自身耐受、防止自身免疫病的发生以及抑制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和下调肿瘤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文对CD4+CD25+Tregs的来源、表型特征、作用机制及其在HBV、HCV感染中的免疫调节作用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HIV/AIDS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的表达水平随CD4+淋巴细胞数量、白蛋白含量、HIV-RNA载量以及合并感染的变化情况,探讨其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47例HIV/AIDS患者外周血的临床资料,对CD4+、CD8+、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的绝对数、白蛋白(ALB)含量、HIV-RNA载量以及梅毒螺旋体抗体(TP)、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D4+含量降低组的HIV/AIDS患者CD8+、B、NK细胞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组患者(P<0.01),CD8+、NK、B细胞的含量与CD4+数量呈正相关(P<0.05);白蛋白含量降低组的HIV/AIDS患者CD4+、CD8+、B、NK细胞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组的患者(P<0.01),白蛋白含量与CD4+、CD8+、B、NK细胞的数量呈正相关(P<0.01);HIV-RNA阳性患者CD4+、CD8+、B、NK细胞的表达水平低于阴性患者(P<0.01),合并感染率为27.9%,高于阴性患者22.5%(P<0.05),HIV-RNA载量与CD4+、B淋巴细胞含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 CD8+、B、NK细胞的表达水平以及合并感染率与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对于新发现的HIV/AIDS患者,同时检测血清中TP/HBV/HCV抗体,能准确地掌握合并感染情况,有利于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HCV和HBV双重感染的临床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双重感染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感染形式。本文就HCV和HBV双重感染在病毒间的相互作用、肝损害严重性、肝细胞癌、干扰素应答及HBV基因变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CD4~+、CD8~+T细胞在HCV的清除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仍不十分清楚,本文作者对HCV感染后病毒学和临床转归不同的丙型肝炎患者,其病毒特异性CD4~+、CD8~+T细胞免疫应答的效力和表现型进行了研究。 作者将研究对象分成3组:第1组为慢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成都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状况。[方法]收集成都市MSM人群血液样本469份,进行HIV抗体、HBV标志物、HCV抗体及梅毒抗体测定,HIV抗体确珍阳性者,作CD4+、CD8+T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测定。[结果]469份样本HIV、梅毒、HBV及HCV感染率分别为14.93%(70/469)、8.53%(40/469)、67.16%(315/469)、0.64%(3/469);HIV合并梅毒感染3例,HIV合并HBV感染43例,HIV合并HCV感染1例,HIV合并梅毒及HBV感染5例;70例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明显下降,CD4+/CD8+比值均呈倒置,单纯HIV感染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值与HIV/HBV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P=0.23),其余各组因样本量太小,与单纯HIV感染组CD4+计数均值比较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成都市MSM人群HIV感染呈严重之势,HIV合并HBV、HIV合并梅毒的感染也较普遍,本次检测到的HIV感染者已基本进入艾滋病期,对他们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丙型肝炎病毒F蛋白的发现及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丙型肝炎病毒(HCV)F蛋白是近年来在感染HCV的患者血清中发现的一种蛋白,是由HCV核心蛋白编码序列在翻译时发生核糖体读码框移化(-2/ 1)产生的,主要位于胞浆中,与内质网相连,推测它在此发挥功能;F蛋白能诱导宿主的体液免疫应答及T淋巴细胞介导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本文就有关HCV F蛋白的发现及其特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丙型肝炎病毒F蛋白的发现及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丙型肝炎病毒(HCV)F蛋白是近年来在感染HCV的患者血清中发现的一种蛋白,是由HCV核心蛋白编码序列在翻译时发生核糖体读码框移位(_2/+1)产生的,主要位于胞浆中,与内质网相连,推测它在此发挥功能;F蛋白能诱导宿主的体液免疫应答及T淋巴细胞介导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本文就有关HCVF蛋白的发现及其特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外周血中特异性白细胞介素-21(IL-21)+CD_4~+T细胞及γ-干扰素(IFN-γ)+CD8+T细胞表达差异,为阐明HBV感染后T细胞功能衰竭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医院收治的HBV感染患者127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1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患者38例、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31例、慢性HBV携带患者17例,再选择同期医院健康体检人员3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受试者外周血中特异性IL-21+CD_4~+T细胞及IFN-γ+CD8+T细胞表达情况;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组受试者特异性IL-21+CD_4~+T细胞比例及非特异性IL-21+CD_4~+T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P0.05),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特异性IL-21+CD_4~+T细胞比例及非特异性IL-21+CD_4~+T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非活动性HBsAg携带、慢性HBV携带显著升高(P0.05);各组受试者特异性IFN-γ+CD8+T细胞比例及非特异性IFN-γ+CD8+T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P0.05),急性乙型肝炎特异性IFN-γ+CD8+T细胞比例及非特异性IFN-γ+CD8+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非活动性HBsAg携带以及慢性HBV携带患者(P0.05);特异性IL-21+CD_4~+T细胞与IFN-γ+CD8+T细胞比例在对照组及各HBV感染组中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特异性及非特异性IL-21+CD_4~+T细胞与IFN-γ+CD8+T细胞水平较慢性HBV感染患者显著升高,且特异性IL-21+CD_4~+T细胞与IFN-γ+CD8+T细胞具有着明显的相关性,提示HBV慢性感染患者存在T细胞免疫功能的低下。  相似文献   

16.
病毒与细胞表面分子结合是病毒感染的前提。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细胞的相关分子,对于阐明HCV的感染机制、预防和治疗丙型肝炎以及建立感染模型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该方面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几种能介导病毒感染的细胞分子被相继发现,如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CD81、GAGs和Sip-L等。本文旨在对这些细胞分子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基因疫苗又称核酸疫苗,包括DNA疫苗和RNA疫苗,目前以前者研究为多。基因疫苗不仅能诱导机体CD4^ 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且还能诱导机体CD8^ 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在丙型肝炎预防和治疗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近年来有关丙型肝炎病毒DNA疫苗的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pp65 DNA疫苗免疫小鼠产生的细胞免疫应答及相关的细胞因子变化,分析该疫苗是否具高度免疫性。方法将40只健康Balb/c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0只。A组(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B组(实验组):注射pp65 DNA疫苗;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及CD8+;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的IFN-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的IL-2。统计学处理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B组小鼠T细胞亚群CD4+、CD8+、CD3+及细胞因子IFN-γ,IL-2水平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表明HCMV pp65 DNA疫苗能诱导Balb/c小鼠产生一定的细胞免疫应答及细胞因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分别由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呈全球分布,我国是高流行地区,由于HBV、HCV基因的高变性,容易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清除。HBV、HCV感染免疫系统细胞,造成机体对HBV、HCV感染的免疫应答异常,并引起组织的损伤,导致肝细胞的慢性持续性感染,并可进一步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细胞肝癌。HBV、HCV主要经血液传播,包括输血与血制品传播、静脉吸毒、针刺、医源性传播、性接触和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呈世界性分布,都容易形成慢性感染,进而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原发性肝癌。目前HBV和HCV感染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了,对现患病人的抗病毒治疗只是部分有效。近年来,诸多研究提示,HBV和HCV在宿主体内以准种(quasispecies)形式分布存在,而准种的存在可使病毒逃脱宿主免疫监控,并可导致对抗病毒性药物耐药,给开发有效的疫苗带来困难。本文就近年来有关HBV和HCV准种的研究进展及其与临床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