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能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给予介入治疗及术后行放射治疗的效果。方法对笔者所在单位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68例不能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X线导向下行经皮经肝胆道内外引流及金属内支架引流术,对胆道金属内支架置入术后行放射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行内外引流管引流28例次,金属内支架置入63例次。55例胆管癌患者胆道金属内支架置入后再行放射治疗,13例患者单纯行胆道内外引流管引流,全部患者的黄疸均得到改善。行胆管肿瘤组织活检51例和胆汁脱落细胞学检查68例,总阳性率为58.8%(40/68),术后0.5、1及3年存活率分别为95.6%(65/68),70.6%(48/68)和14.7%(10/68)。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在失去手术治疗机会后采用介入治疗解除胆管梗阻,减轻肝脏损害,胆道金属内支架置入术后再行放射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再次经皮经肝置入胆道金属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2012年6月~2016年3月,3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经肝胆道支架置入术后再次出现梗阻性黄疸,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经皮经肝置入胆道金属支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31例成功再次置入支架,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下降。截至2016年5月,支架梗阻10例(生存3例,死亡7例),支架通畅时间1~9个月,中位数7个月;支架通畅21例(生存8例,死亡13例),随访1~20个月,中位数6个月。生存11例,随访1~20个月,中位数8个月;死亡20例,生存1~11个月,中位数7个月。结论对于经皮经肝胆道支架置入术后再次出现梗阻性黄疸者,再次行胆道支架置入术可一定程度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与手术引流比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比较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与手术引流的疗效。方法收集不能手术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资料131例,其中102例常规经皮经肝穿刺胆管造影后放置内、外引流管或者留置金属内支架(介入治疗组),解除胆管梗阻;另29例为同期术前判断有手术切除可能而术中证实不能行根治性手术或者不同意行PTCD治疗患者(手术引流组),行开腹胆管内、外引流术。比较2组治疗前、后总胆红素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结果介入治疗组穿刺成功率100%,与手术引流组比较,介入治疗组平均胆红素下降50%时间、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均少于手术引流组(P0.05)。结论与手术引流比较,介入治疗具有微创性,可以重复操作,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且并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并可以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是不能手术切除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经皮胆道内涵管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内涵管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3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经肝胆道内涵管置入术,随访35~376天,观察近中期疗效和并发症。结果经皮经肝胆道内涵管置入术技术成功率为100%。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于置入术后1周较置入前明显下降(P<0.001),术后2周较术后1周明显下降(P<0.001)。开通时间平均为101天,半年开通率为50%。并发症发生率28.1%,主要为胰腺炎和逆行胆道感染等。结论经皮经肝胆道内涵管置入术安全疗效可靠,可作为恶性胆管阻塞的一种姑息性疗法。  相似文献   

5.
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胆道内支架置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胆道内支架置入治疗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42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分别行单侧/双侧穿刺入路,充分胆道内外引流后,置入支架。其中肝总管内置入单枚支架19例;双侧肝管穿刺,行左肝和右肝胆管同时置入支架11例;采用单侧肝管穿刺入路,于左-右肝管间和肝管-胆总管间均置入支架12例。共置入支架65枚,其中3枚为覆膜支架,其余均为自膨式裸支架。结果42例病人中,手术成功率达100%,其中2例病人分别于术后4个月和9个月发生支架内梗阻,行二次介入治疗;1例病人于胆道支架置入术后17个月发生十二指肠梗阻,再行十二指肠支架置入术;1例病人于围手术期因严重胆系感染而死亡.全部病人随访3~112周(平均49周),均获得满意的减黄效果。结论根据不同梗阻部位,采用多种胆道支架置入技术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的姑息性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经肝胆管造影术中胰管显影与术后并发胰腺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接受介入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中先行经皮经肝胆道穿刺,随后置入引流管行胆道引流或胆道内支架,术后观察病情变化。结果 70例均成穿刺并置入引流管(18例)或置入胆道内支架(52例),成功率为100%。11例术中胰管显影,59例胰管未显影,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36.36%(4/11)及8.47%(5/59),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χ=4.19,P=0.03)。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术中胰管显影与术后并发胰腺炎存在正相关(r=0.30,P=0.01)。结论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时,术中胰管显影患者术易并发胰腺炎。  相似文献   

7.
胆道支架技术5年回顾(213例随访报告)   总被引:51,自引:3,他引:51  
目的 评价胆道支架技术对恶性胆道梗阻的应用价值,该技术5年来的创新及联合抗肿瘤治疗的意义。方法 213例胆道恶性梗阻病人,采用经皮经肝胆道造影及支架植入术。104例支架植入后并用抗肿瘤治疗。结果 单支架植入142例,双支架植入68例。支架植入成功率98.6%。黄疸完全解除率84.8%,总有效率95.9%。支架并抗肿瘤治疗89例与单纯支架植入51例1年生存率分别为48.3%和17.6%,χ^2=11.22,P=0.01;两年生存率为14.6%和5.9%,χ^2=3.01,P=0.10。支架再阻塞52例,40例给予动脉化疗栓塞、经皮穿刺外引流或支架内支架治疗,黄疸再度消退。结论 (1)胆道支架植入技术成功率高,减黄疗效确切。(2)应用介入方法可实现梗阻胆管的充分引流和处理支架再狭窄。(2)支架植入联合抗肿瘤治疗可提高病人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皮肤穿刺放置内支架或外引流对3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中下段胆管梗阻疗效好,治疗一周后多数患者血清胆红素下降超过50%,15天后有16例患者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结论 胆道介入治疗确实有良好的缓解或消除黄疸的效果,特别是中下段胆道梗阻,黄疸可完全消退,但对上段胆道梗阻的患者,仅能部分缓解黄疸,疗效不如中下段胆道梗阻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管穿刺金属内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0年10月~2004年10月,对3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施行经皮肝胆管穿刺金属内支架植入。其中胆管癌17例,胰腺癌5例,肝门部转移癌10例。梗阻部位:肝总管肝门区20例,胆总管12例。结果金属内支架植入成功率100%(32/32)。2例出现胆汁性腹膜炎,胆道出血1例。28例术后血清胆红素3~4周降至正常,黄疸完全消失率87.5%(28/32)。生存期3~18个月,平均8个月。3例分别于术后6、8、13个月出现梗阻性黄疸,再梗阻发生率9%(3/32)。结论经皮肝胆管穿刺金属内支架植入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恶性梗阻性黄疸181例术前减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前减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前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并对肿瘤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97例胰头癌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35例(36.1%),单纯内引流62例;84例胆管癌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14例,肝门部胆管癌切除19例,胆管中段癌切除7例,共计40例(47.6%);行单纯内引流者44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5例次,死亡3例。减黄速度平均每周递减30%以上者在肿瘤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上均优于30%以下者;而减黄速度平均每周递减30%以上者,无论引流2周或3周,其肿瘤切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别。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行术前减黄后黄疸是否顺利下降,可作为预测手术风险、手术效果以及病人预后的指标,血清胆红素连续2周下降30%可作为选择手术时机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