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由创伤、感染、肿瘤及先天性因素引起的四肢长骨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是矫形外科及材料学科所面临的难题之一。治疗方法较多。有游离的和带血管的自体骨、异体骨、异种骨、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骨移植。但由于自体骨来源有限。异体骨、异种骨有传播疾病、免疫排斥反应之虞。单用人工骨因骨诱导活性不足或缺乏,临床应用均受到很大限制。组织工程骨移植是骨修复重建的热点和难点,代表未来骨缺损修复的发展方向。生物衍生成骨材料珍珠层骨诱导作用不肯定。在体内主要借助骨传导方式,通过“爬行替代”作用成骨。为加快成骨速度,改善成骨效果,我们采用珍珠层人工骨复合同种异体OBs。修复新西兰白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观察其疗效。  相似文献   

2.
珍珠层(nacre)是软体动物珍珠贝科或蚌科动物的贝壳内层部分。其主要成分为文石型碳酸钙。是一种理想的天然成骨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特性及可降解性,但骨诱导特性不明确。我们将成骨细胞与珍珠层聚乳酸(N/P)人工骨复合培养后移植到新西兰大白兔背部皮下。研究其异位成骨特性。提供了一种新生的组织工程骨。为进一步将骨生长因子转染至成骨细胞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纳米珍珠层人工骨(NNAB)在动物体内的生物相容性、成骨作用及降解情况。方法 将NNAB植入新西兰白兔1.5cm的桡骨缺损内,同时与微米珍珠层人工骨(MNAB)作对照,并设立空白对照。分别于术后当天及4、8、16、24周作X线、骨密度测量,动物处死前予四环素注射活体荧光标记,然后动物取材作大体及组织学检查。结果 NNAB植入动物体内后显示与组织相容性良好,各项检查结果均显示NNAB的骨化及降解能力均优于MNAB。NNAB植入区愈合较好,MNAB植入区次之,空白对照组骨缺损未愈合。结论 NNAB是一种良好的骨替代材料,具备骨诱导和骨传导能力,可在体内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4.
探讨珍珠层/聚乳酸人工骨的生物相容性,为其作为生物源性成骨材料和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提供可行性依据。本实验进行珍珠层/聚乳酸人工骨复合成骨细胞后在体内外增殖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纳米珍珠层人工骨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纳米珍珠层人工骨在原有珍珠层人工骨基础上的改进,所带来的性能变化及其应用的合理性.方法 采用机械研磨法制得纳米级珍珠层粉,与消旋聚乳酸复合,制成中空圆柱体人工骨,与同法制作的微米级珍珠层粉/消旋聚乳酸复合实心圆柱体人工骨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在原材料粒径、人工骨孔径、孔隙率、生物力学特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通过电镜观察,发现纳米级珍珠层粉的平均粒径为(50.4±12.4)nm,所制得的复合人工骨孔径平均为(215.7±77.5)μm,普通微米级珍珠层粉的平均粒径为(5.0±3.0)μm,所制得的复合人工骨孔径平均为(205.1±72.0)μm;采用比重法测得纳米级和微米级人工骨的孔隙率分别是(65.4±2.9)%和(53.4±2.2)%.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为纳米级人工骨与微米级人工骨在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方无显著差异.而前者的抗折弯强度低于后者.结论 纳米珍珠层人工骨原材料粒径小.有利于吸收降解,而且设计更合理,具有良好的孔径、孔隙率和力学特性,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骨组织工程材料.  相似文献   

6.
珍珠层/聚乳酸重组人工骨修复动物骨干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珍珠层/聚乳酸重组人工骨(NPCB)在体内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情况及成骨特点,评价其性能,为进一步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NPCB随机植入成年新西兰白兔1.5cm的桡骨缺损内,并设立不植入任何材料的空白对照,观察NPCB植入后动物的局部反应。检测动物术后1周、4周的血钙值,并与术前1天比较;于术后6、8、12、16周取材。作X线、骨矿含量、大体标本及组织形态学观察,分析不同时期组织反应、骨缺损修复及材料降解情况。结果 NPCB植入后无明显的局部不良反应.术后1周、4周血钙值与术前1天相比无明显差异。植入NPCB的骨缺损内骨矿含量在6-12周时升高幅度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但12周后植入NPCB的骨缺损内骨矿含量出现下降。X线检查、大体标本及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NPCB的成骨方式主要是骨传导成骨,至术后16周时骨缺损基本修复,NPCB与宿主骨结合紧密。而空白对照骨缺损断端仅有少量骨修复,形成骨不连。NPCB植入后即开始其降解过程,12周以后材料周围出现较多吞噬有材料颗粒的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16周时仍有部分材料未降解吸收。结论 NPCB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能力。可以在体内逐渐发生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7.
廖军  徐普 《海南医学》2013,24(21):3197-3199
纳米珍珠层人工骨作为一种人工骨材料,与生物体骨组织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诱导及骨传导作用.当纳米珍珠层人工骨被移植于骨缺损区时,能促进骨组织的骨生成作用.本文就国内外关于纳米珍珠层人工骨成骨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就人工骨材料的研究前景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珍珠层/聚乳酸重组人工骨(NPCB)在体内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情况及成骨特点,评价其性能,为进一步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NPCB随机植入成年新西兰白兔1.5 cm的桡骨缺损内,并设立不植入任何材料的空白对照,观察NPCB植入后动物的局部反应,检测动物术后1周、4周的血钙值,并与术前1天比较;于术后6、8、12、16周取材,作X线、骨矿含量、大体标本及组织形态学观察,分析不同时期组织反应、骨缺损修复及材料降解情况。结果 NPCB植入后无明显的局部不良反应,术后1周、4周血钙值与术前1天相比无明显差异。植入NPCB的骨缺损内骨矿含量在6~12周时升高幅度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但12周后植入NPCB的骨缺损内骨矿含量出现下降。X线检查、大体标本及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NPCB的成骨方式主要是骨传导成骨,至术后16周时骨缺损基本修复,NPCB与宿主骨结合紧密,而空白对照骨缺损断端仅有少量骨修复,形成骨不连。NPCB植入后即开始其降解过程,12周以后材料周围出现较多吞噬有材料颗粒的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16周时仍有部分材料未降解吸收。结论 NPCB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能力,可以在体内逐渐发生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9.
李桐军  吴东  陈江 《医学综述》2012,(21):3538-3540
由于自体骨移植和异体骨移植的各种限制,采用骨替代材料修复骨缺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珍珠层位于贝壳的最内层,由有机质支架包绕文石型碳酸钙构成。许多研究发现其在构造和力学强度上与皮质骨相似。珍珠层在大量的体内和体外实验中,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和生物降解性,通过骨传导和骨诱导机制,促进新骨形成。现就珍珠层与成骨相关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冯永增  彭磊  徐华梓  张宇 《浙江医学》2011,33(8):1120-1123,1126
目的观察牡蛎壳/消旋聚乳酸复合人工骨(OPCB)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成骨能力,同时观察其在体内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情况,并评价其性能。方法应用热致相分离法(TIPS)分别制得OPCB及纯消旋聚乳酸(PDLLA)多孔材料;将27只成年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3组。制作1.2cm的双侧桡骨干缺损并植入上述两种材料。设立不植入任何材料的空白对照组。观察材料植入后动物的局部及全身反应。于术后6、12、侣周分别取材。作X线、大体标本及组织形态学观察,同时观察术后不同时期的组织反应、材料的降解、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OPCB及纯PDLLA植入动物体内无明显的局部不良反应,且OPCB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明显强于纯PDLLA及空白对照组(P〈0.05)。术后18周时,植入OPCB材料的骨缺损基本修复,OPCB与宿主骨结合紧密;植入纯PDLLA材料的骨缺损部分修复;空白对照组则骨缺损断端只有少量骨生成。形成骨不连。同时OPCB材料植入后在6、12周分别可见吞噬有材料的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18周时仍有部分复合材料未降解吸收。结论OPCB材料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骨缺损修复能力,是一种良好的骨组织工程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孔钛(titanium, Ti)支架材料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疗效。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切除兔双前肢桡骨中下段1 cm连同骨膜的骨质造成骨缺损,选择左侧前肢为实验侧,右侧前肢为对照侧。实验侧缺损区植入多孔钛,对照侧缺损区植入多孔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于术后8、12、24周行组织学和组织形态学观察,进行图像分析,测其新生骨面积,术后12、24周时行力学测试。 结果:组织学显示:两组孔内长入大量新生骨质,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在12、24周时实验侧新骨细胞长入量和骨重建效果与对照组接近。两组种植体均与骨组织实现骨紧密结合,未见纤维间隔。组织形态学结果也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新生骨面积(S bone)占植入区总面积(S total)的百分比(S)在新生骨质长入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2、24周时3点弯曲实验显示,12周时最大承载负荷(N)分别为107.34±27.44(Ti组)和93.42±21.18(HA组);24周时最大承载负荷分别为118.56±24.65(Ti组)和102.15±23.37(HA组)。实验组力学性能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02)。结论:多孔钛支架材料可以促进新骨的形成并有利于长段骨缺损的修复,其促进新骨生成能力和修复节段性骨缺损效果与多孔羟基磷灰石相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制理想的,能够修复大段骨缺损的人工骨材料。方法采用乳液共混法将消旋聚乳酸(PDLLA)、羟基磷灰石(HA)、脱钙骨基质(DBM)结合,制成PDLLA/HA/DBM人工骨,并将PDLLA/HA/DBM和PDLLA进行兔桡骨大段骨缺损修复的对比研究。术后2、4、8和12周时摄X片及病理形态学观察及新骨形成定量分析。结果PDLLA/HA/DBM人工骨内新骨形成量明显多于PDLLA及空白对照组(P<0.01),且能够有效修复骨缺损。结论PDLLA/HA/DBM人工骨能促进长骨大段骨缺损的修复,是一种较理想的骨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3.
吴雪晖  许建中  王序全  罗飞  曾玲  谭洪波 《重庆医学》2006,35(22):2058-2060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时组织工程骨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顿时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自体骨髓通过不同方法的体外培养,获得EPCs厦经成骨诱导的MSCs,与DBM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观察术后不同时期的影像学及骨密度改变。结果术后2周,EPCs组与对照组的X线观察厦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12周,EPCs组的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X线示EPCs组骨痂明显多于对照组,8周可见EPCs组髓腔部分再通,对照组髓腔尚封闭。12周EPCs组新生骨密度均匀,髓腔已完全再通,对照组新生骨仍可见部分低密度区,髓腔大部分再通。术后16周,两组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线示EPCs组新生骨已基本完成塑形,对照组髓腔完全再通,新生骨处于重建塑形期。结论EPCs可以促进组织工程骨修复大段骨缺损时的成骨能力,加速骨愈合。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osteocompatibility of D, L-polylactic/hydroxyapatite/decalcifying bone matrix (PDIZA/HA/DBM), and compare with PDLLA and DBM. Methods: Human primary osteoblasts isolated from the femoral head of patients were inoculated onto PDLLA/HA/DBM, PLA and DBM respectively. The proliferation rate and collagen I expression were detected. The interface between biomaterial and osteoblasts was investigated with phase contrast microscopy and electron scanning microscopy. Results: Best proliferation rate was observed with the PDLLA/HA/DBM and followed by DBM and PLA, suggesting that PDLLA/HA/DBM satisfying most requirement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human osteoblast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howed the morphology of osteoblasts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proliferation data. The cells, well spread and flattened, were attached closely on the surface of biomaterial with an arched structure and had normal morphology. The extracellular collagenous matrixs covered the surface of bio-material and packed the granules of biomaterial. Conclusion: PDLLA/HA/DBM can form osteointerface early and have a good biocompability.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一种新的骨替代材料——消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脱钙骨基质(PDLLA/HA/DBM)骨细胞界面形态,评价其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选用培养的人成骨细胞,通过光镜和扫描电镜等观察,了解细胞在材料中的生长情况和相互关系,并与消旋聚乳酸(PDLLA)及脱钙骨(DBM)相比较。结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在PDLLA/DBM材料表面的密度增加,未见细胞死亡。细胞以锚状结构牢固地附着于材料表面,并分泌细胞外基质,覆盖并完全包裹材料颗粒。结论PDLLA/HA/DBM与人成骨细胞能早期形成骨性结合界面,具有良好的牛物相容性,可望成为一种新的具有前景的骨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珍珠层/聚乳酸组合人工骨(NPCB)的体外相容性及降解特点。方法将人成骨细胞与NPCB薄片复合培养,进行形态学观察及细胞增殖测定;将NPCB薄片浸泡于生理盐水中,观测不同时期NPCB质量及浸泡液pH值的改变。结果NPCB在体外能明显促进人成骨细胞的贴附和增殖;在观测周期内,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NPCB质量逐渐减小,浸泡液pH值呈现规律性变化。结论NPCB在体外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并能发生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生物衍生骨作为组织工程骨支架复合成骨细胞体内植入的成骨作用,了解其用于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经过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制得的冻干猪脱蛋白型松质骨与胎兔颅骨来源的成骨细胞体外培养10d后,在无菌条件下植入30只成年新西兰兔背部肌肉内(左侧),对照组为同体单纯植入猪脱蛋白型松质骨(右侧)。于8周后取材,行大体观察、X线摄片、脱钙后组织学染色(HE法)及荧光标记检测,观察新骨形成情况。结果:8周后,实验组:X线片有高密度的阴影;大体标本呈红色,质硬;脱钙组织切片示大量的类骨质骨形成并相互连接成骨小梁结构,骨细胞位于陷窝中;荧光标记后在荧光显微镜下,骨小梁呈现淡绿色,类骨质呈黄色。对照组:X线片仅见植入处低密度阻射阴影;组织学检查及荧光标记检测均无类骨形成,在支架的孔洞内有大量的纤维组织长入。结论:猪脱蛋白型松质骨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珍珠层粉(NP)和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的复合材料,分析其修复颅骨缺损模型兔效果,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2只新西兰兔建立兔颅骨缺损模型,颅骨顶部矢状缝周围3 cm×3 cm区域脱毛处理,全身麻醉后,于矢状缝两侧,造成4个直径8 mm的全层颅骨缺损孔,并保留完整的硬脑膜.每只新西兰兔4个颅骨缺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异体脱钙骨基质(DBM)骨泥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修复家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作用。方法:日本大耳白兔54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3组,A组:空白组(缺损区不植入任何材料),B组:对照组(缺损区植入金世植骨灵),C组:实验组(缺损区植入DBM骨泥)。建立家兔单侧桡骨骨缺损模型,采用同种异体骨DBM骨泥复合BMP进行修复,复合骨泥中加入骨胶原作为塑形剂,术后4、8、12周观察新骨生成情况,通过形态学、X线、组织学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等观察指标,并与对照组及空白组进行比较,客观评价骨泥诱导成骨及骨缺损修复能力。结果:DBM与BMP复合骨泥易根据骨缺损大小塑形,术中操作简单。术后A组骨缺损未获骨性修复,B、C组骨缺损均获得骨性愈合,且新骨面积测定显示B、C组间成骨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比A组快(P〈O.01)。结论:异体DBM骨泥复合BMP具有良好的骨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