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微型钛板固定在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微型钛板固定法改良颈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5例需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患者,术中将预弯成"Z"形的6孔微型钛板两端分别固定于开门后的椎板和门轴侧侧块,用以取代传统的小关节囊悬吊固定法。通过影像学方法观察所有病例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未出现术中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影像学评估显示内固定确实,未见钛板及钛钉脱落移位、椎板塌陷或再关门现象。临床疗效按Odom评分标准:非常满意16例,满意9例,基本满意6例,不满意4例,总优良率为71.4%。结论微型钛板固定法改良颈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操作简单,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微型钛板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摘要】 目的:评价微型钛板内固定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近期随访结果。方法:2008年1月~2010年3月在我院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5例,手术开门减压节段均为C3~C7,其中20例患者使用微型钛板行“开门”侧固定(A组),另25例采用传统缝线悬吊“门轴”(B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及JOA(17分法)评分,在X线侧位片上测量C2与C7椎体后壁切线夹角α(颈椎曲度),在末次随访时颈椎CT片上测量椎板开门角度  相似文献   

3.
颈椎后路固定钛板在颈椎管单开门扩大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固定钛板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可行性,报告其临床应用的初步效果。方法利用颈椎后路固定钛板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疾病21例,手术减压节段C3-75个节段19例,C4-74个节段2例,均采用常规单开门,开门后将钛板固定于门轴对侧的侧块上,另一端固定在棘突根部。结果平均随访3~15个月,术前JOA评分9.1,术后评分13.5。结论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利用后路固定钛板方法简单实用,能有效的防止再关门和减少轴性症状,是真正意义上的椎管扩大成形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Centerpiece钛板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自2010-03-2011-12采用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34例颈椎疾患。结果 手术时间为(140±15)min,术中出血量为(275±25)ml。所有患者获得随访8-18个月,平均8.5个月,1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1例出现螺钉松动,5例出现轴性症状。术前JOA评分为(9.8±2.9)分,末次随访时为(15.3±1.1)分,改善率达(65.4±9.3)%。影像学复查示C5节段椎管矢状径术前(10.4±1.5)mm,末次随访时为(15.6±1.4)mm,椎管扩大率为(68.3±8.9)%。C5节段脊髓后移(3.13±1.82)m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Cobb角术前为(13.1±1.6)°,末次随访时为(11.3±1.8)°,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nterpiece钛板应用于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安全有效,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与缝线悬吊固定治疗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ELAP)中微型钛板固定技术与传统缝线悬吊固定技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08年6月~2010年6月本院微型钛板固定ELAP术治疗的2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为A组,选择同期采用传统缝线悬吊门轴ELAP术治疗的23例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间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颈椎曲度变化值、轴性症状及椎板掀开角度。[结果]两组随访时间[A组为(13.5±3.5)个月、B组为(14.1±3.2)个月]、手术时间[A组(121±35)min、B组(112±30)min]、术中出血量[A组(330±115)ml、B组(328±123)ml]和JOA评分改善率[A组(58.3±9.7)、B组(56.7±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颈椎曲度术前(17.2°±4.2°)与术后(17.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颈椎曲度术前(18.2°±4.7°)与术后(16.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曲度变化率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A组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术中应用后路微型钛板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7月~2010年11月,对2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术,术中应用后路微型钛板维持椎板开门状态.[结果]手术时间为(125±30) min,术中出血量为(210±50) ml.术中未出现相关并发症,随访12 ~20个月,平均14.6个月.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由术前的JOA评分(8.4±2.1)分提高到末次随访的(14.1±1.8)分(P<0.01),平均改善率为(69.1±13.5)%;颈部轴性疼痛发生率为11.1%(3/27),VAS评分平均为2.3分,随访期间X线片均未见后路微型钛板和螺钉松动、断裂和或再关门现象.[结论]在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术中应用后路微型钛板可提供可靠的力学支持,与传统固定方法比较提高了即刻稳定性,显著减少了术后轴性症状、再关门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恢复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单开门微型钢板固定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需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患者,术中将Centerpiece GP8-14 mm钢板两端分别固定于开门后的椎板和门轴侧侧块,通过影像学方法及JOA评分观察所有病例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5个月,影像学评估显示内固定确实,未见神经、血管损伤、颈部轴性症状以及钢板、螺钉脱落移位、椎板塌陷再关门现象。根据JOA评分本组优12例,良4例,好转2例,无效2例,有效率90.0%,优良率80.0%。结论单开门微型钢板固定可防止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椎板再关门。  相似文献   

8.
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患者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44~75岁,平均(57.2±6.7)岁。其中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8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12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5例。以JOA评分(17分法)及其改善率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术后复查颈椎X线、CT,在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C5节段椎管矢状径,计算椎管扩大率,评价椎管扩大和维持情况及门轴侧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165.5±35.6)min;术中出血量为(325.0±75.1)ml。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7.3±3.8)个月。术前JOA评分为9.3±1.1;术后6个月为14.7±2.1(t=4.12,P<0.05),JOA改善率为(64.5±10.2)%。术后随访X线片及CT示椎管扩大满意,门轴侧均骨性愈合,均未见椎板塌陷和再关门现象,术前C5节段椎管矢状径为(9.0±1.5)mm,术后6个月为(14.3±2.0)mm(t=7.61,P<0.05),椎管扩大率为(67.6±11.8)%。结论: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应用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是安全有效的,在抬起椎板获得即刻稳定的同时,可以恢复椎管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3例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患者,开门后使用微型钛板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6~14个月,平均9个月。复查均显示颈椎管扩大充分,无再关门现象。JOA评分优良率78%,颈椎轴性症状(AS)评价优良率为65%。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手术应用微型钛板固定,操作简便、开门效果良好,可获得良好的术后即刻稳定性,便于早期功能锻炼,有效降低轴性症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SODL)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MTPI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SCSM)的疗效。方法将90例MSCSM患者根据计算机随机分配法分为A组(颈椎后路SODL采用MTPIF治疗,45例)与B组(颈椎后路SODL采用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治疗,45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康复锻炼时间、JOA评分、颈椎曲度、颈椎椎管矢状径及颈椎轴性症状等。结果两组均获得6个月随访。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康复锻炼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个月,JOA评分、颈椎曲度、颈椎椎管矢状径A组均优于B组(P 0. 05);颈椎轴性症状发生率A组(15. 6%)低于B组(35. 6%)(P 0. 05)。结论颈椎后路SODL采用MTPIF治疗MSCSM疗效优于颈椎后路SODL采用不可吸收缝线固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leverage钛板固定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患者颈椎曲度及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自2014-10-2016-10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90例CSM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术中行leverage钛板固定椎板,对照组采用丝线悬吊固定椎板。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疗效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耗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疼痛VAS评分均显著降低,术后6、12、24个月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颈椎曲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轴性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leverage钛板固定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CSM,操作简便,术后远期疼痛更轻,有利于维持颈椎曲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9):1751-1755
[目的]比较观察研究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微型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与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为微型钛板组16例,对照组为传统单开门组1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症状改善情况JOA评分,末次随访术后椎板开门角度,术后测量颈椎曲度(颈椎侧位X线片上C2与C7椎体后壁切线之间夹角)的改变,以及轴性症状发生率,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情况。[结果]经术后6个月2年的随访,微型钛板固定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为60.5%±17.0%,传统单开门组为58.2%±9.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型钛板固定组末次随访时椎板开门角度为(42.3±3.5)°,传统单开门组为(39.5±4.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型钛板固定组术后6个月颈椎曲度为(18.5±4.8)°,与术前(18.2±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单开门组术后6个月颈椎曲度为(16.9±5.6)°,与术前(19.5±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型钛板固定组术后6个月轴性症状发生率为4/16,明显低于传统单开门组的9/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1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结论]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微型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和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术均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但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微型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更有效防止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再关门,减少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和颈椎曲度的丢失,是治疗颈椎病的一种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微型钛板与改良锚定法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对13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75例使用微型钛板行"开门"侧固定(A组),60例采用改良锚定法悬吊"门轴"(B组),对两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随访3个月。3个月时JOA评分改善率:A组为58.3%±10.0%,B组为57.1%±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轴性症状发生率:A组为37%(28/75),略低于B组的42%(25/6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颈椎曲度:A组为19.1°±5.6°,与术前18.5°±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为17.3°±5.4°,与术前19.2°±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椎板开门角度:A组为43.2°±4.5°,B组为39.1°±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总活动度改善率:A组为82.36%,B组为74.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钛板内固定和改良锚定悬吊均可以有效防止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再关门,微型钛板法可获得术后即刻牢靠稳定性,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练,减少颈椎曲度的丢失。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分析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悬吊固定与微型钛板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长期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173例颈椎OPL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采用悬吊固定的患者为A组,共76例,其中男44例,女32例,年龄59.8±8.9岁,病程112.7±4.8个月,术前JOA评分为10.5±1.0分,术前颈椎活动度(ROM)为40.6°±1.6°,椎管矢状径为15.5±2.5mm,随访时间83.2±8.8个月;采用微型钛板固定的患者为B组,共97例,其中男58例,女39例,年龄61.9±6.0岁,病程113.1±4.1个月,术前JOA评分为11.5±1.9分,颈椎ROM为41.8°±3.6°,椎管矢状径为16.3±3.0mm,随访时间81.2±9.8个月。术前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四肢肌力减退、步态不稳、双下肢肌张力增高、病理征阳性等髓性症状和体征。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单开门颈椎管成形术(EOLP)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0年5月具有完整资料的33例行微型钛板EOLP的多节段CSM病例,男25例,女8例.开门减压节段均为C3~7.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估系统评价脊髓功能恢复情况,在X线侧位片上测量术前术后颈椎曲度变化.[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2 ~41个月,平均25.6个月.术后3个月轴性症状发生率为18.2%.JOA评分术前为9.3±1.1、术后6个月为13.9±0.9,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 1).术后6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为56.8%±10.5%.术后6个月颈椎曲度为16.5°±7.9°,与术前16.1°±8.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型钛板EOLP治疗多节段CSM安全、有效,可减少术后颈椎曲度的丢失.正确选择病例和操作技术熟练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保留颈后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微型钛板固定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制备新鲜羊颈椎标本10具,分成两组,每组5具。A组,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组;B组,保留颈后韧带复合体联合微型钛板固定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组。两组先分别测完整标本状况下弯曲、左右侧屈及轴性旋转的生物力学数据。A组、B组制成手术模型标本后再分别测上述生物力学数据,与完整标本对比。结果:A组术后在抵抗前屈载荷时与完整标本时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抵抗左右侧屈(P<0.05)及对抗轴向旋转载荷时稳定性较完整标本下降(P<0.05)。B组术后在抵抗前屈载荷及左右侧屈载荷时与完整标本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对抗轴向旋转载荷时稳定性较完整标本下降(P<0.05),但较A组差异小(P<0.05)。结论: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结合微型钛板固定的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其颈椎标本在对抗侧屈及轴性旋转载荷方面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优于单纯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的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评价微型钛板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2年2月,观察4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行微型钛板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对比术前及术后JOA评分,在CT上测量C5节段椎管术前、术后6个月的矢状径,计算椎管扩大率[(术后椎管矢状径-术前椎管矢状径)/(术前椎管矢状径)×100%],观察单开门门轴侧骨融合情况。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6~24个月)。术前平均JOA评分8.2分,术后平均JOA评分14.8分。C5节段椎管矢状径术前为8.6±1.1 mm,术后6个月为16.1±0.9 mm,椎管扩大率为(74.3±14.4)%。术后6个月,可以观察到单开门门轴侧骨融合,无螺钉松动及再“关门”现象。结论〓微型钛板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满意,防止再关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中间隔使用颈椎微型钛板(centerpiece)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两年来本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8例,随机数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采用采取传统的丝线缝合固定术,观察组24例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中间隔使用centerpiece钛板固定,评估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疗效确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椎管活动度及椎管矢状径改善情况、颈椎轴性症状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中间隔使用centerpiece钛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满意,能够有效扩大椎管容积,改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型螺钉-钛板固定行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可行性,报告其临床应用的初步效果.方法:利用微型钛钉-钛板固定方法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治疗颈椎病22例,手术减压节段包括C3~C7 5个节段20例,C2~C7 6个节段2例,手术方式均采用单开门,椎板抬起(开门)后,剪取合适大小及形状的钛板,利用微型钛钉将其分别固定在抬起的椎板及侧块上.结果:术中及术后均未见因钛板及钛钉置入引起的脊髓、神经根及血管损伤.随访3~18个月,手术后3个月时JOA评分从术前的9.3分提高到13.5分.随访期间未见钛板及钛钉脱落移位;14例患者术后行CT检查,未见椎板塌陷或再关门现象,门轴侧椎板切除及骨折处骨质再生融合13例,1例术后3个月时尚未完全融合,但骨质已经开始生长.结论:在颈椎管扩大成形手术中,利用微型钛钉-钛板固定是一种简单、可靠、安全、有效的方法,在抬起的椎板获得即刻稳定的同时,可以恢复椎管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2枚钛板与4枚钛板手术疗效的差异。方法:对2010年7月~2017年12月因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在我院行颈椎后路C3~C6单开门钛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6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47例、女18例,平均年龄58.3±10.2岁,病程3d~20年,术前JOA评分平均11.3±2.9分。根据术中钛板使用数量的不同,分为2枚钛板组(A组,n=49)和4枚钛板组(B组,n=16)。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耗材费用、JOA评分;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轴性症状、C5神经根麻痹、螺钉松动、再关门、颈椎后凸);应用影像学评估颈椎曲度(Giovanni D值法)、C2~C7 Cobb角、C3~C6椎管矢状径以及Pavlov比值变化情况。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9.7±22.9个月。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JOA改善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耗材费用A组为48850±2783元,B组为82474±26121元,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个月与术前差值比较C4椎管矢状径、C4 Pavlov比值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内比较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术后6个月C3~C6椎管矢状径、C3~C6Pavlov比值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曲度、C2~C7 Cobb角术后6个月随访时较术前均有减小的趋势,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2枚或4枚钛板固定均可达到有效支撑防止再关门,术后均可出现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后凸的趋势。应用4枚钛板固定在维持颈椎曲度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