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霉酚酸酯治疗增生性狼疮肾炎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在糖皮质激素基础上使用霉酚酸酯治疗增生性狼疮肾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1979.11~2006.2)、中国循证医学/Cochrane中心数据库(2005年)、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05年第4期)、MEDLINE(1966.11~2006.2)、EMbase (1975~2006.2)和SCI(1985~2006.2)等数据库,收集霉酚酸酯治疗增生性狼疮肾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选择临床总有效率及完全缓解率作为近期疗效指标,肾脏存活率、患者生存率及狼疮肾炎复发率作为远期疗效指标,治疗期及随访期发生感染、闭经、白细胞减少、腹泻等副作用的患者比例作为安全性评价指标,提取数据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RevMan 4.2.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9篇(512例)。对近期疗效指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比较治疗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脏存活率、肾病复发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比较,其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疗效指标和安全性评价各项指标的Meta分析提示,霉酚酸酯优于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结论霉酚酸酯在改善增生性狼疮肾炎患者的近期疗效、肾脏存活率及防止肾病复发方面并不优于目前常规的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治疗,但在提高患者生存率及药物安全性方面可能优于后者。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不够高,加之例数有限,尚需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试验进一步证实霉酚酸酯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评价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重型狼疮性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数据库,检索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重型狼疮性肾炎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总缓解率、感染、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闭经发生率、死亡率及复发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2篇文献纳入研究(共92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霉酚酸酯较环磷酰胺完全缓解率及总缓解率高,同时感染、白细胞减少、闭经的发生,霉酚酸酯较环磷酰胺明显减少,两组间胃肠道反应、复发、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目前分析结果表明霉酚酸酯较传统的环磷酰胺治疗重型狼疮性肾炎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肾脏最常受累 ,狼疮性肾炎易耐药 ,且容易复发。霉酚酸酯 (MMF)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 ,1998年开始用于难治性肾病的治疗。我院自 1999年 7月对 2 5例狼疮性肾炎患者开始用MMF治疗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选择 1999年 7月~ 2 0 0 2年 4月我院收治的SLE患者 2 5例 ,其中男 4例 ,女 2 1例 ,年龄 16~ 48岁 ,病程 3个月~ 3a ,所有病例的诊断均符合 1982年美国风湿病协会的诊断标准。 2 3例病人经肾穿刺活检 ,其中 11例病理类型为弥漫增殖型 ,6例为膜型病变型 ,5例为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对环磷酰胺治疗导致性腺抑制的狼疮肾炎患者改用霉酚酸酯治疗的效果及对性腺功能的影响。方法:23例对环磷酰胺治疗出现性腺抑制(闭经、血雌二醇小于39ng/L、促卵泡激素大于40IU/L)且狼疮肾炎仍处在活动期的患者,改用霉酚酸酯治疗,随访1年,运用配对t检验判断更改治疗方案前后狼疮活动指数积分变化;用生命表法和Kaplan-Meier函数计算尿蛋白转阴率和月经恢复率,以及采用COX回归模型筛选影响月经恢复的可能因素。结果:23例更改治疗方案时和6个月后狼疮活动指数积分差值为5.23±2.21,P<0.0001;改用霉酚酸酯治疗后,尿蛋白继续得到控制,有11例(48%)在更改治疗方案后6个月尿蛋白转阴性;有9例(39%)的病人在1年之内恢复月经;COX回归模型显示年龄和月经过期后的环磷酰胺累积量为影响月经恢复的独立因素。结论:对于环磷酰胺导致性腺抑制的狼疮肾炎患者,改用霉酚酸酯治疗可以继续发挥诱导缓解的疗效,并且有利于性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赵锋 《实用临床医学(湖北)》2004,18(2):33-34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因严重并发症死亡。作者观察了5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与环磷酰胺治疗疗效不佳的狼疮性肾炎患者,应用霉酚酸酯(MMF)后狼疮活动控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霉酚酸酯(MMF)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1],近来用于治疗重型狼疮性肾炎宽[2],为此,我们对1例重型狼疮性肾炎采用了MMF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38岁,因反复发热伴关节酸痛10年余,加重伴两下肢浮肿半年余入院。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时达40℃,伴面颊部红斑、全身多个关节疼痛、两下肢水肿,尿蛋白+,予以多种抗生素治疗无好转。查血清 ANA( +),抗 dsDNA(+).抗 Sm抗体( +).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予以泼尼松 30 mg/d…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MMF)治疗难治性IV型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副作用,探讨MMF治疗狼疮的适应症。方法 对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或复发的11例IV型LN患,应用MMF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果 肉眼血尿消失,尿蛋白及红细胞明显减少,自身抗体转阴,补体上升,1例摆脱血透治疗,其余4例肾功能不全血肌酐明显下降。副作用5/11例病人有轻度胃肠道反应,1例出现带状疱疹,未出现白细胞减少,肝、肾、神经损害。结论 MMF联合激素治疗难治性IV型LN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对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肾功能急骤恶化伴肝功能损害或不能耐受其副作用,血尿明显、肾活检显示有血管坏死性病变的IV型LN适合应用MMF治疗。 相似文献
9.
Ⅲ型新月体肾炎发病少病情严重 ,传统方法治疗Ⅲ型新月体肾炎一般多用甲泼尼龙加环磷酰胺 ,副作用大 ,且疗效差。霉酚酸酯 (mycophenolatemofetil,MMF)是近年来研制的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 ,其具有独特免疫抑制效应[1] 。Ⅲ型新月体肾炎缺乏免疫复合物沉积 (寡免疫复合物 )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阴性。我们肾内科经肾活检确诊为Ⅲ型新月体肾炎 6例 ,用霉酚酸酯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本组 6例 ,男性 5例 ,女性 1例 ,年龄 36~ 5 0岁 ;均符合下列诊断标准 :尿沉渣提示活动病变 ,… 相似文献
10.
霉酚酸酯联合拉米呋啶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8例乙肝相关性肾炎患者采用霉酚酸酯联合拉米呋啶治疗。结果:28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79%,治疗后3、6个月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P<0.01),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P<0.01)。结论:霉酚酸酯联合拉米呋啶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既可抑制肾脏免疫损伤,又可抑制病毒复制,是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比较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评价霉酚酸酯和环磷酰胺诱导缓解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SCIE、Cochrane Library、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注册资料库、CBM和CNKI等数据库,查找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比较治疗狼疮性肾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0年8月),按纳入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质量和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共77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霉酚酸酯组总缓解率、完全缓解率高于环磷酰胺组[OR=1.49,95%CI(1.10,2.02);OR=1.67,95%CI(1.08,2.57)],但两组在部分缓解率、完成诱导治疗比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药物不耐受比例、感染和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霉酚酸酯组腹泻的发生率高于环磷酰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99,95%CI(1.87,4.78)]。Ⅳ型狼疮性肾炎患者的Meta分析结果也显示了相似的结果。结论霉酚酸酯治疗狼疮性肾炎患者(Ⅲ型、Ⅳ型、Ⅴ型)的总诱导缓解疗效优于环磷酰胺,但腹泻发生率高于环磷酰胺。 相似文献
12.
李海燕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6,12(4):39-40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10例狼疮性肾炎(SLN),对肾血流频谱、肾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定量研究,这些参数包括:阻力指数RI,脉动指数PI,并与尿常规:尿蛋白异常,肾功能试验:内生肌酐清除率以及3例常规肾活检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提示:10例患者多普勒参数RI和PI均正常,与病理组织学结果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差异无显著性。表明彩色多普勒观察狼疮性肾炎无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Sm抗体对狼疮性肾炎(LN)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60例LN分为两组。A组为抗-Sm及抗ds-DNA抗体均阳性;B组为抗ds-DNA抗体阳性。比较两组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症状、血液学、免疫学及预后的差别。结果(1)抗Sm抗体与疾病活动程度相关;(2)常伴内脏病变发生率高以及皮肤损害严重;(3)标记性抗体可作为回顾性诊断指标。结论抗-Sm抗体阳性可作为判断LN病情活动程度及内脏病变发生率高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狼疮性肾炎患者尿液内皮素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尿液内皮素 (ET)在狼疮性肾炎 (LN)患者中的变化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 :5 9例LN患者分为活动期 (32例 )与稳定期 (2 7例 )两组 ,另选取 2 8例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尿液中内皮素的含量 ,比较其水平差异 ,同时对比观察LN患者尿液ET含量与免疫学指标及血沉的关系。结果 :LN活动期组尿ET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5 ) ,稳定期组尿ET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LN活动期组尿ET含量明显高于稳定期组 (P <0 0 0 5 ) ,并与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血沉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P <0 0 1,P <0 0 5 ) ,与补体C3、C4 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5 )。LN肾功能不全组与肾功能正常组尿ET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5 ) ,LN肾功能不全组尿ET含量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 <0 0 0 5 )。结论 :ET可能参与了LN的发病及疾病进展 ,尿液ET可作为评价LN活动、病情轻重、疗效观测及肾损害程度的一个临床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吗替麦考酚酯(MMF)治疗狼疮肾炎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确诊为狼疮肾炎,经环磷酰胺(CTX)治疗疗效不佳或出现副作用的患者,共19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17例,使用MMF治疗,所有的患者开始MMF治疗前都进行了肾活检.并进行36个月的随访,在0,3,6,12,24,36个月观察患者尿蛋白、血清补体水平以及肾功能的变化,并观察出现的副作用及时间.[结果]患者治疗后3个月尿蛋白开始减少,到6个月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血清补体水平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12月后,患者总的缓解率为73.7%(14/19).19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治疗前有肾功能不全,经过治疗后有4例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1例进展为尿毒症期.[结论]MMF对狼疮肾炎有效,副作用少,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霉酚酸酯(MMF)、环磷酰胺(CTX)联合激素多靶点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6倒活动性LN随机分成两组进行治疗,分别为三联治疗组(A组,n=18)和常规治疗组(B组,n=18),并观察比较病人血清抗双链DNA、ANA、补体C3和24h尿蛋白定量等实验室指标变化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总有效率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的实验室指标较B组明显改善,两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多靶点治疗是治疗活动性LN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性红斑狼疮为累及多系统损害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狼疮性肾炎是其最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临床多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甚至肾功能衰竭,进而发展为终末期肾衰。该文系统总结了梁晓平主任医师辨证论治狼疮性肾炎临床经验。梁师认为该病病机总为本虚标实之证,内外相兼,肝肾阴虚为本,热毒血瘀为标。其分型证治可分为热毒壅滞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四型。以养阴清热,益气温阳为治疗大法,活血化瘀利水法贯穿病程始终。治疗上宜分清标本虚实,轻重缓急,灵活采用清热凉血,养阴清热,益气养阴,脾肾双补等方法。临床上单纯西医治疗单一,西药副作用较大,如果配合中医中药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并能有效的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复发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狼疮性肾炎(LN)中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9例LN患者中的ANCA,分成ANCA阳性和阴性组,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免疫学检查结果,并分析ANCA与临床表现和其它实验室结果之问的关系.结果 用IIF法检测ANCA在LN中的阳性率3 1.6%(25/79),对IIF法检测阳性的血清,用ELISA进行验证,结果阳性率为26.6%(21/79).79例中ANCA阳性组均为核周型ANCA(P-ANCA),无胞浆型ANCA(C-ANCA).ANCA阳性组中浆膜炎(76.2%)、神经系统累及(28.6%)、急性肾衰(61.9%),明显高于ANCA阴性组(P<0.05),同时ANCA阳性组在贫血(Hb≤11g/dL)、抗SM抗体、补体C3、抗ds-DNA方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CA有助于判断LN患者的病情活动程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