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序香茶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晨江  越志鸿 《中草药》1997,28(6):334-334
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主要含四环二萜类成分。该属植物多具有抗菌消炎及抗肿瘤作用,民间多用于清热解毒、散瘀消肿[1]。总序香茶菜Rabdosiaracemosa(Hemsl.)Hara在我国主产于湖北巴东和四川巫山地区[2],该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在国内外还未见报道。为寻找新的二萜活性成分,对采自巴东地区的总序香茶菜(作者鉴定)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从该植物叶中分离得到一个单体化合物(RR-1),经光谱数据分析,确定RR-1为已知二萜成分冬凌草丁素,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化学结构式见图1。1提取和分离1kg总序香茶菜干叶,稍粉碎,置索氏提…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显脉香茶菜Isodon nervosus(Hemsl)C.Y.Wu et H.W.Li的化学成分,寻找抗肿瘤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显脉香茶菜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maoecrystal D(Ⅰ),rubescensin Q(Ⅱ),rabdotemin A(Ⅲ),rabdoternin B(Ⅳ),effusanin A(Ⅴ),narcosin(Ⅵ),oleanolic acid(Ⅶ).结论 化合物Ⅰ~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3.
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桂凡  许学健 《中医药学刊》2003,21(6):1012-1013
目的:综述我国近十年来对香茶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的研究成果。方法:查阅我国近十年来有关文献,对香茶菜属植物中新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进行总结。结果和结论:近十年来,在香茶菜属植物中共分得23个新的化学成分,有三萜、甾醇、脂肪酸以及少量的黄酮、倍半萜、连烃甙等,但主要为二萜类化合物。研究证明该属植物的二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但对近年来发现的新化合物的活性研究还较少,应当结合药理实验对其作进一步的活性筛选及结构改造的研究。药理筛选发现许多二萜化合物具有细胞毒、抗肿瘤、抗炎活性作用。在研究中还发现该属植物除含二萜成分外,还富含三萜、甾醇、脂肪酸以及少量的黄酮、倍萜半、连烃甙等。从香茶菜属植物中分得23个新化合物在分离鉴定新成分的同时进行简单的活性测试,同时结合药理实验对有活性作用的化合物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根据药理实验对某些化合物进行适当的结构改造,极有可能发展成为有希望的抗癌新药。  相似文献   

4.
毛叶香茶菜Gibberellane型二萜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叶香茶菜Rabdosia japonica(Burm.f.)Hara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民间用于抗菌消炎,也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我们曾对河南新县白云山产毛叶香茶菜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从叶的乙醚提取物中除了得到齐墩果酸等三萜酸外,尚分得了4个ent-Kaurene型二萜化合物,已作报道[1].我们新近又从茎叶的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个二萜化合物,并做了详尽的图谱数据测定.根据图谱数据分析,X-ray所示的晶体结构确定该化合物为rabdoepigibberellolide [2],见图1.近20年来,虽从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中分离出许多对映-贝壳杉烯(烷)型二萜化合物,但ent-Gibberellane型二萜化合物的分得在国内尚属首次,另外,此化合物的波谱数据亦是首次详细给予归属.  相似文献   

5.
我国药用香茶菜属植物化学及药理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骏  郭莉  庄炜  唐海英 《中草药》2002,33(8):767-768
唇形科香茶菜属[Rabdosia (BL.)Hassk.]植物在世界各地分布约1 50种,我国是该属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有90种,21个变种,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其中以西南各省种数最多.对于香茶菜属植物的药用价值,人们早有认识,在民间多用作清热解毒、活血破瘀、抗菌消炎、抗肿瘤和治疗各种肝炎等[1].我国于70年代中期开始了对该属植物的开发利用研究.这里,将近10年来有关国内有不同产地香茶菜属植物的活性成分和药理学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为该属植物及其二萜类活性成分在抗菌、抗肿瘤等方面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综述我国近十年来对香茶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的研究成果。方法 :查阅我国近十年来有关文献 ,对香茶菜属植物中新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进行总结。结果和结论 :近十年来 ,在香茶菜属植物中共分得 2 3个新的化学成分 ,有三萜、甾醇、脂肪酸以及少量的黄酮、倍半萜、连烃甙等 ,但主要为二萜类化合物。研究证明该属植物的二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 ,但对近年来发现的新化合物的活性研究还较少 ,应当结合药理实验对其作进一步的活性筛选及结构改造的研究。药理筛选发现许多二萜化合物具有细胞毒、抗肿瘤、抗炎活性作用。在研究中还发现该属植物除含二萜成分外 ,还富含三萜、甾醇、脂肪酸以及少量的黄酮、倍萜半、连烃甙等。从香茶菜属植物中分得 2 3个新化合物在分离鉴定新成分的同时进行简单的活性测试 ,同时结合药理实验对有活性作用的化合物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根据药理实验对某些化合物进行适当的结构改造 ,极有可能发展成为有希望的抗癌新药。  相似文献   

7.
香茶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艳  钟志溪  黄小玲 《中药材》2001,24(6):458-459
香茶菜属植物资源在我国极为丰富,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该属植物的开发和利用正越来越广泛,从中已提取百余种二萜成分,经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菌、抗肿瘤等活性。本文对香茶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研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蓝萼香茶菜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蓝萼香茶菜[Rabdosiajaponica穴Burm·f·雪HaraVar.glaucocalyx穴maxin雪Hara]是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具有健胃、清热解毒、活血、抗菌消炎和抗癌活性,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各国学者对其药理及化学等各方面进行了研究,本文从化学与药理方面对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线纹香茶菜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纹香茶菜Rabclosia lophanthoides(Buch·-Ham·)ex D·Don·Hara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广泛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等地。全草苦寒,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散瘀,驱虫等功效。用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咽喉炎,妇科病等,尚可解草乌中毒[1]。近年来研究表明,香茶菜属植物具有较强的抗菌、消炎、抗癌等活性[2]。有关挥发油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作者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出线纹香茶菜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深入寻找香茶菜抗菌消炎有效成分,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大萼香有茎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共鉴定出30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含量的64.58%,总挥发油成分与文献报道的其他香茶菜属植物挥发油成分基本相似,这对于该属植物的鉴定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药香茶菜Rabdosia amethystoides(Benth)Hare系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先期工作者对其化学及药理方面等进行了研究,已发现其在抗癌、抗菌、保肝以及对心血管作用和免疫抑制方面具有活性作用。对其二萜类成分的分布、化学结构、药理活性作了综述,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为开发和利用香茶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鄂西香茶菜Rabdosia henryi(Hemsl.)Hara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广泛分布于河南、湖北、四川、贵州、陕西、山西、河北等省。全草具有抗菌、消炎等作用,民间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跌打损伤、毒蛇咬伤、脓疱疹等。其药理作用未见报道。本课题组对鄂西香茶菜粗制剂进行了药理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对体内和体外的艾氏腹水癌(Ehrlichascites carcinoma,ECA)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鄂西香茶菜中提取的单体鄂西香茶菜素(简称鄂西素)属于二萜类化合物[1]。笔者采用多种动物移植性肿瘤模型,观察鄂西素对动物肿瘤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内折香茶菜乙素的化学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河南省嵩县产内折香茶菜Rabdosiainflexus(Thunb.)叶中分得二种成分,一种是新的二萜,根据各种光谱数据推断其化学结构为Ⅰ,命名为内折香茶菜乙素(inflexusinB);另一种成分鉴定为齐墩果酸。内折香茶菜乙素有明显的细胞毒和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川藏香茶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川藏香茶菜中提取分离得到2个成分,经光谱解析和化学反应确定其化学结构分别11β,13α,15α-三羟基-对映贝壳杉-16-烯-3α-(β-D-葡萄糖吡喃糖甙),命名为川藏香茶菜己素和丁香酚葡萄糖甙。后者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拟缺香茶菜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拟缺香茶菜Rabdosia excisoides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谱学分析鉴定单体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拟缺香茶菜分离鉴定2个化合物,化合物Ⅰ命名为拟缺香茶菜甲素(excisoidesinA);化合物Ⅱ鉴定为齐墩果酸。结论化合物Ⅰ为首次发现的新二萜成分。  相似文献   

16.
超声提取与微波萃取冬凌草甲素的工艺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珂  俞莉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9):778-779
冬凌草系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主产于我国江西、江苏、安徽、河南等地,其抗癌活性成分主要为二萜化合物冬凌草甲素。提取冬凌草中有效成分常用的方法为渗漉法、冷渍法、回流法与破碎法[1-3]。冬凌草中的抗癌活性成分冬凌草甲素为一热敏性成分,回流提取时,由于药液长时间受热,致使有效成分容易变化,提取率大大降低。作者试图采用超声提取[4]与微波萃取[5]技术寻找更加适合提取冬凌草中冬凌草甲素的方法,且以冬凌草甲素为考察指标,....  相似文献   

17.
浙江产香茶菜属植物8个居群的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方芳  郭水良  黄华  毛晓燕  郭卫东 《中草药》2003,34(6):553-556
目的 从DNA分子水平上探讨香茶菜属植物种群变异特点。方法 从7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具有较高多态性检测能力的引物。用这10个随机引物对浙江境内3种香茶菜的8个居群进行了RAPD分析,对得出的RAPD结果应用SPSSl0.0进行的聚类分析和应用CANOC03.10进行的除趋势对应分析。结果 共检测出144个位点,其中单态位点11个,占7.64%,多态位点133个,占92.36%。分析结果表明,浙江产香茶菜不同种、同一种的不同居群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其中种间的差异要大于种内,大萼香茶菜Isodon macrocalyx居群间的差异要比香茶菜I.amethystoides居群的小。结论 香茶菜形态与化学成分的变异有一定的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7,(9):1998-2001
王枣子是唇形科香茶菜属中少有的可药食两用的中草药植物之一,民间用于治疗恶疮、肿瘤、毒蛇咬伤等多种疾病,具有抗菌消炎、活血化瘀的功效。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王枣子植物中含有萜类、生物碱和挥发油等多种天然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还具有抗氧化、抗血栓、抗癌等作用。其中,王枣子萜类成分具有抗菌消炎,抗肿瘤,清热解毒等功效,因此受到广大学者关注。因此,文章对王枣子萜类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王枣子的药理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尾叶香茶菜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尾叶香茶菜(Rabdosia Excisa)是香茶菜属植物之一,在我国东北地区分布广泛、资源丰富。为寻找水溶性好、易于口服、又具抗肿瘤活性的药物,在生药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尾叶香茶菜乙醇提取物中水溶性部分进行了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深入研究蓝萼香茶菜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补体活性.方法:通过溶血试验,对蓝萼香茶菜各部位进行抗补体活性测试,以抗补体活性作为导向分离手段,运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蓝萼香茶菜中的化学成分,采用现代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确定抗补体活性成分.结果:蓝萼香茶菜的正丁醇部位活性较强,从蓝萼香茶菜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醇(1),豆甾醇-9(11)-烯-3-醇(2),蓝萼丁素(3),尾叶香茶菜丙素(4),山楂酸(5),科罗索酸(6),minheryins Ⅰ (7),香叶木素(8),咖啡酸乙烯酯(9),咖啡酸(10),牡荆苷(11).抗补体活性实验表明,化合物9,10以及前期分离得到的异槲皮苷、芦丁、槲皮素、槲皮素-3-甲醚、木犀革素、木犀草素-7-甲醚和芹菜素对经典途径的补体激活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2,4,6~9,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咖啡酸的抗补体活性最强,CH50为0.041 g·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