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血清IL-6、IL-8和TNF-α在早期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价值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 研究血清白介素 6 (IL 6 )、白介素 8(IL 8)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在早期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 4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IL 6、IL 8和TNF α的水平 ,并与 6 1例轻型急性胰腺炎 (MAP)和 2 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入院 2 4h内SAP患者血清IL 6、IL 8和TNF α水平显著高于MAP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入院治疗 7d后则下降接近正常水平 ;MAP患者入院时血清TNF 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IL 6、IL 8则无差异。结论 检测血清IL 6、IL 8和TNF α水平可作为早期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指标之一 ,TNF α在急性胰腺炎从轻型向重症的发展过程中起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母血清白细胞介素 6 (IL 6 )、C 反应蛋白 (CRP)与早产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6 7例早产孕妇及 32例相同孕周正常孕妇血IL 6 ,同时测定血CPR、白细胞计数 (WBC)。结果早产组血IL 6WBC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5 ) ,但两组间CRP浓度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胎膜早破早产与胎膜完整早产血IL 6、CPR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阳性组血清IL 6、CRP均明显高于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阴性组 (P<0 .0 1) ,IL 6≥ 10pg/ml、CPR >8.2 0mg/l对预测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为 88.89%、80 .6 0 %和 5 2 .78%、6 4.18%。结论母血IL 6CRP均是预测早产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较有用的指标 ,但IL 6比CRP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高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分子物质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5 5例患者随机分组后分别进行高通量透析(n =30例 )和常规血液透析 (n =2 5 ) ,每周透析 2~ 3次。于透析前 ,透析后即刻 ,透析 12个月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浆BUN ,Cr,P3 -,β2 微球蛋白 (β2 MG) ,甲状旁腺激素 (PTH)、IL 1β、IL 6、IL 8和TNFα水平 ,并于透析 2 0min后检测透析液中的IL 1β、IL 6、IL 8和TNFα水平 ,对两组的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对P3 -,β2 MG ,PTH的清除率高通量透析组优于常规血液透析组 (P <0 .0 5 ) ,对BUN ,Cr的清除率两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 ;首次高通量透析后IL 8和TNFα与透析前比较显著升高 (P <0 .0 5 ) ,透析 1年后血浆IL 1β、IL 6、IL 8和TNFα呈下降趋势 ,但与透析前和常规血液透析 1年后比较无显著差异 ;高通量透析组透析液中IL 1β、IL 6、IL 8、TNFα和 β2 MG水平高于常规血液透析组 (P <0 .0 5 )。结论高通量透析对中分子物质和磷离子的清除率优于常规血液透析 ,对细胞因子的影响近似于常规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4.
急性胰腺炎早期患者IL-10、IL-6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凯庆  唐才喜 《医学临床研究》2004,21(11):1292-1295
【目的】了解急性胰腺炎 (AP)早期患者IL 10、IL 6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在AP病人入院后d1和d3 采血 ,回顾性分析其IL 6、IL 10的早期变化并与健康献血人群比较。【结果】AP患者血浆IL 10阳性检测率在入院d1为 4 4 .6 %、d3 为 2 4 .4 % ,正常人群无阳性结果 (P <0 .0 5 )。血浆IL 6入院d1SAP组血浆IL 6浓度明显高于MAP组及正常对照组 (P <0 .0 1) ,MAP组与正常组IL 6浓度也有显著差异 (P <0 .0 1) ,最佳截断值为 10 5 pg/ml,预测SAP的敏感性 84 .6 2 % ,特异性 94 .12 % ,阳性预断值 93.5 2 % ,阴性预断值 85 .95 % ,可用度为 78.73% ;入院d3 SAP组血浆IL 6浓度仍明显高于MAP组和正常组 (P <0 .0 1) ,MAP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IL 10在正常人中一般不能检测出 ,在AP时升高 ;SAP早期IL 6浓度明显升高 ,检测IL 6可能对于早期鉴诊有一定的意义 ,其监测SAP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 ,且稳定性较好 ,可作为其临床诊断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结核病周围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与PPD皮试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按常规方法PPD皮试 ,根据其硬结大小分为A组 (直径≥ 2 0mm)、B组 (15~ 19mm )和C组 (≤ 9mm )。分离PBMC ,用卡介苗提取素作刺激物、体外孵育附壁的PBMC ,收取上清 ,用ELISA方法测定TNF α含量。结果A组 ,B组和C组之间 ,PBMC分泌的TNF α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结核病患儿PBMC分泌的TNF α检测与PPD皮试反应强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妇女控制血压后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及与健康妇女间的差异。方法采用免疫浊度法、放射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 (ELISA法 )测定 4 1例已接受降压治疗的老年妇女及 2 4例健康妇女循环中C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介素 6 (IL 6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E 选择素 (E se lectin)等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老年高血压组妇女CRP、IL 6、sICAM 1、E selectin水平分别为 (1.4 2± 0 .30 )mg/L ,(0 .2 9± 0 .0 5 )ng/ml,(2 5 1.79± 30 .34)ng/ml,(39.0 7± 6 .39)ng/ml较正常对照组上述指标的水平 [(1.13± 0 .19)mg/L ,(0 .2 4± 0 .0 3)ng/ml,(2 19.2 0± 2 2 .73)ng/ml,(2 9.82± 5 .30 )ng/ml]明显增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老年高血压妇女积极控制血压后其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仍存在明显异常 ,应寻求降压治疗之外的抗炎、抗粘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胰腺炎(A P )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水平,探讨其在病情观察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灌云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AP患者(发病时间小于24 h)58例,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3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19例,于入院第1、3、7天,检测血清IL‐1、IL‐6及T N F‐α水平;同时另选取本院体检中心体检合格的健康人31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清IL‐1、IL‐6及 TNF‐α水平。动态检测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和CT严重度指数(CTSI),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SAP组患者血清IL‐1、IL‐6及 TNF‐α水平明显高于同期M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组患者第3天比第1天IL‐1、IL‐6及TNF‐α水平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 IL‐1、IL‐6及 TNF‐α水平明显下降,与同组前两次检测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AP组患者入院第1、3、7天IL‐1、IL‐6及TNF‐α水平逐渐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7天基本恢复正常,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及CTSI明显高于M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入院第3天MAP与SAP组患者血清IL‐1、IL‐6及 TNF‐α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及CTSI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检测AP患者血清中IL‐1、IL‐6及 TNF‐α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咽癌 (NPC)患者的GSTM1基因多态性。方法采用内参照PCR对NPC患者的基因组DNA进行GSTM1基因型检测。结果NPC患者GSTM1空白基因型频率为 6 0 .0 % ,对照组为 4 5 .0 %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其OR =1.833,95 %CI =1.0 4 6~ 3.14 7;鳞癌的空白基因型频率为 6 0 .5 % ,明显高于腺癌的5 0 .0 % (χ2 =5 .4 0 6 ,P <0 .0 1) ;吸烟者空白基因型个体患鼻咽癌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OR =2 .813,95 %CI=1.35 3~ 6 .0 12 ,P <0 .0 1) ,而不吸烟者的危险性增加不明显 (P >0 .0 5 )。结论GSTM1基因多态性与NPC患者的遗传易感有关 ,与NPC的病理类型也有关 ,吸烟者的GSTM1空白基因型个体更易患NPC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ER、PR)与C erbB 2基因、多药耐药基因MDR1(P gp)的蛋白表达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 (EnVision法 )对 10 9例术前未行化疗的乳腺癌手术切除标本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进行ER、PR、C erbB 2、MDR1(P gp)检测 ,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①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5 .0 %和 43.1%;②C erbB 2、MDR1(P gp)的阳性表达率各为5 4.1%和15 .6 %,乳腺导管内癌患者的C erbB 2阳性表达高于浸润性导管癌的患者 (P <0 .0 5 ) ;③ER、PR均阳性患者的C erbB 2阳性表达明显低于ER、PR均阴性患者 (P <0 .0 5 ) ,ER阳性组的C erbB 2阳性表达明显低于ER阴性组 (P <0 .0 5 )。结论ER、PR与C erbB 2基因在乳腺癌中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C erbB 2表达与ER表达呈负相关 ;多药耐药基因MDR1(P gp)的表达与ER、PR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周血CD64、CD11b/CD18指数及PCT水平对急性胰腺炎并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胰腺炎患者158例,根据病情程度分为重症胰腺炎组(SAP组)60例,轻症胰腺炎组(MAP组)98例,并将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分为败血症组45例、局部感染组63例和单纯急性胰腺炎组60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64、CD11b/CD18指数,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PCT水平,并比较各指标对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的早期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评价它们对该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SAP组CD64、CD11b/CD18指数及PCT均显著高于MAP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败血症组CD64、CD11b/CD18指数及PCT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局部感染组和单纯AP组(P均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外周血CD64指数与CD11/CD18及血清PCT水平成正相关(r=0.762,0.68;P0.01)。以CD64指数2.25,CD11b/CD1833,PCT1.85为阳性临界值标准时,其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分别为98%、94%和78%,特异性为95%、93%和76%。结论外周血CD64、CD11b/CD18指数升高对急性胰腺炎合并细菌感染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其诊断效能优于PCT,并可作为病情评估和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生物学新指标。  相似文献   

11.
老年ACS患者sFas、MMP-2水平与易损斑块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宿慧  张健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8):1413-1415
【目的】检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易损性,并从血清学角度评价细胞凋亡和易损斑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218例患者外周血血清sFas、MMP-2水平,入选病例分为老年组139例和成年组79例,各分为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P)(老年组31例,成年组11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老年组19例,成年组9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老年组66例,成年组26例)]组;稳定性心绞痛(SAP)组(老年组9例,成年组13例)和对照组(老年组14例,成年组20例)。【结果】①老年ACS组sFas、MMP-2水平(分别为727.38±193.65pg/mL和57.59±20.52ng/mL),显著高于成年ACS组(分别为598.01±147.18pg/mL和50.65±18.82ng/mL),P〈0.05。②sFas和MMP-2水平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earson检验相关系数为r=0.306,P〈0.01。【结论】①细胞凋亡与易损斑块形成相关。②老年ACS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细胞凋亡程度更高,斑块稳定性更差。  相似文献   

12.
刘文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5):865-868
【目的】观察不同硬化剂注射对兔血管及周围组织VEGF和CD34表达的影响,为临床上选择相对理想的血管硬化剂、合理的注射方式以及重复治疗的时机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妇的雄性新西兰兔作为研究对象,取其耳缘静脉36支,随机分成5组:1%乙氧硬化醇组(n=8)、无水酒精组(n=8)、5%鱼肝油酸钠组(n=8)、凝血酶组(n=8)以及生理盐水对照组(n=4)。各实验组均分成静脉内硬化剂注射方式及静脉内和静脉旁联合法硬化剂注射方式。分别于注药后d1、d”3、d7、d14处死实验动物取不同硬化剂注射的静脉及周围组织进行常规HE染色以及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和CD34的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显示三种硬化剂注射后血管内皮及周围组织损伤以乙氧硬化醇最轻,鱼肝油酸钠次之,无水酒精最重;VEGF及C34在乙氧硬化醇组表现明显升高趋势,鱼肝油酸钠组表现轻度上升继而明显下降趋势,无水酒精组表现明显下降趋势。【结论】从动物实验中HE染色所见病理改变,以及VEGF和CD34的表达情况来看,证实1%的乙氧硬化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硬化剂。  相似文献   

13.
卢彦  宋承东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9):1670-1672
【目的14g讨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T淋巴细胞CD40和RANTES表达对其自身凋亡的调控机制。【方法】选择VMC患儿和正常儿童各25例,采用ELISA检测培养外周血T淋巴细胞RANTES浓度,FITC单标和AnnexinV/PI双标流式细胞仪分别定量检测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0表达及凋亡百分率。【结果】VMC组CD40分子表达水平和RANTES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升高(P〈0.01),且两者在VCM组呈明显正相关(r=0.295;P〈0.01);VMC组RANTES浓度和T淋巴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升高(P〈O.01),且两者在VCM组明显正相关(r=0.467;P〈0.01)。【结论】VMC患儿T淋巴细胞膜上CD40可能通过活化CD40-CD40L信号通路参与了对T淋巴细胞RANTES分泌的调控,从而进一步调控了T淋巴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SLE患者外周血CD8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与CD4/CD2 5双阳性细胞反应格局与疾病的关联性。方法 用三色免疫荧光单细胞染色法检测了 11例SLE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与CD4/CD2 5双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 所检测 11例SLE患者中有 3例表现为Tc0 ,即同时分泌IFN γ和IL 4的Tc细胞。 4例以分泌IFN γ为主 ,为Tc1,4例以分泌IL 4为主 ,为Tc2。同时测定了SLE病人与正常对照组CD4/CD2 5双阳性细胞群发现CD4/CD2 5双阳性细胞群在活动期SLE中显著低下〔(17.5 4± 4 .11% ) % ,而对照组为 (35 .4 2± 3.30 ) %〕。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中CD8亚群表现为异质性 ,且与CD4/CD2 5双阳性细胞有关。至于其在SLE发病中的意义正在进一步研究中。  相似文献   

15.
DBTC诱导的大鼠慢性胰腺炎与CD4+、CD8+细胞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二氯二丁基酯(DBTC)诱导建立SD大鼠慢性胰腺炎(CP)模型,研究CP病理变化其及与CD4+、CD8+细胞的关系。【方法】实验组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入0.8mg/kgDBTC的80%乙醇溶液,分别于d3、d14、d2s、dss处死;对照组注入等量80%乙醇溶液于d56处死,均肉眼观察并取胰腺组织一部分经HE染色,光镜下行病理学观察及评分,另一部分采用SP免疫组化法行CD4+、CD8+染色计数。【结果】3d组及对照组胰腺及肝、肾、肺基本正常,其他各组胰腺大体形态改变包括不同程度的肿胀、出血、坏死及与周围组织有粘连等。镜下发现:14d组(8只)1只轻度CP;28d组(10只),5只轻度CP,1只中度CP和1只重度CP;56d组(12只),4只轻度CP,3只中度CP和4只重度CP,28d和56d组病变程度和纤维化程度评分及CP发生率明显高于14d组(P〈0.05或P〈0.01),28d组则明显低于56d组(P〈O.05)。实验组中部分肝和肺大体形态表现为不同程度出血、坏死及脓肿形成,肾无明显改变,各镜下与大体形态表现基本一致。各实验组cD8+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4d组和28d组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56d组cD8+计数明显高于14d组和28d组(P〈0.05),CD4+在各实验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O.05)。实验组中,非CP大鼠胰腺CD8+计数明显低于轻、中、重度CP(P〈O.05),CD4+/cD8+比值则相反(P〈0.05),中与重度CP之间各指标计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DBTC能成功地诱导建立SD大鼠CP模型,在该模型CP发展过程中胰腺组织内浸润的CD4+、CD8+起了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体外扩增脐血CD34+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体外扩增脐血干/祖细胞用于成人脐血移植的可能性。方法 从10份新鲜的脐血标本中纯化的CD34^+细胞接种于含体积分数为20%的胎牛血清(FBS)的IMDM培养基的悬 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由SCF、Flt-3Ligand(FL)与IL-1β、IL-3、IL-6、G-CSF、Epo(合称136GE)组成的3组细胞因子(A组:136GE+FL;B组:SCF+136GE;C组:FL+SCF+13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机体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7~2009年本院急诊及住院临床诊断明确的SAP患者32例(SAP组),轻症胰腺炎(MAP)48例(MAP组),同时以健康自愿者35例作为对照(NC组)。采用ELISA法测定受试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一α(TNF-α)和白介素一6(IL-6)浓度,流式细胞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LR4的表达。患者检测时间均为发病后12h内。【结果】SAP组TLR4阳性表达百分比为(67.23±10.71)%,MAP组及NC组分别为(48.38±8.55)%和(30.75士5.25)%;TLR4荧光强度(MFI),分别为(78.30±8.96)%、(42.98士5.12)%、(27.20±5.75)%;血浆TNF_a分别为(38.79±6.65)pg/mL、(29.15士5.62)pg/mL和(21.38±5.60)pg/mL,IL一6浓度分别为(19.85±4.78)pg/mL、(14.55±3.91)pg/mL、(10.25士4.59)pg/mL,SAP组与MAP组及NC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SAP组TLR4表达荧光强度与血浆中TNF-α、IL一6浓度呈明显正相关(r=0.997和0.995,P〈0.05)。【结论】sAP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的阳性高表达与血浆TNF-α及IL一6明显增高呈正相关,提示MAP早期发病与先天性免疫系统的激活及炎症介质的释放密切相关,检测上述指标对重症胰腺炎的判定具有潜在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CEA、AFP、CA-125、CA-199等肿瘤标志物对胃癌术后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了118例胃癌患者,皆行胃癌根治手术或姑息手术,其中追踪观察到46例患者术后胃癌复发或发生转移癌,25例未发生胃癌复发或转移癌。分别于术前、术后与复发(复诊)后联合检测CEA、AFP、CA-125、CA-199等肿瘤标志物,对比观察术前、术后与复发后CEA、AFP、CA-125、CA-199等肿瘤标志物的特点。【结果】术后各项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明显下降;复发病例各项肿瘤标志物水平则明显上升,甚至高于术前水平。转移癌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明显高于残胃癌。CA-199与CA-125联检阳性者76.8%确诊为胃癌复发或发生转移癌;CEA、CA-199与CA-125联检均为阳性者91.9%确诊为胃癌复发或发生转移癌;CEA、AFP、CA-199与CA-125四项联检均为阳性者95.5%确诊为胃癌复发或发生转移癌。【结论】CEA、AFP、CA-125、CA-199等联合检验对提高肿瘤标志物对胃癌术后的临床诊断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CD19+CD23+和CD4+CD25+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及免疫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34例哮喘发作期(哮喘发作组)和32例哮喘缓解期(哮喘缓解组)外周血CD19+CD23+表达率、CD4+CD25+表达率和血清总IgE水平,并与25例体检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哮喘发作组外周血CD19+CD23+表达率为(19.31&#177;9.08)%分别高于哮喘缓解组(8.63&#177;3.54)%和对照组;哮喘发作组CD4+CD25+表达率为(2.79&#177;1.69)%和哮喘缓解组为(3.36&#177;1.17)%均低于对照组;哮喘发作组IgE水平为(177.01&#177;90.38)IU/ml和哮喘缓解组为(160.76&#177;77.54)IU/ml均高于对照组.三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36.62、24.67、24.35,P均〈0.05)。CD19+CD23+表达率与IgE呈正相关,CD4+CD25+表达率和IgE呈明显负相关,CD19+CD23+表达率和CD4+CD25+表达率亦呈明显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分别:0.22、-0.41、-0.34,P均〈0.05)。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时外周血CD19+CD23+和CD4+CD25+改变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CD44v6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探讨其与星形细胞瘤分级及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8例星形细胞瘤中CD44v6的表达情况,以正常脑组织和反应性胶质细胞增生为阴性对照。【结果】CD44v6在正常脑组织和反应性胶质细胞增生中不表达,在星形细胞瘤中高表达,且在高级别的星形细胞瘤和术后复发星形细胞瘤中表达显著。【结论】CD44v6表达与星形细胞瘤的分级、术后复发密切相关,可作为星形细胞瘤的诊断和术后复发判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