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传统的臂丛神经阻滞由于是盲探式操作 ,依赖于操作者的经验和患者的主诉 ,故临床上常有阻滞不全或麻醉失败。我院自 1999年 10月以来使用周围神经刺激器和 Stimuplex针行6 6例臂丛神经阻滞的正确定位 ,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 6例 ,男 48例 ,女 18例 ;年龄 3~ 6 5岁。 ASA ~ 级 ,均行上肢或肩部手术 ,其中合并脑外伤 4例。1.2 麻醉方法 :病例主要由实习医生或进修医生在高年住院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操作。采用肌间沟法或腋路法 ,肌间沟法以锁骨中点上 3cm为穿刺点 ,腋路法以腋动脉最强搏动点定位…  相似文献   

2.
桡神经肌骨管内段的自身比例定位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桡神经管内段的相关定位。方法 用自身比例定位法解剖观察 88例经固定的成人标本上肢 ,测量并记录桡神经管内段的相关数据。结果 桡神经肌骨管上端距上髁平面为 15 .98± 1.75 cm,相当肱骨全长(大结节至上髁平面长 )的 5 8.6 %± 4.7% ,约当上 2 /5与 3/5分界点稍下方。管下端距上髁平面为 9.5 7± 1.2 5 cm,相当肱骨全长的 35 .1%± 3.8% ,约当上 3/1与 2 /3分界点的稍上方。结论 肱骨下 3/5与上 2 /5交点的稍下方和下 1/3与上 2 /3交点的稍上方附近发生骨折 ,最易损伤桡神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器定位臂丛肌间沟/腋路阻滞临床效果,探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作用。方法选择ASAⅠ-Ⅳ级择期或急诊单侧肢体手术的患者62例,上、下肢分别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臂丛肌间沟/腋路阻滞和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分别观察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及恢复时间,麻醉效果,麻醉药用量,术前和术中的血压、脉搏、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电图变化,术后镇痛时间及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上肢感觉起效时间为1~5min,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为15~30min,完全阻滞时间为20~30min,1例运动未完全阻滞,但不影响手术;下肢感觉起效时间为1~8min,BromageⅠ级运动阻滞时间为10~15min,BromageⅢ级运动阻滞时间为15~30min;术后镇痛时间,上肢(525±158)min,下肢(625.68±119.62)min,镇痛效果十分满意;无尿潴留现象。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定位明确,效果满意。与传统的神经阻滞比较,利用神经刺激器不但使上支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更加准确,阻滞成功率高,而且开辟了用传统“异感”法难以完善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行单侧下肢手术的新方法,生理干扰小,无“异感”穿刺法留下的痛苦记忆,术后镇痛效果好,镇痛时间长,临床效果非常满意。  相似文献   

4.
崔艳杰  乔艳华  孔玉玲 《安徽医药》2023,27(10):2004-2007
目的探讨尿砷水平与妊娠糖尿病(GDM)发病风险及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相关性。方法选取 2020年 3月至 2021年 3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 GDM产妇 35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n=35);另同期选取 35例于该院行健康孕检的正常产妇设置为对照组(n=35)。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检测尿砷水平;使用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评分(NBNA)量表评价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情况。对比两组尿砷水平及新生儿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一般行为等五项评分;分析尿砷水平与 GDM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及 GDM母体尿砷水平与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产妇入院时尿砷水平为(48.36±7.42)μg/g,高于对照组(35.21±6.37)μg/g(P<0.05);观察组新生儿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一般行为评分分别为( 10.34±1.25)分、(7.53±0.20)分、(5.24±0.13)分、(5.79±0.10)分,低于对照组的( 11.21±1.02)分、(7.98±0.11)分、(7.58±0.59)分、(7.54±0.16)分(P<0.05)。S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尿砷水平与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糖尿病发病风险呈正相关, GDM母体水平与新生儿行为能力、被动肌张能力、主动肌张能力、一般行为评分分别呈负相关;与新生儿原始反射无明显相关。结论尿砷水平与 GDM发病风险密切相关,且 GDM病母体尿砷水平与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5.
李成华  王矛  庄严  沈铁骁 《淮海医药》2005,23(3):182-183
目的 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9年~2 0 0 4年在5 7例、期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施行保留肋间臂神经,其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38例,切除肋间臂神经19例。术后对病人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 保留肋间臂神经38例中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33例(86 .8% ) ,感觉异常5例(13.2 % ) ;而切除肋间臂神经的19例病人均有感觉异常。随访1~5年,5 7例中2例远处转移死亡。结论 在 、期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它保存了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的感觉功能,有利于改善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神经训导康复技术对偏瘫膝反张的康复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对60例病程6个月以上、经其他康复方法 治疗不能进一步改善功能的脑卒中偏瘫伴膝反张患者,采用神经训导技术进行康复治疗.对治疗前后膝关节活动范围(ROM)、运动程序信号、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和患肢负重时间等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膝关节ROM、下肢Fugl-Meyer评分、患肢负重时间、股四头肌表面肌电信号、股四头肌与腘绳肌肌电信号差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1.6±6.3)°比(3.6±2.3)°;(24±6)分比(15±7)分;(4.02±1.54)s比(0.22±0.13)s;(119±45)μV比(36±12)μV;(76±42)μV比(22±18)μV,P<0.01],治疗后腘绳肌与股四头肌肌电信号比值明显降低(1.4∶1比1∶4.6,P<0.01).结论 神经训导康复技术是改善偏瘫患者膝反张的有效康复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神经训导康复技术对偏瘫膝反张的康复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对60例病程6个月以上、经其他康复方法 治疗不能进一步改善功能的脑卒中偏瘫伴膝反张患者,采用神经训导技术进行康复治疗.对治疗前后膝关节活动范围(ROM)、运动程序信号、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和患肢负重时间等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膝关节ROM、下肢Fugl-Meyer评分、患肢负重时间、股四头肌表面肌电信号、股四头肌与腘绳肌肌电信号差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1.6±6.3)°比(3.6±2.3)°;(24±6)分比(15±7)分;(4.02±1.54)s比(0.22±0.13)s;(119±45)μV比(36±12)μV;(76±42)μV比(22±18)μV,P<0.01],治疗后腘绳肌与股四头肌肌电信号比值明显降低(1.4∶1比1∶4.6,P<0.01).结论 神经训导康复技术是改善偏瘫患者膝反张的有效康复方法.  相似文献   

8.
早期妊娠吸宫术前应用米索前列醇软化宫颈 ,使吸宫流产术易于操作 ,以减轻受术者的痛苦 ,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在我院行人工流产术的早期妊娠妇女2 0 0例 ,月经周期正常 ,停经 4 5~ 5 0 d,无服药禁忌证。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各组 10 0例。实验组年龄 (2 4± 4 )岁 ,孕龄 (4 6 .9± 2 .1) d,宫腔长度 (9.8± 1.1) cm ;对照组年龄(2 4± 4 )岁 ,孕龄 (4 6 .5± 1.5 ) d,宫腔长度 (9.8± 1.2 ) cm,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1.2 方法 :米索前列醇系上海华联制药有限公…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颈神经通路阻滞对行甲状腺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及随机余数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颈神经通路阻滞,对照组超声引导下颈浅丛阻滞,比较2组麻醉效果、手术一般情况、麻醉期间血压及心率、疼痛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麻醉优良率(均为100%)、麻醉达成时间、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在恢复室停留时间、各时间点血压及心率、T2时间点VAS评分、术后24 h及术后48 h运动状态下VAS评分、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4.76% VS 3.17%)等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VAS评分[(3.15±0.46) VS (4.01±0.53)]分、术后1 h运动状态下VAS评分[(2.06±0.34) VS (2.98±0.37)]、术后8 h运动状态下VAS评分[(1.67±0.22) VS (2.41±0.3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颈神经通路阻滞与颈浅丛阻滞麻醉效果相当,颈神经通路阻滞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脉络宁注射液和复方当归注射液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术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30例为试验组,采用脉络宁注射液和复方当归注射液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同期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神经阻滞术治疗.两组住院期间均给予营养神经、消炎镇痛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月颈椎病疗效评分分别为(36.8±4.2)分、(21.4±4.6)分和(10.3±3.7)分.对照组分别为(37.1±3.9)分、(27.3±4.5)分和(18.6±3.6)分.两组治疗1周及1月后,颈椎病疗效评分均获得明显改善(P<0.05),但试验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1周、1月有效率分别为40.0%(12/30)和86.7%(26/30);对照组分别为22.5%(9/40)和57.5%(23/40).试验组治疗后各时间点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络宁注射液和复方当归注射液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术可有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和坐骨神经阻滞在急诊膝关节以下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0例小腿、足部或膝关节外伤,拟行清创缝合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超声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行患侧股神经和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定位穿刺,超声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定位.在穿刺点注入1.5%利多卡因.在30 min内每5 min观察1次感觉阻滞的效果.记录局麻药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效果,镇痛维持时间、并发症.用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超声组的患者局部麻醉药的起效时间比对照组短,超声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和坐骨神经阻滞比传统阻滞方法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于小虎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7):83+85-83,85
目的观察探讨转子下坐骨神经阻滞加股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60例行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麻醉阻滞效果。结果两组麻醉阻滞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子下坐骨神经阻滞加股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颅内段视神经胶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颅内段视神经胶质瘤患者的CT和MRI影像、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结果.结果 3例患者经鼻-蝶窦入路显微镜下手术切除,6例经翼点入路显微镜下开颅手术切除;全切除3例、近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2例.病理报告为星形细胞瘤Ⅰ~Ⅱ级6例,Ⅱ~Ⅲ级3例.7例手术后放射治疗.结论 该病以儿童及年轻患者多见,临床表现以头痛、视力障碍和内分泌改变为主.CT和MRI扫描可协助诊断.仅累及视神经的胶质瘤多数呈低度恶性,应尽可能在显微手术下全切除;同时侵犯视交叉的胶质瘤恶性程度较高,效果不佳.放疗和化疗对防止肿瘤复发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4.
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横断挫伤后,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坐骨神经横断致伤方法,实验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GF组,每组10只,观察时间为2wk。结果:术后2wk,NGF组的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经Tarlov评分,NGF组有70%可恢复到4-5分,而生理盐水对照组只有20%恢复到4-5分。结论:NGF对周围神经损伤后有促进神经传导和损伤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周围神经端侧吻合时供体神经的选择。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3组,每组10只。A组:端端吻合组,切断尺神经,端端吻合。B组:切断尺神经,与正中神经端侧吻合。C组:切断尺神经,与桡神经端侧吻合。各组分别于术后3月取材进行组织学、形态定量学和电生理检测。结果端端吻合组优于其他两组。余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原位端端吻合是神经损伤最佳修复方式。支配两组拮抗肌的神经行端侧吻合后有神经纤维再生。  相似文献   

16.
神经生长因子在周围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神经生长因子(NGF)具有营养、保护神经元及促进受损神经的再生和修复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临床上用于治疗中毒性、外伤性和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以及HIV相关性感觉神经病等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疗效确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腓总神经损伤患者营养神经药物最佳的给药途径.方法 40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穴位注射组(20例)将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以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为进针点,通过穴位注射的方式给药,肌肉注射组(20例)将相同药物以臀大肌肌肉注射的方法给药,治疗15d、1个月后分别比较2组患者患侧肢体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的差异.结果 穴位注射组对感觉障碍恢复、提高肌力、改善腓总神经传导速度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臀大肌肌肉注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肌肉注射,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临床治疗中注意规范操作可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神经生长因子对坐骨神经挤压伤后的促再生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肌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坐骨神经挤压伤后的促再生作用。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成NGF高、中、低剂量组,正常对照和模型对照组。距坐骨切迹远端6mm处钳夹坐骨神经,使产生-4mm宽的挤压伤。NGF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8,4和2μg·kg~(-1)(1.6×10~3,8×10~2和4×10~2IU·kg~(-1)NGF,im,qd,连续56d。手术后不同时间,检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以及进行组织形态学评价。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在d35和d56,中剂量组在d35的MNCV均显著加快;高、中、低3个剂量组在术后d14后的SFI与模型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且高剂量组恢复较明显,至d56各剂量组SFI均无明显差异;组织形态学显示,NGF治疗组神经髓鞘、轴索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而模型组髓鞘出现脱失,细微结构不清晰,许旺氏细胞变性坏死。结论:肌注神经生长因子能明显促进大鼠坐骨神经纤维的再生,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Ever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chemical and electrical convulsive treatment for psychiatric disorders in the 1930s and 1940s, biological techniques have been used extensively in the amelioration of a variety of psychiatric disorders. Techniques of recent vintage have includ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deep brain stimulation and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VNS). Since VNS attenuates seizures in animal models, the treatment was initially developed and approved by the FDA for treatment of drug-resistant partial-onset epilepsy. Additional data, including the known neuroanatomy of the vagus nerve, effects of VNS on monoamines and mood improvement in patients with epilepsy who were treated with VNS, provided a rationale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mood disorders. VNS has been administered acutely for 10 weeks to 60 patients with 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Longer-term follow-up data has been analysed for the first 30 patients. Response rates have been at least 30% in the acute study. Similar to findings in epilepsy and in contrast to the usual results of long-term medication trials, longer term data regarding symptomatic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of depressed patients receiving VNS continue to look promising. As opposed to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VNS is not associated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 These results have led to approval of VNS for the treatment of resistant depression (unipolar or bipolar) in both Europe and Canada. Currently, a pivotal double-blind acute study is underway in the U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镇痛及阻滞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单侧下肢手术患者60例,ASAII或Ⅲ级,随机均分为超声引导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B组)。A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分别在坐骨神经及股神经周围注射25ml、20ml0.5%罗哌卡因。记录两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完善及持续时间,术后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结果A组在超声引导下顺利完成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B组比较,A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均在3分以下,且术后24h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下肢手术准确及成功率高,明显增加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