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例1女,20岁。因双足部红肿、热、痛7d就诊。曾在外院按“丹毒”治疗,予青霉素480万U静脉滴注,1次/d,80万U肌肉注射,1次/d。连续3d治疗后,疼痛逐渐加剧,走路障碍,严重时不能忍受而哭叫。查体:双足部局限性红肿,以足背部为著,局部皮温增高,轻度压痛,动脉搏动有力,无水疱及溃疡,踝关节无压痛。血、尿、粪常规均正常。肝功能、血糖、肾功能、血尿酸均正常。ESR22mm/h,ASO(-),RF(-)。诊断:红斑性肢痛症。给予3%硼酸局部冷湿敷,阿斯匹林肠溶片0.3mg口服,1次/d,消炎痛25mg口服,3次/d…  相似文献   

2.
运用活血通络法分期辨治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的临床诊治,探讨中医药治疗该病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针对该病湿热瘀血阻络的病因、病机特点,运用以活血通络为主、分期辨证论治分型的方法,将该病分为急性期、缓解期两期及4个证型循证而治。结果:治疗观察38例病人,疗效满意。结论:中医药辨证治疗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王瑞华  李观聪 《贵州医药》1992,16(2):111-112
红斑性肢痛症的发病和流行国内外早有记载,1982年南宁市,1987年湖北、湖南、河南、江西等省发生了较大范围的流行。贵州省尚未见报道。1990年3月上、中旬,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学发生50例红斑性肢痛症病人。现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调查方法及诊断标准一、制订统一个案调查表,由调查组对现症病人进行逐个检查,填写表格。二、新发病例由校医填写个案调查表。三、气象资料由调查组到县气象站查抄。四、诊断标准:足趾、手指有红、肿、痛;突然发病,夜间因盖被温暖或遇热时加  相似文献   

4.
红斑肢痛症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阵发性血管扩张性周围自主神经疾病。因对本病认识不足易造成误诊。笔者遇到1例被误诊病人,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23岁,因双足阵发性剧痛半月,曾就诊于几家医院,分别被诊断为①痛风;②雷诺病;③冻伤;经治疗未见好转。2002年8月10日就诊我院。查体:T36.4℃,P86次/min,R20次/min,BP100/60mmHg;发育正常,心肺听诊无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无关节红肿,无杵状指;双足背动脉搏动好,皮肤红润,皮温高,血管扩张充盈明显;双足无运动、感觉、反射障碍。血常规:RBC4.5×1012/L、WBC50×109/L、L0.70…  相似文献   

5.
1病例报告 患女性,56岁。因胸骨后压榨性疼痛1h,于1996-09-05入院。经心电图,心肌酶学等检查,诊断为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塞。因患两周前有外伤史、故未溶拴,给扩冠、抗凝、营养心肌等治疗,病情稳定。入院后第3天。出现血压下降(12/8kPa),心电图示房颤,2h后转为尖端扭转型室速,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方法治疗红斑肢痛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例临床诊断的红斑肢痛症患者给予营养神经:水溶性维生素1支(0.486 g/支),iv drip,qd,奥德金1.2 g,iv drip,qd;改善循环:参麦60 ml iv drip, qd,的方法治疗,约3周后,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7例红斑肢痛症的患者,经过约3周的治疗,其临床症状消失;治疗前后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未见异常。跟踪观察3月,1例患者症状复发,但症状较治疗前减轻。重复治疗2周,患者症状完全缓解,跟踪观察3月,患者症状未再复发。结论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方法治疗红斑肢痛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摘要:原发性红斑肢痛症是一种罕见的临床综合征,以双侧肢端皮肤间歇性皮温升高、发红、肿胀及烧灼样痛为特点。对于原发性红斑肢痛症的临床与遗传学研究,国内仅有数例病例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经遗传学确诊的原发性红斑肢痛症患儿的临床经过及基因突变特点。先证者为男性患儿,于8岁出现双下肢肢端疼痛,疼痛与温度相关,患处皮肤红肿,皮温升高。于10岁疼痛加剧,症状同前,后于11岁因双下肢端疼痛3年,阵发性加剧1年就诊于我院。SCN9A基因分析发现c.2566G>C(p.G856R)杂合新发突变,患儿父母该位点均为野生型。患儿临床症状及遗传学特征均符合原发性红斑肢痛症,经腰交感神经节阻滞术治疗后,疼痛有所缓解。儿童及青少年期出现肢端疼痛,尤其和温度变化相关,伴随皮温增高、患处红肿时,要考虑原发性红斑肢痛症的可能,SCN9A 基因分析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女,18岁。因双足及右手红斑、肿胀伴灼痛8d入院。患者9d前感冒发热后在当地诊所给予静脉滴注鱼腥草注射液治疗,用药1d后双足及右手出现红斑、灼痛,继而肿胀,5d前在某医院按药疹治疗无效,双足及右手灼痛呈阵发性发作,每次可持续5-20min,遇热加重,将患肢浸入凉水中或抬高可使疼痛缓解,现不能下地行走,触痛明显,患处皮温  相似文献   

9.
丹参注射液治疗红斑性肢痛病的微循环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红斑性肢痛病的发病机制并提供新的治疗方法与途径。方法:红斑性肢痛病58例,随机分2组。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丹参组予丹参注射液20~3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传统用药组,使用阿司匹林、苯噻啶、吲哚美辛、美西麦角等药物治疗,2组疗程均为3 wk。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并检测3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58例红斑性肢痛病病人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指数及红细胞聚集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丹参组有效率为91%,传统用药组为50%,2组疗效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丹参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而传统用药组治疗后指标则无明显变化(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显著(0 vs 27%,P<0.05)。结论:红斑性肢痛病病人存在微循环障碍,丹参注射液治疗该病疗效良好且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资料 患儿,男,10岁.主因"精神萎靡头痛头晕1个月,脚趾痛7 d"人院.患儿于8个月前因头部长癣,自配药物(含汞粉、花椒粉、猪油)涂抹患处8个月.近1个月患儿精神萎靡、嗜睡、疲乏无力伴有食欲不振及呕吐,并诉头痛头晕,人院前7 d出现脚趾剧痛,病中无发热及抽搐.  相似文献   

11.
刘××,女性,8岁,阵发性四肢疼痛10天,加重3天就诊。疼痛部位广泛,以双上肢,双下肢疼痛为主,偶有胸部、上腹部疼痛。痛为剌涌,与活动无关,痛时哭叫,难以忍受,持续时间短,1~2分钟即缓解。缓解后出现头晕、嗜唾、面部麻术,  相似文献   

12.
1病例资料 患儿,男,10岁。主因“精神萎靡头痛头晕1个月,脚趾痛7d”人院。患儿于8个月前因头部长癣,自配药物(含汞粉、花椒粉、猪油)涂抹患处8个月。近1个月患儿精神萎靡、嗜睡、疲乏无力伴有食欲不振及呕吐,并诉头痛头晕,入院前7d出现脚趾剧痛,病中无发热及抽搐。查体:体温36.8℃,心率11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40/90 mmHg(1mmHg=0.133kpa),精神萎靡,反应迟钝,面颊红润,  相似文献   

13.
14.
肢痛性癫痫又称局限性感觉性癫痫 ,是一种特殊的临床类型。在儿童期发病者易漏诊或误诊为关节 ,肌肉局部性病变或椎管疾病等。现将我院资料完成的 18例儿童肢痛性癫痫的诊疗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11例 ,女 7例 ;发病年龄 7 8± 3 2岁(最小 4 2岁 ,最大 12岁 )。发作性肢痛单侧 12例 ,双侧 6例。 18例均为足月顺产 ,无脑外伤史和家族病史 ;头颅CT正常 ,囊虫间接血凝试验 (- ) ,X ray示痛肢正常 ,血沉、抗O及相关免疫学与风湿病学检验结果正常。1 2 发作特点  18例均为不定时膝关节及其周围疼痛发作。 2例累…  相似文献   

15.
陈英  王凤楼 《天津医药》2001,29(12):731
癫癎是神经科的常见疾病,发作类型分为全身性和部分性发作。肢痛性癫癎作为部分性发作的特殊类型则极为少见,而双胞胎共患此病则更为罕见。兹将我科收治并随访7年的双胞胎兄弟共患肢痛性癫癎的病例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我们应用人尿热敷治疗跟痛症 5 1例 ,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5 1例中 ,男 16例 ,女 35例 ;5 0岁以上 2 1例 ,30~ 5 0岁2 4例 ,30岁以下 6例。右足 2 8例 ,左足 2 1例。均为农民。2 治疗方法热敷前先用锤子轻轻敲击足跟跟底疼痛部位 ,以微痛为限 ,次数 10 0次左右。敲锤后嘱其备砖一块 ,放在炉中烧热取出 ,再用一块棉布浸入尿后盖放在烧热的砖块上 ,患足跟底趁热踩在尿布上 ,若太烫可稍离开 ,至可忍受时踩下热敷 ,温度降后还可重复。以后每 2日 1次 ,至有效治愈。3 治疗结果31例疼痛消失治愈 ,2 0例开始效果不明显 ,多次应用上述方法后均…  相似文献   

17.
钱利民  张莹莹  冷佳蔚 《药学研究》2022,41(11):754-756
目的 探讨药学监护在1例残肢痛伴幻肢痛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对患者治疗方案运用循证药学的思维进行讨论,并对该患者具体用药进行分析。结果 采用卡马西平、非甾体抗炎药用于幻肢痛治疗不合理。结论 循证药学临床思维在患者用药治疗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水平,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跟痛症是跟骨周围疼痛性疾病的总称,包括跟后滑囊炎、跟腱止点损伤、风湿和类风湿引起的跟痛症、跖腱起点筋膜炎、跟下滑囊炎、跟下脂肪垫炎、跟腱周围炎等。至于跟骨本身的疾病,如跟骨骨髓炎、骨结核、骨肿瘤等,以及跟骨周围软组织的感染性疾病,这里不再讨论。2003年~2005年,  相似文献   

19.
摘 要临床药师从“医嘱重整,镇痛药物剂量调整,疼痛评分监测、不良反应监护,用药教育”等方面参与1例幻肢痛患者的治疗过程,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改善患者疼痛程度等方面取得明显效果。可见,临床药师参与疼痛治疗,能优化镇痛效应,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使患者受益更大化。  相似文献   

20.
跟距桥性足痛症在临床上比较少见,由于该病临床表现不同,治疗方法也多样。我院从1988年至1996年间采用手术切除跟距骨桥方法治疗足痛症8例,术后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8例患者中均为男性战士,年龄18岁~22岁,平均20.4岁,右侧5例,左侧3例,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30个月。1.2 临床症状与体征 本组8例均表现为内踝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