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体内某些营养元素的缺乏可能对幼儿体力、智力的发育带来一定的影响,我们对兰州市兰西铁路分局幼儿园347例2~7岁小儿头发中钙锌镁铁铜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探讨学龄前儿童体内上述元素的营养状况以及与幼儿生长发育的关系。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兰州市兰西铁路分局幼儿园2~7岁小儿347例,全部为健康儿童,男153例,女194例。根据我国九城市标准年龄身高、胸围、体重标准,将347例儿童分为身高、胸围、体重达标组291例,未达标组56例。  相似文献   

3.
我们于1989年10月在市区儿所幼儿园对健康儿童进行随机抽样调查890名,测定其头发中铁、锌、铜元素的正常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吴庆山  文川 《吉林医学》2013,(20):4063-4064
目的:了解哈密地区0~4岁儿童血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水平以及微量元素与儿童健康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末梢血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钙(Ca)、铁(Fe)、锌(Zn)、镁(Mg)、铜(Cu)、铅(Pb)、镉(Cd)7种元素。结果:608名健康儿童中,此7种微量元素在男童、女童之间无差异;比较不同年龄儿童全血微量元素,血铁、锌、钙、铜、铅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镁、镉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缺乏以上元素主要临床表现为易感冒、食欲不振、皮肤粗糙等。结论:微量元素与儿童健康密切相关,本地区608例儿童血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测试效果中等水平,但也存在一定的元素缺乏问题,儿童需要合理营养,改善偏食等不良习惯。  相似文献   

5.
宁夏山区学龄前儿童血清锌含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宁夏山区儿童微量元素锌的含量水平。方法 :采用SpectrAA3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血清中微量元素锌。结果 :山区儿童男、女性血锌值分别为 0 933± 0 .2 15mg/L、0 937± 0 2 13mg/L ,统计学处理P >0 0 5 ;回、汉族儿童血锌值为 0 915± 0 2 0 9mg/L、0 943± 0 2 15mg/L ,统计学处理P <0 0 5 0~ 3岁和 4~ 6岁儿童血锌值为 0 917±0 2 15mg/L ,0 939± 0 2 14mg/L ,统计学处理P >0 0 5。结论 :1)宁夏山区学龄前儿童血锌平均含量为 0 934± 0 2 15mg/L。2 )回、汉儿童血清锌含量差别显著。 3)男、女儿童之间差别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全血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海口市区学龄前儿童全血中微量元素钙、铁、铜、锌、镁及铅的含量。 方法 采集1 000名6岁以下健康儿童的全血,应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石墨炉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结果 钙、铁、铜、锌、镁及铅的含量均值分别为(1 .45±0. 10)mmol/L、(6. 97±0 86)μmol/L、(15. 9±3. 2)μmol/L、(88. 7±22. 2)μmol/L、(1 .33±0 .07)mmol/L,(296. 3±131 .3)nmol/L。~6岁组儿童铁、铜含量高于~3岁组和~1岁组;锌、镁含量~6岁组儿童低于~3岁组和~1岁组;钙、铅含量3组儿童无明显差异;经统计学处理显示海口市~6岁组、~3岁组和~1岁组儿童全血中铁、铜、锌与镁含量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元素铁、铜的含量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增高;锌、镁的含量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对143例肺炎患儿进行了血清、血浆及红细胞中锌、铜、铁、钙、镁等5种元素含量测定比较。结果表明:1.血清及血浆中的锌、铁、钙含量均显著降低,血清铜含量显著升高;而红细胞中5种元素含量变化无差别。提示肺炎患儿血液中的这种低锌、低铁、高铜的代谢调节关系符合“营养免疫“机理。2.血清、血浆及红细胞中的锌/铜比值均显著降低,说明锌/铜比值变化的观察优于锌、铜单项指标。3.肺炎组的血清与血浆中5种元素含量相  相似文献   

8.
儿童弱视与微量元素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弱视与微量元素关系.方法对弱视儿童258名和视力正常的儿童120名的头发及血液进行微量元素锌、铁、铜的检验.结果微量元素锌、铜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微量元素铁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微量元素的变化与弱视可能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简介了微量元素铁、锌、钙、硒对儿童生长发育有益而极为重要的影响,同时介绍了微量元素铅对儿童生长发育无益而有极大危害的作用,并建议各级政府、卫生部门应高度重视与大力宣传,对儿童时期采用多种微量元素进行综合防治,以确保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不同性质幼儿园儿童发中微量元素含量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发锌、发铜、发铅含量及其影响因素。②方法 对 96 5名学龄前儿童 ,采用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检测发中微量元素含量。③结果 学龄前儿童缺锌者占 40 .2 % ,缺铜者占2 6 .5 % ,铅超标者占 37.1% .公立幼儿园儿童缺锌、缺铜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私立幼儿园 ,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χ2 =8.0 3,7.37,P <0 .0 1)。卫生保健优秀幼儿园的儿童缺锌、缺铜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卫生保健非优秀幼儿园儿童 ,差异均有显著性 (χ2 =16 .38,3.98,P <0 .0 1,0 .0 5 )。位于道路旁或公共汽车站旁的幼儿园儿童发铅含量明显高于位于生活区或村落内幼儿园 ,差异有极显著性 (χ2 =6 .70 ,P <0 .0 1)。④结论 学龄前儿童中发锌和发铜的缺乏较为普遍 ,应加强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管理。加强环境保护是预防儿童铅中毒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部分凝血指标变化对判断损伤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检测71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24h、3d、7d、14d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血浆含量,结合临床格拉斯哥评分(GCS)分型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预后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伤后24h内两项纤溶指标的检测结果与伤后7d、14d比较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Fg检测结果与伤后3d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DD含量与GOS呈负相关;Fg与GOS呈正相关。结论DD、Fg对判断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作为临床应用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对24例开颅手术的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的血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生长激素和催乳素在伤后10d内作了动态观察。结果显示,脑外伤后垂体和甲状腺功能有明显变化,变化程度与颅脑外伤的严重程度有关。我们认为,测定颅脑外伤后垂体和甲状腺功能,并作动态观察,有助于判断脑外伤程度和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25例急性闭合性脑外伤后儿茶酚胺的改变。发现手术前和手术后7天内大部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去甲肾上臆素、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升高。而在此同一时间,有84%的患者有明显的心电图改变,如左心高电压、T波和ST段的改变。当手术后病情稳定时,其血、尿中的儿茶酚胺含量和心电图又逐渐恢复正常。儿茶酚胺和心电图改变与脑外伤的严重程度及其转归密切相关。作者认为对这类患者应加强心电监护和及时应用β-受体阻滞剂,以减少脑外伤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创伤后血浆D-二聚体变化及其与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颅脑创伤患者(PHI组48例,非PHI组6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受伤至首次CT检查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D-二聚体浓度对PHI发生的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PHI发生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血浆D-二聚体浓度与PHI发生的关系.结果 PHI组的D-二聚体浓度为(7.08±3.87)mg/L,非PHI组为(4.34±3.21)mg/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受伤至首次CT检查时间和D-二聚体浓度与PHI的发生有关(分别为OR=0.407,95% CI:0.132~0.825,P=0.018和OR=1.254,95%CI:0.980~1.374,P=0.021).ROC曲线推算D-二聚体浓度的最佳临界值为4.05 mg/L,此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和70%,大于此值PHI的发生率达74.1%.结论 颅脑外伤后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可作为PHI发生的一个预判指标,结合影像学检查及其他相关临床因素分析可以更好地预判和及时诊断颅脑创伤后PH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6.
D-二聚体在创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中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创伤后血浆D-二聚体变化及其与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颅脑创伤患者(PHI组48例,非PHI组6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受伤至首次CT检查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D-二聚体浓度对PHI发生的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PHI发生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血浆D-二聚体浓度与PHI发生的关系。结果PHI组的D-二聚体浓度为(7.08&#177;3.87)mg/L,非PHI组为(4.34&#177;3.21)mg/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受伤至首次CT检查时间和D-二聚体浓度与PHI的发生有关(分别为OR=0.407,95%CI:0.132—0.825,P=0.018和OR=1.254.95%CI:0.980~1.374,P=0.021)。ROC曲线推算D-二聚体浓度的最佳临界值为4.05mg/L,此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和70%,大于此值PHI的发生率达74,1%。结论颅脑外伤后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可作为PHI发生的一个预判指标,结合影像学检查及其他相关临床因素分析可以更好地预判和及时诊断颅脑创伤后PHI的发毕。  相似文献   

17.
Using radioimmunoassay (RIA) concentrations of immunoreactive TRH (TRH-ir) in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and plasma were determined after acute head injury in 29 pati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TRH-ir (pmol/L) in CSF and plasma on the days when injuries were sustained were 29.25 +/- 8.92 pg/ml and 30.29 +/- 8.26 (1 pg/ml = 2.8 pmol/L) in mildly (n = 12), 57.78 +/- 11.72 and 65.27 +/- 8.57 in moderately (n = 9), and 70.09 +/- 7.58 and 85.65 +/- 7.92 in severely (n = 8), head-injured patients. While the concentrations of TRH-ir in CSF and plasma were 25.11 +/- 11.85 and 27.90 +/- 11.39 in the control group (n = 10). Dynamic observations revealed that the contents of TRH-ir in CSF and plasma were gradually recovered to their control levels when improvement of the head-injured patients took place. But they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became much lower than the control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poor prognosi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assay of TRH-ir in CSF and plasma has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reflecting the severity and prognosis of acute head-injured patients.
  相似文献   

18.
管铮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9):65-66,70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脑利尿钠肽(BNP)和D-二聚体(D—D)的水平变化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应用及评价。方法选取2010年1~12月永州市中心医院12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ACS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6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8例,另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0例及健康对照组42例。对比分析各组CRP、BNP、D—D水平。170例冠心病患者依据冠脉不同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组(n=86)、双支组(n=48)及3支组(n:36),对比分析各组CRP、BNP、D—D水平。17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组,对比分析各组CRP、BNP、D—D水平。结果AMI组CRP、BNP、D—D水平明显高于UAP组,两组均高于SAP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3支组CRP、BNP、D—D水平明显高于双支组,双支组也明显高于单支组(P〈0.01)。AMI、UAP、SAP患者心功能异常组的BNP、D—D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浆CRP、BNP、D-D水平不仅能评价心功能受损程度,而且有助于早期发现ACS、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判断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损伤患者CT影像中环池变化与病情变化之间的关系,以探讨颅脑损伤患者的最佳救治时机。方法对急性颅脑损伤筛选后以脑挫裂伤为主的124例病例依据环池翼部宽度进行分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当研究组环池缩小至≤1mm时进行手术干预,观察两组预后。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在环池≤1mm时采用手术减压,对患者的预后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后瞳孔改变的临床意义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瞳孔改变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指导及预后分析;方法:对172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瞳孔改变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颅内血肿的瞳孔改变占86.2%,脑挫裂伤占42.5%,原发性脑干伤及弥漫性轴索损伤占87.5%;而且瞳孔的单双眼改变和对光反射提示不同的临床意义及预后。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近80%发生瞳孔改变,正确观察和判断这些改变,对判断病情,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