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总结脑电图(EEG)在儿童枕叶癫痫临床诊断及术前致痫灶定位中的作用.方法对17例枕叶癫痫患儿行常规、睡眠EEG描记和头颅CT/MIR检查,结合临床发作症状综合定位致痫灶.结果儿童枕叶癫痫的发作形式有①视觉症状;②运动症状:偏转发作继发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偏身抽搐;③复杂部分性发作伴自动症;④发作性呕吐、头痛或偏头痛.脑电图特点:一侧或双侧枕叶或枕叶及周围脑叶出现痫性放电.致痫灶定位于一侧枕叶3例;颞顶枕1例;顶枕1例.5例术后随访,4例无癫痫发作,1例明显好转.结论儿童枕叶癫痫是一组较具特征表现的癫痫综合征.掌握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特点,常可做出正确诊断.症状性难治性枕叶癫痫术前定位准确率较高,手术切除致痫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难治性癫痫外科治疗的术前致痫灶定侧与定位、术中致痫灶定位和多种手术方式的组合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16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术后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经神经电生理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其中有16例还行发作间期单光子发射计算体层摄影(SPECT),5例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PET)。所有病例均在皮层脑电监护系统(EcoG)及深部电极监测下行手术。手术方式以切除致痫灶为主。结果 46例患者术后癫痫发作完全消失,73例发作显著改善.22例改善较好,15例改善较差,6例发作无改善,同时提示在难治性癫痫中,颞叶癫痫手术总体效果最好,额叶或其他局灶性癫痫次之,多灶性及广泛性癫痫总体效果比前两类差。结论 外科手术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手术前应准确定位致痫灶,并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难治性癫痫对中风后遗症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后难治性癫病患者26例,其中全身强直-阵挛发作11例,部分性发作15例。对比观察癫痫发作前、后患者脑CT、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记忆商数的变化。结果发现继发全身性发作患者癫痫发作后记忆商数明显下降,继发部分性癫痫发作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长时间持续恶化,但癫痫发作后患者脑CT检查无明显变化。结论部分性癫痫发作加重了患者原发的神经功能缺陷,全身强直-阵挛发作能够加重患者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4.
姜志锋  金澎  李照建  季涛  刘霞  张欣  孙鹏 《齐鲁医学杂志》2012,27(2):144-145,148
目的探讨术中皮质电极监测在致痫性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蛛网膜囊肿病人19例,术前均有癫痫发作史,CT或MRI检查确诊。术前常规脑电图检查正常3例,轻度异常8例,中度异常6例,重度异常2例。常规开颅行蛛网膜囊壁全部或部分切除,同时行皮质电极监测,根据癫痫波位置行致痫灶切除或软膜下横切术。结果 19例病人术中皮质电极均监测到癫痫波,其中12例行致痫灶切除术,4例行多处软膜下横切术,3例行多处软膜下横切并颞极、海马切除术。术后常规脑电图检查均未见癫痫波。随访6个月~4年,18例癫痫消失;1例发作明显减少,口服药物可控制。结论在致痫性蛛网膜囊肿病人手术中,使用皮质电极监测致痫灶,定位准确,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对非惊厥发作癫痫的诊断价值及对难治性癫痫术前定位的意义。方法:对22例难治性非惊厥发作性癫痫患者行VEEG监测,22例行头MRI检查,17例行发作间期PET—CT检查,8例行脑磁图(MEG)检查。对所有患者进行致痫灶术前定位评估后11例行手术治疗,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结果验证VEEG定位的准确性。结果:22例VEEG监测时间24~48h,共监测到83次非惊厥发作,其中5例(22.72%)监测到既往未曾发现的发作类型。每例均记录到临床发作和相应的发作期脑电异常(2~20次),18例(69次)提示局灶起源(额叶起源6例,颞叶起源7例,额颞叶起源5例),其中12例(54次,占78.26%)发作起始区与症状产生区一致。VEEG定位的致痫灶区与头MRI有结构异常者符合率为100%,与PET—CT符合率为82-35%,与MEG符合率为100%,与11例手术治疗患者的ECoG监测结果一致(符合率100%)。结论:VEEG可提高癫痫患者非惊厥类发作的捡出率,有助于癫痫的分类,比较准确地定位致痫灶,是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必不可少的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伤性癫痫的致痫灶精确定位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9外伤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神经电生理学和神经影像学检查,然后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定位致痫灶。手术方式采用病灶及周围皮层切除术11例,致痫灶切除加低功率皮层热灼术4例,前颞叶切除加杏仁核和大部分海马切除术2例,胼胝体切开术2例。结果:经6个月至3年的随访,满意7例,显著改善5例,良好5例,效差2例,总有效率89.47%。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难治性外伤性癫痫的一种重要方法,其疗效取决于致痫灶的准确定位和多种手术方式的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全身强直-阵挛性癫痫婴幼儿发作间期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tomography,SPECT)与长程脑电图的对比研究,评价SPECT与EEG在癫痫灶定位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00例3岁内全身强直-阵挛癫痫患儿进行癫痫发作类型的确诊和神经系统检查、发作间期SPECT显像、长程EEG与影像学检查。结果发作间期SPECT异常76例(76%),高灌注43例(56.6%)、低灌注30例(39.5%)、高-低灌注3例(3.9%);异常灌注灶125个:颞叶51个(40.8%)、额叶18个、顶叶21个、枕叶8个、底节区16个、丘脑2个、小脑9个。长程监测脑电图异常84例(84%),痫样放电76例(90.5%),弥漫性异常62例(82.8%)和局灶性异常22例(26.2%)。CT/MRI异常27例(27%)。SPECT异常灌注灶与EEG的致痫灶相符者13例(19.7%),相近者30例(45.5%),不相符者23例(34.8%)。结论婴幼儿全身强直-阵挛性癫痫发作间期SPECT显像的特点以高灌注灶为主,颞叶异常灌注灶数明显高于其他各叶。长程EEG表现痫样放电以广泛性多见。SPECT的异常灌注灶与EEG的致痫灶的相关性较低。临床上应当结合SPECT、长程脑电图等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致痫灶定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不伴有结构性病变药物难治性癫痫进行外科治疗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前癫痫灶定位,术中皮层电极监测下癫痫手术方式选择,以及术后癫痫控制的意义。方法头MRI扫描未见有结构性病变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99例,均为复杂部分发作,其中继发全身强直-阵挛发作57例,术前24h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专业评估系统详细全面评估,进行癫痫灶定位,术中皮层电极监测下联合运用前颞叶切除,额极切除,功能区软膜下多处横切术或(和)低功率热灼术,切除癫痫灶或阻断痫性放电传播的途径。结果术后按照Engel疗效判断标准:EngelⅠ级40例,EngelⅡ级46例,EngelⅢ级8例,EngelⅣ级5例。结论对不伴有结构性病变药物难治性癫痫,术前V-EEG结合临床表现,专业评估系统进行全面评估定位癫痫灶,术中皮层电极监测指导下联合不同癫痫手术方式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妥泰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峰  俞建明  黄远桂  杜芳  江文  王津存 《医学争鸣》2003,24(24):2283-2283
1999-01/2001—12确诊的癫痫患63(男37,女26)例,年龄1.5~62(平均25)岁,病程1~28(平均7.2)a,癫痫发作类型(按国际分类)包括全身强直阵挛发作18例,复杂部分性发作24例,简单部分性发作12例,继发全身强直阵挛发作6例,West综合征3例,妥泰合用与一种抗癫痫药的31例,合用两药22例,合用三药或三药以上10例,纳入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癫痫型脑囊虫病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特征。方法 对483例癫痫型脑囊虫病患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83例住院癫痫型脑囊虫病的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69.36%),男性多于女性,农民发病率最高(67.70%);发作类型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296例,强直阵挛发作持续状态32例,癫痫不发作17例,单纯部分性发作97例,复杂部分性发作41例;脑电图正常102例,异常381例,在异常脑电图中有213例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慢波波活动,168例为局限性慢波活动,53例为散在或阵发行棘、尖波或棘、尖慢综合波。结论 癫痫型脑囊虫病主要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为主;脑电图以弥漫性或局限慢波活动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患者中37例出现影像学异常,异常率为80%。癫痫发作类型: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19例(41.3%)、单纯部分性发作6例(13.04%)、复杂部分性发作7例(15.22%)、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8例(17.39%)、持续状态6例(13.04%)。脑电图表现:呈边缘脑电图4例(8.7%)、轻度异常8例(17.39%)、中度异常20例(43.48%)、重度异常14例(30.43%)、首次脑电图检测出现癫痫波(尖波、棘波、棘-慢波综合)14例(30.43%)。结论病毒性脑炎易继发癫痫,病毒性脑炎患者应积极行影像及EEG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皮质发育不良(MCD)所致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8例2004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经头颅MRI诊断为脑皮质发育不良所致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8例皮质发育不良所致癫痫患者的年龄为(12.29±5.65)岁;复杂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强直-阵挛性发作(GTCS)占57.1%(16例);伴认知功能障碍占28.6%(8例);发作间期脑电图异常占53.6%(15例),其中25%(7例)有节律性放电;78.6%(22例)对3种或以上抗癫痫药物疗效不佳。结论:脑皮质发育不良所致癫痫患者的发病年龄在儿童期多见,发作类型以复杂部分性发作继发GTCS为主,部分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发作间期异常脑电检出率较高,大部分患者为药物难治性癫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拉莫三嗪(LTG)联合丙戊酸(VPA)治疗各种类型癫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400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全身性发作型患者100例、单纯性部分发作型患者100例、部分发作继发全身强直痉挛发作型患者100例、复杂性部分发作型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LTG联合VPA治疗,比较不同类型癫痫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各类型癫痫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种类型癫痫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4种类型癫痫患者IL-2、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TG联合VPA治疗不同类型癫痫患者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能明显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4.
Established partial seizures are often refractory to treatment and many patients receive polypharmacy. An attempt was made to improve seizure control with the substitution of carbamazepine (CBZ) for existing treatment in 7 consecutive unremitting cases of partial epilepsy referred by their physicians as 'intractable'. This produced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control of partial (P less than 0.02) and secondary generalized (P less than 0.01) seizures, with 5 patients experiencing a 50% or greater reduction in seizure frequency. A single patient suffered a generalized seizure during the period of changeover. In 3 cases auto-induction of CBZ metabolism resulted in temporary loss of seizure control which was restored by an increase in dose. A policy of planned substitution of CBZ in partial epilepsy previously regarded as intractable may be successful in selected patients. The possible deleterious effect of CBZ auto-induction should be anticipated.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Video-EEG长时间监测在癫痫诊断中的意义,明确临床诊断中易出现的错误。方法:对临床上124例诊断为癫痫、92例可疑癫痫及33例非癫痫患者行Video-EEG监测,并与临床诊断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临床诊断为癫痫患者中84.7%记录到临床发作,原诊断为强直一阵挛性发作(GTCS)的仅61.5%(16/26)为真正的GTCS,余均为复杂部分性发作(CPS)或CPS继发泛化;可疑“头痛型癫痫”、“腹痛型癫痫”的40例患者中,仅有1例其头痛与发作密切相关。另有6例有CPS发作.但头痛或腹痛并非癫痫发作表现。结论:Video-EEG对癫痫的诊断、鉴别及分类有重要意义。CPS易被误诊为其它类型发作,特别是GTCS,对两者的鉴别临床上有必要行Video-EEG检查。  相似文献   

16.
颞叶癫痫的临床特征脑电图改变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的病因、临床特征、发作期及发作间期脑电图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3例诊断为颞叶癫痫的住院病人的临床特征、脑电图和神经影像学资料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中有18例有强直阵挛性发作(GTCS),21例有复杂部分性发作(CPS),其中5例合并有单纯部分性发作(SPS)。患常规脑电图和24h脑电监测(Video-EEG,VEEG),共记录到18次临床发作,均为CPS。VEEG除一例正常外,8例主要表现为起源于单侧或双侧颞叶或额叶的棘波。常规脑电图3例未见明显异常,其余均有单侧或双侧颞叶的棘波、棘慢波综合、尖波、尖慢波发放,19例蝶骨电极14例为阳性。2例患服丙戊酸钠,其余患停服原抗癫痫药,改为卡马西平(得理多),发作控制出院。结论:颞叶癫痫是一组部分性症状性癫痫综合征,多表现为复杂部分性发作,病因多为血管畸形、良性肿瘤、海马硬化。EEG常见单侧或双侧颞叶的棘波。卡马西平(得理多)是治疗颞叶癫痫的首选药物,正确的诊断可以提高对病因和对症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间断闪光刺激(intermittent photic stimulation,IPS)诱发的强直阵挛发作(tonic-clonic seizures,TCS)是全面强直阵挛发作(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eizures,GTCS)还是局灶继发全面强直阵挛发作(partial secondarily 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eizures,PGTCS)的性质,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2010年3月至2018年10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脑电图病房进行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phic,VEEG)监测的病例进行回顾,共纳入15例在IPS时诱发出TCS的特发性癫痫患儿,对其临床和脑电图特点进行研究。 结果 15例中男4例,女11例,癫痫起病年龄1~13岁。根据病史归纳出的发作类型为:12例GTCS,3例PGTCS。VEEG监测时年龄 2.5~16.0岁,VEEG背景图形均正常。发作间期放电:11例广泛性放电为主,其中4例共存后头部放电,2例共存Rolandic区放电,5例仅有广泛性放电;2例仅有限局性放电,其中1例限局在Rolandic区、1例限局在后头部;其余2例未监测到间期放电。IPS诱发光阵发性反应(photoparoxysmal response,PPR)结果:2例未监测到PPR,余13例PPR为广泛性放电,其中6例共存后头部放电。IPS诱发的光惊厥性反应(photoconvulsive response,PCR)结果:15例均诱发了以TCS为主的PCR,具体包括:1例GTCS(与病史不一致),11例PGTCS(仅2例与病史一致),3例难以明确区分是GTCS还是PGTCS。上述3种情况中,有7例在IPS诱发出TCS前先诱发了全面性肌阵挛发作。 结论 通过病史确定TCS是全面性还是局灶性常不可靠;IPS诱发的TCS多为PGTCS而非GTCS;肌阵挛发作与PGTCS可以共存,且有时GTCS和PGTCS难以区分,这些都提示了癫痫发作“二分法”的分型观点有待改变;光敏性TCS更应被视为介于局灶性发作和全面性发作之间的连续统一体。  相似文献   

18.
杨勇  赵爱云  罗云  郁惠英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7):913-916, 920
目的对癫痫合并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230例癫痫病人中17例癫痫合并AD的病人设为观察组,213例不伴AD的病人设为对照组,对2组病人的临床表现、脑电图检测、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17例病人中发生在AD早期6例,中期3例,晚期8例;癫痫发作类型: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8例,复杂部分性发作12例,单纯部分性发作1例;3例出现癫痫持续状态。观察组脑电图异常率为82.35%(14/17),高于对照组的43.19%(92/213)(P<0.01);脑萎缩发生率为70.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9%(P<0.01);发病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12例Aβ42降低、总tau蛋白升高、磷酸化tau蛋白升高;观察组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欠佳,AD加重时癫痫发作增多。结论癫痫发作可在AD任何时期,癫痫和AD在病理和发病机制上有相关性,颞叶海马硬化是AD病人癫痫发作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9.
Lin H  Wu LW  Chen Y  Lu Q  Peng BW  Jin LR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7):3328-3330
目的分析影响额叶癫痫预后的危险因素,以便早期预测难治性额叶癫痫,为临床早期合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包括药物难治组47例和药物控制良好组92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各种影响因素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前向逐步法。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首次发病年龄早、合理药物治疗前病程长、发作频繁(〉1次/d)、姿势性发作、过度运动发作、继发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和既往有服药史7个因素对额叶癫痫的预后有不利影响(均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合理治疗前病程(OR=1.384,95%CI:1.133~1.689)和发作频率(OR=6.512,95%CI:1.637—25.911)是影响额叶癫痫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理药物治疗前病程长和发作频繁(〉1次/d)是药物难治性额叶癫痫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早期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有可能改善额叶癫痫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常规治疗联合拉莫三嗪对儿童难治性癫痫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儿童难治性癫痫患者35例,其中复杂部分性发作8例,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8例,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12例,Len-nox-Gaust综合征7例,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拉莫三嗪治疗,采用Mark等制定的儿童癫痫生活质量量表(QOLCE)对拉莫三嗪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和对比。【结果】常规治疗联合拉莫三嗪对各种儿童难治性癫痫均有效,总有效率51.4%,尤其是对Lennox-Gaust综合征疗效最显著;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较添加治疗前明显提高( P<0.05),尤其是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方面改善显著( P <0.01);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常规治疗联合拉莫三嗪治疗能明显改善儿童难治性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