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青光眼发病机制与抗青光眼药物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青光眼发病机制的机械学说与血流学说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并就抗青光眼药物的发展,特别是药物的降眼压作用、对眼部血流的影响、应用的副作用及对视功能的保护作用对近年来的文献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青光眼药物治疗的多种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5.
青光眼的最大耐受药物治疗 (maxim al tolerated medicaltherapy,MTMT)通常意味着使用 β-受体阻滞剂、拟胆碱能药物 (通常为 pilocarpine)和口服碳酸酐酶抑制剂 (carbonicanhydrase inhibitor,CAI) (通常为 diam ox)。有时将肾上腺素或地匹福林加到这一治疗方案中。某一患者的 MTMT方案依赖于其是否能耐受所有这些药物或部分药物的副作用。由于药物的副作用 (特别是拟胆碱能药物和 CAI)和较复杂的药物剂量安排 ,MTMT的实施总是值得怀疑的。药物治疗的目的是降低眼压 ,当眼压得不到控制时 ,常加强药物治疗(增加药物种类或增加用药次…  相似文献   

6.
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s,CCB)通过调节跨细胞膜的钙离子流动来改变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从而影响多种细胞内的信号传导过程。有关CCB治疗青光眼的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从对CCB与眼压的关系、对眼血流及视乳头血流的影响、对视野与对比敏感度等视功能的作用、作为神经保护剂等多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研究药物涉及硝苯地平、尼群地平、尼莫地平、尼伐地平、伊加地平、维拉帕米、洛美利嗪、氟桂利嗪、地尔硫卓等多种,给药途径既有局部滴眼剂,也包括口服或静脉注射等。研究结果显示,全身应用CCB改善眼部血液循环的效果较明确,但有关改善青光眼患者眼血流的治疗方案尚未出现,局部滴用或口服CCB的降眼压效果在动物实验与人类试验的结果尚不一致。在开展CCB治疗青光眼的多中心、随机化、盲法评价的大样本临床研究评价其效果及安全性之前,CCB尚不宜广泛用于青光眼的常规治疗。但对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CCB是一种令人鼓舞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抗青光眼新药物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青光眼新药物的合理应用武志坚李美玉青光眼是由于眼压升高导致视神经进行性损害、视野缺损最终完全丧失的严重眼病,它在世界致盲眼病中占第三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常见的一种青光眼类型,许多医生不主张将氩激光小梁成形术或滤过手术作为它的基础治疗,多以局部用...  相似文献   

8.
难治青光眼术中使用红比霉素的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国华  张晓玮 《眼科研究》1995,13(4):258-261
对22例治青光眼术中进行了红比霉素应用。结果于术后六个月,红比霉素组平均眼压为2.88kPa,对照组为3.07kPa(P<0.01),红比霉素组的成功率为78%,对照组为52%。功能性过滤泡形成率,红比霉素组高于对照组。术后用红比霉素组有4例少量前房出血,此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长期使用青光眼药物对患者眼表的影响.方法 收集局部使用青光眼药物3个月以上的患者65例108只眼,分为单种药物使用组(A组)和多种药物使用组(B组);另收集正常对照组(c组)25例25只眼.对所有观察对象进行泪膜破裂时间测定(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T)、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结膜上皮虎红染色以及结膜印迹细胞(IC)检查.结果 正常对照组BUT(12.25±5.40)s,ST(11.65±4.66)mm,A组BUT(6.97±4.87)8 9ST(7.19±5.36)mm,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BUT P=0.000;STP=0.001). B组BUT(4.81±2.45)s,显著短于正常对照组(P=0.000)和A组(P=0.008);ST(5.20±2.97)mm,显著少于正常对照组(P=0.000)和A组(P=0.026).A组和B组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和结膜虎红染色评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组和B组IC评分2-3级所占比例明显增高,结膜上皮表现出鳞状上皮化趋势.结论 长期使用青光眼药物会导致患者泪膜稳定性下降、泪液分泌减少,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增多,结膜上皮杯状细胞减少、上皮细胞呈鳞状上皮化等泪膜、角膜和结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青光眼防治指南概要草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亮 《眼科》2006,15(2):73-75
青光眼是WHO“视觉2020”二期行动中优先防治的眼病,为了规范青光眼防治技术,笔者参考美国眼科学会、欧洲青光眼学组、东南亚青光眼学组的青光眼指南,编写了青光眼防治指南概要。此概要力求要点突出、易于掌握及查证。以ISNT 法则鉴别生理性视杯与青光眼盘沿丢失,以Foster的闭角型青光眼分类法选择治疗方法,强调初诊确定目标眼压、随诊监测视神经及视野改变,利用非散瞳数码眼底照相机筛查青光眼,针对高危人群可同时筛查糖尿病病变。  相似文献   

12.
任泽钦 《眼科》2012,21(1):11-13
青光眼局部降眼压药物有六大类,临床指南中关于药物治疗的建议有利于指导青光眼治疗时的合理用药,尤其是目标眼压的确立及一线药物的选择。总体趋势是前列腺素类药物(PGA)将作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局部降眼压一线药物。起始治疗后单药疗效不能达到目标眼压时可转换药物、增加药物、激光或手术治疗。转换药物的指征为起始治疗不能降低眼压或降低幅度不够,后者也可增加药物。PGA对前房角部分关闭者的降眼压需进一步评价。临床用药的选择路径应是一个从规范化到个体化的过程。(眼科,2012,21:11-13)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3年6月经我院治疗的14眼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临床资料,首先采用药物治疗,治疗无效者及时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抽吸玻璃体水囊联合前房重建术4例4眼;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局部后囊切开术(对于人工晶状体眼采取晶状体后囊切开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4例4眼。结果 经药物治疗后,6眼病情得到缓解,4眼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行玻璃体内水囊抽吸联合前房重建术;4眼在上述治疗无效基础上进一步手术治疗,其中3眼行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局部后囊切开术,另1眼为白内障术后患者,行后囊切开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3~6个月,术后眼压(16.378±4.308)mmHg(1kPa=7.5mmHg),与术前(36.539±2.739)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前房深度全部恢复正常且稳定(2.423±0.379)mm,与术前(0.613±0.18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术后发生的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采取由简单到复杂的阶梯式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Ahmed青光眼阀门在硅油眼继发性青光眼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3例硅油眼引起的继发性青光眼进行Ahmed青光眼阀门植入,术后随访半年以上。结果平均眼压从术前(41.79±6.53)mmHg降到术后(15.90±4.12)mmHg(P=0)。术后各时期平均眼压均低于21 mmHg,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13例患者手术完全成功者7例,基本成功者4例,总有效率为84.6%。术后并发症包括短暂性前房出血、早期低眼压及引流管内、外口阻塞等。结论继发性青光眼是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硅油填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尽管Ahmed阀门植入存在一些并发症,但是对于硅油眼引起的继发性青光眼是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霞  吴青松  李家璋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1):2199-2201
目的:评价Ahmed青光眼阀门在多种类型青光眼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研究期间住院94例102眼青光眼患者予Ahmed青光眼阀门植入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术后1~2wk予全视网膜光凝。术后随访6mo以上,了解各期眼压、视力情况。结果:平均眼压从术前48.52±6.42mmHg降到术后6mo11.20±3.34mmHg。术后各时期平均眼压均低于21mmHg,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102眼手术完全成功者96眼,基本成功者2眼,总有效率为96.1%。术后并发症包括短暂性前房出血、早期低眼压、浅前房等。结论:尽管Ahmed阀门植入存在一些并发症,但是对于青光眼是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青光眼是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视神经轴突的丢失为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现有证据表明眼压升高仅仅是青光眼的许多危险因素之一,很多患者虽然已有效地降低了眼压但疾病仍然处于进展中。本文对青光眼视神经保护相关的药理学方法、基因治疗、免疫调节代谢物和接种疫苗、干细胞疗法和生物能疗法,以及目前相关的药物疗法进行综述,展望青光眼视神经保护治疗新前景。  相似文献   


17.
张秀兰  王家伟 《眼科》2015,24(3):214-216
难治性青光眼是一组临床上治疗非常棘手的疾病,涉及的病因复杂,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众多,各有利弊,但远期疗效仍不尽人意。联合抗代谢药物的小梁切除术、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睫状体光凝术等是难治性青光眼常用的手术方式,而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是目前公认的难治性青光眼的首选手术方式。建议把握好适应证,分析疾病类型和病因,评估视力和眼部状况,制订科学而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术后积极、有效处理各种并发症,将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Hazards of medical glaucoma therapy in the cataract patien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articular glaucoma drug hazards for cataract patients include miosis, exacerbation of lens opacity, pupillary block,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ystemic adrenergic or cholinergic adverse drug effects or interaction. Each available antiglaucoma drug needs to be selected in individual cases with the knowledge of side effects that are likely to develop. For the glaucoma-cataract patient, a glaucoma regimen need be designed to minimize visual impairment, to minimize exacerbation of cataract, and to prevent introduction of new ocular disorders. At the time of cataract surgery, the regimen should be reassessed to maximize a smooth operative course and minimize systemic operative and anesthetic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特点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孙兴怀 《眼科》2006,15(2):76-78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有其特点,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在流行病学、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过程、临床诊断方法指标、治疗和预防的策略等方面均有差异,是两类不同性质的青光眼。应该全面认识它们各自的特性、相关危险因素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对存在问题应该按医学研究规则进行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原发性青光眼 5 7眼 ,其中 5 0眼为宽角型青光眼 ,7眼为窄角型青光眼 ,用 Ar F准分子激光行巩膜瓣下巩膜造瘘。结果 :5 7眼术前平均眼压 33.2 3±18.45 mm Hg( 1mm Hg=0 .133 k Pa) ,术后平均 15 .2 3± 6 .45 m m Hg。治疗前后眼压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 P<0 .0 0 1)。 5眼窄角型青光眼术后眼压波动较大 ,其中 2眼改行小梁切除术。术后视力保持或改善占 87.7% ,前房深度、视野及视杯无明显改变 ,无 1例出现较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结论 :准分子激光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是一种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