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赵杨  刘俐 《海南医学》2022,(16):2158-2161
川崎病是一种易损害冠状动脉的全身性血管炎,可引起冠状动脉病变、心肌缺血等心血管后遗症。在川崎病超声应用中,不仅可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三维超声心动图、负荷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成像、心肌声学造影、超声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成像评估冠状动脉病变、心肌缺血心功能异常等心血管后遗症,还可应用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测未来心血管风险事件。  相似文献   

2.
对于有弥漫性冠脉小血管病变不能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激光打孔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为改善心肌血液供应提供了一种新手段。超声心动图检查成为TMLR中不可缺少的诊断技术。本文重点讨论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以及心肌内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在TMLR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斑块是病人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直接原因。因此,一种准确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在临床中有重要意义。随着影像学的发展,CT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MR血管成像、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血管内超声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冠状动脉血管镜、分子影像学已经成为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单纯评价管腔狭窄程度诊断冠心病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干扰。临床上,进行血运重建的重要依据是存在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和节段性心肌缺血。虽然血流储备分数指导下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但有创且费用增加。血流储备分数CT可评价功能相关血管,但实际临床价值有待证实。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联合心肌灌注及心肌功能分析,有望能判断功能相关的血管病变,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心肌桥病变致心绞痛样症状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 10例患者分别行多层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并采用药物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结果本组10例,显效7例(其中3例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有效2例,无效1例(进展为心肌梗死转院治疗),总有效率为90%.3个月内9例均未发生心肌梗死。结论心肌桥病变可引起心绞痛样症状,多层CT成像可获确诊,药物和采取经皮冠状动脉内血管支架置入术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的广泛开展,心肌桥导致的心肌缺血已被逐渐认识并重视.心肌桥在特定条件下,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下降,继而导致心肌缺血、猝死等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超声检查尤其是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凭借其直观、灵活和无创性的优势,已成为多数血管病变的最重要的检测手段之一,并广泛应用于动静脉血管畸形、血栓、硬化斑块等的检出以及血流状态的检测.随着超声基础理论的发展和探头技术开发,实时复合成像、回声跟踪、超声造影血管成像、三维及血管内超声等新技术产品相继推向临床,使得超声在血管病变检查领域的探索也在不断前进,特别是针对冠状动脉、颈动脉等重要功能动脉的硬化斑块检测等领域,进展更是日新月异.本文重点就该领域新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及眼底检查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支架置入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6年3月~2006年10月间138例临床怀疑为冠心病并愿意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患者,均先行颈动脉超声、眼底镜检查,而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有严重的病变患者进行了冠脉干预性治疗,均有完整的病历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颈动脉超声及眼底动脉检查对冠状动脉病变均有良好的预测效果,但结合应用的效果相关性更强,故无创检查中将颈部血管超声与眼底动脉检查相结合对于临床预测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程度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128层螺旋CT冠脉血管成像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1年8月我院心内科临床拟诊为冠心病88例患者进行冠脉CT血管成像(CTA),其中36例行冠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8例患者共有47例(53.41%)94支冠脉血管狭窄,30例(34.9%)冠脉钙化病变,42例(47.72%)冠脉血管心肌桥,36例行冠脉造影(CAG)进行对比分析冠脉狭窄程度有34例结果相符,符合率为94.44%。结论 128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钙化病变、心肌桥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心肌超声造影是通过造影剂增强血液的背向散射回声以提高超声诊断分辨力的技术。当造影制在心腔及冠状动脉(冠脉)血管中均匀分布后,可明显增强心肌的对比度。日前技术可经外周静脉注入造影剂,也可行选择性心肌超声造影,即借助经皮冠脉介入技术,向拟定冠咏的远端注入造影剂,使相应冠脉支配的靶区域显像。  相似文献   

11.
Diagnostic value of dual-source CT in Kawasaki diseas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ckground Doppler color echocardiography is a common method for detecting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in patients with Kawasaki disease(KD).However,the diagnostic accuracy for the whole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is limited.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DSCT) and Doppler color echocardiography for the assessment of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caused by KD.Methods Sixteen patients,12 with typical KD and 4 with atypical KD,underwent DSCT and Doppler color echocardiography.The position and internal diameter of each coronary artery lesion was measured.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the two imaging modalities.Results ln the typical KD group, seven patients did not have any coronary artery Iesion as confirmed by both DSCT scans and Doppler color echocardiography;in four patients proximal coronary artery injuries were identified by both modalities;in one patient an aneurysm in the middle and distal segments of the coronary artery was detected by DSCT but was negative in Doppler color echocardiography.In the atypical KD group,three cases showed the same results with both modalities,while one case with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in the middle segment was identified by DSCT but not detected by Doppler color echocardiography.There was a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imaging modalities(Kappa value,0.768(≥0.75)).Conclusion DSCT 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 is an accurate,non-invasive,and valuable technique for detecting and following up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in patients with KD.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超声心动图诊断川崎病 (Kawasaki disease,KD)冠状动脉病变、治疗及预后。 方法 超声心动图检查 83例川崎病患儿 ,测量冠状的动脉直径 ,观察有无冠状动脉瘤、血栓和动脉狭窄 ,测量房室内径 ,计算心功能 ,测量心包积液和瓣膜返流。 结果 在受检的 83例川崎病患儿中有冠脉损害的共 34例 ,其中单纯左冠脉主干病变 2 0例 ,双支病变 6例 ,7例发生冠状动脉瘤 ,1例动脉瘤回缩后主干轻度狭窄 ,3例冠脉于发病 30天后出现病变及发生冠脉瘤及血栓形成。本组冠脉受累者均合并轻度、中度二尖瓣及三尖瓣返流 ,2 5例合并心包积液 ,2例左心一过性扩大及心功能降低。 结论 使用高频探头能提高冠脉的显示率 ,特别是实时观察冠脉病理改变及动脉瘤形成和它的进展及转归 ,评价管壁的厚度和是否光滑、有无蛋白样物质沉积、钙化及血栓形成。早期联合使用阿斯匹林与大计量静滴丙种球蛋白 ,可减少冠脉瘤的发生及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3.
急性期QT间期离散度在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期QT间期离散度(QTd)在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川崎病(KD)患儿在发病急性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同时做心脏超声心动图观察冠状动脉损伤情况,并在1个月内复查心脏超声心动图,将有冠状动脉损伤的作为损伤组,无冠状动脉损伤的为非损伤组,同时随机抽取在此期间有发热的非KD患儿34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QTd值及与冠状动脉损伤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损伤组和非损伤组川崎病患儿急性期QTd值(53.23±15.07,31.41±16.46)均显著延长,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冠状动脉损伤组、非损伤组与对照组(22.71±9.47)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同急性期QTd值呈正相关(rs=0.551,P(0.05)。结论:观察川崎病患儿急性期QTd值,对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超声诊断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超声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心动图存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包括:直接经胸超声观察冠状动脉;评价冠脉搭桥术前、术后内乳动脉的功能;心肌声学造影显示心肌灌注,结合负荷试验评估存活心肌;应变率成像评估左室功能;向量速度成像技术测定心室扭转运动及二维应变。这些超声新技术为研究冠心病提供了直观、量化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静息超声心动图对冠心病及相关病变血管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65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均行静息超声心动图和冠脉造影检查,以冠脉造影结果为标准,评估静息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通过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推测相关病变血管,并比较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准确性及与不同病变血管的关系。结果①静息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46.4%,特异性为92.5%,阳性预测值95.08%,阴性预测值35.57%,对于心肌梗死组及相关病变血管诊断的敏感性均显著高于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诊断的敏感性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超声心动图对于推测LAD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LCX和RCA,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超声心动图阳性组中严重狭窄的冠状动脉(≥90%)所占的比例显著高于超声心动图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息超声心动图对于诊断冠心病心绞痛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于诊断心肌梗死有重要的定性和定位价值,且对冠脉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的评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心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心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彩色多普超声心动图检查58例川崎病患儿,测量冠状动脉直径,测量房室大小,计算心功能(EF%),观察各瓣膜有否返流及心包有无积液。结果58例川崎病患儿中发生心脏异常改变有31例(53.45%),冠状动脉病变28例,其中单纯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17例,右冠状动脉主干3例,左右冠状动脉同时累及8例,2例发生冠状动脉瘤,左室增大9例,右室增大6例,全心增大4例,二尖瓣关闭不全18例,三尖瓣关闭不全16例,心包积液13例,2例有短期内心功能减低。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能动态观察冠状动脉的病理改变、进展及估计预后,是无创评价和随访川崎病心脏改变的最具价值的应用工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心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彩色多普超声心动图检查58例川崎病患儿,测量冠状动脉直径,测量房室大小,计算心功能(EF%),观察各瓣膜有否返流及心包有无积液。结果58例川崎病患儿中发生心脏异常改变有31例(53.45%),冠状动脉病变28例,其中单纯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17例,右冠状动脉主干3例,左右冠状动脉同时累及8例,2例发生冠状动脉瘤,左室增大9例,右室增大6例,全心增大4例,二尖瓣关闭不全18例,三尖瓣关闭不全16例,心包积液13例,2例有短期内心功能减低。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能动态观察冠状动脉的病理改变、进展及估计预后,是无创评价和随访川崎病心脏改变的最具价值的应用工具。  相似文献   

18.
108例川崎病并冠状动脉损害的临床观察与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并发冠状动脉损害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不完全KD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86例KD经1~2次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冠状动脉损害108例,发生率58.1%,不完全KD更易并发冠状动脉损害。其中轻度冠状动脉扩张60例(55.6%),中度36例(33,3%),重度12例(11.1%)。108例病例经过1~3年的随访,轻度冠状动脉扩张者均在6个月内恢复正常,而中度、重度扩张者除3例巨瘤并发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冠脉狭窄发生心肌梗死、心肌病外,余在6个月内均有改善,其中1年内消失30例,2年内消失8例,3年内消失7例;急性期未发现冠状动脉损害者随访1~2年均未发现异常。结论:不完全KD易并发冠状动脉病变且冠状动脉瘤预后较差,对可疑KD病例应尽早作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提高对不完全KD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9.
川崎病是一种急性全身中小血管炎性综合征,主要累及冠状动脉,可引起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狭窄与闭塞性病变,甚至可导致心肌梗死,是儿童后天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病机制对预防及治疗KD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有积极作用。本文综述近年来对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诊断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运动负荷实验心肌灌注显像对可疑冠心病的胸痛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对冠脉造影病例筛查的价值。方法105例有胸痛、胸闷不适,临床疑诊冠心病的患者,行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201T1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并分析心肌灌注显像的图象特点。结果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82.4%、89.9%、84、8%。心肌灌注异常组,冠脉造影阳性率达91.3%。结论201T1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胸痛患者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对冠脉造影病例的选择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