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究黄芪六味汤联合血液灌流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微炎症状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血液灌流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黄芪六味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微炎症状态指标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两组CD4^+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CD8^+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结论:黄芪六味汤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微炎症状态,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非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微炎症反应与肾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非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竭)患者慢性微炎症反应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测定50例非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慢性炎症指标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肾功能指标,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有32%慢性肾衰竭患者CRP超过正常参考值(5mg/L),内生肌酐清除率(Ccr)<5ml/min组的CRP明显高于Ccr≥5ml/min组(P<0.05)和对照组(P<0.05);CRP与IL-6呈明显正相关(r=0.313,P<0.05);血CRP、IL-6与Ccr呈明显负相关(P<0.05~0.01),与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呈明显正相关(P<0.05、P<0.01)。结论非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存在慢性微炎症状态,慢性微炎症反应与肾功能下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正>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的患者越来越多,其治疗已经形成广泛的共识,那就是进行透析治疗,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形式。透析可发生炎症、贫血、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可引起严重的后果。透析患者的炎症状态可通过C反应蛋白来反映,本文旨在探讨两种透析方式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以及微炎症与其他因素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我院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维持透析患者。血液透析患者51例,其中男26例,女25例,年龄52.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及β2微球蛋白(β2-MG)在慢性肾衰竭患者肾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患者210例为观察组,按照临床诊断将患者分为慢性肾衰竭3期组70例、慢性肾衰竭4期组70例、慢性肾衰竭5期组70例,并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血清HE4利用罗氏e601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β2微球蛋白利用日立7600免疫比浊法检测。比较四组研究对象的HE4、β2-MG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HE4、β2-MG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肾衰竭各组间血清HE4及β2-MG水平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E4与β2-MG的表达在慢性肾衰竭患者肾纤维化进程中呈正相关(P<0.05)。结论 HE4及β2-MG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中表达明显升高,且随着慢性肾衰竭进展而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呼吸功能改变及血液透析、微炎症对其影响。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4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于透析前后分别进行肺功能测定,同时应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进行微炎症状态的评估,根据hs-CRP水平将患者分为2组,hs-CRP>10mg/L为A组,hs-CRP<10mg/L为B组,分别进行肺功能比较。结果慢性肾衰竭患者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容积(FEV1.0),呼气流量峰值(PEF),一氧化碳肺弥散量(DLco),2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V25),50%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V50)以及呼吸肌功能指标最大吸气压(MIP)和最大呼气压(MEP)均明显低于健康志愿者(P<0.01),其中A组患者FVC,FEV1.0,PEF,MIP,MEP低于B组(P<0.01,P<0.05),而V25、V50、DLco差异无显著性(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sCRP与FVC、FEV1.0、PEF、MIP以及年龄、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肌酐(SCr)、血清转铁蛋白(STFR)明显相关(P<0.01),与MEP、血红蛋白(Hb)和前白蛋白(PA)相关(P<0.05),而与性别、透析疗程时间、V25、V50、DLco无明显相关(P>0.05)。血液透析后患者肺功能参数FVC、FEV1.0、PEF明显改善(P<0.01),V25、V50、DLco较透析前改善(P<0.05),而MIP、MEP透析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通气功能、弥散功能和小气道功能均明显下降,呼吸肌强度亦明显减弱,微炎症状态与通气功能和呼吸肌功能密切相关,血液透析可使部分呼吸功能损害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分别给予40mg/d辛伐他汀与20mg/d辛伐他汀治疗24周,检测治疗前后IL-1β、IL-6和TNF-α的变化及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的变化。结果:20mg和40mg辛伐他汀组治疗24周后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以40mg辛伐他汀组作用更明显。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辛伐他汀治疗可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王丽芳  赵兴  王凤霞  王颖 《中国综合临床》2006,22(12):1087-1088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脂蛋白(α)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3例和健康对照组34例,均测定血脂,包括血清脂蛋白(α)[Lp(α)]、C-反应蛋白(CRP);并将43例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合并冠心病组(21例)和非合并冠心痛组(22例),并分析Lp(α)、CRP和血肌酐(Scr)3项指标在2组中的变化。结果 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组Lp(α)和CRP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冠心病组Lp(α)和CRP较非合并冠心病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Lp(α)和CRP明显高于正常人,说明血液透析虽是慢性肾衰竭替代治疗的有效方法,却不能降低LP(α)及CRP的水平。Lp(α)和CRP的升高可以导致其合并冠心病几率增加,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冠心病与Lp(α)和CRP的升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CAP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慢性肾衰竭CAPD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规律持续不卧床CAPD 6个月以上,予左卡尼汀1 g加入0.9%的氯化钠注射液20 ml静脉注射治疗,每周3次,连续应用12周。在治疗前后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Scr)、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结果 30例CAPD患者在治疗后Hb、Alb较治疗前升高,而hs-CRP、IL-6与治疗前比较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Scr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左卡尼汀可以改善慢性肾衰竭CAP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初步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维持性透析怠者微炎症状态的关系以及抗HP治疗在HP阳性维持性透析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43例维持性透析患者的HP感染率,比较HP感染阳性与阴性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及血液血红蛋白浓度差别,以及HP阳性患者经正规抗HP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慢性透析患者HP感染率为44.2%,与正常人群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HP阳性患者血清CRP较阴性组显著升高(P<0.01),血清PA、Hb水平较阴性组显著降低(P均<0.05);抗HP治疗后CRP显著回降(P<0.05),而血清PA、Hb水平有不同程度上升,但Hb变化未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P感染是引起部分维持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微炎症状态可能是引起本类患者贫血及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抗HP治疗对纠正HP感染透析患者的炎症状态、营养不良及贫血等并发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C-反应蛋白即CRP急性感染病人血清中某些蛋白组分的变化,急性、慢性炎症如伴有细菌感染、自身免疫或免疫复合物病、组织坏死或恶性肿瘤等,随着感染状态的消失、组织修复功能复原CRP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与前白蛋白的关系。方法:检测19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白蛋白(Al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红蛋白等。结果:hs-CRP升高者的血清PA水平显著低于hs-CRP正常者(P<0.05)。血清PA水平与C-反应蛋白呈负相关。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慢性炎症状态,炎症反应在营养不良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怀庆 《临床荟萃》2012,27(21):1887-1888
近年来,人们发现微炎症状态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体内普遍存在,肾衰竭患者体内积聚的毒素如糖基化终末产物、抗氧化损伤的保护机制的减弱、慢性心功能衰竭、高容量负荷、透析膜及透析液的生物相容性、透析液污染、透析通路的慢性隐匿性感染等多种因素都可以诱发患者产生微炎性反应.微炎症状态与MHD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但目前对微炎症状态的治疗方法尚不理想[1].因此,如何防治MH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已经成为肾脏内科医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研究观察了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emodialysis combined hemoperfusion,HD+ HP)对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长管状骨骨折(LTBF)时血清瘦素(Leptin)、急性期反应蛋白及脏器功能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Leptin在创伤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100名四肢LTBF患者及10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Leptin及3种急性期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II,-1)、IL-2]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1项代表不同脏器和代谢功能的指标,分析Leptin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TBF患者血清Leptin、CRP、IL-1及IL-2均显著升高(P均〈0.05);肝、心、肾及代谢功能亦有不同程度改变;Leptin与其他各指标间相互独立并发挥独特作用。结论 Leptin在L-rBF所致急性创伤炎症反应中显著上升,对LTBF具有较强的应答能力,可能发挥抗炎细胞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慢性微炎症状态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关系。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伴皮肤瘙痒患者1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无皮肤瘙痒患者15例,健康对照者2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清晨空腹抽取不抗凝静脉血(维持性血液透析33例患者在血透前、后采静脉血),分离血清后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单次透析后C反应蛋白均高于透析前(P<0.05);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伴皮肤瘙痒者C反应蛋白高于不伴皮肤瘙痒者(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单次血液透析可能加重微炎症状态,引起皮肤瘙痒的原因可能与炎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肾衰竭的抗氧化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体内因反应性氧化物产生增多,抗氧化能力减弱而导致氧化应激状态.现在认为氧化应激、慢性炎症、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不良为慢性肾衰竭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抗氧化治疗、改善机体氧化应激状态可能降低慢性肾衰竭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延长生存时间和质量.以下就抗氧化治疗的近期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临床发现肾移植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kB的活性异常增高.目的:了解肾移植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kB的活性,并探讨其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检测肾移植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营养状态、人体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kB活性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据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非炎症组(<3 mg/L)和微炎症组(≥3mg/L).结果与结论: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单个核细胞核因子kB活性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②微炎症组营养不良数量及程度、改良主观全面营养评价评分、单个核细胞核因子kB活性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非炎症组(P≤0.001或P<0.01或P<0.05).⑨非炎症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中臂肌围、中臂围、握力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单个核细胞核因子kB活性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肾移植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kB异常活化;随炎症反应加重,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单个核细胞核因子kB活性进一步增强,营养不良加重;说明核因子kB活性可能较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更早发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及预测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沐舒坦联合多索茶碱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8月我院诊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沐舒坦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肺功能指标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水平均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最大肺活量、用力呼气量指数均比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沐舒坦联合多索茶碱治疗能有效减少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含量,促进肺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慢性肾衰竭患者两种透析模式对患者自身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探讨与炎症反应相关的因素。方法 抽取4 6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和18例腹膜透析患者,2 0例健康对照组(对照组仅检测C反应蛋白)透析前静脉血检测C反应蛋白(CRP)、血肌酐(Scr)、血清白蛋白(ALB)、血清铁蛋白(SF)、Hb、Lp(a)。CRP作为炎症指标,Scr、ALB、SF、Hb、Lp(a)作为相关营养、贫血、心血管疾病指标。比较血液透析(HD)组和腹膜透析(PD)组炎症指标。各组内根据CRP水平分为两组,CRP >10mg/L为A组,CRP <10mg/L为B组,比较A、B两组各相关因素(Scr、ALB、Lp(a)等)。结果 HD组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高于腹膜透析组(P <0 .0 5 )。各相关因素的比较:HD组内A组Lp(a)高于B组(P <0 .0 5 ) ,A组Hb、ALB低于B组(P <0 .0 5 ) ;A组Scr低于B组,A组SF高于B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 >0 .0 5 )。PD组内A组Lp(a)高于B组(P <0 .0 5 ) ,A组HDL、Hb、ALB低于B组(P <0 .0 5 ) ;A组SF、Scr低于B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 >0 .0 5 )。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反应比腹膜透析患者严重,微炎症反应与ALB、Hb、Lp(a)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尿毒症非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检测60例尿毒症非透析患者(尿毒症组)和30名体检正常者(健康对照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脂蛋白(a)的浓度.尿毒症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和粥样斑块.对血清C-反应蛋白与脂蛋白(a)浓度、IMT和粥样斑块发生率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尿毒症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和脂蛋白(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为P<0.01);尿毒症组中,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小于4 mg/L者相比,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等于或大于4 mg/L者的颈动脉IMT较厚,粥样斑块发生率明显增加(均为P<0.01).C-反应蛋白与血脂蛋白(a)、颈动脉IMT、粥样斑块发生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97、0.418、0.501,均为P<0.01).结论:尿毒症非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这种微炎症状态可能通过某种途径导致脂蛋白(a)代谢异常,从而参与尿毒症动脉粥样硬化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包括接受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仍明显低于正常人,其合并症与病死率很高,有关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及改善预后的研究一直是本领域的热点[1].近来诸多研究发现CRF患者普遍存在着微炎症状态,后者在CRF中尤其在其进展恶化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种微炎症状态既有别于病原微生物感染,亦不同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其与肾功能下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