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男,54岁,因主动脉瓣置换术后2月,胸闷心悸半月于2002年8月20日入院.患者于2002年6月因"主动脉瓣退行性变、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而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前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左冠瓣脱垂伴关闭不全,二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双房及左室增大.术中发现左冠瓣脱垂并穿孔和赘生物形成,切除病损瓣膜,用23 mm CarboMedics双叶瓣替换.病理报告:主动脉瓣两瓣叶粘液变性,主动脉窦瘤破裂伴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血培养3次均阴性.术后用罗氏芬抗感染1个月.近半个月患者出现胸闷心悸,病程中无发热寒战.  相似文献   

2.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3岁,主因发作性胸闷痛2年,加重5 h入院。患者2年前劳累后出现发作性胸闷痛,入院前2月在我院查冠状动脉CTA见左前降支近段多发钙化斑块,最大狭窄度约30%,右冠状动脉中段钙化斑块,狭窄30%。入院前5 h,患者无诱因出现持续心前区疼痛,伴有明显气短,大汗,恶心呕吐,因症状持续不缓解而急诊入院。既往发现高血压病30余年,血压最高达200/120 mm Hg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66岁,因“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置换术(AVR)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功能Ⅳ级(NYHA分级),高血压”于2010年5月29日入院。2004年患者因“心脏瓣膜病,冠心病”行AVR联合CABG。术后长期服用“华法林、呋塞米、螺内酯、美托洛尔、辛伐他汀”等药物治疗,近年来症状时轻时重,日常活动耐力明显下降,并多次因呼吸.  相似文献   

4.
《临床心电学杂志》2011,(5):393-393
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是老年常见的瓣膜病,其死亡风险高,预后差。传统的治疗为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但存在着创伤大,出血多等不利影响。近年来,无创的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问世,术后患者症状改善,1年生存率提高20%。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28岁,2000年9月因大动脉炎侵犯心脏瓣膜引起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在外院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及二尖瓣、三尖瓣成形术。4年后发作持续性心动过速,4天后未就诊自行终止。1年后又再发心动过速4天,在外院就诊,用利多卡因、普罗帕酮和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能终止,电生理检查发现室房分离,诊断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程序电刺激亦不能终止,后再次自行转复。2006年12月18日再发心动过速9天,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患者男,62岁。因“反复胸痛2年余,加重1个月”于2018年9月至武汉科技大学附属亚洲心脏病医院就诊。既往有慢性肾病及透析病史5年,遗留有右侧前臂动静脉内瘘。7年前行肾移植手术,术后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药;有高血压病史7年,长期口服氨氯地平(5 mg/次,每日1次)治疗,血压控制良好;否认吸烟史。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血压101/58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68次/分,律齐;主动脉瓣第一、二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3/6级喷射样杂音,伴有颈部传导;右侧腹部可见陈旧性手术瘢痕(肾移植手术);右前臂可见既往动静脉内瘘手术瘢痕;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示:血肌酐156μmol/L,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12195 pg/ml,肌钙蛋白I 0.087 ng/m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Ⅰ、aVL、V4~V6导联ST段压低并T波倒置或双向。  相似文献   

7.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已成为外科手术高危或禁忌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重要治疗手段,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众多临床研究的证实。但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可能出现的冠状动脉阻塞、心脏传导阻滞、卒中等并发症,会影响手术效果。本文报道1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出现迟发性冠状动脉阻塞的66岁女性患者。该患者入院前2个月余于外院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近期出现反复活动后胸痛,经检查发现左主干重度狭窄,于左主干置入1枚冠状动脉支架后胸痛缓解,长期随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性探究接受自膨胀式瓣膜(SEV)置入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升主动脉根部解剖特点及术后新发传导障碍(NOCD)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自2014年12月至2022年11月于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接受TAVR手术的245例患者,根据纳排标准连续纳入167例术中置入SEV的患者,根据主动脉瓣形态分为三叶瓣组(TAV组,113例)和二叶瓣组(BAV组,54例),术后根据心电图特征将TAV组分为NOCD组(43例)和无NOCD组(70例);BAV组分为NOCD组(16例)和无NOCD组(38例)。收集患者术前心电图、升主动脉根部CT血管造影等临床资料。结果 在TAV组中:与NOCD组相比,无NOCD组的右-无冠瓣钙化定量更大(P=0.005),而主动脉成角则较小(P=0.002),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右-无冠瓣钙化定量每增加10 mm3,TAVR术后NOCD的发生风险降低2.6%(OR 0.974,P=0.039),主动脉成角每增加1°,术后NOCD的风险提升将近7.3%(OR1.073,P=0.003)。在BAV组中:术前PR...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7岁,10年前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重度二尖瓣反流、中度三尖瓣反流",外院行二尖瓣置换术及三尖瓣成形术,置入27 mm金属碟瓣(St. Jude Medical,美国).2020年11月4日,患者因"胸闷、气喘6个月"收入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内科.既往史:高血压3级、2型糖尿病、心房颤动、轻度贫血...  相似文献   

10.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为治疗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的一线治疗手段。即使瓣膜技术不断发展及脑保护装置种类增多,卒中仍是TAVR术后常见且破坏性极大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与手术操作密切相关。本文报道了术前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流出道内飘带样回声,行TAVR时应用颈动脉滤器的病例1例,旨在为卒中高危患者行TAVR制订手术策略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方法前瞻性分析了北美8个医疗中心共725例Freestyle无支架主动脉生物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中668例(92%)患者年龄≥60岁.根据无支架主动脉生物瓣植入技术分为冠脉下植入术(SC)组、主动脉根部置换术(FR)组和主动脉内根部柱型植入术(RI)组,其中SC组509例(70.2%),平均年龄(72.3±7.6)岁;FR组178例(24.6%),平均年龄(70.6±8.1)岁;RI组38例(5.2%),平均年龄(69.4±10.6)岁.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出院30天内、术后3~6个月、术后1年的临床和超声心动图资料及以后每年的临床和每两年的超声心动图资料. 结果平均随访6.2年,共4888人·年,失访47例,随访率93.5%.3组生存率、瓣膜相关死亡率、瓣膜结构损坏率、再手术率无显着差异. 术后1、8、10年平均跨瓣压差(MPG)SC组分别为(8.2±5.4)mmHg、(8.2±5.7)mmHg和(8.9±7.9)mmHg,FR组分别为(5.2±3.6)mmHg、(5.8±4.2)mmHg和(7.0±4.1)mm-  相似文献   

12.
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是老年常见的瓣膜病,其死亡风险高,预后差。传统的治疗为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但存在着创伤大,出血多等不利影响。近年来,无创的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问世,术后患者症状改善,1年生存率提高20%。  相似文献   

13.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在2012年5月3日发表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TAVR)研究(PARTNER)2年随访的结果。该项研究结果支持TAVR作为高危患者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替代方法。两种治疗方法在患者死亡率、症状的减少和瓣膜血流动力学改善方面相似,但TAVR后瓣周反流更常见,且与晚期死亡率增加相关(N Engl J Med,2012,366:1686—1695)。  相似文献   

14.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已成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的有效替代治疗策略。本文报道1例高难度、多合并症、外周动脉狭窄的低流速低压差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精准评估和治疗,成功经颈动脉入径完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为临床类似病例尤其是下肢动脉入径困难患者的治疗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主动脉瓣疾病是一种常见病,伴随严重心脏移位则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常规手术入路很难完成手术,许多患者只能采取保守治疗。随着微创时代来临,右胸前外侧小切口成为主动脉瓣微创手术常用手术入路,这也给我们治疗心脏移位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先天性单侧肺发育异常是一种少见疾病,现将我科1例因左肺先天性未发育致心脏左胸移位主动脉瓣重度反流的患者经左胸小切口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报道如下。病例资料患者男,60岁,因活动后胸闷气短1个月余入院,患者近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快走及活动量大时发作频繁,休息后减轻,既往40余年前查体发现左侧肺未发育,胸部CT检查:左侧肺蜂窝样实变,  相似文献   

16.
17.
瓣周漏(PVL)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常见并发症。该文报道1例TAVR术后发生PVL的老年患者,再次行TAVR联合PVL介入封堵术,手术成功,术后超声心动图显示无人工瓣反流,轻度瓣周漏。“瓣中瓣”技术是TAVR人工瓣膜衰败的有效治疗手段,在有经验的中心可以选择介入封堵处理严重PVL。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47岁。曾因“风湿性心脏病”行主动脉瓣换瓣手术(机械瓣)。术后长期给法华令、地高辛、倍他乐克等药,病情控制尚可。2002年9月出现心悸、胸痛、气促,活动后加重而就诊。入院查体:神志清,自动体位,口唇不绀,生命体征正常。记录心电图示:V2、V3导联呈QS型,V4、V5导联呈qS型,且qV4〉qV5,Rv4、v5≥3.0mV,Ⅰ、Ⅱ、Ⅲ、aVF、V4~V6导联ST段下移达0.10~0.30mV(图1)。临床诊断: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主动脉根部脓肿?给强心、利尿、抗感染治疗,心前区疼痛不减轻,发作时大汗淋漓,恶心、呕吐,急查心肌酶CK-MB升高。心电图示:  相似文献   

19.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2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丽武  梁旭霞 《山东医药》2006,46(11):10-10
近期,我们对1994年12月~2005年6月我科收治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临床资料;28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患者,年龄21~31岁;行二尖瓣置换术2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三尖瓣置换术2例,置换瓣均为机械瓣;术后心功能Ⅰ~Ⅱ级。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49岁,以De Bakev I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合并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功能(NYHA)II级为诊断收入院。术前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示左室舒张未内径59mm,主动脉瓣环径41mm,升主动脉弓内径45mm,主动脉瓣重度返流,主动脉瓣叶正常。另可见一直径4mm之动脉导管未闭。术前升主动脉造影见自主动脉根部开始撕裂,形成真假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