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尿激酶对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胸膜肥厚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纤维蛋白沉着于胸膜表面 ,形成积液包裹及胸膜肥厚 ,产生限制性通气障碍。我们观察了胸腔内注射尿激酶 (urokinase ,UK)对该病的治疗作用 ,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选择中等量结核性胸腔积液 (B超示胸液包裹及胸膜肥厚 >2mm)患者 6 0例 ,年龄 18~ 5 4岁 ,男 2 4例 ,女 36例 ,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0例。两组均按2HRZS/ 4HR化疗及泼尼松每日 45mg,治疗组注入生理盐水(NS) 2 0ml UK 2 5 0kU ,对照组注入NS 2 0ml,注药后每 2 4h抽液一次 ,每次均B超定点测量壁层胸膜厚度 ,每次最大抽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作用。方法 68例临床确诊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抗结核抽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抽液后胸腔内注射尿激酶10万U+0.9%氯化钠溶液30m1,2次/周。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胸腔积液形成纤维分隔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胸液纤维分隔、粘连及多房形成的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应用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可以减少胸液分隔,粘连及多房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利福霉素钠联合地塞米松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 将我科近3年收治结核性胸膜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系用2HRZE/6HR方案化疗及胸膜腔穿刺抽液治疗,治疗组每次胸抽液后注入利福霉素钠125~250mg,地塞米松10mg,对照组仅单纯胸腔抽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胸腔积液吸收速度及抽水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胸腔内注入利福霉素钠及地塞米松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超声引导下胸膜腔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膜腔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多房性胸腔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2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超声引导下注入生理盐水50ml稀释的尿激酶10万IU,24小时后抽尽液体,如仍有积液与分隔,重复上述治疗。结果第1次注入尿激酶后抽液量较用药前明显增多,第2~4次用药后抽液量增多不明显。总有效率为95.2%。结论超声引导下胸膜腔注入尿激酶是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并胸膜粘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松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100-100
我院自2004年3月~2008年1月,对自起病至入院确诊不超过3周,胸腔积液有包裹分隔的结核性胸膜炎,进行常规抗结核和抽液治疗,对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抽液困难,超声提示胸腔内有包裹性积液并有网络分隔的病例,进行了注药组和非注药组。随机抽样分组,通过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对包裹性积液和胸膜粘连的影响进行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在常规抗结核、抽液基础上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对照组常规抗结核加抽液治疗。结果治疗8周后行B超探查,治疗组多房积液、纤维分隔、胸膜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能减少胸膜粘连、肥厚,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姜波  邱爽  邵永富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8):1457-145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胸膜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多房性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结核性多房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超声引导定位下向胸腔内穿刺抽液后,注射尿激酶10万U治疗;对照组给予胸膜腔穿刺抽液治疗。结果 1.研究组患者胸腔积液消失时间要短于对照组,胸膜肥厚度小于对照组,肺功能中FEV1%、FVC%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胸膜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多房性胸腔积液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结核性胸腔积液是临床上引发胸腔积水的常见疾病之一,传统方法治疗胸腔积液采用反复的穿刺抽液,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1].本文就我院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采用尿激酶进行治疗,观察分析其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7 ~ 69[平均(34.7±2.3)]岁,病程3~47 d,平均(13.2±1.3)d.全部患者均为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超声检查显示患者胸腔内有积液,且胸腔已形成纤维分隔或纤维索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胸腔积液量、胸膜肥厚程度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刘琳  王巍  王仲元  王渡  王涛  朱玲 《传染病信息》2009,22(5):311-313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射鸦胆子油乳剂治疗结核性液气胸的疗效。方法对结核性液气胸患者采用胸腔穿刺抽液或行胸腔闭式引流排尽胸腔积液后,每次向胸腔内注入鸦胆子油乳剂20-30ml,每周注射3次。与对照组对比观察患者胸腔积气、积液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胸腔积气、积液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鸦胆子油乳剂是治疗结核性液气胸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尿激酶、氟美松预防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肥厚和包裹性积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氟美松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所致胸膜肥厚和包裹性积液的影响。方法  6 7例结核性粘连包裹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组 (36例 )和氟美松组 (31例 )。尿激酶组于每次抽液后注入尿激酶 10 0 0 0 0 IU ,氟美松组于每次抽液后注入氟美松 5 mg。结果 尿激酶组抽液总量 (310 9± 4 39) ml,而氟美松组 (2 80 5± 4 30 ) m l(P<0 .0 1) ;尿激酶组胸膜厚度 (0 .81± 0 .2 3) mm,而氟美松组 (1.12± 0 .2 4 ) mm(P<0 .0 1) ;尿激酶组胸膜粘连的发生率为 11% ,而氟美松组为 39% (P<0 .0 1)。结论 胸腔内注入氟美松虽能减少胸水形成 ,但在降低胸膜肥厚和粘连发生机会和程度方面不如尿激酶。  相似文献   

11.
20 0 0年 9月至 2 0 0 2年 6月 ,我们检测了 33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和 2 4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血清和胸液 CYFRA2 1 - 1水平 ,以探讨 CYFRA2 1 - 1检测对于两种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恶性胸腔积液组 33例 ,均为肺癌病例。男 2 8例 ,女 5例 ;年龄 47~ 68岁。均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病理或胸腔积液细胞学诊断证实。其中鳞癌1 4例 ,腺癌 1 6例 ,小细胞癌 3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组 2 4例 ,男 1 8例 ,女 6例 ;年龄 35~ 66岁。其中 1 4例胸腔穿刺抽液 PCR查见结核菌 ,其余 1 0例根据临床表现、胸液性质、系…  相似文献   

12.
李广贺  王峰 《山东医药》2002,42(3):44-44
结核性胸膜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但常见于青少年。在标准化疗方案治疗后 ,胸腔积液的处理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1996~ 1999年 ,我们收治 7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 ,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6 9例 ,女 9例 ,年龄 17~ 35岁 ,平均2 5 .2岁。有结核中毒症状 (如咳嗽、胸痛、发热、消瘦以及盗汗等 ) ,而胸部无结核病灶 ,经胸水常规检查、抗结核、抽液等综合治疗有效 ,确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X线胸片、肺 CT或 B超均证实大量胸腔积液 ,无其他并发症和合并症。治疗方法 :每周抽液 2次 ,按抽液量多少分为两组。小量抽液 36例 ,每次抽液 10 0…  相似文献   

13.
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32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结核性胸腔积液常由于早期治疗不当,或误诊误治,或反复多次不规范胸腔穿刺抽液导致包裹性胸腔积液。特别是B超提示胸腔内有纤维凝块、纤维分隔等形成的蜂窝状包裹性积液形成后,因积液黏稠,常规药物治疗难以渗透,抽液困难,疗效不佳,预后差,极易导致胸膜肥厚、粘连及钙化,影响患者正常呼吸功能,重者可丧失劳动能力。我院对32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采取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1998~ 1999年 ,我院采用胸腔穿刺别针胸腔引流并腔内注药治疗 84例结核性胸膜炎 (均为渗出性 ) ,效果良好。临床资料 :本组男 6 4例 ,女 15例 ;年龄 5~ 76岁。胸膜腔大量积液 (>5 0 0 ml) 2 2例 ,中量积液 (2 0 0~ 5 0 0 ml) 19例 ,小量积液 (>2 0 0 ml) 19例。治疗方法 :以 B超确定穿刺位点 ,用 2 %碘酊局部皮肤消毒 ,75 %酒精脱碘 ,消毒范围直径为 10~ 15 cm,指示点处进针至胸膜腔 ,为避免损伤脏层胸膜引起气胸危险 ,顺肋间按压针尾 ,使针头斜面向胸膜腔 ,针体用无菌纱布包好贴近胸壁并用胶布固定抽出胸水。每次尽量抽净并根据患者情…  相似文献   

15.
弹性导丝分割对结核性蜂房性胸膜炎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陈瑛  刘新 《临床内科杂志》2003,20(5):265-266
目的 探讨弹性导丝分割对结核性蜂房性胸膜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随机将 70例结核性蜂房性胸膜炎分为两组观察 ,治疗组 ( 3 6例 )采用弹性导丝分割治疗 ,对照组 ( 3 4例 )采用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 ,其它治疗相同。结果 治疗组网络分隔分割有效率 94.44 % ,而对照组网络分隔溶解有效率 91.18% ,两组疗效相近 (P >0 .0 5 )。治疗组平均抽液次数 2 .17次 ,对照组 5 .5 3次 (P <0 .0 1) ;治疗组平均抽液量 792 .2 2ml,对照组 14 16.2 4ml,(P <0 .0 1) ,治疗组胸水吸收平均时间 19.69天 ,对照组 3 7.42天 (P <0 .0 1)。结论 弹性导丝分割治疗结核性蜂房性胸膜炎与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蜂房性胸膜炎疗效相近。而抽液次数、抽液量及胸水吸收时间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6.
导管与胸穿抽液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我院在全身化疗及激素治疗的基础上 ,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及常规胸穿抽液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 ,并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 4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系我院 1997~ 2 0 0 1年住院患者 ,均经细菌学、胸膜活检病理学证实和 (或 )临床表现(胸液特点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胸腔积液 ) ;并经 X线胸片和 B超检查显示有中量至大量胸腔积液。随机分为导管组 (中心静脉导管组 ) 2 7例 ,男 16例 ,女 11例 ,年龄 16~ 5 4岁 ,平均年龄34.6岁 ;抽液组 (常规胸穿抽液组 ) 2 7例 ,男 18例 ,女 9例 ,年龄14~ 5 2岁 ,平…  相似文献   

17.
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20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胸膜腔内放置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将90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47例、43例,在规则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留置胸腔静脉导管,并向胸腔内注入尿激酶20万+生理盐水20mL/次,对照组常规抗结核加抽液治疗。结果治疗组胸水吸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没有并发症发生。结论胸腔内留置静脉导管联合注射尿激酶可加速胸水的吸收,减少胸膜分隔、粘连和多房的形成,减轻胸膜肥厚,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胸膜腔内置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将30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均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治疗组置引流管后胸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单位+生理盐水50毫升。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胸穿抽液处理。结果治疗组胸水吸收时间明显缩短,胸膜肥厚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胸腔内置引流管注入尿激酶对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加快吸收、减少胸膜肥厚粘连疗效显著,且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节省费用,副作用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胸腔注射糜蛋白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1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俊 《临床肺科杂志》2005,10(6):730-730
目的观察胸膜腔内注射糜蛋白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125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胸穿抽液后胸腔内注射糜蛋白酶5m g。结果治疗组胸水吸收时间明显缩短,胸膜增厚粘连的发生率明显减少。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05)。结论糜蛋白酶对结核性胸膜炎有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胸腔穿刺抽液并胸内激素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立刚 《山东医药》2002,42(12):67-67
近年来 ,我院对 2 0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行胸腔穿刺抽液后注入激素治疗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减少了胸膜肥厚与粘连的发生。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6 0例均为我院 1992年1月~ 1998年 12月收治的住院患者 ,临床诊断符合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诊断标准。其中男 32例 ,女 2 8例 ,平均年龄2 8.6岁。其病程均不超过 30天 ,为肺内无病变的单纯性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2 0例。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同时 ,A组行胸腔穿刺抽液加胸腔内注入氟美松治疗 ,B组单纯一次胸腔穿刺抽液 ,C组反复胸腔穿刺抽吸。三组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