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检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患者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变化并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126例CIU患者(CIU组)及88例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并检测2组受试者血清中总IgE水平。结果:CIU组外周血血清中25-(OH)D水平[(39.18±1.63)nmol/L],较对照组[(65.91±1.92)nmol/L]明显降低(P0.01)。CIU组外周血血清中总IgE水平[(151.31±18.92)g/L],较对照组[(25.76±9.45)g/L]明显增高(P0.01)。CIU患者血清中25-(OH)D水平与总IgE水平呈负相关(r=-0.787,P0.01),与荨麻疹活动评分呈负相关(r=-0.686,P0.01)。结论:CIU组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下降;维生素D缺乏可能与CIU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血管活性肠肽(VIP)、白介素(IL)-5和组胺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初步探讨神经精神因素在CIU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46例CIU患者及34例正常人血清VIP,IL-5和组胺的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IU组血清中VIP,IL-5和组胺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IU组血清VIP与组胺水平成正相关(P0.05),VIP与IL-5及IL-5与组胺之间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VIP可能通过组胺释放而诱发或加重CIU,神经精神因素可能通过此途径导致CIU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临床皮肤科杂志》2021,50(8):473-474
正银屑病是一种常见、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国外的研究[1]表明银屑病是典型的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如焦虑及抑郁等负性情绪可诱发或加重银屑病,有相当比例的银屑病是由精神紧张而触发或加重。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血清P物质(SP)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可能是焦虑及抑郁情绪影响某些心身性皮肤病如银屑病病情活动程度的相关物质[2],但目前有关心理因素、SP及NGF与银屑病发病的报道国内很少见。本研究通过检测银屑病患者血清SP和NGF的水平,并对患者进行焦虑及抑郁的心理测试评估,探讨银屑病患者精神因素与血清中SP、NGF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干扰素-γ受体(IFN-γR)mRNA表达情况。方法收集45例CIU患者,38例正常人作为对照,采集PBMC提取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扩增(RT-PCR)法检测IFNR mRNA表达水平。结果CIU患者PBMC中Th1细胞因子受体IFN-γR mRNA表达水平(0.636±0.194),高于健康对照组(0.540±0.184)(t=2.315,P(0.05)。结论CIU患者PBMC中IFN-γR的mRNA表达增高,可能与该病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5.
特应性皮炎 (AD)的发病机制涉及遗传、生理、精神神经和免疫等多种因素。有证据表明情感创伤可引起皮损中支配神经类型的变化、神经多肽的异常表达而影响AD的病程。为探索神经生长因子(NGF)和P物质在AD发病过程中与免疫系统的相互关系 ,作者在研究中测定了AD患者血液中NGF和P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转录激活蛋白1(AP-1)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嗜碱粒细胞免疫磁珠分离技术,提取CIU患者和正常人对照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进一步分离嗜碱粒细胞核蛋白。分别通过TransAM AP-1 Family试剂盒和Western印迹法,研究CIU患者和正常人对照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AP-1家族因子DNA结合活性的改变及P-c-ju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CIU组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嗜碱粒细胞AP-1家族因子DNA结合活性存在一定的差异。CIU组P-c-jun、c-fos、Fos-B、Jun-B、Jun-D因子DNA结合活性高于正常人对照组,其中P-c-jun、Jun-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Fra-1因子DNA结合活性检测中,CIU组低于正常人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Western印迹法发现, CIU组P-c-jun(Ser73)蛋白表达较之正常人对照组升高(P < 0.05),而P-c-jun(Ser63)蛋白表达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IU患者嗜碱粒细胞AP-1家族部分因子DNA结合活性的改变及P-c-jun(Ser73)蛋白表达升高可能为CIU发病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β-内啡肽、组胺及Th1/Th2细胞免疫代表因子IL-6和IL-12P70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6例CIU患者及34例正常人血清IL-6、IL-12P70、β-内啡肽及组胺的含量.结果:CIU患者血清中组胺和β-内啡肽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L-12P70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L-6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CIU患者血清中组胺与β-内啡肽水平成正相关(P<0.01),与IL-12P70水平成负相关(P<0.05);β-内啡肽与IL-12P70水平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神经精神因素可能通过刺激组胺释放引发和加重CIU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特应性皮炎(AD)患者P物质(SP)、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血清水平与病情严重度的相关性,并探讨服用曲尼司特后对其影响。方法应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P和NGF水平。结果患者血清SP和NGF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与疾病严重度呈正相关;治疗后两者血清水平显著下降。结论SP和NGF在A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并与疾病严重度密切相关。曲尼司特治疗后两者均明显下降,表明曲尼司特可能还通过抑制SP和NGF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Th1 /Th2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37例CIU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中的细胞因子IFN γ和IL 4。结果 CIU患者IFN γ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 05),其浓度分别为170. 58±230. 28pg/ml及340. 76±220. 35pg/ml;CIU患者IL 4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 05),其浓度分别为41. 53±12. 57pg/ml与27. 01±13. 54pg/ml。结论 Th2细胞功能亢进及Th1功能低下在CIU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体血清皮肤试验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utologousserumskintest,ASST)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hronicidiopathicurticaria,CIU)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ASST阳性的CIU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ASST,对CIU患者组185例、健康对照组20名,过敏性疾病对照组50名患者(湿疹12例,异位性皮炎9例,面部皮炎6例,人工荨麻疹11例,支气管哮喘4例,过敏性鼻炎8例),进行测定,并记录临床症状评分及病史。结果185例CIU患者中ASST阳性率为35.68%(66/185),过敏疾病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全部阴性,3组间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按ASST阳性结果将CIU组分为ASST阳性组与ASST阴性组。ASST阳性组的组胺风团直径较其他3组大(P<0.05),ASST阳性组在年龄分布、性别、病程等方面与ASST阴性组无统计学差异,ASST阳性的CIU患者皮疹的风团数量较多(P=0.001),风团持续时间较长(P=0.003),具有甲亢病史的患者(6.48%,12/185)出现ASST阳性结果的比例较高(58.3%,7/12)。结论在CIU患者血清是否存在自身抗体的初筛检查中,自体血清皮肤试验具有临床诊断价值及特异性,ASST阳性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具有较严重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在临床很常见,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免疫因素在CIU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约30%的CIU发病以自身免疫机制为基础.Th17细胞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亚群是近来发现的两类T细胞亚群.研究表明,这两类T细胞亚群和两者之间的失衡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皮肤病发病密切相关.IL-17可能在多种既往被认为是Th1或Th2介导的过敏性疾病中起作用[1].我们对CIU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和IL-17水平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与幽门螺杆菌关系和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CIU)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关系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300例CIU患者进行14碳-尿素呼气试验(14C urea-breath test,14C-UBT),176例HP阳性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58例予抗过敏治疗、59例抗过敏联合三联疗法治疗、59例中药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观察内容包括瘙痒、风团数量、风团大小、风团持续时间,比较各组治疗效果、分析CIU与HP之间关系.另外57例CIU患者进行自身血清抗体检测,其中35例HP阳性者予抗过敏联合三联疗法治疗,相同治疗方法与呼气试验组比较转阴率.10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其中65例进行呼气试验,43例血清抗体检测),以便对HP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CIU患者HP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联合三联疗法(抗过敏联合三联疗法、中药联合三联疗法)与单纯抗过敏治疗相比,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后者(P<0.05),转阴率也明显高于后者(P<0.01).治疗后HP转阴与未转阴患者疗效比较,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5).结论 CIU与幽门螺杆菌关系密切,中药联合三联疗法治疗CIU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抗高亲和力IgE受体(FcεRI)抗体、抗IgE抗体、抗幽门螺杆菌(HP)抗体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与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发病的关系。 方法 设(CIU)组、急性荨麻疹(AU)组和健康对照组,每组100例受试者。每例受试者均进行自体血清皮肤试验,荧光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过敏原,血清总IgE、抗FcεRI抗体、抗IgE抗体、抗HP抗体、TGAb水平及阳性率,将CIU组与AU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CIU组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率为53%,AU组为12%,健康对照组未发现阳性者。CIU组和健康对照组过敏原检测均为阴性,而AU组能检测到食物或吸入物过敏原,阳性率为86%。 CIU组抗FcεRI抗体和抗IgE抗体水平均高于AU组和健康对照组(P < 0.05); CIU患者IgE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T = 190.00,P < 0.05),而AU组IgE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T = 226.00,P < 0.05); 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CIU患者抗FcεRI抗体水平较阴性患者高(T = 101.73,P < 0.05),抗IgE抗体在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和阴性CIU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312.04,P > 0.05); CIU组、AU组、和健康对照组抗HP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9%、19%和23%,TGAb阳性率分别为18%、15%和11%,抗HP抗体和TGAb阳性率在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抗HP抗体阳性的CIU患者中,抗FcεRI抗体阳性率较AU患者和健康人高(P < 0.01);抗IgE抗体阳性率与AU患者和健康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TGAb阳性的CIU患者中,抗FcεRI抗体阳性率较AU患者和健康人高(P < 0.01),抗IgE抗体阳性率与AU患者和健康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CIU存在抗FcεRI和抗IgE自身抗体,可能在自身免疫性荨麻疹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关键词】 荨麻疹; 自身抗体; 免疫球蛋白E; 皮肤试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Toll样受体2和5 mRNA的表达.方法 收集45例CIU患者,38名正常人作为对照,采集PBMC提取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扩增法检测Toll样受体2和5 mRNA表达水平.结果 CIU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Toll样受体2 mRNA表达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302±0.243和0.81±0.364(P<0.01).Toll样受体5 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558±0.342和0.722±0.350(P=0.035).结论 CIU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Toll样受体2和5 mRNA表达显著降低,提示CIU患者可能存在固有免疫异常.  相似文献   

15.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对30例CIU患者及lO名正常对照者做自体血清皮肤试验,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0例CIU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率为30%(9/30),而对照组全部阴性。结论:部分CIU患者血清中有功能性的循环自身抗体存在,自体血清皮肤试验可作为CIU自身抗体的过筛试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形性日光疹(PLE)患者焦虑和抑郁负性情绪与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和P物质(SP)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多形性日光疹患者进行问卷测评,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清中NGF和SP水平,并与正常人作比较。结果 PLE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高于正常人,且与血清NGF和SP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PLE患者焦虑和抑郁负性情绪对病情影响与血清NGF和SP水平变化可能有关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与瘦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对45例CIU患者做了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SST),根据结果分为ASST阳性组及ASST阴性组,对CIU各组与32例正常对照组之间,采用放射免疫技术检测其血清瘦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1)45例CIU患者中ASST阳性率为37.78%。(2)CIU患者血清瘦素水平(12.51士4.29ng/ml)较正常对照(15.57士4.38ng/ml)显著降低(P<0.01)。(3)与正常对照(15.57士4.38ng/ml)比较,ASST阳性组(11.30士4.41ng/ml)及ASST阴性组(13.23士4.13ng/ml)血清瘦素水平分别显著降低(P值分别为0.002,0.039);而ASST阳性组与ASST阴性组间瘦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IU患者瘦素水平下降,瘦素可能在CIU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8.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2、IL-4和TNF-α水平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IL-2、IL-4和TNF-α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25例CIU患者和25例正常人血清IL-2、IL-4和TNF-α水平。结果:CIU患者血清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IL-4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IL-2表达下调和IL-4表达上调可能导致本病患者出现Th2细胞亚群功能亢进,TNF-α可能主要作为前炎症因子参与全身和局部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甘草祛风汤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IFN-γ和IL-4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CIU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甘草祛风汤和盐酸西替利嗪片进行治疗,观察疗效和复发率。采用ELISA法测定IFN-γ和IL-4水平,并与4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甘草祛风汤组经治疗后第4周,第12周疗效评价均优于西替利嗪组,治疗后第12周复发率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U患者血清IFN-γ和IL-4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甘草祛风汤组经治疗后第4周、第12周血清IFN-γ和IL-4水平与治疗前及西替利嗪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甘草祛风汤可有效治疗CIU,且疗效持久,复发率较低。通过检测并比较两种反映Th1/Th2平衡的细胞因子水平,发现甘草祛风汤可有效提高血清IFN-γ水平,降低IL-4水平,对恢复机体自身免疫平衡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基因表达谱。方法: 分离提取2例CIU患者和2名健康人外周血嗜碱粒细胞,提取总RNA;利用cRNA标记方法对样品进行荧光标记,然后用于芯片杂交;用LuxScan 10K/A双通道激光扫描仪进行芯片扫描;采用LuxScan 3.0图像分析软件对芯片图像进行分析;然后对芯片上的数据用Lowess方法进行归一化;最后以差异为2倍的标准来确定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CIU患者嗜碱粒细胞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表达基因共计30个。其中表达上调基因12个,表达下调基因8个,功能不明基因10个。结论:CIU患者和正常人嗜碱粒细胞的一些基因表达差异可能与CIU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