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我院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外膜通道蛋白D2(OprD2)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耐消毒剂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采用K-B法测定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17种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筛选出100株多重耐药菌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OprD2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耐消毒剂基因。结果:10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CTX-M-1群、TEM、DHA的检出率分别为54.0%、30.0%、9.0%,未检出SHV、OXA-10群、PER、GES、VEB、CARB、IMP和VIM基因;OprD2基因的缺失率为61.0%;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6′)-Ⅱ、ant(3″)-Ⅰ和ant(2″)-Ⅰ的阳性率分别为59.0%、33.0%、25.0%,未检出aac(6′)-Ⅰ;耐消毒剂基因qacE△1-sul1的检出率为15.0%。结论:我院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存在多种耐药基因,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主要与CTX-M-1群、TEM、DHA型耐药基因有关,对亚胺培南耐药主要与OprD2基因缺失有关,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主要与aac(6′)-Ⅱ、a...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检测耐药基因,探讨耐药基因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美国德灵Microscan WalkAway 40系统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PCR扩增技术对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相关基因TEM、CARB、OXA-10、VIM、VEB、IMP、DHA、aac(6′)-Ⅰb、aac(6′)-Ⅱ、ant(2′)-Ⅰ、qacE△1-sul1、oprD2进行检测。结果 67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严重,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达100.0%;检出TEM、CARB、OXA-10、aac(6′)-Ⅰb、aac(6′)-Ⅱ、ant(2′)-Ⅰ、qacE△1-sul1、VIM、VEB基因,检出阳性率分别为98.6%、82.1%、88.1%、92.6%、92.6%、71.7%、83.6%、13.4%、1.5%,未检出IMP、DHA基因。结论β-内酰胺酶耐药是多机制联合作用的结果,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高检出率与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的耐药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医院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季铵类、双胍类消毒剂耐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E)中β-内酰胺酶、oprD2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及qacE△1基因存在状况。方法铜绿假单胞菌使用VITEK仪器鉴定,琼脂稀释法行MIC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TEMI、MP、VIM、oprD2、aac(3)-Ⅱ、aac(6′)-Ⅰa、ac(6′)-Ⅱ、ant(3″)-Ⅰ、ant(2″)-Ⅰ、qacE△1。结果TEM基因检出率分别为51.4%,IMP、VIM基因未检出,oprD2基因缺失率为60.0%;aac(3)-Ⅱ、aac(6′)-Ⅰ、aac(6′)-Ⅱ、ant(3″)-Ⅰ和ant(2″)-Ⅰ等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检出率分别为48.6%、40.0%、54.3%、45.7%、60.0%;qacE△1基因为94.3%。结论在35株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检出率较高,耐消毒剂基因检出率很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烧伤患者分离株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磺胺药物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0株铜绿假单胞菌烧伤患者分离株β-内酰胺类(TEM、SHV、GES、CARB、IMP、VIM、DHA、oprD2)、氨基糖苷类(aac(6')-I b、aac(6')-Ⅱ、ant(3")-I、arraA)和磺胺(sull)等常见耐药基因.结果 20株中,TEM阳性17株(85%),aac(6')-I b阳性17株(85%),sull阳性18株(90%),ant(3")-I阳性2株(10%),而CARB、aac(6')-Ⅱ基因20株均为阳性(100%),oprDz基因均缺失(100%),其余基因为阴性,同一患者不同部位和时间分离株耐药基因可不同.结论 CARB、aac(6')-Ⅱ基因在铜绿假单胞菌烧伤患者分离株中流行,进行铜绿假单胞菌特别是其连续分离株的耐药基因检测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基因及其耐药特性。方法对10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并检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Opr D2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等。结果发现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替坦、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性最低,对庆大霉素敏感性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TEM、CTX-M-1、DHA检出率分别为29%、61%、8%,SHV、PER、OXA-10、VEB、GES、IMP、CARB和VIM基因未检出。Opr D2基因的检出率仅为8%;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6')-Ⅱ、ant(2″)-Ⅰ、ant(3″)-Ⅰ的检出率分别为60%、35%、32%,aac(6')-Ⅰ基因未检出。结论通道蛋白Opr D2缺失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发现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以aac(6')-Ⅱ检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多重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及菌株聚类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中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等抗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存在状况和菌株的亲缘性。方法药敏试验用PhoenixTM-100鉴定药敏系统检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修饰酶基因和消毒剂抗性基因,采用PCR检测并用DNA测序仪证实。结果19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98.9%、59.5%、45.8%、77.4%、34.2%、38.4%、15.3%、6.8%;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15.3%、21.0%;21株铜绿假单胞菌中blaVEB、blaGES和blaCARB阳性率分别为9.5%、9.5%和57.1%,oprD2基因缺失率达95.2%;TEM、SHV、OXA、PERI、MP、VIM、SPM、GIM和DHA编码基因均阴性;aac(6′)-Ⅰ、aac(6′)-Ⅱ和ant(2″)-Ⅰ,在21株铜绿假单胞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5%、61.9%和66.7%,qacE△1-sul1基因的阳性率为66.7%。结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已携带多种耐药基因,oprD2基因缺失可能是铜绿假单胞菌耐受亚胺培南重要原因,聚类分析表明存在克隆传播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7.
ICU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征及菌株聚类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自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分离到的铜绿假单胞菌(PAE)中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存在状况和菌株的亲缘性。方法对21株PAE,采用PCR检测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TEM、SHV、OXA-10群、PER、VEB、GES、CARB、IMP、VIM、SPM、GIM、DHA、FOX、MOX和oprD2),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Ⅱ、aac(6′)-Ⅰ、aac(6′)-Ⅱ、ant(3″)-Ⅰ、ant(2″)-Ⅰ和aac(3)-Ⅰ)。结果21株PAE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中TEM阳性21株(100.0%)、SHV阳性2株(9.5%)、GES阳性1株(4.8%)、CARB阳性2株(9.5%)、VIM阳性4株(19.0%),oprD2基因缺失14株(66.7%),其余基因均阴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中aac(3)-Ⅱ阳性4株(19.0%)、aac(6′)-Ⅰ阳性5株(23.8%)、aac(6′)-Ⅱ阳性2株(9.5%)、ant(3″)-Ⅰ阳性1株(4.8%)和ant(2″)-Ⅰ阳性4株(19.0%),aac(3)-Ⅰ为阴性。结论ICU患者分离到的铜绿假单胞菌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聚类分析显示存在克隆传播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中山地区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表型和基因表型的分布及其关系。方法采用VITEK-2Compact高级专家系统判定2010年1-9月89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表型,并对其中15株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采用PCR的方法检测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 896株铜绿假单胞菌及15株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表型模式均主要为表型模式RESISTANT(GEN、NET、AMI、TOB),阳性株分别为468、12株;15株多药耐药菌株全部检出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6′)-Ⅰ、aac(6′)-Ⅱ、ant(2″)-Ⅰ、ant(3″)-Ⅰ分别为13、4、3、8株。结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以单一耐药表型模式为主,推测该地区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是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存在导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姜黄素衍生物FM0817体外抗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VITEK-2Compact系统检测25株多药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β-内酰胺酶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表型,PCR扩增相应耐药基因;滤纸片扩散法判断FM0817抗菌作用,结合耐药表型和基因型分析FM0817体外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机制.结果 25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表型和基因检测结果:β-内酰胺类耐药表型4种;阳性耐药基因9种:主要有blaSHV20%和blaoprD2基因缺失率60.00%;氨基糖苷类耐药表型4种;阳性耐药基因4种:主要有aac(6')-Ⅰ 80%,ant(3")-Ⅰ 32%;FM0817对25株铜绿假单胞菌抑菌环直径均在9~13mm,无明显差异.结论 FM0817有较强的体外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有进一步研发的前景;其作用机制与多药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表型和基因型未发现有关系.  相似文献   

10.
全耐铜绿假单胞菌40种耐药相关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全耐铜绿假单胞菌40种耐药相关基因.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PI鉴定条/PSE5.0药敏条和美国BD公司的Phoenix NMIC/ID-109鉴定/药敏板鉴定和细菌药敏试验,应用PCR法检测 1株全耐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29种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外膜蛋白D_2基因(oprD_2)、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MEs)、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qacE△1-sull)、3种整合子基因(intⅠ 1、2、3)等40种耐药相关基因,分析其分布情况.结果 在该株菌,6种耐药相关基因阳性,两种β-内酰胺酶基因(blaTEM、bla()XA10)、两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6')-Ⅱ、aac(3)-Ⅱ)]、(qacE△1-sull和Ⅰ类整合子基因(int Ⅰ 1)],同时oprD_2缺失;其他27种β-内酰胺酶基因、4种氨基糖糖类修饰酶幕因[(aac(6')-Ⅰ b、aac(3)-Ⅰ、ant(3")-Ⅰ、ant(2")-Ⅰ)]和两种整合子基因(int Ⅰ 2、int Ⅰ 3)均为阴性.结论 该株全耐菌耐药机制为多重机制,主要与7种耐药相关基因(blaTEM、blaOXA10、oprD_2缺失、aac(6')-Ⅱ、aac(3)-Ⅱ、qacE△1-sull和Ⅰ类整合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