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微泵持续静脉复合镇痛镇静治疗大面积烧伤休克期患者减轻疼痛及减轻应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0例烧伤Ⅱ度以上创面总面积≥30%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病人均常规补液复苏,A组应用咪唑安定20mg、芬太尼0.8mg加生理盐水200ml加入自控止痛泵(PCIA)微量持续静脉镇痛镇静。B组肌肉注射曲马多100mg,2次/d。观察休克期患者精神状态,每隔8h观察患者疼痛治疗效果(应用视觉模糊法)、指端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48h总补液量,每8h侧1次每小时尿量;每隔8h抽血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的含量。结果治疗组各时点疼痛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安静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命体征不受抑制,SPO2、RR、HR、CV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渡过休克期顺利;血浆中C反应蛋白的含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反应轻,48h输液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8h尿量较对照组满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渡过休克期顺利。结论应用微量持续静脉复合镇痛镇静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在烧伤休克期患者减轻疼痛,减轻应激,有利于机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中原地区大面积烧伤休克期补液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休克液体复苏方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2年3月~2005年6月大面积烧伤及时复苏(A组)124例和延迟复苏(B组)54例病人,入院后在多指标监测下快速补液,观察神志、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尿量、平均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各种并发症发病率等指标,并收集烧伤后8h、第1个24h、第2个24h补液量与国内通用公式理论计算量相比较。结果烧伤后及时复苏组、延迟复苏组补液量均大于国内通用公式理论计算量。及时复苏组较延迟复苏组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国内通用烧伤补液公式满足不了大面积烧伤休克期补液需要,改进补液公式可快速纠正休克,减少烧伤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刘甘平  陈成丽 《广西医学》2009,31(5):717-718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压监测在大面积烧伤休克期以及手术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16例大面积烧伤住院患者休克期以及首次切削痂围手术期常规监测CVP,并根据CVP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补液的量和性质。结果16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在严密的CVP监测下均平稳度过休克期,首次切削痂手术前后均未有明显血容量不足等休克征象发生。结论CVP监测能有效地预防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发生,为大面积烧伤的成功救治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大面积烧伤休克期以及首次切削痴围手术期CVP监测应列为常规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4.
刘坤  王存真 《中原医刊》2007,34(4):28-29
目的 观察比较传统镇痛药(CAT)杜冷丁与静脉镇痛泵(PCA)在烧伤休克期止痛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烧伤休克期患者,一般条件相似,无呼吸道烧伤,无心脏、肝、肾等器官的严重疾患。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CAT组,杜冷丁50mg+非那根25mg,肌注,每8小时1次。PCA组芬太尼0.6mg+氟哌啶5mg+50ml 10.9%NS,持续给药2ml/h,分别与用药后4、8、12、24h进行定时镇痛、镇静评分,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并进行两组比较。结果 24h疼痛评分:PCA组明显低于CAT组(P〈0.05),其患者镇痛总体满意程度良好以上者占90%,明显高于CAT组(53.3%)。CAT组不良反应患者明显多于PCA组(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达46,7%;两组镇静评分均达到中度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静脉镇痛泵在烧伤休克期镇痛效果好,安全满意,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5.
大面积烧伤休克期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补液,留置针的最大流速可达97ml/min,能满足大面积烧伤休克期的补液要求,临床上广泛应用。一般选择上肢的肘部静脉,腕部静脉,下肢大隐静脉和股静脉,但大面积烧伤患者往往四肢皮肤烧或患者已合并低血容量休克,肢体静脉萎陷,穿刺有一定难度,即使穿刺成功,输液不畅,也很难保证输液速度。我们对在大面积烧伤休克期患者采用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建立通路的方法,取得满意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烧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80例烧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芬太尼加咪唑安定,40例)和对照组(芬太尼加氟哌啶,40例),均采用PCIA 48h,记录镇痛开始后1、4、8、24、36、48h的镇痛及镇静评分,统计各病例用药量,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及有无恶心、呕吐、幻觉、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镇痛优良率、轻中度镇静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静脉PCIA应用于烧伤患者可明显减少芬太尼用量,镇痛、镇静效果良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静脉自控镇痛法在腹部手术患者镇痛的疗效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荣姣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9):142-143
目的研究静脉自控镇痛法在普外科腹部手术患者镇痛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ASAⅠ~Ⅱ级普外科腹部手术患者240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63.4岁,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对照组(120例)两组,两组平均年龄、性别、体重、身高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术后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进行治疗;对照组术后使用传统单次肌注度冷丁的方法镇痛。采用疼痛及镇静评分法记录镇痛、镇静效果。结果观察组镇痛、镇静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控静脉镇痛效果较常规单次用药者均明显改善,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疼痛阈值、避免血药浓度明显波动所带来的镇静过度和镇痛不全等弊端、维持生理功能稳定、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病人围手术期的生活质量,并且应用方便。自控静脉镇痛技术是一种很好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咪达唑仑镇静后,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静脉泵注,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联合瑞芬太尼静脉推注,比较两组插管前、插管即刻、插管后10 min、拔管即刻和拔管后10 min时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平均动脉压(MAP)水平,插管后24、48 h时Ramsay镇静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ICU住院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插管即刻、插管后10 min、拔管即刻和拔管后10 min时HR、RR和M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插管后24、48 h时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U住院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联合瑞芬太尼静脉推注应用于COPD机械通气患者,可稳定患者HR、RR、MAP水平,提高Ramsay镇静评分,降低VAS评分,缩短气管插管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效果优于单纯瑞芬太尼静脉泵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地佐辛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病人68例,按手术次序分成两组,试验组37例,对照组31例,试验组手术结束前20min静脉注射负荷量地佐辛0.1mg/kg,术后静脉镇痛泵配方包括地佐辛0.5mg/kg,加入昂丹司琼4mg,并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对照组手术结束前20min静脉注射负荷量芬太尼1μg/kg,术后静脉镇痛泵配方包括芬太尼15μg/kg,加入昂丹司琼4mg,并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两组镇痛泵注射速度均为2ml/h,病人自控剂量为0.5ml/次,锁定时间为15min,予持续镇痛48h。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Bp、HR、SpO2)、术后1h、2h、4h、8h、16h、24h、48h疼痛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生命体征均平稳;试验组与对照组的VAS、Ramsay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1998年6月至1999年6月,我科共收治了6例大面积特重度烧伤患者,在抢救治疗中,我们突破传统的休克期补液公式,在CVP(中心静脉压)、MAP(平均动脉压)等监测下快速补液,休克期大面积切(削)痂植皮,有效利尿,减少烧伤毒素对脏器的损害,并配合其他处理进行抢救,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998年6月至1999年6月,我科共收治了6例大面积特重度烧伤患者,在抢救治疗中,我们突破传统的休克期补液公式,在CVP(中心静脉压)、MAP(平均动脉压)等监测下快速补液,休克期大面积切(削)痂植皮,有效利尿,减少烧伤毒素对脏器的损害,并配合其他处理进行抢救,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大面积烧伤患者,局部疼痛十分剧烈,患者情绪紧张不安,适当的镇静镇痛治疗,不但能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过强和持续的机体应激反应[1].我院近两年来对85例重度烧伤患者应用芬太尼复合氯胺酮和咪唑安定静脉自控镇痛(PCIA),取得了良好镇静镇痛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伴多脏器损伤的急救处理和诊治方法。方法①积极抗休克对症处理,开放呼吸道,行低流量持续吸氧,密切监测生命体征。②立即开放深静脉,根据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及时应用相关的治疗药物。③留置导尿管,根据尿量进行指导补液。④应用镇痛泵持续静脉镇痛。结果经及时的诊断、抢救、治疗,病人病情目前稳定,氧饱和度(SpO2)〉95%,CVP(6.8±1.9)cm H2O,心率(HR)(84±12)次/m in,MAP(80±9.6)mm Hg,白蛋白(26.8±9.4)g/L,血红蛋白(Hb)(116±22)g/L,血细胞比容(Hct)47.6%±3.9%;肾脏恢复泌尿功能,尿量逐步增加,尿色清亮,尿量在(86±20)m l/h,目前在烧伤监护病房应用红外线烧伤治疗仪,上翻身床继续治疗。结论我们所采取的一系列急病救治处理、措施和诊治方法是挽救严重、大面积烧伤伴多脏器损伤患者切实可行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颈外静脉留置针在大面积烧伤休克期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探讨为大面积烧伤休克期患者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的方法,以满足快速补液的要求。解决烧伤护理工作的难点。方法:对2001年11月~2003年5月68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按门诊号的奇偶数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和肢体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穿刺所需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后液体通畅和导管脱出等情况。结果:(1)实验组一分钟内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实验组液体通畅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实验组导管不易脱出而对照组导管易脱出。结论:根据大面积烧伤休克期的主要病理变化特点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能快速建立有效静脉通路。保证输液速度,成功抢救大面积烧伤患者,此方法明显优于肢体静脉留置针穿刺,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自控镇痛泵静脉输入吗啡治疗晚期癌症的疗效。方法:84例IV期中到重度癌性疼痛患者,治疗组54例自控镇痛泵静脉输入吗啡镇痛治疗,对照组30例传统方法口服或肌注吗啡类药物镇痛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患者在自控镇痛泵治疗期间,疼痛明显缓解,显效率77.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P〈0.05。生存质量提高,不良反应轻。结论:自控镇痛泵用于晚期癌痛病人,安全,有效,方便,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6.
代军 《当代医学》2021,27(15):42-44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中的镇静效果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术前15 min静脉泵注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0.6μg/kg,术中以0.3~0.5μg/(kg·h)剂量维持,对照组则以同等剂量及速度静脉泵注0.9%氯化钠溶液.比较两组不同时间Ramsay镇静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观察组不同时间Ramsa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时间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镇静镇痛效果较好,利于稳定患者生命体征,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84例行择期TURP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布托啡诺自控静脉镇痛(PCIA)干预,观察组予以布托啡诺+右美托咪定PCIA干预。比较两组术后4小时(T_1)、术后12小时(T_2)、术后24小时(T_3)、术后48小时(T_4)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程度[Ramsay镇静评分(RSS)]、膀胱痉挛次数、生命体征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呼吸频率(RR)]差异,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小时PCIA按压次数、术后镇痛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组间、时间序列及组间与时间序列的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后RSS评分组间、时间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组间与时间序列的交互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术后膀胱痉挛次数组间、时间序列及组间与时间序列的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术后MAP、HR、SpO_2、RR组间、时间序列及组间与时间序列的交互效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48 h,观察组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且镇痛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布托啡诺联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TURP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并减少术后膀胱痉挛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化大面积烧伤休克期患者的复苏补液方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56例大面积烧伤休克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治疗的过程中,所有患者均采用四通路输液法进行输液.其中,先建立的两条静脉通路需连接三通并分别输注胶体液、平衡液、功能性液体和水分(具体的补液量应用第三军医大学的补液公式进行计算).治疗结束后,观察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此56例患者不但平稳地渡过了休克期,而且均于治愈后出院.结论:充分结合患者的病情、采用个性化的补液方案以及应用四通路输液法输液是为大面积烧伤体克期患者进行复苏补液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正>1急救护理病人入院后,为病人安排相对无菌的环境。吸氧、保暖、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导尿,测量生命体征,并做好护理记录,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2休克期护理休克期护理是烧伤护理的关键,是所有护理中的重中之重。2.1补液护理大面积烧伤后,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性液体渗至组织间隙形成水肿,同时创面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用于无创正压通气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无创正压通气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右美托咪定4μg/m L,以0.1~0.2μg·kg-1·h-1静脉泵注。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200 mg/L的布托啡诺以0.01μg·kg-1·h-1静脉泵注。两组均持续镇静达到Ramsay评分3~5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 O2)的变化,记录药物起效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右美托咪定用量、气管插管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的HR、MAP、R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a O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HR、MAP、RR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达到Ramsay评分3~4分的起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45.37±5.17 vs.76.24±11.82,P<0.05);试验组右美托咪定用量少于对照组(223±24.17 vs.257±18.09,P<0.05)。患者气管插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12.5%vs.25%;10%vs.17.5%,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应用于无创正压通气患者镇静镇痛,可减少右美托咪定用量,减少不良反应,同时改善通气效果,改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