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范嘉太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5):1110-1111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是指生发于腰椎椎体终板后部的许莫结节(Schmorl node),是青少年时期椎间盘髓核组织经破裂的椎体终板疝入椎体后缘松质骨内,结节后缘骨呈弧形突入椎管,甚至断裂游离,最终向椎管内突出,致椎管及侧隐窝狭窄,压迫马尾及神经根,引起腰腿疼痛等症状。本病的发病机制和X线、CT及MRI表现已有较详细的报道,本文收集了26例病例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Lumbar Posterior MarginalcartilaginousNode,LPMN)是椎间盘组织经终板疝入椎体的后上缘或后下缘松质骨内(即终板与环形骨骺之间)并突向椎管,从而压迫脊髓的一种疾病。在我们的日常CT检查中,经常可以见到,但以往老的教课上对此病多无讲述,  相似文献   

3.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CT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腰椎后缘软骨结节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能清楚显示软骨结节的大小.后突的程度及与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三者之间的关系。结论CT对腰椎后缘软骨结节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治疗进行准确定位,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桂东川 《农垦医学》2006,28(2):99-101
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LPMN)在日常工作中并不少见,是引起临床腰腿痛病症之一。本文收集1999年8月~2005年10月间在我院CT检查47例该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意在提高对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认识和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对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LPMN)的诊断价值,并对可能的发病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5年来30例LPMN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行常规CT平扫,对兴趣区加薄层扫描.结果:30例LPMN患者中,单发病灶25例,多发病灶5例,共35个LPMN.结节与椎体完全分离19个,与椎体部分分离16个.11个结节显示椎管前后径狭窄,侧隐窝狭窄6个,椎管及侧隐窝同时狭窄4个.结论:CT能够明确地诊断LPMN,从而为诊断方案的确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报告149例VPMN,根据软骨结节的部位将其分为四型:上缘正中型,上缘偏侧型,下缘正中型及下缘偏侧型。另外,对39例摄有腰椎正侧位征者进行了CT-X线对照分析,发现平片对椎体后下缘软骨结节的显示能力明显高于对后上缘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探讨有关的发病因素.方法对32例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32例均有间歇性跛行,多以腰腿痛为主诉就诊,9例推拿按摩后症状加重.X线腰椎侧位片见病变椎体(以腰4、5为主)后下(或上)角有骨缺损及该区有游离小骨块突入椎管内;典型的影像学改变为:①椎体后上缘类圆形骨质缺损,边缘较致密硬化;②缺损后方有一骨块突入椎管(游离或部分与椎体相连);③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可伴有椎间盘突出.结论CT有特征性表现,能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CT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CT表现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观察2512例腰椎间查突出和其中49例腰椎后缘软骨结节,分析其临床和CT表现特点。结果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好发年龄为20 ̄40岁,以S1和L5后上缘最常见,约占腰椎间盘突出病人的2%。软骨结节的形态以类圆形最多见,多有硬化边缘。裂隙形或边缘无硬化者可能为本病早期改变。软骨结节下多形成骨性突起,造成椎管矢状径变小;软骨结节常使椎体终板变形后膨  相似文献   

9.
目的:加深对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认识。方法:对31例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临床和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表现为腰椎椎体后缘类圆形、多囊状或不规则形的骨质缺损区,大小不一,位于椎体后缘正中或偏侧,其CT值等同于同层面的椎间盘,边界清楚,常有薄厚不一的硬化带,缺损区后方骨块突入椎管内,椎管狭窄(10例,占32.2%),硬膜囊受压(5例,占16.1%),可伴椎间盘突出(16例,占51.6%)。结论:CT扫描对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腰椎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LPMN)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CT诊断及其有关的发病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36例LPMN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CT特征性表现、手术方式。结果 LPMN典型的CT表现为:椎体后上缘或下缘局限性骨缺损,边缘较致密硬化;缺损区后方有一骨块突入椎管(游离或部分与椎体相连);在矢状位上见骨块“翘起”征,缺损区呈“V”形或三角形;椎管狭窄,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多伴有椎间盘突出。结论 CT能明确诊断LPMN导致的椎管狭窄症,并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腰椎后上缘软骨结节 (L PMN)的 CT特征 ,及其对周围结构的影响。方祛 :回顾性分析 2 4例腰椎后上缘软骨结节的 CT资料。结果 :根据腰椎后上缘软骨结节的部位将其分为两型 :后正中型 ,易压迫硬膜囊或双侧神经根 ,双侧隐窝狭窄。后旁侧型 ,主要引起同侧侧隐窝狭窄 ,同侧神经根受压 ,并易压迫硬膜囊外前部。结论 :CT能清楚显示 L PMN的改变及其对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影响 ,是最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CT诊断、分型和鉴别诊断,加深对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认识。方法对53例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临床和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CT表现为椎体后缘松质骨内类圆形、不规则形骨质缺损区,大小不一,与椎间盘密度一致,周围有不同程度的硬化,缺损区后方骨块突人椎管内,全部或部分与椎体分离或不分离。根据软骨结节后壁是否完整可分为后缘软骨板完整型(28个,占44.44%)和后缘软骨板破裂型(35个,占55.56%)。结论CT检查能明确诊断腰椎后缘软骨结节,并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鼻咽纤维血管瘤的临床与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的CT表现及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6例鼻咽纤维血管瘤的临床与CT表现、诊断及Chandler分期。结果:鼻咽纤维血管瘤CT平扫多表现为等或稍低密度,与周围分界不清,增强扫描肿瘤增强极显著,边界清楚,常伴有骨质受压和吸收,肿瘤侵犯部位按Chandler标准Ⅰ期4例、Ⅱ期3例、Ⅲ期4例、Ⅳ期5例。CT诊断准确率为93.2%。结论:CT对鼻咽纤维血管瘤可作出明确诊断及分期,应作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15例巨大浆膜下子宫肌瘤(GSH)的CT表现,以期提高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GSH,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将CT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GSH可表现为非均质实性(11例)、均质实性(3例)、囊实混合性(1例)3种类型,其中7例呈非均质实性的GSH增强后内部呈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改变,其间可见分隔结构;4例呈非均质实性的GSH增强后呈“漩涡状”混杂密度,3例GSH瘤体边缘见低密度带。结论:GSH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其鉴别诊断主要应注意与原发性肠系膜肿瘤及胃肠道间质瘤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诊断腰椎峡部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腰椎SCT容积扫描,经后处理重建检出的腰椎峡部裂42例,分析其MPR成像的CT表现,评价对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MPR额状面、经椎弓矢状面重建成像清晰显示42例79处峡部裂;常规椎弓CT轴位像仅检出28例58处峡部裂,漏诊14例,漏诊率33.3%(14/42)。结论SCT容积扫描,MPR重建对峡部裂及其相关继发病变具有良好的显示能力,是检出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较理想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认识。方法对38例椎体后缘软骨结节临床特征和X线、CT表现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38例均以腰腿痛为主诉就诊,部分伴有间歇性跛行,X线腰椎侧位片见病变椎体(以腰4、5椎体为主)后下(或上)角有骨缺损及该区有游离骨块突入椎管内,CT主要特征表现为软骨结节,椎体后缘骨质缺损区和凸向椎管内的骨突环碎片,可伴有椎间盘突出。结论CT扫描对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有特征性表现,具有可靠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诊断为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AI)的髋关节的X线及CT表现的特征分析,归纳总结其影像特点。方法对78例96个FAI髋关节的X线及CT片进行影像特征分析、分型。结果①、FAI的特征性X线及CT征象包括:非球形股骨头、股骨颈枪柄样畸形、股骨颈骨突、深髋臼、交叉征或8字征、髋臼内突、股骨颈前方凹痕征及皮质硬化、骨颈疝窝;FAI的非特异性改变包括:髋臼外上缘增生、髋臼外缘骨化或钙化,髋臼关节面下囊变、股骨头囊变、髋关节外侧间隙狭窄。②、96个FAI中,Cam型23个,Pincer型14个,混合型59个。结论股骨头颈交界处的畸形和髋臼的异常形态是FAI诊断的主要征象,其他骨性关节炎的异常影像表现是诊断FAI的参考征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粘连性肠梗阻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例的CT图像。结果 18例肠梗阻(100%)诊断明确,其中4例肠壁坏死均有CT直接征象支持。10例(55.6%)的CT表现能明确肠梗阻分型,3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回肠远段见明显"小肠粪性纤维素征"。结论多层螺旋计算机扫描能够提供部分粘连性肠梗阻的粘连类型,使临床诊断明确、具体,指导临床选择一个更加适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