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病理诊断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 用免疫组化,特殊染色及HE染色对8例病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6例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坏死,病变区、交界区及非病变区呈现一定的病理变化12例早期坏死不明显,应注意寻找新月体组织细胞;免疫组化表达MCA387、CD68有助于诊断;EBV阳性提示与病毒感染有关;抗酸染色有助于除外淋巴结核。结论 发热、淋巴结肿大、特征性的淋巴结坏死、增生的组织细胞及免疫组化有助于HNL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3.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3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仁刚  陈德忠 《四川医学》2007,28(7):708-709
目的加深对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HNL患者的临床表现、淋巴结活检病理学特点及其诊治。结果13例均有发热和颈淋巴结肿大,多形性皮疹3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减少8例,血沉升高11例,4例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值上限2倍(2ULN),6例LDH>2ULN。淋巴结活检示副皮质区增生伴灶性或碎屑性坏死,坏死灶内大量吞噬核尘的巨噬细胞,无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少见。免疫组化染色示组织细胞CD68及T细胞CD45RO阳性,CD30阴性。结论HNL确诊有赖于病理形态学,大多为自限性疾病,但应注意随访。  相似文献   

4.
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3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艳华  金光润 《吉林医学》2003,24(2):142-142
1972年日本病理学家Kikuchi与Fujimoto描述了一组良性疾病,好发于青年女性,病理特点为伴有吞噬核碎片的灶性组织细胞增生的淋巴结炎,被称为Kikuchi-Fujimoto'sdiscase(KFD)。1982年后本病在我国似有增多趋势。我院于1999年4月至2002年3月共收治3例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例1:患者女,14岁,主因发热伴左颈部疼痛1周而入院。该患于入院前1周无何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无规律性,自测体温达39.2℃,伴右颈部持续性钝痛,无颈部活动受限,伴头晕、头痛,于门诊静点“青霉素、甲硝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HN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结果21例中,男6例,女15例。患者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伴高热、外周血白细胞降低为临床特征。病理表现:淋巴结呈破碎状,淋巴结内见边界清楚的碎屑样坏死、组织细胞增生及纤维素沉积,不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HNL临床少见,多见于年轻女性。临床表现及病理皆有其特点;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确诊HNL的重要手段;易误诊为恶性淋巴瘤。  相似文献   

6.
坏死性淋巴结炎又称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于 1972年首先为日本学者Kikuchi和Fujinmoto等分别描述,故又称菌池(Kikuchi)病。本病临床主要表现为1个或多个淋巴结肿大,有时由于异型免疫母细胞的成片出现或多形性组  相似文献   

7.
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种易被误诊的非肿瘤性淋巴结增大性疾病 ,临床及组织学表现特殊。现将我院 1990~ 2 0 0 1年收治的 15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5例 ,女 10例 ,其中 3例门诊病理确诊者均为女中学生。年龄 15~ 37岁 ,平均 2 1岁。1.2 临床表现  15例均以发热起病 ,8例起病前 1~ 4周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史 ,7例无明显诱因 ,体温波动在 37.6℃~ 4 0℃ ,其中弛张热 8例 ,不规则热 7例 ,8例发热持续 1个月左右。均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直径 1~ 3cm ,质中 ,边界清 ,可移动 ,无痛或轻触痛 ,累及两侧 3例 ,合并颔下 2例 ,…  相似文献   

8.
目的更好地认识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初步探讨其病因及病理过程。方法用病理学方法研究19例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结果患者年龄4个月~65岁,其中小于15岁者占36.3%,大多数患者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镜下主要表现为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增生,部分组织细胞呈泡沫样或类上皮细胞样,少数病例可见免疫母细胞、前单核细胞和透明T细胞。大部分淋巴结伴有不同程度的坏死,少数病例在坏死处有纤维母细胞增生。部分小血管壁可见纤维素样坏死。结论本病组织学表现复杂,作者认为形态学的差异与不同的致病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9.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HNL) ,常因发热及淋巴结肿大而就诊。临床表现与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转移性癌类似、病理组织学诊断有一定的困难。我科对 9例HNL 的病例行常规组织学检查基础上作免疫组化检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9例中男 5例 ,女 4例 ,年龄 8~ 44岁 ,平均年龄 2 2岁。其中青少年 7例。病人均表现为浅表淋巴结肿大 ,其中颈部淋巴结肿大 8例 ,伴发热 5例 ,血沉检查 7例中 5例增快。临床多疑为恶性淋巴瘤或结核。1.2 病理检查 本组 9例均为淋巴结活检标本 ,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 ,9例均…  相似文献   

10.
18例小儿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小儿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18例经淋巴结活检确诊为HNL患儿的临床与病理组织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临床以长期发热、淋巴结肿大、白细胞下降为特点;病理特征为淋巴结的副皮质区或皮质区碎屑样坏死和组织细胞增生。本组抗生素治疗无效,5例仅给予对症治疗,体温在热程14-38d自行降至正常;6例用非甾体类消炎3-7d后体温降至正常,7例使用糖皮质激素体温均降至正常。1例出院后1年8个月再次入院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提示HNL是一种良性自限性淋巴结病变,预后多良好,临床与组织学易与淋巴瘤混淆,个别可发展为SLE,临床应注意随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19例胃嗜酸性肉芽肿(CEC)的临床病理诊断资料,探讨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误诊原因及避免误诊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9例胃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9例病例中术前诊断中,16例误诊为胃溃疡,2例误诊为胃癌,仅1例确诊为胃嗜酸性肉芽肿,误诊率高达94.74%。手术后病理诊断均确诊为胃嗜酸性肉芽肿。结论该病种临床误诊率高,病理诊断是其唯一确诊途径;强调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知度,手术前进行胃镜挖掘性多点活检或术中进行快速病理检查是减少误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华  张玉庚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7,16(3):285-287,291,I0002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分型的特点及其随访结果。【结果】早期3例,晚期8例,晚期预后差。5例筛状型,2例管状型,2例混合型,2例实性型。管状型、筛状型预后好,混合型和实性型预后差。【结论】腺样囊性癌具有发病隐匿,嗜神经生长,治疗以手术彻底切除为主等特点,不同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对预后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阐明儿童期特发性男性乳腺发育(CIG)的性质。方法对37例儿童特发性乳腺进行临床病理学形态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妊娠中特异β-1-糖蛋白(SP1)、癌胚抗原(CEA)、上皮膜抗原(EMA)和角蛋白(KT)的表达。结果 SP1、CEA、EMA、KT在CIG与正常乳腺中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乳腺癌比较,上述指标SP1、CEA、KT在二者中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EMA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上述结果提示CIG是一种近似正常的良性增生。  相似文献   

14.
网络在线教学已经成为病理学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使得网络在线教学成为疫情下顺利完成病理学工作的唯一途径.本文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病理学系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为对象,分析和讨论了在新冠疫情期间病理学全网络教学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为未来建立和完善病理学线上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复合型方式提供借鉴和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基层医院尸检病例的死亡原因及临床病理学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为不明原因猝死病例的诊断和预防提供一定的依据参考。方法收集山西省长治市人民医院病理科2004年1月—2012年12月发生的51例病理尸体解剖资料,对其死因及临床病理学特点进行研究及分析。结果51例尸检中49例找到了确切死亡的原因,占96%,其中以心血管疾病最常见,占52.9%,其次是中枢系统疾病,占11.8%;再次是肺动脉栓塞,占10%。结论通过对尸检病例的病因和其临床病理学特点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不仅可以明确死因,也可以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6.
由于忽视临床病理基本知识的培训,医学研究生普遍缺乏基本临床病理学素养,严重影响了其医疗技术的提高。具体分析临床医学研究生临床病理教学的现状及加强临床病理学通识教育的必要性,提出加强临床病理学通识教育的具体措施,以期为提高研究生的基本临床病理素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19例胃嗜酸性肉芽肿(CEC)的临床病理诊断资料,探讨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误诊原因及避免误诊的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9例胃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9例病例中术前诊断中,16例误诊为胃溃疡,2例误诊为胃癌,仅1例确诊为胃嗜酸性肉芽肿,误诊率高达94.74%.手术后病理诊断均确诊为胃嗜酸性肉芽肿.结论 该病种临床误诊率高,病理诊断是其唯一确诊途径;强调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知度,手术前进行胃镜挖掘性多点活检或术中进行快速病理检查是减少误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脏病理特征,探讨其与血清学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114例慢性HBV感染者,所有患者均行肝穿刺组织活检,同时检测肝功能、HBeAg和HBVDNA定量,分析肝组织炎症分级(G)和纤维化分期(S)与HBeAg状态、HBVDNA水平的关系。结果114例患者中,113例(99.12%)患者肝组织发生病理改变,53例(46.49%)患者肝脏炎症分级和/或纤维化分期≥G2/$2。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患者年龄、血小板计数、HBVDN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炎症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化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HBeAg与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无关(r=-0.006,r=-0.147,P〉0.05)。HBVDNA定量分层分析,≤5lg拷贝/ml组、6—7lg拷贝/ml组和≥8lg拷贝/ml组HBeAg阴性患者分别为47例(83.93%)、8例(19.15%)和0例,≤5lg拷贝/ml组和其余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肝组织学≥G2/S2分别为33例(58.93%)、18例(42.86%)、2例(12.5%),≥8lg拷贝/ml组和其余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HBVDNA水平与纤维化分期负相关(r=-0.279,P〈0.05),与炎症分级无关(r=-0.091,P〉0.05)。结论绝大部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有不同程度肝组织病理变化;HBeAg阴性患者较HBeAg阳性患者有更为严重肝脏病理变化,HBeAg状态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无关,HBVDNA水平和肝脏纤维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Maffucci's综合征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对1例Maffucci's综合征病例特点进行分析,并复习国内52例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该病发病率低,与性别无关,慢性起病,多见于青春期,无家族史;四肢皮下多发性血管瘤往往为其首发症状,骨软骨瘤好发于四肢长骨的干骺端,呈多发性,伴有关节肿胀、畸形及静脉石,恶变4例.X线示多发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病理表现为分化良好的肿瘤性软骨细胞及软骨基质组成.结论 Maffucci综合征是一种多发性内生性软骨瘤病伴有软组织血管瘤的慢性非遗传性疾病,罕见恶变.病变部位以四肢长骨为主,X线和病理检查是其有效的诊断手段,无特殊治疗方法,与胚胎时期软骨发育障碍有关,具体机制至今不清.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双语教学的课堂教学效果,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把任务型双语教学法应用于临床医学专业病理学教学中.通过学生对任务型双语教学法的评价,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及实施任务型双语教学法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任务型双语教学法应用于临床医学专业病理学教学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