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2013年收集的694例ADR报告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用药情况及ADR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94例ADR报告中,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占73.34%;药品种类中抗感染药引发ADR例数最多(占57.35%),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9.31%);ADR损害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占45.10%),其次为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分别占25.36%和19.02%)。结论:临床应提高ADR监测报告质量,加强抗感染药的合理使用,减少ADR的发生,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我院134例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范明霞  段露清 《中国药房》2008,19(2):131-13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到的134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134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有99种(含不同剂型和规格),其中抗感染药居首位(34种,34.34%),其次为中药制剂;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94例/次,59.49%);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加强和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2年收集到的90例有效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0例ADR报告中,66例1965岁患者发生ADR,占73.33%;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ADR 43例,占47.78%;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中药制剂41例,占49.38%,其次为抗感染药物19例,占21.11%;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32例,占36%);新的ADR 32例,主要为中药制剂引发;严重ADR9例,其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6例。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扈福  朱思佳  扈晓雯 《中国药房》2011,(46):4398-4400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10年收集到的180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180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有8大类,其中以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比例最高(占35.00%),其次为中药及中药注射剂(占26.11%);静脉滴注比例较其他给药途径高(占82.22%);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比例最高(占37.78%),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占17.78%)。结论:临床应重视合理用药监测,积极上报ADR报告,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我院2007年11月~2008年10月24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振波  庄洁  韩健 《中国药房》2010,(6):533-53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11月~2008年10月收集的246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46例ADR报告共涉及120种药品,静脉滴注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64.63%);抗微生物药发生率最高(42.28%),其次是中枢神经系统药(13.01%)、循环系统药(10.57%)、中药制剂(7.32%);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占所有中药制剂的50.00%;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1.63%);严重的ADR有11例(4.47%),新的ADR有1例(0.41%)。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平顶山市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平顶山市ADR监测中心2013年上报的3 750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3 750例发生ADR的患者中,男性1 619例(占43.17%),女性2 131例(占56.83%);ADR可发生于各年龄段患者;抗病原微生物药引发的ADR病例数所占比例最高(889例,占23.71%),其次为中药制剂(628例,占16.75%);静脉滴注是最易引起ADR的给药途径(2 244例,占59.84%)。结论:应合理使用抗病原微生物药和中药制剂,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我院20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吕子涛  李连茂  崔恩臣 《中国药房》2009,(32):2535-253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与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9年6月上报的209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类别、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9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0类64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居首位,有137例(65.6%),其次是中药制剂,有41例(19.6%);主要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有186例(占89.0%);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128例(占55.9%)。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加强药品安全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并分析医院2014年收集的387例有效ADR报告。结果 387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129种,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比例最高(166例,占42.89%);静脉注射(包括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330例,占85.27%);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肿瘤及其辅助用药(163例,占42.12%),其次为中药针剂(78例,占20.16%);ADR损害类型主要以消化系统为主(93例,占24.03%),其次为血液系统损害;新的、严重的ADR 166例,占42.89%。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11~2012年收集的212例ADR报告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212例ADR中,涉及用药品种45个,>50岁以上患者出现ADR的例数最多(138例,占65.09%);静脉用药为引发ADR的主要途径(192例,占90.57%);抗感染药引发的ADR位居首位(130例,占61.32%),其次是中药制剂(44例,占21.69%);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其次是全身性损伤、心血管系统及消化系统损伤;212例ADR以一般属性ADR为主,新的或严重ADR占有一定比重;ADR报告职业中,护士报告最多。结论给药途径、药物种类等因素均会影响ADR的发生,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特别是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的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进而有效的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8年收集到的26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人发生ADR的几率较高;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50.38%),其次为中药注射剂(10.77%);静脉给药途径较其他给药途径更容易发生ADR(92.69%);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及循环系统损害。结论应加强医院ADR的报告及监测工作,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年收集到的116例有效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40种,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39例,占33.62%);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ADR最多(109例,占93.97%);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菌药物(53例,占45.69%),其次为中药制剂(44例,占37.93%);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80例,占68.97%),其次为全身性损害(以过敏性反应为主)和神经系统损害;新的ADR为18例,占15.52%,以中药注射剂为主(10例);严重的ADR有1例,为抗菌药物引起的剥脱性皮炎。结论: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重视和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7~2009年通过网络系统向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上报的98例中药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发生率居前10位的中药、严重的ADR、ADR发生时间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8例中药ADR共涉及31个中药品种,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ADR的发生率最高(39.80%);静脉滴注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86.73%);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33.33%);中药注射剂是引发中药ADR的主要剂型;注射用穿琥宁引发的ADR最多(21.43%);严重的ADR有7例(7.14%);用药当天发生ADR的比例最大(85.71%)。结论:应提倡合理使用中药,重视中药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正确判断ADR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3年收集到的366例有效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103种;≥50岁的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189例,占51.64%);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334例,占91.25%);最易引发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87例,占23.77%),其次为心血管药物(73例,占19.95%);ADR损害类型主要以心外血管系统损害为主(106例,占22.80%),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00例,占21.50%)。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工作,以规范临床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表现和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8-2009年上报到山东省ADR监测中心的502份门诊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2例ADR报告中,抗菌药物所引起ADR最多,有109例(占21.71%);其次为中药制剂,有90例(占17.93%)。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有278例(占55.38%)。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多数,有138例(占27.49%)。结论:医务人员应强化合理用药意识,开展和加强临床ADR监测,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中药制剂的应用及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7年12月-2008年12月我院使用中药制剂住院患者的科室、病种、用药种类及引发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65535例次患者使用中药制剂,涉及35个科室、1400种疾病、267种中药制剂、20种剂型,其中抗肿瘤、益气扶正、清热宣肺类中药制剂为主要使用品种。此期间我院共收集中药不良反应92例,涉及29种中药制剂,以七叶皂苷钠注射液发生率最高为29例,占31.52%;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结论:我院住院患者中药制剂的使用较为合理,但应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08年6月收集到的177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经、ADR出现时间、ADR涉及药品种类、抗微生物药物类别、涉及器官或系统及具体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7例ADR涉及药品76种,抗微生物药物居首位(44.63%),其次是中药制剂(9.60%);给药途经以静脉滴注为主(58.19%);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36.27%);严重的ADR有3例。结论:应高度重视ADR工作,加强合理用药特别是抗微生物药物合理用药教育,慎用静脉注射剂,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我院27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年上报的270例ADR报表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0例ADR中,男性132例(48.89%),女性138例(51.11%),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72a,〈10a和〉60a患者人数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静脉滴注发生率较高(51.85%);抗菌药物引起ADR比例最高(58.52%),尤以头孢菌素类多见,其次为中药注射剂(19.26%);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新的和严重的ADR共8例(2.96%)。结论:重视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加强ADR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11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濮阳市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10年6月收集的11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10例药品不良反应中,60岁以上患者较多,共64例,占58.18%;静脉给药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为79例,占71.82%;由抗菌药物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最多,共37例,占33.64%,其次为中药制剂,共19例,占17.27%;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多见,有39例占35.45%。结论:应以抗菌药物和中药制剂为重点,加强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2009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药品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9年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汇总分析。结果:由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所占比例最高(48.75%),其次为中药注射剂(25.00%);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常见(53.75%);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87.50%)。结论:应以抗微生物药、中药注射剂为重点,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