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艳伟  于晓玲  申玉超 《中国药房》2014,(17):1574-1577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中Wnt信号通路及相关因子Wnt1、β-连环蛋白(β-catenin)及蓬乱蛋白1(dvl-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UVECs分为空白对照组、ox-LDL(50 mg/L)组和低、高剂量(ox-LDL 50 mg/L+阿托伐他汀0.5、10μmol/L)组,分别加入相应药物培养24 h后,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各组细胞中一氧化氮(NO)含量,用免疫组化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Wnt1、β-catenin及dvl-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他3组细胞中NO含量明显减少(P<0.01),Wnt1、β-catenin、dvl-1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强(P<0.01);与ox-LDL组比较,低、高剂量组细胞中NO含量均明显增加(P<0.01),Wnt1、β-catenin、dvl-1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弱(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抑制ox-LDL诱导的HUVECs中Wnt信号通路及相关因子表达,其可能是阿托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和阿托伐他汀单独或联合应用对高胆固醇血症兔主动脉斑块面积和TNF-α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高胆固醇饮食8周后,随机加喂淀粉(淀粉组,n=6)或阿托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组,5mg·kg-1·d-1,n=6)或罗格列酮钠(罗格列酮组,3mg·kg-1·d-1,n=6)或罗格列酮钠联合阿托伐他汀(联合组,阿托伐他汀钙5mg·kg-1·d-1、罗格列酮3mg·kg-1·d-1,n=6)喂养4周。以普通饲料喂养兔作为正常对照(对照组,n=6)。各组兔共喂养12周后,取兔主动脉测定内膜斑块面积,同时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24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和单核细胞细胞培养上清液TNF-α。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胆固醇饮食各组兔血浆和外周血单核细胞1TNF-α水平升高(均P〈0.01);与淀粉组相比,阿托伐他汀和罗格列酮体内干预都能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兔主动脉斑块面积百分数、血浆和外周血单核细胞TNF-α水平,且二者联合干预降低程度更显著(P均〈0.01);兔主动脉斑块面积与血浆/外周血单核细胞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和罗格列酮可能通过抑制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TNF-α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且二者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两组均行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方案,阿托伐他汀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每晚睡前口服,连用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并通过彩超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阿托伐他汀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阿托伐他汀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厚度和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IMT)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斑块数量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具有降脂、抗炎作用,能改善血管内斑块的炎症反应,从而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减少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大小和厚度,阻断和逆转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展。  相似文献   

4.
阿托伐他汀抗家兔内膜损伤后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将29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7例、病理组7例、用药5周组7例及用药9周组8例。实验前后抽血测定血脂全套,主动脉标本用作普通光镜、透射电镜及斑块面积检查。结果阿托伐他汀显著降低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用药组血管内膜厚度、内膜中泡沫细胞、平滑肌细胞(SMC)明显减少,未见合成型SMC,用药9周组与病理组相比斑块面积减小。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明显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塑华  孙佳凡 《中国药房》2009,(35):2762-2764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50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1,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比较2组颈动脉斑块积分、血脂、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6个月、12个月复诊时的颈动脉斑块积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3个月后血脂水平显著下降,6个月后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下降。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促进斑块消失,降低血脂。  相似文献   

6.
陈海  袁莉  方玲  魏达友  倪福文 《中国医药》2010,5(3):220-222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阿托伐他汀与银杏叶制剂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颈动脉超声相关指标及血脂的影响,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的药物干预疗效。方法选择经超声检查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206例,然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其中对照组50例、阿托伐他汀组52例、银杏叶制剂组53例、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制剂组51例。对照组单用西药基础治疗,其他3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银杏叶(80mg,3次/d)、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剂量同前2组),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和血脂的变化,观察时问为6个月。结果阿托伐他汀组、银杏叶制剂组、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组颈动脉斑块、血脂定量下降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而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制剂组颈动脉斑块定量下降最明显,与其他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阿托伐他汀、银杏叶均可使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缩小,IMT变薄,且联合用药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加味补阳还五汤对动脉硬化模型家兔血脂、CRP变化的影响。方法健康新西兰兔6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加味补阳还五汤组,共4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新西兰兔采用高胆固醇饲料并免疫损伤诱发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观察各组血脂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并比较。结果对血脂的影响:高脂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及加味补阳还五汤组TC、LDL-C均明显低于高脂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高脂对照组(P<0.05),阿托伐他汀组与加味补阳还五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CRP的影响:高脂对照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加味补阳还五汤、正常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具有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脂、抗炎作用来完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补肾和脉方(HMF)对载脂蛋白 E 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的治疗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 24 只 ApoE-/-小鼠随机分为高脂组、 HMF 组和阿托伐他汀组, 每组 8 只。高脂组给予高脂饲料(0.25%胆固醇和 15%可可脂) 喂养, HMF 组给予高脂饲料+HMF[1.37 g/(kg·d)]喂养, 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高脂饲料+阿托伐他汀[5 mg/(kg·d)]喂养。8 周后, 戊巴比妥钠(0.8%, 0.05 mL/10 g)腹腔注射麻醉, 取小鼠胸主动脉切片, 行常规 HE 染色观察胸主动脉斑块大小; 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巨噬细胞 CD68、 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 白细胞介素 (IL) -1β 和 IL-8 的表达水平。并采用日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量小鼠总胆固醇 (TC) 和总三酰甘油 (TG) 水平。结果 HMF 组胸主动脉斑块大小, 胸主动脉斑块内 CD68、 TNF-α、 IL-1β和 IL-8 的表达水平, TC、 TG 水平均明显低于高脂组, 高于阿托伐他汀组 (均 P<0.05)。结论 HMF 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 可抑制 AS 进展, 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脂, 减轻斑块炎症细胞浸润, 减少炎症因子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9.
罗勇 《上海医药》2016,(23):25-27
目的:探析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2例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单一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对比分析它们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斑块面积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临床治疗上,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血脂指标。  相似文献   

10.
吴卫  卢理英  邹颖 《海峡药学》2012,24(5):204-205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及调脂作用.方法 选择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中层厚度(IMT)、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结果 治疗组颈动脉IMT在12个月后缩小显著(P<0.05).血脂变化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初诊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除有良好的降脂作用外,还可以稳定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内动脉易损样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来本院就诊治疗的14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他汀组(65例)和联合用药治疗组(75例)。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单独治疗,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联合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的斑块面积和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均减少,且联合用药治疗组的面积小于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中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升高,且两组患者TG、TC、LDL-C、H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普罗布考联合用药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血脂水平,同时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  相似文献   

12.
《中国药房》2019,(3):338-343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与一氧化碳供体分子3(CORM-3)联用对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模型大鼠炎症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取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他汀组[灌胃阿托伐他汀2 mg/kg]、他汀+CORM-3组[灌胃阿托伐他汀2 mg/kg+腹腔注射CORM-3 10 mg/kg],每组8只。对照组大鼠予以基础饲料喂养,右颈总动脉只经历手术暴露但不予损伤并用生理盐水代替药物干预;其余3组大鼠均予以高脂饲料喂养+右颈总动脉损伤+异种蛋白注射刺激免疫炎症反应等方法复制AS易损斑块模型,继续饲养10周后,给予相应药物进行干预,每天1次,连续2周。末次给药24 h后取腹腔动脉血,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0(IL-10)、单核细胞超化蛋白1(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浆中丙二醛(MDA)、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表达水平,并取右颈总动脉在光镜下观察病理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DL-C、hs-CRP、MCP-1、MMP-9、MDA、ox-LDL水平和HO-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HDL-C、IL-10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右颈总动脉形成明显的易损斑块。与模型组比较,他汀组和他汀+CORM-3组大鼠LDL-C、hs-CRP、MCP-1、MMP-9、MDA、ox-LDL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HDL-C、IL-10水平和HO-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除LDL-C、HDL-C外其余指标他汀+CORM-3组改善效果较他汀组更明显(P<0.05),他汀组颈动脉斑块改变尚不明显,但他汀+CORM-3组AS病变较模型组和他汀组显著减轻,斑块结构也更趋稳定。结论:阿托伐他汀与CORM-3联用对AS易损斑块模型大鼠炎症及氧化应激指标的改善作用强于单用阿托伐他汀,能促进AS易损斑块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存在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并有斑块形成的患者11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对照组62例,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疗程4个月(16周).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 阿托伐他汀10mg、20mg均能明显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降低TC、TG、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更进一步降低降低IMT(P<0.05)、TC、LDL-C(P<0.05)和升高HDL-C水平(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以明显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可作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丹参酮ⅡA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及巨噬细胞RAW264.7胆固醇逆向转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LDLR-/-小鼠32只随机分为4组,给予普通饲料或高脂饲料喂养12周。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丹参酮ⅡA组、阿托伐他汀组给予丹参酮ⅡA溶液、阿托伐他汀溶液干预12周。RAW264.7细胞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100 mg·L^(-1)诱导24 h,并同时给予含有丹参酮ⅡA低、中、高剂量(10、20、40μmol·L^(-1))的培养基。检测小鼠血清TC、TG、LDL-C、HDL-C值。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根部、RAW264.7细胞内脂质积聚。Western blot测定小鼠主动脉组织、肝组织、RAW264.7细胞ABCA1、ABCG1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阿托伐他汀降低小鼠血清TC、TG、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P<0.05),减小小鼠主动脉根部斑块相对管腔面积比值,上调小鼠主动脉组织、肝组织ABCA1、ABCG1蛋白水平(P<0.05);丹参酮ⅡA减少RAW264.7细胞内的脂滴累积,ABCA1、ABCG1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丹参酮ⅡA通过促进胆固醇逆向转运,抑制泡沫细胞形成,改善脂代谢,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改善作用。方法将6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高、中、低剂量组,各12只。高脂高糖饮食复制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药物治疗组大鼠第12周开始接受阿托伐他汀灌胃治疗,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的溶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分析各组大鼠血清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并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Wnt/β-Catenin通路蛋白的表达,HE染色分析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脂饮食模型组大鼠血清TG,TC,AST,ALT水平明显升高,羟脯氨酸含量增高,MMP2,MMP9,Wnt1,Wnt4,β-Caternin表达明显增强;而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改善上述异常,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改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16.
刘云志 《海峡药学》2013,25(2):113-1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脂质代谢及颈动脉粥样斑块影响。方法选择80例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严格控制饮食、适当运动锻炼及控制血糖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口服,连用6个月。结果治疗6个月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斑块大小和IMT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斑块大小和IMT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治疗后斑块大小和IMT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可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中层厚度,减少颈动脉斑块大小,具有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结构及功能的作用,是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控制效果。方法:将68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仅用阿司匹林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颈总动脉内径(CCAD)、颈动脉膜中层厚度(CIMT)、斑块体积以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CAD、CIMT、斑块体积以及血脂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CAD显著大于对照组,CIMT、斑块体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能显著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有效扩大CCAD,减小CIMT和斑块体积,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存在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并有斑块形成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对照组52例,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00mg,每天1次,共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和斑块大小以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 6个月后,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TC、TG、LDL-C水平明显降低,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明显减轻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效降低血脂水平,从而缩小动脉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瑞舒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补体因子H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处补体因子H(CFH)表达的影响。方法 8周龄ApoE-/-小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Ⅰ(高脂饲料喂养10周)、模型组Ⅱ(高脂饲料喂养20周)、预防组(在给予高脂饲料的同时予瑞舒伐他汀预防性给药10周)和治疗组(于高脂饲料喂养10周后,给予瑞舒伐他汀,喂至20周)。阶段试验结束时取主动脉做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CFH 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检测血脂及血清hsCRP、C3a水平。结果与模型组Ⅰ和模型组Ⅱ比较,预防组及治疗组ApoE-/-小鼠主动脉内膜和斑块内CFH表达增多;CFH的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血脂、hsCRP、C3a水降低(P<0.01或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降低血脂水平,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免疫反应,增加CFH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颈动脉超声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0例经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阿伐他汀10mg/d口服治疗及饮食控制,观察时间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中血脂降低水平同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颈动脉斑块IMT在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明显的减少(P<0.05);而对照组以上指标无明显的变化。结论阿托伐他汀除有良好的降脂作用外,还有稳定甚至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