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林忠生 《医学文选》2003,22(3):310-311
目的 探讨急性肠梗阻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95例急性肠梗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以中老年为主,前4位病因分别是肠粘连35例(36.84%)、腹外疝嵌顿16例(14.73%)、肠肿瘤14例(10.15%)、肠扭转7例(7.36%)。死亡3例,病死率3.15%。结论 对肠梗阻采取保守性治疗无效时,应及时行手术治疗,以预防ARDS、MODS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邓友松  赵福英 《重庆医学》2013,(29):3556-355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寻找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62例经手术证实的60岁以上急性肠梗阻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结果引起肠梗阻的病因中,肠粘连24例(38.7%),肿瘤18例(29.0%),腹外疝12例(19.3%),肠扭转4例(6.5%),其他原因4例(6.5%)。其中绞窄性肠梗阻10例(16.1%),术后有并发症28例(45.2%),死亡4例(6.5%)。结论围术期处理、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方式能降低老年急性肠梗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肠梗阻病因及外科治疗效果,为老年急性肠梗阻早期有效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急诊外科接受治疗的45例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急性肠梗阻的主要病因有肠道肿瘤16例、肠扭转8例、嵌顿性疝7例、肠系膜血管栓塞4例、肠粘连10例。肠道肿瘤和肠粘连是老年急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37例(82.22%)患者合并1种或1种以上的基础疾病,38例(84.44%)行手术治疗,17例(42.50%)有并发症,死亡3例(6.67%)。结论 伴有严重基础疾病和手术耐受能力差等是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危险因素。重视对老年急性肠梗阻的认识,及时诊治是拯救患者生命的重要途径。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有其自身的临床特点,年龄不是决定手术的关键因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CT可提供有效诊断,以手术治疗为主,行肠管造瘘的比例较高;粘连性肠梗阻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对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要重视合并症和肠梗阻所致代谢紊乱,术前正确把握手术指证,正确评估,选择正确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等综合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可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降低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肠梗阻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月广东省恩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采用手术治疗12例,包括小肠切除吻合、结肠切除吻合及各种结肠造瘘、肠扭转复位、粘连松解术等;非手术治疗18例,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肥皂水灌肠等。记录两种方法的治愈例数和死亡例数,以观察其有效性。结果手术治疗的治愈率为91.7%,病死率为8.3%;而在非手术治疗患者中,治愈率为61.1%,病死率为38.9%。两种方式比较,手术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非手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对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治愈率较高,但由于老年患者的情况特殊,更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
常嘉荣 《吉林医学》2014,(5):1019-1020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肠梗阻的病因、诊断方法和治疗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粘连性肠梗阻(54.6%)、肠道恶性肿瘤(22.7%)和腹嵌顿疝(13.7%)是导致老年急性肠梗阻的主要病因。手术治疗治愈率为93.33%,病死率为6.67%;而非手术治疗,治愈率为85.71%,病死率为14.29%。记录两种方法的治愈例数和死亡例数,以观察其有效性。结论:高龄患者合并症多,及时诊断、合理治疗,正确的术式选择是控制老年急性肠梗阻死亡率的重要因素,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金德  孙玉成  金恩鸿 《吉林医学》2003,24(6):513-514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肠梗阻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2年3月至2002年3月间收治的70岁以上急性肠梗阻患者10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病因中肿瘤患者占61.9%(65/105),其次肠粘连15.2%(16/105),肠扭转7.6%(8/105),粪块堵塞5.7%(6/105),腹外疝4.8%(5/105),肠麻痹2.9%(3/105),肠系膜血管疾患1.9%(2/105)。术后并发症发生59.1%(62/105),手术病死率18.1%(19/105)。结论:肿瘤是高龄急性肠梗阻的主要病因,其临床表现有一定特点,这群病人多伴衰弱、并存病多,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尤其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2例急性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82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均给予及时手术,治愈80例,死亡2例,病死率为2.44%。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是提高急性肠梗阻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键;而急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正确选择,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收治20例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病例资料.结果 20例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行一期肠切除吻合术18例(90%),行姑息性结肠造瘘2例(10%),术后切口感染3例,无吻合口漏,无手术死亡.结论 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外科治疗行一期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肠梗阻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特点。方法对1999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60岁以上经手术证实的急性肠梗阻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患者中恶性梗阻29例(占51.8%),肠粘连11例(占19.6%),腹外疝7例(占12.5%),肠扭转3例(占5.4%),肠系膜动脉栓塞2例(占3.6%),其它4例(占7.1%)。术后出现并发症19例(占34%),死亡2例(占3.6%)。结论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以恶性梗阻多见,合并症多,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治疗的关键,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冉江林 《四川医学》2012,33(8):1430-1431
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肠梗阻的病因并探讨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9年7月~2011年7月间收治的85例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手术治疗32例,接受保守治疗53例。行手术治疗的32例患者中,将7d内进行手术治疗的记为实验组,≥7d进行手术治疗的记为对照组,分别对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32例手术治疗的患者,治愈28例,治愈率87.5%,死亡3例,病死率12.5%,保守治疗的53例患者中,治愈34例,治愈率64.15%,死亡19例,病死率35.85%。实验组病死率以及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肠梗阻如果能够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可以减低其病死率以及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Li YS  Li N  Li YX  Ren JA  Zhu WM  Zhao YZ  Wang J  Zheng L  Li JS 《中华医学杂志》2012,92(2):91-93
目的 探讨慢性放射性肠损伤( CRII)外科治疗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外科连续治疗的206例CRII患者资料.其中男64例,女142例,年龄(50±11)岁.总结手术原因、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 206例CRII患者手术治疗229次,其中手术≥2次者31例.手术原因为肠梗阻142例次、肠瘘56例次、直肠炎12例次、出血6例次及其他手术13例次.229例次手术包括:病变肠切除+Ⅰ期肠吻合术142例,病变肠切除+肠造口术57例,病变肠袢旷置术14例,其他手术16例.术后肠道相关并发症53例(25.7%),术后28 d内病死率2.4%( 5/206).结论 合并肠梗阻、瘘、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CRII需要外科治疗,选择合适的患者可以成功地实施病变肠切除Ⅰ期吻合,合理地应用肠造口术能够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时机及指征.方法 总结分析2004年4月~2010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1例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和手术效果.结果 治愈53例,好转6例,治愈率为86 9%(53/61);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单纯性肠梗阻和绞窄性肠梗阻的鉴别非常重要;单纯性小肠梗阻可先行保守治疗,而绞窄性小肠梗阻应尽早手术治疗;早期诊断并及时手术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Ⅰ期肠切除吻合术治疗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6例行Ⅰ期肠切除吻合术的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等,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术后出现吻合口瘘1例,切口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69%,无死亡病例,经进一步治疗后均治愈出院,且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结论对于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患者行Ⅰ期肠切除吻合术并联合辅助治疗可促使疾病痊愈,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廖伟敏 《华夏医学》2009,22(6):1042-1043
目的:探讨成人肠梗阻的病因及手术时机选择.方法:将160例行手术治疗的成人肠梗阻,按年龄分为小于45岁组(A组)和大于45岁组(B组),回顾性分析成人肠梗阻发病原因、与年龄的关系以及手术时机选择.结果:160例中,肠粘连梗阻68例(42.5%),居首位,其次为肿瘤性肠梗阻49例(30.6%).A组肠梗阻病因以粘连性占首位(48.8%);B组肠梗阻病因以肿瘤性占首位(51.4%).合并肠坏死43例,占26.9%,均行肠切除,其中Ⅰ期吻合36例,肠造瘘7例.死亡2例.结论:粘连已成为成人肠梗阻首位病因,肿瘤性肠梗阻位居第二,而且有上升趋势,及时确诊、掌握最佳手术时机是减少肠坏死、肠穿孔、腹膜炎等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近年来的肠梗阻死亡原因。方法:收治急性肠梗阻患者29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机械性肠梗阻为245例(84.5%),其中有肿瘤引起,还有粘连、肠扭转、粪块阻塞的肠内结石梗阻等,动力性肠梗阻为30例(10.3%),血运性肠梗阻15例(5.1%)。非手术治疗246例(84.8%),手术治疗38例(13.1%),死亡6例(2.0%)。结论:急性肠梗阻转变成绞窄性肠梗阻时,要做出早期诊断,正确把握手术时机,防止中毒性休克、MOF、ARDS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经外科手术治疗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39例急性肠梗阻患者。30例患者经腹部立位片、腹部CT确诊为肠梗阻,其中部分病人经肠镜检查明确为肿瘤。根据患者病因给予肿瘤切除手术、坏死肠管切除联合吻合术、粘连松解及肠造口治疗。结果 30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83.33%(25/30),其中有3例患者术后复发,术后再次复发时间为(5.28±1.32)d,肿瘤所致梗阻肠吻合术后漏的发生率为3.33%(1/30)。结论在肠梗阻治疗中应用肠造口、肿瘤切除以及肠粘连松解等疗效确切,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一步探讨老年急性肠梗阻临床和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文选取了我院2003年1月~2008年1月入院治疗的68例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临床相关的病例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本组研究的68例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实施手术后在共有15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06%(15/68),共有4例患者病死,病死率为5.88%(4/68)。结论针对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和治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老年急性肠梗阻的病因及手术时机。方法:选择2012年~2013年在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接受手术治疗患者30例,接受保守治疗的患者20例。结果:本组患者中出现并发症:2例肺部感染,1例肠黏连,1例吻合口感染,1例吻合口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患者接受进一步的治疗,痊愈。49例患者经治疗出院,治愈率为96.0%。1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2.0%。结论:老年急性肠梗阻,起病较为隐匿,病情变化较快,需要做好早期的诊断,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的选择手术的时机,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急性肠梗阻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1例病人中,粘连性肠梗阻31例(43.66%),肠扭转20例(28.17%),肠道肿瘤16例(22.54%),嵌顿疝3例(4.23%),肠套叠1例(1.41%)。分别施行肠粘连松解术、肠部分切除吻合术、肠扭转复位术、肠造瘘术、疝修补和肿瘤根治术等。术后自动出院4例,切口感染11例(15.44%),死亡2例(2.82%)。结论腹腔粘连是急性肠梗阻的最常见病因;腹痛情况、X线腹部平片检查、肠道造影、白细胞计数、呕吐物或排泄物是否有血性液体、血磷检查等有助于把握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肠梗阻的病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005年5月-2010年12月收治的75例经手术证实、60岁以上的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肠梗阻的病因中:肿瘤32例,肠粘连25例,肠扭转6例,肠套叠4 例,肠腔内粪石、异物3例,结肠传输障碍3例,腹外疝2例,术后并发症26例,死亡6例.结论老年急性肠梗阻的主要病因为 肿瘤,肠粘连分别为第一、二位的病因.重视老年患者合并的全身疾病及加强围手术期治疗,早期诊断、合理手术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