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急症主要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性昏迷和糖尿病性低血糖及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此几种情况均可导致病人发生昏迷,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临床死亡率较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60例,其中30例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胰岛索泵治疗(治疗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致病主要原因为感染.治疗组发生低血糖的人次和胰岛素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血糖达标和酮体消失的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容易发生并发症,导致严重的代谢紊乱,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应用胰岛素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金康平  张小罗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3):162-162,179
目的分析、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60例,其中30例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胰岛素泵治疗(治疗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致病主要原因为感染,治疗组发生低血糖的人次和胰岛素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血糖达标和酮体消失的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容易发生并发症,导致严重的代谢紊乱,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应用胰岛素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冯之静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4):149-150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与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科12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胰岛素泵组)和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组(静脉滴注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血酮转阴时间、尿酮转阴时间、胰岛素总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胰岛素泵组在血糖达标、血酮转阴和尿酮转阴时间,胰岛素总用量方面明显优于静脉滴注组(P<0.01);低血糖发生率低于静脉滴注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入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具有血糖达标时间、血酮转阴时间以及尿酮转阴时间短,胰岛素总用量小、低血糖发生率低、安全可靠、稳定有效等优点,值得临床继续研究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特点,减少以腹痛为首发表现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误诊发生率,提高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白2000年-2005年诊治的29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以腹痛为首发表现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特点.结果本组以腹痛为首发表现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共有20(6.7%)例.结论以腹痛为首发表现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情严重,但易引起漏诊、误诊,临床上应重视.  相似文献   

6.
①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②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泵治疗组32例,采用皮下胰岛素泵注射治疗;常规治疗组30例,采用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③结果 胰岛素泵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短,尿酮体消失快,低血糖人均次数少.④结论 胰岛素泵的应用充分实现胰岛素的个体化,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13例病人的护理,分析其临床特点,总结护理方案.结果经及时对症治疗及护理后,13例病人2~5天尿酮体转阴性,血糖控制良好,7—15天好转出院.结论及时正确的补液,胰岛素的应用是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的首要措施,同时加强病情的观察及低血糖的预防.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可以延缓糖尿病的并发症,减少酮症酸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目前临床常见的一种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因病情凶险,如处理不当,常常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合理地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现在谈一谈处理此症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原则是:纠正内分泌代谢紊乱,祛除诱因,防治各种并发症,尽可能地降低或避免病死率.在治疗过程中应尽量防止低血糖、低血钾和脑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对10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的临床资料。方法:随机抽取我院1997-2004年间106例DKA住院患者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小剂量胰岛素可平稳降低血糖,106例患者中无1例发生低血糖、低血钾、脑水肿,治疗成功率达到95.28%。结论:小剂量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特效和不可缺少的药物,有效、安全、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0.
朱玲莉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3):144-144
目的分析、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60例,其中30例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胰岛素泵治疗(治疗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致病主要原因为感染,治疗组发生低血糖的人次和胰岛素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血糖达标和酮体消失的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容易发生并发症,易导致严重的代谢紊乱,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应用胰岛素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邱俊霖  陈文  曾云先  苏会璇  何唐艳 《西部医学》2017,29(10):1409-1413
【摘要】目的 提高临床医师对酮症酸中毒起病患者酸中毒的认识。方法 选择2003年~2013年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北海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87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酮症酸中毒起病,分为122例非酮症酸中毒起病患者和75例酮症酸中毒起病患者两组。然后将两组分为1型糖尿病组和2型糖尿病组,比较各组的年龄、血糖、血钠、血钾、糖化血红蛋白、PH值。结果 在不考虑酮症酸中毒的糖尿病分型的时候,以酮症酸中毒起病的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糖化血红蛋白都低于非酮症酸中毒起病的糖尿病患者。当只将非酮症酸中毒起病的组分为1型糖尿病组和2型糖尿病组后,非酮症酸中毒起病的1型糖尿病的PH值比2型糖尿病组低。当酮症酸中毒起病组和非酮症酸中毒起病的组都分为1型糖尿病组和2型糖尿病组后,DKA起病的2型糖尿病组的血钠正常,而其他3组都具有轻度低钠。结论 临床医师应重视1型糖尿病引起的酮症酸中毒的严重性;对于酮症酸中毒起病的患者,血钠可作为初步区分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起病患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李廷尉 《右江医学》2014,(3):324-326
目的观察重组人胰岛素两种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3例采用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观察组35例采用胰岛素泵持续24h不间断皮下泵入的给药方式,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值、pH值恢复时间、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胰岛素平均用量以及人均低血糖发生次数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经治疗后观察组FB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pH值恢复时间、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胰岛素平均用量及人均低血糖发生次数等方面均明显减少(P〈0.05或〈0.01)。结论胰岛素泵持续不间断皮下泵入的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能有效、较快地控制血糖水平,且低血糖发生风险低。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1例救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重要诱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1例确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经治疗后酮症酸中毒纠正。结论感染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最重要原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若能早期诊断和治疗,则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儿童医源性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糖尿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是糖尿病的一种少见而严重的急性并发症 ,也是糖尿病昏迷的一种特殊类型 ,多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 ,青少年较罕见 ,病死率极高。现介绍的 1例糖尿病病儿就是由于基层医院处理不当造成了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碱中毒、低血糖等各种严重并发症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患儿 ,女 ,12岁 ,因咽痛、头昏、多饮、多尿、消瘦 6d ,昏迷 2d入院。在当地县医院入院时测血糖 :3 3 .3mmol/L ,呼吸有烂苹果味 ,意识不清 ,呈浅昏迷状 ,尿酮体 ( ++) ,血pH、电介质、渗透压未查 ,诊断为Ⅰ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给胰岛素 5 0U加入…  相似文献   

15.
马常娥  雒宏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4):111-111
目的:比较不同胰岛素的给药方法,对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差异。方法: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注射)和胰岛素泵治疗组。治疗后观察血糖、血酮体、尿酮体、二氧化碳结合力、症状、神志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血糖经治疗均达到目标。胰岛素泵治疗组血糖、血酮体、尿酮体、二氧化碳结合力、症状、神志改变时间明显缩短,优于常规治疗组,胰岛素泵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较常规治疗组更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黄映华  陈雪云  郭粉莲 《海南医学》2014,(22):3431-3432
目的探讨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及其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7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尿酮转阴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胰岛素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低血糖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胰岛素泵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安全有效,治疗过程中低血糖的发生率较低。在应用胰岛素泵的护理过程中,精心护理有利于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杨静宇 《包头医学》2007,31(2):76-77
目的:总结分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特点,并探讨治疗策略.方法:对 2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在诱因的作用下,临床表现不一,及早诊断尤其重要,应用小剂量静脉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有效安全的方法.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和内科急症之一,早期诊断及小剂量静脉胰岛素治疗,是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王红霞   《中国医学工程》2014,(4):179-179
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内科2011年7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随机划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应用胰岛素泵实施治疗,对照组应用微量静脉泵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应用胰岛素泵实施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997~2005年住院糖尿病酮症(DK)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变化趋势,为本地区DK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初步资料。方法 回顾性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997~2005年所有出院诊断中包含“糖尿病酮症(含酸中毒)”的各科患者的病历资料, 分析全部DK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数据。结果 1997~2005年间住院DK患者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构成比以平均每年0.12%的速度增长。其中应激性酮症患者在DK患者中的构成比无明显变化,自发性酮症中1型糖尿病酮症(T1D-DK)患者在DK患者中的构成比以平均每年2.00%的速度下降,而肥胖伴自发性酮症(OB-DK)患者在DK患者中的构成比以平均每年2.27%的速度增加。OB-DK患者以男性居多,平均起病年龄大于T1D-DK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及合并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痛风、血脂紊乱及脂肪肝者较多,而胰岛β细胞功能较T1D-DK患者好。结论 近年来OB-DK患者在DK患者中的构成比明显上升,其临床特征与T1D-DK患者迥异,OB-DK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一种亚型。  相似文献   

20.
李坤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8):165-166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救治体会。方法:将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45例分成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3例,两组均采用综合救治措施,对照组采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持续滴注法,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法,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为90.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为4.3%,对照组为27.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采用综合救治措施临床效果满意,而且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法更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