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张学军 《中外医疗》2009,28(5):60-60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的临床治疗,分析影响血小板输注的因素。方法一旦血小板计数〈20×109/L无论伴或不伴出血症状均输注血小板,用贝克曼-库尔特三分类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对患者外周血进行血小板输注效果,无并发症组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随输注次数的增加而下降。结论血小板输注数量与输注效果正相关,且可延长输血间隔,应科学有效使用血小树反,同时血小板的制备、保存及白细胞污染的程度均为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输注效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笠  张广波  孙光伟 《医学综述》2009,15(9):1431-1434
目的通过对临床输注血小板前后相应指标的测定,观察其输注效果,分析输注血小板前的临床指征对血小板增值的影响。方法对64例各类患者输注前后24 h用细胞计数仪计数血小板,计算血小板的校正增值计数(CCI),观察64例患者101例次输注血小板的疗效。结果按输注后24 h CCI计算,血小板输注无效发生率36.63%,血小板相关抗体检出率37.84%。在回归分析中是否反复输注血小板(X1)、是否有出血表现(X2)、血小板相关抗体(X3)成为血小板输注前主要的临床指征。结论临床输注血小板前血小板基数变异较大,存在滥用的情况;输注血小板的治疗效果与输注次数呈正相关,而且随着输注次数的增加,血小板抗体产生的概率增加;X1、X2、X3是影响临床输注疗效的主要因素,要提高治疗效果最好的办法是制定出统一的临床血小板输注指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比血小板配型前后血小板的输注效果,评估配型血小板在血液病患者中的疗效。方法以临床出血症状改善的情况、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及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为标准,对比配型前后血小板的输注效果。另外以临床输注血小板的次数分组,比较不同输注次数的患者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差异。结果与配型前相比,配型血小板大大提高输注疗效(P0.01),临床上输注5次血小板以上的患者比5次以下者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机率大大提高(P0.01)。结论 PTR的出现与血小板输注次数有关。在出现PTR的血液病患者中使用配型血小板输注,可提高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浓缩物(Platelet concentrate,PC)输注对于血小板数量减少及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许多与血小板输注有关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例如血小板输注的指征、输注量、输注间隔时间如何合理确定;如何减少(尤其是在慢性血小板减少时的长期多次输注中)同种免疫的发生,避免血小板无效输注及血浆量增加对机体的影响等,都是临床治疗中常遇到的重要问题。 近几年随着对肿瘤,白血病放、化疗剂量的提高,血小板制剂的使用量急剧增加。如何提高输注血小板的治疗质量,就越来越迫切地摆在了临床工作者面前。输注合理,就能拯救许多危重病人的生命;反之则影响疗效,耗费资财。本文就近年来血小板输注方法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王礼堂  任小花  孙榕 《甘肃医药》2021,40(2):146-147
目的:研究血小板减少性血液病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血液病科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血液病患者204例共计363次输注机采血小板,以输注后24小时血小板回收率(PPR值)和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值)来评价机采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不同病种患者的机采血小板输注效果不同,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输注主要是针对血小板数量减少或血小板功能异常的患者进行的治疗,以达到止血或预防出血的目的,临床上分为治疗性输注和预防性输注两类[1]。本文观察49例患者(83例次)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的临床输注效果,探讨保证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影响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质量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病及肿瘤患者多伴有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输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多种因素均有可能导致血小板的无效输注,从而影响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疗效。所谓血小板输注无效是指患者在连续两次接受足够剂量的血小板输注后,仍处于无反应状态,即:临床出血表现未见改善;血小板计数未见明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单采浓缩血小板滤除残余白细胞后在临床输注血小板治疗的效果.方法 测定应用滤除白细胞前输注血小板和滤除白细胞后输注血小板两组反复输注血小板病人的HLA抗体和HPA抗体,评价滤除白细胞后输注血小板的输注效果.结果 应用滤除白细胞前反复输注血小板患者,HLA抗体阳性率61.11%(22/36),HPA抗体阳性率11.11%(4/36),其中4例同时检出HLA抗体和HPA抗体,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17例;应用滤除白细胞后输注血小板,反复输注血小板患者,HLA抗体阳性率13.89%(5/36),HPA抗体阳性率11.11%(4/36),其中3例同时检出HLA抗体和HPA抗体,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3例.应用前后两组比较,HLA抗体和HPA抗体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小板滤除白细胞后输注,可以降低患者血小板HLA抗体和HPA抗体同种免疫的发生率,尤其是血小板HLA抗体同种免疫的发生率,显著提高了临床血小板输注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总结单采血小板和冰冻单采血小板应用于临床输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血小板输注病例160例,按照血小板输注类型分为新鲜组和冰冻组。新鲜组患者输入单采血小板,冰冻组患者输入单采冰冻血小板,比较2组临床止血效果和血小板增高矫正指数(CCI)、血小板回收率(PPR)值。结果新鲜组临床止血有效率明显优于冰冻组(P<0.05)。新鲜组血小板输注后CCI和PPR值均显著高于冰冻组(P<0.05)。结论单采血小板和冰冻单采血小板临床输注中都有止血、恢复血小板数量的作用,单采血小板输注效果优于冰冻单采血小板。  相似文献   

10.
李静 《中外医疗》2014,33(2):58-59
目的对采用血小板输注方法治疗和预防血小板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对在该院实施外科手术中出现血小板减少的80例患者的临床诊治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均实施血小板输注治疗,在输注前后对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进行测量。结果80例患者中属于治疗性进行输注血小板的例次共占70%,属于预防性输注血小板的例次占30%;患者在输注血小板后无效的有40%,而且随着血小板输注的增多,其有效率反而下降。结论血小板输注在治疗和预防血小板疾病方面有一定作用,但应严格掌握其指征,并减少输注的次数,减少输注无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三种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常用3种治疗手段,以确定较为有效的方案。方法:将确定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72例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加大剂量组(加大血小板输注量)、洗涤组(输注涤血小板)、免疫球蛋白组(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滴注后输注),观察3组患者输注浓缩血小板后Plt改变,校正血小板增值(CCI)及出血症状的改善效果。结果:加大剂量组Plt有升高,但下降较快;洗涤组Plt无明显变化;免疫球蛋白组Plt明显升高,P〈0.05,与输注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CCI值表示临床有效;免疫球蛋白组与加大剂量组能改善出血症状。结论: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滴注后,输注机采浓缩血小板与加大输注机采浓缩血小板量均有改善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作用,以前者作用明显,而输注经洗涤血小板则无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2.
新鲜血小板输注和深低温保存血小板输注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比较用新鲜和深低温保存的浓缩血小板悬液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方法:42例患者用新鲜浓缩血小板悬液输注,另外49例用深低温保存血小板输注。结果:输注新鲜血小板组共接受血小板输注79次,平均每例输注1.88次,CCI值有效率35.4%,临床疗效有效率88.09%;输注深低温保存血小板组共131次.平均每例2.67次,CCI值有效率16.79%,临床疗效有效率81.63%;两组间比较CCI值及输注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输注新鲜血小板疗效优于输注深低温保存的血小板。  相似文献   

13.
血小板输注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5例因白血病和肿瘤化疗后、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输注大量库存血引起的稀释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在20×109/L~50×109/L之间),并伴有出血倾向而采取其他止血方法效果不佳的患者,进行输注机采血小板治疗,经计算输注血小板后1h和24h的血小板回升率(PPR)、校正血小板增高指数值(CCI)的变化;观察临床止血效果是否得到改善,提出把握血小板输注的最佳时机,治疗性输注和预防性输注的适应证,分析某些因素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便于及时合理地进行血小板输注,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血小板输注适用于各种疾病引起的出血及血小板减少患者.输注血小板可降低肿瘤患者和血液病患者因血小板减少导致大出血的概率.但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因素不容忽视.血小板输注也会导致不良反应,反复多次输注可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血小板输注无效是治疗血小板减少症输注过程中的严重并发症,甚至加重出血.2005年1~12月我院住院输注血小板患者,使用机采血小板112个治疗量,共输注49例,就输注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探讨防止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对策。方法对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输血科320例输注血小板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20例血小板输注患者的PTR发生率随着输注血小板次数增多而增加(P〈0.05)。血液科患者PTR的发生率最高,达到40%,与其他科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种因素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临床上应尽可能避免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因素,提高血小板输注有效率。  相似文献   

16.
李慧 《当代医学》2016,(30):9-10
输注血小板的作用多为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患者的出血,是临床上重要的支持疗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临床上多种因素均有可能导致血小板的无效输注,从而影响血小板输注的疗效,现今血小板无效输注仍是医学界临床输血工作面临的一个难题,由于血小板输注无效常伴有出血等严重后果,所以制定有效措施,改进输注效果对患者很重要。本文结合有关文献资料进行初步探讨,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治疗白血病的临床护理。方法病例为医院收治的白血病患者60例,均有血小板输注指征,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记录患者治疗后血小板变化及血小板校正计数增值(CCI),观察输血反应发生率,发放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HRQOL)评分评估生活质量。结果本组输注血小板98例次,其中91例次输注血小板24 h后,血小板明显回升,临床出血得到有效控制,血小板输注24 h后平均血小板为(37.38±7.82)×10~9/L显著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CI24 h(24.65±3.64)×10~9/L。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躯体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症状及治疗副作用均明显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白血病患者是否血小板输注指征输注血小板,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18.
满志然  张勇  王永志 《北京医学》2021,43(10):980-983
目的研究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市第六医院儿童及成人血液病反复住院的符合研究标准的283例患者共计1675例次机采血小板输注数据,根据输血后患者临床状态(出血情况停止或好转)和血小板增加指数(corrected count of increment, CCI)将患者分为血小板输注有效组和无效组。对可能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因素(性别、年龄、疾病诊断、血型、脾大小、有无发热、有无输血过敏反应、血小板输注次数、输注前PLT、输注后24hPLT)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A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血小板输注有效率较低,分别为43.8%、51.9%和57.6%。有妊娠史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下降(59.6%比70.8%),输注次数增多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下降(88.8%降至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输注前PLT降低及患者年龄增加,输注...  相似文献   

19.
血小板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参与正常的止血,防止损伤后血液丢失,血小板输注是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的有效手段,并可降低放疗或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致死的死亡率.随着临床输血事业的发展,血小板(platelet,PLT)的使用日益广泛.随着大量使用血小板的情况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大问题,即反复输血者可能产生的血小板相关抗体及输血小板无效(refractoriness to platelet transfusion,EPT).本文总结了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部分原因及相应对策,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0.
血小板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参与正常的止血,防止损伤后血液丢失;血小板输注是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的有效手段,并可降低放疗或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致死的死亡率.随着临床输血事业的发展,血小板(platelet,PLT)的使用日益广泛.随着大量使用血小板的情况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大问题,即反复输血者可能产生的血小板相关抗体及输血小板无效(refractoriness to platelet transfusion,RPT).本文总结了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部分原因及相应对策,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