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初期给予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对白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初期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方法:7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40 mg治疗组(26例)、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测定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血脂、肝功等指标.结果:①3组病例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②阿托伐他汀40 mg治疗组和20 mg治疗组治疗后白介素-6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③阿托伐他汀40 mg治疗组白介素-6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后下降更明显,与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初期给予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可明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对稳定冠脉粥样斑块有利,且剂量偏大可能获得更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抗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4月—2012年5月收治的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10mg/d进行抗炎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24h内和1周后分别测定其总胆固醇(T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 1周后测定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清白介素-6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清白介素-6水平,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每日2次口服,用药4周后观察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及血脂浓度的变化.结果: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上升.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具有良好的调脂、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与药理分析.方法: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06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血清脂联素水平和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血清脂联素水平和血脂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可迅速改善患者炎性反应,缓解粥样斑块内的炎症,极为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初期予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对一氧化氮、内皮素-1的影响,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初期应用他汀类药物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方法:7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40mg治疗组(26例)、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组(25例)和常规治疗组(20例),测定治疗前后一氧化氮、内皮素-1的水平及血脂、肝功能等指标。结果:(1)3组病例治疗前后血脂各指标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阿托伐他汀40mg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组治疗后3d的一氧化氮水平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组比较,阿托伐他汀40mg治疗组治疗后3d的一氧化氮水平升高更明显,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内皮素-1水平3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初期予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即可明显升高一氧化氮水平,对改善内皮功能有利,剂量偏大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同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将本院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记录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为(4.02±0.37) mmol/L,甘油三酯为(1.85±0.13)mmol/L,低密度脂蛋白为(2.46±0.28) mmol/L,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高敏C反应蛋白为(3.11±0.52) mg/L,IL-6为(13.44±2.35) μ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浓度,减轻患者体内血管炎症因子作用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疗效.方法9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常规治疗组(30例)予以常规治疗但不用降脂药物;B组(30例)为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C组为4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30例);3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9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治疗2周前后分别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水平。结果9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就诊时的血清高敏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0.05),B、C组治疗2周后血清高敏CRP较前有明显下降(P〈0.05),而以C组作用更明显。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RP水平增高,早期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可使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8.
张旭  孙振学  吕豪 《河北医药》2012,34(2):175-176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白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9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照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测定治疗前后血脂、IL-6及hs-CRP的变化.结果 对照治疗组及治疗组在治疗后血脂、IL-6及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对照治疗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下降与IL-6及hs-CRP下降无相关性(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脂、IL-6及hs-CRP水平,20 mg优于10 mg,其抗炎作用不依赖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9.
田静文  方颖  周爱英 《中国药业》2004,13(12):65-67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初期阿托伐他汀和氟伐他汀短期治疗对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影响,探讨ACS初期应用他汀类药物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方法:将67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组,25例)、氟伐他汀治疗组(B组,24例)和常规治疗组(C组,20例),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NO,ET-1及血脂、肝功能等指标.结果:3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C组治疗后3 d NO,ET-1水平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和B组治疗后3 d NO水平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C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ET-1水平A,B两组治疗后虽有所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CS初期给予阿托伐他汀和氟伐他汀短期治疗,均可明显升高NO水平,对改善内皮功能有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两组均行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方案,阿托伐他汀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每晚睡前口服,连用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并通过彩超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阿托伐他汀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阿托伐他汀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厚度和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IMT)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斑块数量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具有降脂、抗炎作用,能改善血管内斑块的炎症反应,从而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减少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大小和厚度,阻断和逆转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和调脂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1次/d,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浓度的变化.结果 经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后,治疗组显效率达70.0%,总有效率86.7%;明显优于对照组(43.3%和66.7%)(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TC、LDL-C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FIDL-C(P<0.05)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和P<0.01),血清hs-CRP水平显著降(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具有明显调脂作用,还明显降低CRP的浓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尽早使用阿托伐他汀可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生及改善脑血管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2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急性冠脉综合征常规治疗外,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每天10mg口服,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每天40mg口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服用6个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进行检测;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后主要心脑血管事件。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G、TC、LDL-C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性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每天40mg)能够显著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及减少心脑血管事件,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水平变化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情况。方法 69例ACS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29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Hs-CRP、TC、TG、LDL、HDL,另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CS患者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心肌损害程度密切相关。阿托伐他汀治疗2周,能明显下调ACS患者的Hs-CRP水平。结论 血清Hs-CRP水平与ACS的发生、程度密切相关,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在ACS的早期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减少炎性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10 mg治疗组(n=30)和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组(n=30),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其hs-CRP水平.结果 经阿托伐他汀治疗2周后血清hs-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1);20 mg治疗组较10 mg治疗组血清hs-CBP水平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 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应用阿托伐他汀可减少ACS患者血清中的hs-CRP水平,应用较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降低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肖家平 《河北医药》2010,32(10):1197-1199
目的 探讨短期内使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 6(IL- 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影响,以了解其对脑梗死炎症抑制和颈动脉斑块稳定作用.方法 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稳定斑块组和颈动脉易损斑块组,每组60例.抽血检查后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阿托伐他汀10 mg/d,口服)和强化治疗组60例(阿托伐他汀40 mg/d,口服),每组60例.所有患者药物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检测血脂及hs-CRP、IL-6和MMP-3等指标.结果 治疗前常规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中血脂及hs-CRP、IL-6和MMP-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强化治疗组中2亚组(尤其是易损斑块组)血清LDL-C、hs-CRP、IL-6和MMP-3三项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能迅速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具有抑制炎症和斑块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102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照组予以低剂量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CRP(C反应蛋白)、IL-6(白细胞介素-6)、TG(甘油三酯)、TC(血清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下降,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高剂量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比低剂量给药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住院早期(24~48h)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DP)、血脂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入选ACS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阿托伐他汀40mg组40例、20mg组40例;对照组40例。他汀类两组均于入院24~48h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测定3组入院时、入院后8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FDP和血脂的变化。结果:ACS患者住院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不仅可以降低血脂水平,而且可明显降低hs-CRP、FDP水平且40mg作用优于20mg。结论: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ACS患者的炎症及凝血反应,40mg作用明显优于20mg。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炎性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6年7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96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脂、炎性因子及心功能变化水平.结果 治疗后2组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升高(P<0.05);2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每天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对照组患者每天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甘油三酯(T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可溶性OX40配体(sOX40L)、总胆固醇(TC)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TG、hs-CRP、LDL-C、sOX40L、TC、MMP-9水平均有所下降,且实验组下降程度显著高于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服药不良反应上没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当阿托伐他汀应用剂量为每天40mg时,对患者抗炎、降脂效果最佳,且能有效降低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取ACS患者(ACS组)105例和正常对照组90例,测定其PAPP-A及CRP水平,将105例ACS患者随机分阿托伐他汀20 mg组(高剂量组,51例)和阿托伐他汀10 mg组(低剂量组,54例),分别采用20 mg和1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1周后,再次测定PAPP-A及CRP水平.结果:ACS组血清PAPP-A和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PAPP-A及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PAPP-A及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高剂量组的PAPP-A及CRP水平均低于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减轻ACS患者的炎症反应,稳定冠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