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少儿骨髓细胞形态学在临床初步诊断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送检的785例少儿骨髓穿刺合格标本,在临床表现的基础上,通过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染色检验,做出初步判断,并与临床诊断结果做比较分析。结果:通过对骨髓细胞形态学特性分析,临床诊断与骨髓细胞诊断符合率前三位分别是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IPT)、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缺铁性贫血(IDA)。结论:通过对骨髓细胞形态学的检验,对少儿血液病症能够做出比较准确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比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骨髓细胞形态学表现,分析其诊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例MDS患者作为MDS组,同期20例AA患者作为AA组.两组患者均行骨穿刺留取骨髓标本,观察并比较两组骨髓细胞比例及形态学特征.结果 MDS组早幼粒细胞、早幼红细胞比例均高于AA组,淋巴细胞、成熟单核...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PL)骨髓细胞形态学主要特征,为诊断及鉴别诊断LPL提供细胞形态学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0-2014年初诊LPL患者57例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免疫球蛋白、骨髓活检免疫标记,骨髓增生程度、组织嗜碱细胞比例,淋巴样浆细胞(LPC)比例及分布,浆细胞比例等指标.结果 LPL患者白细胞增高占24.6% (14/57),减少患者占26.3% (15/57),血红蛋白减少患者占78.9% (45/57),血小板减少患者21.1% (12/57);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及明显活跃占90.2% (46/51),极度活跃9.8% (5/51);组织嗜碱细胞增多比例62.7% (32/51),淋巴样浆细胞可见集簇分布患者占88.2% (45/51),外周血LPC比例平均为28.2%,骨髓为45.5%,骨髓浆细胞比例平均为2.2%.结论 骨髓细胞形态学是诊断LPL的重要手段,LPL患者骨髓细胞细胞形态学有独特的特征,系统掌握LPL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可以快速、准确诊断LPL.  相似文献   

4.
彭勇泉 《上海医药》2016,(23):59-61
目的:探讨MICM(形态学、免疫学与细胞遗传学)分型在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6年1月我院治疗的103例白血病患者,比较分析单一的骨髓细胞形态学分型,单一细胞免疫学分型与MICM分型3种检查方法对白血病诊断的符合率。结果:骨髓细胞学联合免疫学分型诊断白血病的符合率(94.17%)明显高于单一骨髓细胞学分型(76.69%)和单一细胞免疫学分型(78.64%)(P<0.05),而单一骨髓细胞学分型与单一细胞免疫学分型诊断白血病的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ICM分型在白血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实践。  相似文献   

5.
孙海雯 《淮海医药》2012,30(1):60-60
骨髓细胞形态学是快速诊断血液病的基础,规范制备优良的骨髓涂片是观察细胞形态的首要条件。在骨髓细胞学检查过程中,骨髓的取材、涂片、染色的质量可直接影响细胞的观察和分析。因此,提高骨髓涂片的满意度是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关键。笔者分别对使用抗凝剂和不使用抗凝剂制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和评估骨髓细胞学、骨髓病理学联合检查在HMDS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疑似HMDS患者30例,进行骨髓细胞学和骨髓病理学检查.结果:骨髓细胞学联合骨髓病理学检查诊断HMDS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较单独检查高(P<0.05).结论:骨髓细胞学、骨髓病理学对HMDS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两者联合检查能提高诊断HMDS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在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8月99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结果99例患者中骨髓表现具特异诊断价值的27例,对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不明原因发热有明确诊断作用。有阳性提示作用的51例,浆、网状细胞的增高多存在感染因素。结论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可为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线索,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骨髓细胞形态联合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诊断白血病的价值。方法:将50例疑似白血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5例,均接受血常规检查结果复检。对照组选择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实验组选择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联合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观察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检查符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联合应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与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能让白血病的临床检出率明显提高,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全血细胞减少是指外周血三系WBC<4.0×10~9L,RBC男<4.0×10~(12)L、女<3.5×10~(12)L、Hb男<120g/L、女<105g/L,PLT<100×10~9L,引起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有很多,我们通过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探讨可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血液病。将1996~2006年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例因全血减少送检的骨髓穿刺合格标本进行瑞氏染色与细胞化学染色,作出实验室骨髓细胞学诊断。这些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骨髓检查在血细胞病诊断和治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骨髓细胞检查病变可导致骨髓细胞出现质和量的异常,骨髓象检查对有些血液病具有决定性诊断意义。诊断某些类脂质沉积病。这类疾病都具有特征性细胞形态学改变,骨髓象检查也具有决定性诊断意义,如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能够捕捉侵入机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如骨髓涂片查找疟原虫、黑热病原虫等。诊断恶性肿瘤骨髓转移。骨髓是许多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好发部位,如肺癌、乳腺癌等。协助诊断某些血液病及其相关疾病。这类疾病多数有骨髓细胞质和量的异常,但需结合其他临床资料才能作出诊断,如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协助鉴别诊断某些血液及其相关疾病。临床上遇有发热、淋巴结、肝、脾大或骨痛时,骨髓检查有助于鉴别是否由造血系统疾病引起。血细胞形态检查通常由检验科来完成,一张良好的骨髓报告应当是骨髓细胞特征的全部再现。因此要求骨髓报告单写的内容即全面又简明扼要。现略谈骨髓报告写法及有关问题,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贾利敏  史惠琳 《河北医药》2010,32(6):665-666
目的通过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A)血象、骨髓象的形态学分析,以提高对MDS与MA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和水平。方法对51例MDS和43例MA患者血象及骨髓象形态学改变的资料进行细致分析。结果MDS以红系奇数核和巨大红细胞、淋巴样小巨核最有诊断意义;MA骨髓细胞呈“核幼质老”改变以红系为明显,粒系中幼粒以下各阶段细胞巨幼样变。结论奇数核细胞、淋巴样小巨核是MDS的主要特征;MA骨髓细胞呈“核幼质老”并以红系为明显,必要时可行其他辅助实验室检查,提高MDS和MA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2.
黄波  陈字  许小平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9):1425-1426
血液科临床实习带教内容包括基础理论知识教学、患者床旁问诊、骨髓穿刺操作及骨髓细胞形态学教学.实习期一般为2周时间,大部分时间学生在病房接触患者或做操作,对骨髓细胞形态了解较少,然而从急性白血病的分型可以看出,不论是1976年提出的FAB分型,还是现在通用的MICM分型,骨髓细胞形态学均占据重要地位.在染色体分析、基因检测及流式细胞  相似文献   

1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细胞形态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A)骨髓细胞进行形态学比较。方法 于光学显微镜下,用细胞形态学方法观察比较两类疾病患者骨髓红系、粒系、巨核细胞形态学特征。结果 MDS以红系奇数核和巨大红细胞、淋巴样小巨核细胞最有诊断意义;MA骨髓细胞呈“老浆幼核”改变。以红系为明显,成熟红细胞呈大卵圆形,拉系中幼粒以下各阶段巨幼样变。结论 淋巴样小巨核是MDS主要特征。MA骨髓细胞呈“核幼质老”并以红系为明显,必要时可行其他辅助实验检查。提高MDS和MA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作者研制的“骨髓细胞形态学微机辅助诊断管理图文系统”实现细胞分类数据自动处理、自动描述和诊断、自动生成标本标签、自动打印报告单等方面的智能化功能的特点和意义,认为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报告微机智能化应以规范报告格式、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对骨髓片中各系统、各阶段细胞的自动识别还处在研究阶段,目前不能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5.
骨髓细胞形态学迄今仍是白血病诊断最基本的依据,近几年关于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变化报道较少,笔者观察到大部分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表现为巨核细胞减少,但仍有一小部分表现为巨核细胞不减少。现对269例AL患者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及形态学观察,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为探讨研究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临床质量控制因素,将骨髓细胞形态学的质量控制因素按照阶段不同进行细分并进而逐项列举分析,主要从检验人员素质、骨髓的取材、制片、染色、镜检、存样等操作程序的规范化及标准化需求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为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本文详细分析ITP的骨髓白细胞百分比变化,以进一步提高ITP的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8.
贫血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可表现为外周血液中红细胞的质与量低于正常。有关贫血的临床资料报道较多,而骨髓细胞形态学内容报道尚少。我们在形态学观察过程中发现部分贫血患者骨髓中原、幼淋巴细胞稍多,经选取临床确诊的各种增生性贫血300例,对骨髓涂片重新进行分类计数观察骨髓中原、幼淋巴细胞变化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小量同质骨髓标本流式细胞术(FCM)浆细胞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MM)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例MM标本行骨髓细胞形态学和FCM动态检测76例次,同时监测患者的血和尿M蛋白水平.结果 FCM检测浆细胞百分比和骨髓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呈直线正相关(r=0.874,P<0.05).FCM检测IgG型和IgA型各1例患者的异常浆细胞变化较检测M蛋白快(P<0.01);FCM检测骨髓瘤细胞比例变化较检测M蛋白快(P<0.01).结论 FCM检测联合骨髓细胞形态学观察可进一步提高MM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20.
李六红  丁芳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219-220
目的通过探讨骨髓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与巨幼细胞性贫血(MA)的临床特点、细胞形态学特征及治疗性诊断,提高其诊断的鉴别水平。方法对12例MDS-RA与31例MA患者的临床特点、细胞形态学特征及治疗性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DS-RA和MA在临床、实验室检查、骨髓形态学有相似之处,但MDS-RA病态造血明显,且呈多形性变化,治疗效果差。MA三系巨幼变明显,染色质疏松如网,叶酸、VitB12治疗效果好。结论对于MDS-RA和MA鉴别困难的病例,要通过临床、实验室检查、骨髓形态学特征及治疗性诊断综合分析,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