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2.
目的 比较数字乳腺系统中手动曝光与自动曝光控制(AEC)下图像质量的差异,观察图像后处理在改善图像质量和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方面的作用。方法 分别选用CDMAM 3.4模体和TORMAM模体,在一套乳腺CR系统中选取5个不同厚度,每一个厚度分别为1次全自动曝光和3次手动曝光,手动曝光的剂量分别为AEC剂量的80%、60%和40%。由3名放射技师对模体影像进行2次评分,一次直接对原始图像评分;另一次对图像进行后处理以符合最佳显示条件并评分。比较手动低剂量曝光的影像与AEC曝光的影像质量的差异。结果 CDMAM 3.4模体中影像质量因子(IQF)测值表明,经过后处理的图像质量优于未处理时,部分低剂量图像的质量经过处理后优于AEC曝光剂量的图像。对于不同厚度的模体,通过手动改变曝光参数降低曝光量以及图像后处理,可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20%~60%。在TORMAM模体中,图像后处理对于纤维丝细节和圆形细节改善显著(P<0.001),而对于颗粒群细节无明显改善(P=0.74)。结论 乳腺CR数字摄影中,通过图像后处理可以改善图像质量,并在保持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
女性乳腺超声分型与年龄及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的超声分型与年龄及乳腺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1208例受检者中经病理证实乳腺良性病变132例,乳腺癌54例.根据乳腺的组织结构和退化过程将乳腺的声像图表现分为腺体型、腺纤维型及脂肪型.以单侧乳腺为统计单位.结果 腺体型的比例随年龄的增长下降,30岁以下组为61.7%,30~39岁组占31.5%,40~49岁组占15.3%,50~59岁组占8.6,60岁以上组占4.5%.脂肪型的比例随年龄的增长上升,30岁以下组为1.6%,30~39岁组占5.8%,40~49岁组占5.5%,50~59岁组占10.8%,60岁以上组占38.6%.60岁以前,腺纤维型的比例随年龄的增长上升,40~49岁组达到高峰(79.2%),持续到50~59岁组(80.6%);60岁后,比例下降(56.9%).超声分型在各年龄段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腺体型、腺纤维型及脂肪型中良性病变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脂肪型癌变率(6.23%,16/257侧)明显高于腺纤维型(2.18%,37/1698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腺体型中尚未证实有乳腺癌发生.结论 乳腺超声分型与年龄和乳腺癌密切相关,与良性病变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前,乳腺疾病呈上升趋势,需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治愈率。乳腺X线数字钼靶摄片能更早地显示微小病变,特别是在乳腺癌早期筛查中,具有其他检查方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我国正常人群普查时,40岁以上妇女每年需做一次乳腺X线检查,所以降低受检者摄片过程中的辐射剂量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低剂量(DOSE)曝光模式对乳腺数字化放射摄影系统(DR)检查成像质量及射线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河南宏力医院就诊的65例乳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DOSE曝光模式及标准模式(STD).比较两种曝光模式下受检者不同体位[头尾位(CC位)、侧斜位(MLO位)]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7.
8.
普通钼靶拍摄致密型乳腺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东雨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Z1)
我院经常有外院患者自带乳腺片来院就诊.由于各基层单位某些原因,使用的是普通型钼靶X线机,由于拍摄的致密型乳腺片穿透力不足,分不清乳腺内部结构,给临床诊断乳腺疾患带来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ADC值的测量探讨DWI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47例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的患者病灶ADC值,并与预后因素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ADC平均值为(0.957±0.151)×10-3 mm2/s,组织学分级与ADC值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876, P=0.000);病灶>2 cm组平均ADC值低于≤2 cm组(t=2.600,P=0.013);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平均ADC值低于阴性组(t=4.123,P=0.000);ER及PR阳性组平均ADC值低于阴性组(t=3.557,P=0.003;t=3.599,P=0.002);HER-2阳性组平均ADC值低于阴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99,P=0.173)。结论ADC值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部分预后因素存在相关性,它可能是评价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潜在参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CR摄影,采用不同的自动曝光控制模式(QUICK、AEC、ACO),分析乳腺摄影入射剂量的不同,探讨有效降低健康妇女乳腺普查摄影中入射剂量的检查方法.方法 抽查50份同一单位健康体检妇女连续3年的CR钼靶双侧乳腺检查,共600幅乳腺图像.同一女性3年的摄影条件均相同,分别采用不同的自动曝光控制模式,由同一技师进行规范化操作,在相同的观片环境下,用3M BARCO显示屏进行图像质量分析及其照射量比较.结果 曝光指数在正常的1800~2500范围内,对比AEC、ACO两种曝光模式,用QUICK模式明显地降低入射剂量,同时通过后处理技术调整,乳腺图像更清晰,甲级片在75%以上.结论 乳腺钼靶摄影要充分利用自动曝光控制模式,在保证照片质量同时,用低剂量原则达到降低乳腺的入射射量. 相似文献
11.
全数字化乳腺点压摄影诊断致密型乳腺中乳腺癌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数字化乳腺点压摄影对致密型乳腺的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68例致密型乳腺的乳腺癌患者经全数字化乳腺X线检查常规检查(首尾位及内外斜位)后,对触诊异常区域加摄无放大点压摄影,分别分析常规摄影和点压摄影的影像表现并进行对比。 结果 点压摄影在肿块显示、毛刺显示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摄影。两种方法对钙化的显示率无显著差别,但在显示钙化数量、大小、形态及密度等具体特征方面,压点摄影优于常规摄影。4例常规摄影显示乳腺结构扭曲的患者,点压摄影可见小肿块;5例常规摄影显示乳腺局灶性不对称患者,点压摄影均可见肿块。点压摄影的诊断准确率(86.76%)高于常规摄影(63.24%),漏诊及误诊率(4.41%)低于常规摄影(14.70%)。 结论 常规乳腺摄影结合点压摄影能够明显提高致密型乳腺的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全景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术(FFDM)中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方法收集分析1 397例患者(6 008幅图像)在进行全数字化乳腺摄影过程中的平均腺体剂量(AGD)以及表面入射(ESE)剂量。这些受试者在进行FFDM检查时,使用自动优化参数(AOP)选取三种不同模式,分别为标准模式(STD)、对比度优先模式(CNT)或剂量优先模式(DOSE)。另外,曝光条件包括管电压(kVp)、管电流(mAs),以及靶面/滤线栅(target/filter)组合也被列在评估范围之中。结果三种AOP曝光模式下,患者所受辐射剂量由大到小依次为CNT>STD>DOSE。这三种曝光模式的剂量差异主要取决于mAs的选择。STD和DOSE模式下,AGD与乳腺压迫厚度有很好的相关性。但是,在CNT模式中,AGD与乳腺压迫厚度的相关性受乳腺压迫厚度的范围以及患者年龄的影响。结论本研究通过明确三种AOP模式的曝光剂量和曝光特征,为了解患者在FFDM中所受的辐射剂量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在致密型乳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5例致密型乳腺患者和304例非致密型乳腺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并与其钼靶X线检查结果和病理结果相比较,统计分析超声对致密型乳腺疾病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结果 超声对致密型、非致密型乳腺中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96.3%、98.3%,均显著高于钼靶(36.0%、... 相似文献
14.
15.
数字乳腺摄影中不同剂量模式对病灶的显示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数字乳腺摄影中全自动曝光控制的三种曝光模式对病灶显示的差别.方法 对专用的TRM乳腺体模分别采用标准模式、剂量优先模式和对比度优先模式进行摄影.请5位观测者在同一观测条件下,随机抽取所获得的不同模式的照片进行视读,获得数据进行ROC解析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视读直径为0.20~0.25 mm钙化灶和0.45~0.60 mm肿块灶,剂量优先模式与标准模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视读直径为0.45 mm的肿块灶,对比度优先模式与标准模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标准模式可作为常规检查;剂量优先和对比度优先模式则应用于乳腺疾病的精确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及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对致密型乳腺内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176例乳腺病变患者,均为致密型乳腺,分别采用FFDM、DBT、FFDM联合DBT进行诊断。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FFDM、FFDM联合DBT对致密型乳腺内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FFDM与DBT对致密型乳腺内结构扭曲、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的检出率及对病灶边缘特征的显示情况。结果 176例中,良性病变83例,恶性病变93例。单纯采用FFDM及以FFDM联合DBT鉴别致密型乳腺内病变良恶性的敏感度分别为77.42%(72/93)、90.32%(84/93),特异度分别为55.42%(46/83)、71.08%(59/83),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7、0.885。FFDM、DBT对致密型乳腺内恶性肿块型病变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1.43%(57/70)、92.86%(65/70),特异度分别为56.52%(26/46)、76.09%(35/46),AUC分别为0.787、0.895。恶性肿块中,FFDM、DBT对毛刺征的检出率分别为31.43%(22/70)、54.29%(3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7,P=0.006)。DBT检出结构扭曲22例,FFDM仅检出其中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704,P<0.001)。FFDM及DBT对原位癌的检出率均为84.62%(11/13);对浸润癌的检出率分别为77.22%(61/79)、92.41%(7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75,P=0.008)。结论 对于致密型乳腺,DBT可提高病变检出率,FFDM联合DBT具有较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三种数字乳腺摄影系统(DR,PCM,CR)在自动曝光控制(AEC)模式下成像性能的差异.方法 使用不同厚度的PASMAM-1054模体和CDMAM3.4模体,以AEC模式分别在DR、PCM和CR系统进行摄影;测量腺体平均剂量(AGD);由三位观察者分析模体的X线影像,计算CDMAM 3.4模体的IQF值;采用SAS 9.1软件,广义线性模型统计分析方法,比较三套系统总体影像质量之间的差异.结果 PASMAM-1054模体分析结果,DR与PCM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60),DR、PCM图像质量都优于CR(P=0.0024);CDMAM 3.4模体的影像质量DR优于PCM(P<0.05),PCM优于CR(P=0.0003).结论 在本实验的三套数字乳腺成像系统中,DR与PCM系统的成像性能相对较好,不仅影像质量较高,而且具有较低的AGD;CR系统的AGD虽然较低,但是影像质量相对较低,综合成像能力不如DR和PCM系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以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与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SSDE)所评估的儿童CT辐射剂量差异,分析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对于儿童CT辐射管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 247例患儿,其中1 238例接受头颅CT检查,1 152例接受胸部CT检查,857例接受腹盆部CT检查;记录年龄、CTDIvol及DLP,计算有效直径(De)、水当量直径(Dw)、转换因子(f)及基于Dw的SSDE(SSDEDw)。比较CTDIvol与SSDEDw在不同年龄段儿童CT检查中的差异,观察其评估CT辐射剂量的效能;建立CTDIvol、DLP、f与年龄及De的回归模型,观察其用于儿童CT辐射管控的价值。结果 头颅、胸部及腹盆部CTDIvol与SSDEDw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随年龄和De增高,CTDIvol和DLP增加(R2为0.76~0.93)而f减小(R2为0.74~0.99)。结论 相比CTDIvol,以SSDEDw评估...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探讨哺乳期、非哺乳期乳腺脓肿手术方式及相关处理的价值。应用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系统以“乳腺脓肿治疗”为关键词检索1999年1月至今相关文献60篇。纳入标准:(1)手术治疗乳腺脓肿的方法及效果;(2)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脓肿的方法及效果。根据纳入标准,符合分析的文献31篇。治疗乳腺脓肿的手术方式各有利弊,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具体选择决定,以疗效好、创伤小、痛苦少、美容、费用低廉等手术方式为优先考虑。深入探讨治疗乳腺脓肿的手术方式特点,有助于为临床提供较好的治疗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定义的肺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射性肺炎( RP)的相关性。方法入组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的NSCLC患者67例。在三维放疗计划系统中勾画每一位患者的双侧肺(BV)、患侧肺(IV)、健侧肺(CV)和功能肺(FV),分别作为计划评估的独立危及器官。依据DVH曲线,回顾性分析BV、IV、CV和FV接受5~60 Gy的相对肺体积(记为Vx,x=5,10,15?60)与≥2级RP(CTCAE 3.0)的相关性。结果 BV5~30、IV5~15、CV5~20和FV5~20在RP组和No-RP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上述参数均与RP的发生风险相关(P<0.05),且各参数间存在显著共线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证实BV5~25、IV5~15、CV5~20和FV5~20能够预测RP的发生风险,其曲线下面积范围相应分别为0.70~0.84、0.74~0.77、0.70~0.81和0.74~0.82。结论不同定义的肺DVH曲线前半部分参数均与≥2级RP的发生风险相关,各参数预测RP的ROC曲线下面积相近,约0.7~0.8。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