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琪  杜蕊 《家庭医药》2016,(9):61-62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按压时间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到2015年5月于我院进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75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三组各有25例患者,甲组注射后按压3min,乙组注射后按压5min,丙组注射后按压10min,对比三组患者的皮下出血情况。结果:甲组25例患者的出血例数与皮下出血点要明显大于乙组、丙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乙组与丙组患者的出血例数与皮下出血点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按压时间5min以上能够有效降低注射部位的皮下出血率,缩小皮下出血点大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2.
静脉穿刺后拔针是临床上最普通,最常见的护理操作。平时应用干棉球轻压即可。但在实际操作中习惯以干棉签拔针后横放按压,而有些患者按压时不配合常出现皮下出血,给第二次输液选择血管带来困难。为提高护理质量,近年来,我们结合实践在静脉穿刺后和注射后拔针时采用棉签纵式按压法,取得较好效果,现将该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皮下注射经局部按压与否对皮下出血的关系。方法选择47例冠心病行皮下注射LMWH的患者,用自身对照法,即右腹部注射后局部压迫3-5min,左腹部注射后局部不压迫。观察皮下注射后1、3、7d局部皮下出血的例、性质及面积。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皮下出血例、性质、面积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局部不按压方法可以显著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及皮下出血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汪忆珍  孟桂萍 《安徽医药》2014,(11):2215-2216
目的:寻找适合消瘦患者的皮下注射依诺肝素钠的方法,探讨注射后局部压迫时间对消瘦患者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以体重指数〈18.5 kg·m-2标准选取该科注射依诺肝素钠的消瘦患者50例,同一患者在每天的两次注射时分别采用同样的注射方法和两种不同的按压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注射后按压10 min,对照组注射后按压3 min,对注射后12 h的皮下出血情况作出记录与分析,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找出按压时间与皮下出血发生率的关系。结果在该实验中,试验组发生皮下出血6例,对照组发生皮下出血15例,二者经字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统一的标准方法注射依诺肝素钠后按压时间大于10 min可有效降低消瘦患者的皮下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法安明注射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莉萍 《江西医药》2009,44(7):747-748
法安明是一种含有达肝素钠的抗血栓剂.因其毒副作用远远低于肝素.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法安明皮下注射常引起注射部位局部皮下出血.从而增加病人的痛苦,甚至影响治疗效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科采用了改良方法,有效减轻法安明引起的局部皮下出血,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单棉签平行血管按压法和双棉签并排垂直血管按压法的效果进行比较,选择更好的按压方式尽可能地减少重症肝炎患者在静脉采血后可能出现的皮肤出血、血肿、皮下瘀斑等不良情况,减轻病患的痛苦。方法将重症肝炎患者与普通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组内又分别采用单棉签平行血管按压法和双棉签并排垂直血管按压法进行止血,并记录各组的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内采用双棉签并排垂直血管按压法,皮肤出血、血肿、皮下瘀斑的概率明显低于采用单棉签平行血管按压法(P<0.01),差异具有统计意义;而对照组内采用两种按压方式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普通患者而言,两种按压方式的差别不大;但对于重症肝炎患者来说,双棉签并排垂直血管按压法能够有效地降低皮肤出血、血肿和皮下淤斑的发生率,进而达到更好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无偿献血后两种不同按压方法对皮下瘀血发生率的影响作用,以选择最佳的按压方法.方法 对160例无偿献血者采用随机配对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届肘棉签横压迫法,实验组采用伸肘棉签直压迫法.结果 两组按压总有效率,实验组为91.6%,对照组为76.4%;瘀血直径<1 cm,实验组为5.8%,对照组为11.6%;瘀血直径>1 cm,实验组为2.6%,对照组为9.1%.结果 伸肘棉签直压迫法的皮下瘀血发生率明显少于屈肘棉签横压迫法,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伸肘棉签直压迫法能有效地减少皮下瘀血的发生,是无偿献血后比较理想的按压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科学》2017,(24):83-85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出血与患者皮下脂肪厚度的关系,分析两者间的相互影响,以期更好的为临床决策与发展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取本院自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复发性流产患者30例和妇科术后血液异常患者30例,共60例。分别测量其腹部皮下脂肪厚度,再给予精确深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根据注射后按压时间的不同,分为按压3min组和4min组,记录患者皮下出血情况。最后综合以上数据分析注射后皮下出血与皮下脂肪厚度和按压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按压3min组患者出血与未出血的皮下脂肪厚度分别为(28.53±6.82)mm和(39.01±7.21)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腹部脂肪厚度≥30mm与≤30mm的出血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压4min组患者出血与未出血的皮下脂肪厚度分别为(29.78±7.98)mm和(34.02±7.54)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腹部脂肪厚度≥30mm与≤30mm的出血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脂肪厚度是影响低分子肝素钠注射皮下出血的重要因素之一,且腹部皮下脂肪厚度<30mm的患者更易有出血倾向,按压适宜时间为4min。  相似文献   

9.
<正>临床上经常见到患者在静脉采血后,穿刺部位有压痕,出血,皮肤瘀血青紫。其原因除患者自身凝血机制不好,按压方法不当及护士操作失误等原因所致外,与棉签按压也有关,我们对500例次患者采用医用滴注敷贴按压后发现穿刺点压痕,出血、皮下淤血青紫明显减少。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治疗的具体措施以饮食治疗和适当的体育锻炼为基础,根据不同病情,给予不同的治疗,注射胰岛素是药物治疗中重要的措施之一.我院住院患者调整血糖时大多数使用胰岛素注射器注射胰岛素.临床工作中,按正确皮下注射方法注射胰岛素快速拔针后观察大多有液体从穿刺点溢出,若用棉签压迫穿刺点后拔针,溢出液体被棉签吸收,会误导观察结果,从而使注射的胰岛素剂量不准确,增加调整血糖的难度.我们在使用胰岛素注射器注射胰岛素时发现注射后针头在皮下停留一定的时间减少了液体溢出的可能,随着剂量的增加停留的时间也应相应延长.为此,我们在住院患者应用胰岛素注射器注射胰岛素时,对针头在皮下停留的时间进行了观察,以确定胰岛素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时针头在皮下停留的最佳时间.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两种不同皮下注射方法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100例,均连续应用低发子肝素7d。每例患者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每日2次。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改进组各100例,对照组传统方法皮下注射,改进组注射前按摩局部皮肤3min,注射过程及注射后保持皱褶3min。结果:2种不同注射方法所致皮下出血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改良皮下注射法可以显著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按压方法与皮下出血的关系。同时找出有效的按压时间及力度,减少皮下出血的概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患有脑梗死并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按压时间分别为3min、5min、8min、10min,在各组按压时间的基础上用弹力按压器按压力度为皮肤下陷1cm、2cm、3cm、5cm等深度,观察各组出血面积的大小和出血例次。结果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按压方法与皮下出血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按压5min,皮肤下陷2cm可以减少出血面积和出血例次。  相似文献   

13.
对输液贴与棉签在输液拔针后按压针眼的护理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输液贴与棉签在输液拔针后按压针眼的效果。方法选取2002~2003年门诊输液病人4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为输液完毕后用棉签按压针眼。试验纽为输液完毕后用输液贴按压针眼。结果对照组200人次拔针后皮下淤血直径>1cm的有21人次,试验组200人次拔针后皮下淤血直径>1cm的有5人次,经X^2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O.05。结论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针眼的时间和保护血管的宣教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按压针眼的方法和按压针眼材料的选择,经观察试验组拔针后皮下淤血少,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此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次性针后贴并拇指按压法在静脉采血拔针后按压止血的效果。方法将400例体检者按采血日期先后分为观察组(一次性针后贴并拇指按压法)和常规组(单棉签传统按压法),每组200例。观察两组体检者局部皮肤出血和皮下出血情况。结果两组体检者局部皮肤出血和皮下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针后贴并拇指按压法在静脉采血后按压止血效果优于单棉签传统按压法,可显著降低采血后局部皮肤出血和皮下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解霞  张乐 《安徽医药》2008,12(4):373-373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后采用不同按压方法的效果。方法4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随机分组,分别采用提捏止血法和常规压迫止血法,观察24h后注射局部皮下瘀斑的直径,比较两种不同压迫方法的止血效果。结果40例病人共接受皮下注射560次,采用提捏止血法组出现皮下出血的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常规压迫止血法组(P〈0.01)。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采用提捏止血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止血效果优于常规压迫止血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婴幼儿静脉穿刺拔针后按压方法,减轻婴幼儿出血和皮下瘀血的发生率。方法从我院儿科注射室抽取静脉穿刺拔针后的0个月~5岁婴幼儿600例,分两组,对照组300例婴幼儿使用传统方法,即拔针后给予干棉枝局部按压穿刺点。实验组300例,静脉穿刺后拔针只用保留的3L输液贴,家长用大鱼际肌在穿刺点起固定按压作用,其余四指环绕起支持作用,就象家长整只手握着患儿穿刺的手或脚,进行大面积按压,按压时间同为4min。结果实验组出血、皮下瘀血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论是手、足、头等部位的拔针,实验组都能有效降低患儿出血和皮下瘀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减少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出血的方法。方法将60例接受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皮下注射法,试验组采用垂直皱褶法及留置气泡技术皮下注射。观察并计算每组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发生率及程度。结果试验组皮下出血率为15.7%低于对照组的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局部出血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垂直皱褶法及留置气泡技术可有效降低患者皮下出血发生率,减轻皮下出血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改良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的临床效果,寻找最佳注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需要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68例,其中常规注射26例,改良注射42例.传统组采用上臂三角肌外缘或前臂外侧注射,改良组采用腹壁部位轮换的垂直皱褶注射法,观察分析患者主观感受及皮下出血面积,并与传统注射法进行比较.结果 改良组患者主观感受较为舒适,皮下出血率7.1%,无皮下出血直径大于2 cm;常规组皮下出血率46.2%,皮下出血直径大于2cm有10例,两组皮下出血率、大面积(出血范围直径大于2 cm)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改良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可以减少患者皮下出血率及出血面积,注射舒适度较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减轻静脉输液患者拔针时疼痛及减少局部淤血、出血的方法,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再次穿刺的成功率。方法:对80例住院输液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比较,即连续2d在患者左右手对称部位静脉输液各1次。第一天采用旧方法: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迅速拔出针头(对照组);第二天采用新方法:迅速拔出针头,立即用干棉签纵向按压穿刺点上方(观察组)。结果:无痛率新方法为96%,旧方法为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运用新方法拔针可减轻患者的血管损伤程度,缓解紧张,增加舒适感,有利于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潘莲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3):3629-3629
目的:探讨注射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导致皮下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采取患者自身对照法,每12h注射1次,采取对时注射,9:00 am~21:00 pm,早晚选择不同的注射部位,不同的注射方法,连续7d,每次注射后观察注射部位并记录患者疼痛程度及出血情况.结果:通过比较,改良方法注射后疼痛程度、出血肿胀范围明显低于传统的注射方法,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正确的操作和规律轮换间隔注射、每次观察并记录注射部位情况等是避免皮下出血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