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光动力学疗法(PDT)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CCH)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护理要点和方法。[方法]应用PDT治疗CCH病人12例12只眼,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PDT治疗后12例病人(12只眼),视力提高者占66.7%,视力稳定者占33.3%,无视力下降;眼底观察可见瘤体萎缩呈白色、轻度色素紊乱,视网膜及脉络膜正常血管未见损害。[结论]PDT是治疗CCH有效且安全的方法,能使瘤体萎缩并促进渗出吸收。  相似文献   

2.
刘洋  单华 《护理研究》2011,25(10):896-897
[目的]观察光动力学疗法(PDT)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CCH)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护理要点和方法。[方法]应用PDT治疗CCH病人12例12只眼,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PDT治疗后12例病人(12只眼),视力提高者占66.7%,视力稳定者占33.3%,无视力下降;眼底观察可见瘤体萎缩呈白色、轻度色素紊乱,视网膜及脉络膜正常血管未见损害。[结论]PDT是治疗CCH有效且安全的方法,能使瘤体萎缩并促进渗出吸收。  相似文献   

3.
光动力学治疗黄斑部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和总结光动力学治疗黄斑部脉络膜血管瘤方法和近期效果。方法:经临床、荧光血管造影厦B超检查确诊为黄斑部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并伴有黄斑水肿患者5例,最佳矫正视力0.04~O.5,B超检查最大厚度2.5~3.8mm,最大直径为7.7~9.4mm,视网膜脱离0.5~4mm,1例伴有视网膜囊肿。光动力学治疗为静脉注射维速迭尔(6mg/m^2体表面积)15min后689nm激光照射,激光参数为50-75J/cm^2,时间为83~125S,1~2个光斑,随访时间15~28周。结果:治疗后最后随访视力为0.04~1.0,B超检查示2例于治疗后1个月时肿瘤难以测出,3例厚度0.7~3.0mm,最大直径为7.6~8.6mm,4例视网膜脱离消失,1例视网膜脱离1mm但视网膜囊肿消失。结论:光动力学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安全有效,特别对位于黄斑部脉络膜血管瘤,光动力学治疗可使瘤萎缩并保存或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4.
脉络膜新生血管采用光动力疗法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5.
吴倩影  吕红彬 《华西医学》2014,(8):1476-1478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6例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患者16只患眼TTT治疗前后眼底照相、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B型超声等临床资料。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14个月。结果 8例伴有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经治疗后周边液体完全吸收6例,部分吸收2例。治疗后视力不变者4例、提高者12例。治疗后B型超声显示12例瘤体厚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16例患者复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均可见瘤体的渗漏明显减轻或消失,未发现任何治疗并发症。结论 TTT是治疗脉络膜血管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异常的新生血管在视网膜下,特别是黄斑部的视网膜下生长,引起视网膜出血、水肿及视网膜组织的破坏,最终形成疤痕,导致中心视力丧失,是全球成年人致盲的首要疾病之一,常见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病理性近视(PM)等眼底疾病,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光动力疗法(PDT)[1-3].  相似文献   

7.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多发生于黄斑区,引起视网膜下出血、渗出、水肿、纤维瘢痕而致中心视力不可逆的严重损害,甚至失明。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n therapy,PDT)为2006年十大科技进展之一。眼科应用的主要原理为利用光敏疗法以杀伤CNV内皮细胞,引起血管栓塞,从而达到破坏CNV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脉络膜新生血管(GNU)是异常的新生血管在视网膜下,特别是黄斑部的视网膜下生长,引起视网膜出血、水肿及视网膜组织的破坏,最终形成疤痕,导致中心视力丧失,是全球成年人致盲的首要疾病之一,常见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病理性近视(PM)等眼底疾病,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光动力疗法(PDT)。光动力疗法(PDT)是指将一种特殊的光敏剂通过静脉推注,到达病变组织后,利用激光照射,将靶组织的光敏剂激活,产生光化学效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新方法。本院于2008年开展此新技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viarization,CNV)是一种退行性疾病,未被识别和治疗的CNV可以导致严重、不可逆的中心视力丧失。它继发于多种严重的眼部疾病,包括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病理性近视和眼组织胞浆菌病综合征。尽管患者周边视力仍可保持,但CNV引起的严重的中心视力损害使得他们从事基本日常活动的能力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陈晓君  沈洁 《护理与康复》2007,6(5):313-314
总结80例光动力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观察及护理.认为重点是防止过滤器渗漏及光敏剂渗漏血管外,治疗过程严密观察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1.
脉络膜新生血管采用光动力疗法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苗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8):1788-1789
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由于其病变部位的特殊性,长期以来是临床治疗的难题之一。近年来,采用光动力疗法治疗CNV受到了普遍重视,它是目前损伤最小,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背景作者前期实验证实国产光敏剂竹红菌乙素(HB)-光动力疗法可引起脉络膜毛细血管的选择性损伤.改变治疗参数进行HB对咏络膜毛细血管1个月内光动力效应的观察,是否会产生新的结果?目的观察竹红菌乙素-光动力治疗(HB-PDT)对青紫蓝兔脉络膜毛细血管的生物学效应的特点,探讨HB-PD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以及绿光作为PDT治疗光源的研究前景.设计单一样本研究.单位解放军总医院激光科.材料实验于2002-01/2002-11在解放军总医院激光科、病理科及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工程系完成.光敏剂HB,绿激光器、荧光眼底照相机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方法使用光纤连接532 nm激光器和裂隙灯显微镜,选用青紫兰兔2 5~3.5kg,全麻生效后,耳缘静脉内注射HB 1.0mg/kg,532 nm光线作为光源激发光敏剂,眼底光斑功率密度300 mW/cm2,能量密度30 J/cm2,注射药物后立刻照光,光斑直径2000μm,3例,于PDT后1,7,28 d观察视网膜,荧光眼底造影、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照光部位视网膜和脉络膜的生物学效应.主要观察指标直接眼底观察视网膜的非选择性损伤,荧光眼底造影观察脉络膜血管系统的闭塞情况,光学显微镜初步观察视网膜非选择性损伤的部位和程度和脉络膜的血管结构改变,电子显微镜观察眼底组织改变的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PDT后1 d,照光区域脉络膜毛细血管管腔内形成光动力血栓,视网膜的损伤以外层为主,内层没有明显改变.第7天脉络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加重,脉络膜大血管无明显改变,第28天后在原来毛细血管的部位出现纤维组织,玻璃膜增厚;照光区域的RPE细胞出现修复、增殖.结论PDT后第1天至第7天靶组织的生物学效应和非靶组织的非选择性开始出现并不断增强,第28天后逐渐以纤维组织恢复.HB-PDT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或其他以脉络膜新生血管为特点的眼底疾病,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吴晓寒  夏蔚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3):1193-1194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效果和相关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经PDT治疗69眼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效果,总结相关护理。结果20眼(28.99%)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41眼(59.42%)视力变化在1行以内,8眼(11.59%)视力下降两行及以上,复查FFA结果,45眼(65.22%)荧光渗漏停止,21眼(30.43%)荧光渗漏减少,3眼(4.35%)荧光渗漏增加。没有发生明显过敏反应,没有发生药物渗漏和皮肤光敏反应。结论PD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安全可靠,有效沟通和精心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病理性近视(PM)及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C)等均可在限底形成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NV),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眼底出血、渗出、水肿以及瘢痕形成等,严重影响中心视力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自光动力疗法(PDT)治疗AMD等CNV疾病以来,大量治疗结果显示了PDT在治疗CNV以及其他眼底疾患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院2006年8月-2007年5月行光动力疗法治疗CNV疾病患者11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治疗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NV)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DT治疗的黄斑中心凹下CNV患者32例(39眼),其中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14例(19眼)、病理性近视12例(14眼)、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6例(6眼)。对比分析PDT治疗前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PDT治疗后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结果 PDT治疗后末次随访时,视力提高10眼(25.64%),视力稳定不变者23眼(58.97%),视力下降6眼(15.38%)。FFA与OCT检查显示:CNV完全闭合者17眼(43.59%),CNV部分闭合者9眼(23.07%),CNV小部分闭合者8眼(20.51%),CNV复发者5眼(12.82%)。结论 PDT治疗黄斑中心凹下CNV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背景:作者前期实验证实国产光敏剂竹红菌乙素(HB)—光动力疗法可引起脉络膜毛细血管的选择性损伤。改变治疗参数进行HB对脉络膜毛细血管1个月内光动力效应的观察,是否会产生新的结果。目的:观察竹红菌乙素-光动力治疗(HB—PDT)对青紫蓝兔脉络膜毛细血管的生物学效应的特点.探讨HB—PD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以及绿光作为PDT治疗光源的研究前景。设计:单一样本研究。单位:解放军总医院激光科。材料:实验于2002—01/2002—11在解放军总医院激光科、病理科及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工程系完成光敏利HB,绿激光器、荧光眼底照相机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方法:使用光纤连接532mn激光器和裂隙灯显微镜,选用青紫兰兔2.5~3.5kg,全麻生效后,耳缘静脉内注射HB1.0mg/kg,532nm光线作为光源激发光敏剂,眼底光斑功率密度300mW/cm^2,能量密度30J/cm^2,注射药物后立刻照光,光斑直径2000μm,3例,于PDT后1.7,28d观察视网膜,荧光眼底造影、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照光部位视网膜和脉络膜的生物学效应。主要观察指标:直接眼底观察视网膜的非选择性损伤,荧光眼底造影观察脉络膜血管系统的闭塞情况,光学显微镜初步观察视网膜非选择性损伤的部位和程度和脉络膜的血管结构改变,电子显微镜观察眼底组织改变的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PDT后1d,照光区域脉络膜毛细血管管腔内形成光动力血栓.视网膜的损伤以外层为主,内层没有明显改变第7天脉络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加重,脉络膜大血管无明显改变,第28天后在原来毛细血管的部位出现纤维组织,玻璃膜增厚;照光K域的RPE细胞出现修复、增殖。结论:PDT后第1天至第7天靶组织的生物学效应和非靶组织的非选择性开始出现并不断增强,第28天后逐渐以纤维组织恢复HB—PDT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或其他以脉络膜新生血管为特点的眼底疾病,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1例基底细胞癌患者实施艾拉光动力治疗的护理经验.护理重点在于:治疗前做好病灶的清创,治疗中注意药物的配制和红光照射时剂量的调节,以及并发症的处理,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经过3个半月、14次治疗后,患者证实治愈.  相似文献   

18.
眼科脉络膜新生血管相关疾病光动力疗法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指在光敏剂(Visudyen)的参与下和光敏剂相匹配的激光,在靶组织内产生光化学效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1].  相似文献   

19.
2007年9月,我科用艾拉-光动力(ALA-PDT)治疗尖锐湿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误诊为中浆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男,30岁。右眼视力下降,视物变形,视物变小0.5a,于200-06来我院就诊。患于2004-01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右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浆),并给予相应治疗,治疗无效。眼科检查:视力:右0.4,左1.2,眼压:右17mmHg,左18mmHg。右眼角膜透明,前房清,晶体无混浊,视乳头色正,边界清,黄斑区上方可见一浅橘红色、圆形、约1PD大小的稍隆起病灶,黄斑区水肿明显,中心凹反射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