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子宫腺肌瘤是子宫腺肌病的一种特殊表现,是由于异位的子宫内膜局限于子宫肌层,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局部的肌纤维发生非炎性反应性增生,形成局限性突起的团块。超声图像上酷似子宫肌瘤,故常误诊为子宫肌瘤。2004~2009年我院妇科42例子宫腺肌瘤因超声检查发生 相似文献
4.
超声造影在子宫肌瘤与腺肌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在子宫肌瘤和腺肌瘤中的灌注特征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64例子宫肌瘤和29例腺肌瘤患者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证实。造影剂选用SonoVue,剂量为2.4ml,以团注方式由肘部浅静脉注入。绘制时间一强度曲线,分析各病灶的造影剂灌注特征。结果 64例子宫肌瘤中有62例表现为瘤体周边首先增强,形成一个特征性的半环状增强影,1例表现为周边和瘤体内部同时增强,1例表现为瘤体中心首先增强;达峰后60例瘤体与周围正常组织有明显边界。29例子宫腺肌瘤均表现为瘤体内部首先增强,出现散在短线状的增强影,继之整个瘤体迅速增强;达峰后,所有瘤体强度均与周围正常组织相似,无明显边界。造影后子宫肌瘤和腺肌瘤峰值强度、始增时间、达峰时间以及增强时间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子宫肌瘤和腺肌瘤实时超声造影不同的灌注模式和特征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改良后的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及对妊娠的影响.方法 对48例子宫腺肌瘤患者行腹腔镜下改良子宫腺肌瘤剔除术,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48例子宫腺肌瘤患者,术中平均出血80 mL.手术时间平均90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 d.术后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32例(66.7%)痛经消失,16例(33.3%)在术后8~15个月痛经再次出现.但程度减轻.痛经对比手术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5例月经量增多者术后经量均正常,其余月经量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显著性(P>0.05).8例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中3例妊娠并择期剖宫产终止妊娠.结论 腹腔镜下改良后的子宫腺肌瘤剔除术具有微创、缓解痛经明显、效果满意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腺肌瘤切除术中子宫动脉预处理的必要性、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2006年3月~2007年11月对47例子宫腺肌瘤于腹腔镜下双极电凝阻断双侧子宫动脉,再行子宫腺肌瘤切除术.结果 本组子宫动脉阻断后46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平均76 min,术中出血平均85 ml.腹部穿刺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3~5 d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术后1个月月经来潮,经量恢复正常,44例痛经缓解,2例重度痛经转为轻度痛经.1例合并多发子宫肌瘤者,肌瘤位于子宫左侧峡部动脉处,钳夹及分离子宫动脉困难,中转开腹,行子宫肌瘤及腺肌瘤切除,术后5 d治愈出院.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子宫腺肌瘤切除术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术野清晰,术后并发症少,患者痛经缓解明显. 相似文献
7.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5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院2006-03/2008-05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5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平均38.2岁(28~50岁),平均产次1.6次(0~3次)。其中有症状者32例,有生育要求者19例。病例标准:子宫肌瘤手术指征明确,患者要求保留子宫,浆膜下或肌壁间子宫肌瘤,肌瘤直径不大于10 cm,子宫大小在孕3个月以下,活动度良好,无盆腔粘连,宫颈细胞学检查排除宫颈疾病,有出血者术前诊刮排除内膜病变。1.2手术方法常规阴道准备及术前清洁灌肠。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取膀胱截石位,根据肌瘤所在位置确定经阴道前或后穹隆进入腹腔,用生理盐水加肾上腺素(1∶10 000)(高血压患者用立止血代替),分别进入宫颈3、9、12或3、6、9点作水压分离,在宫颈前唇2.5 cm膀胱附着处,环切阴道黏膜,分离宫颈阴道间隙,上推膀胱,前达子宫反折腹膜,后达子宫直肠反折腹膜,剪开腹膜,4号丝线缝扎标记。进入腹腔,用双爪钳钳夹瘤核所在部位的子宫肌瘤,并牵至切口处,切开肌瘤包膜,剔除肌瘤,可吸收线闭合瘤腔,缝合切口,不要留死腔,检查切口无渗血,可吸收缝合线缝合腹膜及阴道黏膜。术毕,常规给予缩宫素10 U肌肉注射,3次/... 相似文献
8.
9.
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加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估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术+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意义.[方法]对48例症状性子宫肌瘤要求保留子宫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术+肌瘤剔除术,观察手术前后血黄体生成素(LH)、卵泡生成素(FSH)、雌激素(E2)水平,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症状均改善,手术前后LH、FSH、E2无变化(P〉0.05),而RI升高(P〈0.05),随访2~4年未见肌瘤复发.[结论]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术+肌瘤剔除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期间我院阴式子宫肌瘤剔除(阴式组)术164例及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60例的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剔除肌瘤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式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式组术后平均最高体温及平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都小于对照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已成为妇科常见病 ,但临床误诊率高 ,多被误诊为子宫肌瘤 [1 ] ,现对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 146例就其临床表现与子宫肌瘤进行比较 ,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8- 0 1~ 1999- 12我院施行的子宫切除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腺肌病者 146例 ,为腺肌病组 ,其中单纯子宫腺肌病 6 9例 ,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 40例 ,子宫肌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 37例 ,患者年龄 2 7~ 5 3岁 ,平均 42 .76岁。随机抽样同期子宫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肌瘤者 146例 (除外子宫腺肌病及子宫内膜异位症 ) ,为肌瘤组 ,患…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96例子宫肌瘤患者行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6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术中见单发肌瘤55例,多发性肌瘤41例,肌瘤数目最多5枚,肌瘤直径最大9 cm.手术时间55~170min,平均81 min.术中出血60~330ml,平均105ml.术后91例患者最高体温≤37.9℃,术后体温2次超过38℃有5例,2~3 d后恢复正常,术后肛门排气时间6~25 h,平均15h.术后住院时间3~6 d,平均4.5d.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对年轻、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子宫腺肌瘤与子宫肌瘤超声特征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瘤与子宫肌瘤的超声特点,以提高二维超声对两者的诊断率。方法:对子宫昧肌瘤与子宫肌瘤的诊断做回顾性分析。术前均经腹超声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两组资料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对比,子宫腺肌瘤组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47.5%,子宫肌瘤组符合率为92.5%。结论:只有掌握两者的不同超声特点并与临床诊断互相结合,才有利于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17.
1 病例报告39岁 ,1988年上环 ,术后 0 .5 a环脱落 ,外院 B超示部分环残留。 1997年早孕行人流术 ,术中未取出环 ,未发现肌瘤 ,B超示脂肪包裹环 ,未特殊处理 ,嘱患者今后开腹取环。 2 0 0 0 - 11外院查体时发现子宫肌瘤 ,B超示 :宫内环 ,子宫肌瘤。我院妇检 :外阴无异常。阴道畅。宫颈光。子宫 :前位 ,增大如孕 10周大小 ,右角突起 ,质硬 ,活动欠佳。附件 :未及异常。我院 B超所见 :子宫前位 ,8.3cm× 8.2 cm× 7.0 cm,前壁及宫底为肌瘤结节 (多个融合 ) ,6 .0 cm× 6 .4cm× 5 .6 cm,下段可见部分宫腔 ,瘤体右侧可见节育器 ,双卵巢显示清…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肌瘤剔除联合药物防治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60例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中肌瘤基底部注射缩宫素10U,术后静脉点滴缩宫素20 U.观察组术前2个月口服米非司酮,术中于肌瘤基底注射垂体后叶素,术中直肠置入卡前列甲酯栓.[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及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择不同肌瘤患者30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均手术成功,术后无切口感染、出血及脏器损伤。术后1个月随访均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创伤小保留子宫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