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顾友祥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0):2219-2220,2222
目的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非正规化疗提供方便、可靠的方法。方法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化疗前、化疗后定期检查血象,计数200个有核细胞,分别计数幼稚细胞百分比、细胞形态、白细胞总数。结果 3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通过非正规化疗达到完全缓解。结论对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非正规化疗,血象检测是一种可靠的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9—2011年在福建省立医院住院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结果 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累计接受188个疗程化疗,医院感染率为32.9%。常见感染病种依次为肺炎30.6%、急性咽炎24.2%、血流感染11.3%、口腔感染11.3%和肠道感染8.1%。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为常见的病原菌。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与年龄、糖尿病、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和白血病疾病状态显著相关。结论年龄、糖尿病、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和疾病病情是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针对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重点监护以降低感染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预防感染的护理方法,提高患者完全缓解(CR)后的生存质量。方法 通过对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病情的观察及护理,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化疗期间感染。结果 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施行预防感染的护理指导与管理效果满意。结论 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进行预防感染的护理指导与管理,能有效预防化疗期间感染,提高患者完全缓解(CR)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前普遍认为,造血生长因子如粒-巨噬细胞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粒细胞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能改善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和减少感染的发生。体外试验表明GM-CSF能使白血病细胞由静止期进入增殖期,增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的杀伤效应。本研究旨在观察GM-CSF能否增强化疗效果和减少感染,改善初治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并发肛周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儿2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化疗后并发肛周感染30例,感染率为13. 64%,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并发肛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男)、白血病类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 5×109/L是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并发肛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化疗效果(完全或部分缓解)是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并发肛周感染的保护因素(P 0. 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并发肛周感染与性别、白血病类型、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与化疗效果等因素有关,需加以重视,制定相应护理对策,以减少肛周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感染发生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在该院治疗的9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发生院内感染为标准将其分为感染组(50例)和未感染组(43例);并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生化指标、化疗强度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感染率为53.8%;其中上感及肺部感染分别占38.2%和16.8%;病原菌检测发现院内感染多为革兰氏菌,阳性检测率3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住院时间、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清蛋白、抗生素使用种类及时间、化疗强度、中性粒细胞与院内感染关系密切,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清蛋白、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化疗强度和中性粒细胞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清蛋白及中性粒细胞下降、使用抗菌药物时间过长及化疗强度是影响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降低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恶性血液病的现代治疗强调大剂量联合化疗,其总的原则是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杀伤肿瘤细胞,因此可造成严重的骨髓抑制.恶性血液病,特别是急性白血病病人白细胞常有质和量的异常,粒细胞的趋化作用和吞噬作用减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受到损害,化疗后又进一步抑制了患者的免疫功能.而化疗导致粘膜的损伤,骨穿、静脉导管对皮肤完整性的破坏,也为病原体入侵创造了条件,特别是急性粒细胞缺乏时易造成严重的感染,甚至死亡.所以,做好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所致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8.
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手段是强烈化疗,然而强烈化疗诱发的粒细胞缺乏症所致的严重感染为白血病的死亡原因之一。为了促进粒细胞的恢复,防止感染,我们用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急性白血病强烈化疗后诱发的粒细胞缺乏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蔡凌霞  金爱云  俞芳   《护理与康复》2016,15(9):910-912
正急性白血病是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由于疾病本身的免疫缺陷和反复化疗所致的中性粒细胞缺乏,极易发生感染,甚至发生败血症而引起死亡。感染的常见部位是呼吸道、口腔、肛周、肠道、皮肤软组织等~([1])。由于粒细胞减少,皮肤感染早期不易被发现,也不易局限,易侵入血流形成败血症。2015年1月本院血液科收治1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化疗后皮肤严重感染伴败血症的患者,创口愈合时间长达70余天,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平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5):462-463
小儿白血病是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急性白血病每年发病率约占人口的5/10万,国内外一些资料表明,白血病的发生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随着化疗进展,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的早期完全缓解率达95%以上。由于化疗,可破坏宿主的免疫细胞,引起继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导致患儿免疫功能低下,容易诱发感染。感染是白血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最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除全身感染外,  相似文献   

11.
白血病患者大剂量化疗发生肛周感染的分析和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剂量的化疗常引起病人粒细胞缺乏 ,加之白血病患者血液中幼稚细胞大量增生 ,严重破坏了体内正常免疫功能 ,可使患者身体各部器官和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尤其肛周是易感部位 ,一旦发生感染难以控制。本文着重介绍了大剂量化疗的患者发生肛周感染的相关因素 ,预防感染措施及发生感染后的护理对策 ,避免和控制了肛周感染 ,降低了因感染所致的死亡率。1 临床资料我科自 1995年~ 1997年共收治大剂量化疗患者 39例 ,发生肛周感染 10例 ,其中男 3例 ,女 7例 ,最大 5 8岁 ,最小 2 9岁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8例。…  相似文献   

12.
白血病化疗期间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感染的临床观察,采取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整体的护理措施及预防方法。方法:临床观察1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化疗期间发生感染的临床治疗及护理经验。结果:1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化疗期间发生1例口腔与外阴感染,1例牙龈出血,2例肛周感染,4例上呼吸道感染,经过有效的治疗及护理,4例好转,4例治愈。结论:有效的预防及护理能减少化疗期间感染的发生率,能够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化疗期,降低白血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柴克霞 《中国综合临床》2002,18(12):1100-1100
化疗是治疗血液系统肿瘤的主要手段 ,但是急性白血病经过化疗后往往出现骨髓抑制 ,导致相应的并发症 [1 ] ,增加了白血病患者的病死率。我们应用重组人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 GM- CSF)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诱发的骨髓抑制 ,效果满意。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5例急性白血病 (M3型除外 )均为住院患者 ,经细胞形态学 ,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分析确诊 ,均符合国内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 [2 ] ,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8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7例。1.2 方法 所用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由华北制药集团有…  相似文献   

14.
王武明  徐进 《临床荟萃》2001,16(17):784-784
由于急性白血病患者粒细胞质量的异常 ,免疫功能受损 ,加之化疗药物对骨髓的抑制 ,医院内感染较易发生。现对我院 5 4例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期患者院内感染部位、危险因素等进行探讨。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来源  5 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 ,均系我院 1993年至1999年间住院初治病例 ,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 5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2 9例。男 39例 ,女 15例 ,年龄 14~ 71岁 ,平均年龄 32 .6岁。1.2 研究方法 查阅 5 4例病历资料 ,包括体温记录、血、尿、便常规 ,各种细菌学培养结果 ,影像学诊断资料 ,有无院内感染 ,感染日期、时间 ,感…  相似文献   

15.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诱导化疗期间的院内感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波航  林茂芳 《新医学》1996,27(6):296-297
本文观察了14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诱导化疗期间468个疗程的院内感染情况。结果表明,101例,134例次出现院内感染,感染部位以口腔,咽部和肺部最常见。96次病夺学检查获68株致病菌,以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分别占17.6%,14.7%和10.3%。院内感染的出现与化疗期间出现的粒细胞缺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将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diatric Early Warning Score,PEWS)应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儿发生感染性休克的早期预警。方法对长沙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住院的5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儿生命体征监测值进行PEWS评分,构建ROC曲线,得出预警患儿发生感染性休克的PEWS截断点,将PEWS评分应用于2016年10月—2017年3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儿的早期评估,并根据不同PEWS评分值给予相应的监护级别、吸氧及液体复苏等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休克发生率、病死率及休克转归时间。结果 PEWS评分3.5分为预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儿发生感染性休克的最佳截断点,根据PEWS评分干预后患儿感染性休克发生率、病死率及休克转归时间均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 PEWS可用于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儿发生感染性休克进行早期预警,为此类患儿得到及时治疗、改善疾病转归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化疗致急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患者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法,调查80例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的感染情况。结果:急性白血病化疗致粒细胞缺乏患者感染率为61.2%,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其次为肺部及口腔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发生与住院时间、使用免疫抑制剂、白细胞数目<1.0×109/L有关。结论:粒细胞缺乏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应密切关注其血象及体温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治疗,合理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并严格落实各项护理措施,达到降低医院感染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当前,随着化疗的进展,急性白血病的缓解率与生存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强烈化疗常可引起或加重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从而容易引起严重的感染而危及生命。因此,感染仍是目前急性白血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其中尤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感染最为常见,病情也最为严重。特别是处于粒细胞减少期的患者更易发生感染,应用抗菌素治疗也难获预期疗效。故早期发现与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感染初始体温峰值与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60例化疗后并发粒细胞缺乏感染的急性白血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初始体温不同,分为高温组(体温高于38℃) 48例和低温组(体温低于38℃) 112例。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后的中性粒细胞免疫功能指标、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细胞功能变化,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的差异。结果共纳入的160例粒细胞缺乏感染患者中,低温组患者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9. 3±3. 3 d;高温组患者粒细胞缺乏时间为7. 8±4. 5 d;高温组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平均时间低于低温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相比低温组,高温组化疗后的中性粒细胞功能更高,MDSC细胞功能更高,血清IL-6水平更高,血清IL-8含量更低,差异均存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化疗后并发粒细胞缺乏感染的患者,当初始体温峰值高于38℃时,其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与体温成反比,可能与高温状态下MDSCs细胞功能抑制,促炎症因子IL-6的大量释放及IL-8表达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及治疗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725例恶性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原发病、治疗阶段、粒细胞缺乏程度、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医院感染、感染部位、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感染天数、接受放化疗、疾病缓解情况及病原学等。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医院感染最常见的部位是上呼吸道,占24.0%,其次是肺和血流,分别占16.2%和13.8%;医院感染的原发病中急性白血病占首位,感染率为82.1%,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感染率最高(73.3%),其次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8.0%)和多发性骨髓瘤(66.7%);急性白血病在初始诱导期及复发难治期感染率较高,分别为79.3%和84.5%。临床共分离出18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26株占68.48%,革兰阳性菌23株占12.50%,真菌35株占19.02%。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原发病、粒细胞缺乏程度及持续时间、化疗、使用糖皮质激素、疾病状态均与医院感染相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急性白血病、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2×10^9/L、化疗及疾病未缓解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恶性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目前医院感染率仍较高,尤其急性白血病接受化疗或未获得完全缓解以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2×10^9/L的患者,应早期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