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外科治疗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技术及围术期的处理.[方法]46例VSD耍幼儿,均合并重度PH,合并卵圆孔未闭(PF0)及房间隔缺损(ASD)32例,2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主动脉瓣下VSD 30例,膜周部VSD16例.全部患儿均在中低温、中低流量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VSD均采取补片修补,ASD和PDA予以直接缝合.[结果]死亡3例,手术病死率为2.9%,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1例存在3 mm残余漏.所有患儿术后3个月至1年随访,生长发育好.[结论]合并重度PH的VSD患者儿,尽早行手术治疗,并且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婴儿心房肌Ⅰ、Ⅲ胶原蛋白含量的变化,并分析心肌间质胶原成分含量及比值的改变与肺动脉压力的相关性.[方法]试验组为30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婴儿,体外循环建立时留取少量右心房肌标本,对照组为8例非心血管疾病及胶原疾病死亡的儿童,尸体解剖时留取右心房肌,并应用免疫组化及数字图像分析技术观测其心房肌Ⅰ、Ⅲ胶原的表达.[结果]正常心房肌Ⅰ型胶原为粗、细不等的条状纤维,彼此连接成网,Ⅲ型胶原呈散在的斑片状分布,而婴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Ⅰ型胶原呈现出大斑片状增加,Ⅲ胶原呈现出条索状增加.免疫组化图像分析显示:对照组Ⅰ型胶原含量明显高于Ⅲ型胶原,有显著差异(P〈0.01),Ⅰ型/Ⅲ型比值为5.66±0.43,试验组中:Ⅰ型和Ⅲ型胶原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Ⅰ型/Ⅲ型比值为3.04±2.06,Ⅲ型胶原蛋白增加幅度较大,Ⅰ型/Ⅲ型比值较前明显减少.线性回归模型拟合显示肺动脉压力与Ⅰ型/Ⅲ型呈显著相关,肺动脉压力=0.927-0.058(Ⅰ/Ⅲ).[结论]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婴儿心房肌中,Ⅰ型及Ⅲ型胶原含量均较正常心房肌中明显增加,且以Ⅲ型胶原含量增加明显,表明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婴儿未成熟心肌组织亦存在心肌间质重构.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压力患儿中,肺动脉压力与Ⅰ型及Ⅲ型胶原含量之比(Ⅰ/Ⅲ值)呈线性关系,即:肺动脉压力=0.927~0.058(Ⅰ/Ⅲ),表明随着肺动脉压力的增高,心肌间质重构将逐步加重. 相似文献
4.
1岁以下小儿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术后呼吸道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室间隔缺损 (VSD)伴肺动脉高压 (PH)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长 ,加之患儿自身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 ,导致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 ,因此 ,提高术后呼吸道管理技术是减少呼吸道并发症 ,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环节之一。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3月我们共治疗 2 5例 1岁以下VSD伴PH的小儿 ,术后除一般监护治疗外 ,注意加强呼吸道管理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组男 15例 ,女 10例 ,月龄 3~ 11月 ,平均 7.4 6± 3.5 8月。体重 4~ 9kg ,平均 7.5 2±2 .6 4kg。全组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 ,术后常规经鼻… 相似文献
5.
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大的室间隔缺损常引起肺动脉高压,(下称肺高压)而严重的肺高压又增加外科风险。本文旨在阐述严重肺高压患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前后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外科手术时机的选择。临床资料一、病人选择本组病例根据右心导管资料,把主肺动脉收缩压≥10 kPa 的室间隔缺损患者归入肺高压组,主肺动脉收缩压<10kPa 者定为普通组。两组室间隔缺损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见表1。 相似文献
6.
7.
呼吸道管理是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病人术后护理的重点,尤其低体重患儿,由于其呼吸系统在解剖、生理上的特殊性,容易并发呼吸功能不全,即气道湿化、有效排痰以及良好的呼吸机管理,对减少并发症有显著疗效。现将我科2000年1月-2001年4月收治的44例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术后病人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9.
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双向分流11例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2006/2008年对1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双向分流患者应用单向活瓣补片进行室间隔缺损的修补手术,通过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低体重小儿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者因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和该病特有的病理生理基础,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应重视患者术后的呼吸道护理。本院1998年2月至2003年2月施行10kg以下伴肺动脉高压的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9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对86例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术前应用氧疗及血管扩张药物—前列腺素E1,术中选择性能优良的微滤器和膜式氧合器,术后合理应用呼吸机,及时加用PEEP,适当延长呼吸机使用时间,有效地清除了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用纤维支气管镜配合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经过采取一系列呼吸道护理的措施,减少了术后肺部并发症,提高了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2.
13.
14.
总结了46例10kg以下婴儿室间隔缺损伴中重度肺高压术后的护理经验,包括术前准备充分;接病人时有条不紊、动作迅速;术后及时监测,注意体温,防止腹胀,充分镇静。及时防治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正确的呼吸道护理。认为完善的术前准备,科学的术后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16.
室间隔缺损并重度肺高压的术后呼吸道管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室间隔缺损 (VSD)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在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病中最为常见。术后肺部并发症较高 ,文献报道 ,手术死亡率为 4 9% [1] 。我们认为 ,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关键是降低肺动脉压和预防肺动脉压升高 ,如术后观察不仔细 ,处理不及时 ,护理不当 ,可引起肺动脉压升高 ,导致心力衰竭或其他严重并发症造成手术失败 ,因此加强术后呼吸道管理 ,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1 临床资料1995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我院施行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 72例 ,其中男 47例 ,女 2 5例 ;3个月~2 9岁 ,平均 9 7岁 ;最高肺动脉收缩压为 14 6 3kPa,超… 相似文献
17.
18.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是小儿常见心脏病,随着心脏外科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先心患儿存活率越来越高,但合并肺动脉高压是导致小儿死亡的首要决定因素,因此对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护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9.
我院2006-01~2006-12为8 kg以下、1岁以内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实施心内直视手术108例,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63例,女45例,年龄1~12月龄,平均6.3月龄,体重3.5~8 kg,平均6.05 kg。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8~48 h。1.2结果死亡5例,其中死于低心排3例、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突发心脏骤停1例。93例治愈出院。2护理2.1术前预评估术前1 d由ICU护士去病房收集资料,根据获得的信息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评估。采取专人护理,制定护理计划。2.2术后护理2.2.1循环系统监测及护理由于患儿术后早期易发生低心排,应严密监测血压、心率、心… 相似文献
20.
我科2006—02收治的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术后12d痊愈出院。体会如下。1病历摘要男,11岁。生后1个月即被闻及心脏杂音,未系统诊治。无口唇紫绀,无杵状指(趾)活动耐力差。自幼易感冒,不喜蹲踞,以先心病室间隔缺损收治入院。查体患儿神清语明、精神状态良好,胸骨左缘第3肋间收缩期Ⅲ/6级粗糙杂音,P2亢进,可触及震颤,四肢血氧饱和,血压值:右上肢160/80mmHg,左上肢108/58mmHg,右下肢150/60mmHg,左下肢130/50mmHg。 相似文献